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系哲学:21世纪的哲学陈朝宗现代科学给人类带来巨大财富的同时,也使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达到空前的危机和冲突,这是中外学术界的共识。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社会变革徽剧,人虽然普遍富有了,但是。自然常常报复人,社会和科学常常不由分说地改变人的生...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常常能够听到一种关于“哲学贫困、哲学无用、哲学过时、哲学终结”之类的声音。哲学果真如此吗?笔者的回答是否定的。一些人仅仅看到计划经济时代,那种人为将哲学功能提高的虚假“场面”,而没有看到哲学自身功能的真实性,致使其产生哲学“贫困”的错觉。计划经济时代,出于政治家的需要,哲学成为政治的婢女。举国上下,“学哲学用哲学”成为政治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哲学的功能抬高到不应有的位置。诸如,当时的工、农、商、学、兵都有自己的哲学学习组织,农民“抬石头”也是哲学。而形式主义的各种类的考试中,…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哲学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如果说,中国共产党人在20世纪有两大理论贡献即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话,那么,这两大理论的基础部分则是两大哲学思想,即毛泽东哲学思想和邓小平哲学思想。它们展现的正是现代和当代中国人的精神的精华,揭示的正是不断走向更高文明的中华民族特别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活的灵魂。邓小平哲学思想是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一、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时代性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时代性,突出表现在邓小平以其整体性、系统性、开拓…  相似文献   

4.
李慧娟 《新长征》2006,(2):56-57
本体论作为哲学基本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经历了自然本体论、物质本体论、理性本体论之后,在当代遭遇了不同的命运。一方面,在一片“拒斥形而上学”声中,本体论被当作最应当从哲学中清理出去的东西;另一方面,一些人也意识到了“本体论”挥之不去的人性根据,出现了“本体论复兴”的趋势。在中国哲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中,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问题的认识分歧也很大。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  相似文献   

5.
腐败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人和社会的本性中都包含着腐败的因子。人和社会腐败的根源,在于人和社会对自身利益的过分追求。人的腐败在本质上是人在追求消费性快乐过程中的精神和行为堕落,社会的腐败在本质上是社会制度的新陈代谢机能的衰退和丧失。  相似文献   

6.
苗伟 《实事求是》2008,(5):16-19
人类通过以实践批判为核心的文化创造活动,创造着人的世界和人本身,不断接近自由全面发展的文化理想,这是马克思的“实践——社会——人”的文化辩证法。深切关注文化时代的文化精神,深化对文化时代的文化认识,这是文化时代的呼唤。走向文化哲学,完成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当代形态的重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身哲学使命和当今时代文化精神的自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文化形式在当代发展的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7.
“人”是马克思哲学中的核心概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哲学的诞生地和秘密,蕴合并开显出了“人”的多维哲学视域:人是自然存在物,人是类存在物,人是对象性的存在物,人是社会存在物。在青年马克思的视域中,人就是以社会为本体,通过自觉自由的对象性活动融入又走出自然,实现自我的存在物。这为科学地界说“人”的存在,为真正解开“人之谜”、叩问“人为何物”提供了一把锁钥。  相似文献   

8.
王晓华 《探索》2000,1(5):40-43
共产主义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具有丰富的意义空间,在不同的哲学视野中呈现出多元的图景。本文作为呈现共产主义概念多义性的尝试,在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个维度上对共产主义概念进行新的理论考察后认为1、在人与人关系的维度上,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即个体主义社会;2、在人与社会关系的维度上,共产主义是公共主义社会;3、在人与自然关系的维度上,共产主义社会是人与自然实现了和解的社会即生态主义社会,因此,共产主义社会是个性主义社会、公共主义社会、生态主义社会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吃鱼的哲学     
据史载,两千多年前,鲁国大臣公仪休是个嗜鱼如命的人,他被提任宰相后,有许多人争着给他送鱼。他命令管事人员一律不准接受,他弟弟不解,问他:“哥最喜欢吃鱼,现在为何一条也不接受?”公仪休很严肃地对弟弟说:“正因为我爱鱼,所以才不接受这些人送的鱼,”并接着说:“你以为这帮人是喜欢我,爱护我吗?不是,他们喜欢的是宰相手中的权,希望这个权能偏袒他们,压制别人,为他们办事,吃了人家的鱼,必须要给送鱼的人办事,执法必然有不公的地方;不公正的事做多了,天长日久哪能瞒得住人?宰相的官位就会被撤掉。到那时,不管多想…  相似文献   

10.
许斗斗 《唯实》2008,1(2):45-48
价值的基础是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对自身存在状况的自我意识和反思。人的价值存在是以实践的方式,其中主要是生产劳动。因此,劳动创造人的价值,人的价值因此而生成。马克思的价值哲学表明,在人的价值生成中,社会也生成着,自然的意义也生成着。和谐社会的建构应立足于对马克思社会理论本质的把握,它奠基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价值生成之中,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找到建构和谐社会的真正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它主要表现在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学说;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双向视角。  相似文献   

12.
法哲学对象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学界对法哲学的理解很不一致,一部分人认为法哲学就是法理学或法哲学是关于理论法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另一部分人则认为法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或法哲学是法学与哲学的交叉学科,究其原因,就在于对法哲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理解.文章从历史角度,对法哲学进行梳理,运用概念分析法对法哲学的内涵进行解剖,以澄明我国当前法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从而逻辑地确立法哲学的学科性质和地位.  相似文献   

13.
电视剧《聚宝盆》里有这样一段故事:商人沈万三与皇帝朱元璋出游.见市面萧条,只有两个人在沿街摆摊卖蜂蜜。朱元璋听见一人货摊下的蜂箱内发出嗡嗡的声音,一人货摊下的蜂箱内却听不到一点声音,他感到很奇怪,就问两个卖蜜人:这是为什么?一个卖蜜人回答说:我家主人每次割蜜九成.所以大部分蜂都飞走了,因此听不到声音。另一个回答:我家主人每次割蜜三成,所以蜂群兴旺。听卖蜜人这么一说,朱元璋若有所思之后,连连点头。  相似文献   

14.
杨刘保 《新长征》2014,(4):26-27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经验的总结,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科学的领导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体现。群众路线不仅要在实践层面上广泛深入推进,更要在理论层面上全面深刻剖析,尤其要运用哲学的思维方式把握其逻辑结构及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5.
政治秩序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现象,它的形成是人类步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条件。从哲学视角看,政治秩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是适应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的需要而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人们主要通过对人性的探讨来研究政治秩序的起源,只有马克思主义才真正揭示出政治秩序是人的社会本性的内在规定。政治秩序还是人性自由的理性追求。  相似文献   

16.
老太太哲学     
《党课》2006,(1):93-93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中央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反过来,良好的环境也会促进生产、改善生活,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克服人类中心主义,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摒弃原子式的个人主义,树立集体主义观点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构建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解决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人与人的和谐关系;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注重对内“自我”诉求,实现自我主体价值,构建人自身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从劳动价值论的角度揭示货币本质是一种人格化的社会关系,同时指出交换从表面上看是物物交换,但实际上却是劳动与劳动交换,这体现了人对他者的尊重和认同,这也是货币作为一种“集体意向性”的根源;但这种始源性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被颠倒了。在需求方面,货币使人的客观需求主观化,有限需求无限化。再者。货币的出现实现了人类发展形态的变迁:即由人的依赖转变为对物的依赖.由人的形态转变为物役性的存在形态。  相似文献   

19.
杨轶 《廉政瞭望》2011,(16):62-62
公孙弘这人要放在今天,绝对是广大中老年干部的偶像:他完全打破了领导干部年轻化的一切规定,属于超级大器晚成的人——70岁时才被征召为博士,步入仕途,但官运亨通,一路做到丞相,并且是汉武帝时期少数几个能把宰相的位子坐稳并得以善终的人。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性发展是系统发展观,是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者之间的横向关系和现在与未来的纵向关系的统一性的系统的发展。在根本上,它是以人类的实践方式为核心,并相应地具有自然历史基础、制度基础和文化基础的发展观。但至今我们还没有自觉地把可持续性发展当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