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有关青春期亲子关系的研究犹如钟摆在"狂风暴雨"和"亲密无间"两个极端之间来回摆动。Smetana提出的社会认知模型从动态的视角来解读青春期亲子关系,认为亲子冲突的发生与亲子间对不同事件的领域属性及父母权威合法性的不同认知和理解有关,即亲子间的冲突往往是由于对冲突事件的不同认知而产生的。在不同的领域青少年对父母权威的期待和认同存在差异,因此,对于不同领域的事件父母应采取不同方式、以不同的程度实施监管,以保证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发展。具体而言,对道德、习俗、安全领域应给予密切关注和坚定引导,对个人领域应给予青少年自由发展的空间,从而形成"亲密有间"的健康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三大社会关系(即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中,亲子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当前青少年期亲子关系总体良好,但呈现出一定的性别和年级差异。亲代对子代学习的关注状况、亲子互动的频度和范围,以及亲代对子代的评价和期望等都会对亲子关系产生影响。要想更好地优化亲子关系,还须增进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相互理解。从双向互动的层面讲,亲代应不断完善自身并适应子代的变化,改变沟通方式,以及合理地调整对子代的期望值和评价标准;而子代则应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影响青少年社会行为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探讨家庭结构完整性与农村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2013—2014学年以及2014—2015学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为基础,基于OLS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与生活在结构缺失家庭中的农村青少年相比,结构完整家庭中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发生率显著较低;家庭结构通过父子关系和母子关系两条亲子关系路径来影响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的发展状况;亲子关系与亲子沟通、父母监督以及父母对子女的信心等亲子互动显著正相关,而与家庭经济状况并无显著相关。这一结果揭示了亲子互动的重要意义,从微观的为人父母层面和宏观的公共政策层面都对预防和减少农村青少年外化问题行为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留守儿童的日益增多引发了不少社会问题,而亲子教育的缺位也给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长期、远距离的亲子分离使许多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出现“父母缺席”的现象,导致61.5%的留守儿童不愿意把自己的烦恼告诉父母。  相似文献   

5.
亲子分离的短期影响获得大量关注,然而其长期后果却很少研究。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20年调查数据,考察了早年亲子分离与成年后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首先,在控制了其他因素之后,童年时期经历过亲子分离的人,成年后在身体和心理健康上均处于劣势。其次,双亲分离是造成子代成年后身心健康劣势的主要原因,而单亲分离的长期影响则不显著。再次,亲子分离的长期后果具有时间和群体异质性,其负面效应主要体现在童年后期的亲子分离,同时集中在农村与下层家庭之中。以上结论为有关亲子分离后果的争论提供了新的启示,从家庭的视角提供了完善公共服务政策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2009年8月12日《人民日报》刊登陆士桢的文章,花季少年在治疗网瘾训练营死亡的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强烈关注。此外,许多青少年夏令营也被曝出频发甲感事件。社会营利性青少年服务机构的举办资质和监管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青少年问题也日趋复杂化。如亲子沟通、戒除网瘾等各种专业化、针对性强的服务,受到了家长的欢迎,各种社会性青少年服务也应运而生。青少年需要专业、多样的教育,以帮助其成长、发展。因其需求旺盛,各种社会机构举办针对青少年的社会服务的项目就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7.
《小康》2021,(25)
正我大力提倡培养亲子共同爱好,有了亲子共好,父母才有与子女对话的共同语言与情感基础,而不只是因为生理意义上的亲子与社会意义上的共同生活而产生的自然依赖。那么亲子共好怎么产生呢?亲子对话就是一个必要的、有意义的途径。亲子对话说起来不难,对话对象天天生活在一起,似乎随时可以对话,  相似文献   

8.
儿童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在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存在着影响儿童在学龄期英语焦虑症形成的原因。针对这一负面心理现象,通过亲子箱庭的治疗机制和原理,分析亲子沙箱对儿童英语焦虑心理的治疗可行性,并对其干预效果和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 ,作家李黑妮送给我她的新作《倾听孩子的内心风暴》。我发现 ,在一个个揭示当代中国父母教育孩子弊端的真实故事中 ,青春期孩子与父母老师的冲突竟然无一例外地聚焦在孩子们在校的课业成绩 !据说该书在三联书店销售的两个月里 ,在销售排名榜上排名第二。足见这本书的主题真正反映了当代中国家庭亲子冲突的焦点。我在咨询室见过许多前来求助的家庭。尽管每个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不尽相同 ,但是 ,只要这个家庭有一个青春期的孩子 ,那么 ,这个孩子在校课业成绩的起伏始终是整个家庭关系的晴雨表 ,它会得到全家人的关注 ,甚至影响到整个家…  相似文献   

10.
研究发现,社会体育、社会改革、社会风气等因素对亲子运动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亲子运动也担负着社会功能。它们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对构建合理的社会大环境和制定亲子体育运动政策具有独特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田野  丛林 《民主与法制》2020,(3):58-59,47
亲子趣味运动会,基本上针对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或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运动的难度都很小,风险系数也很低,基本不会发生意外。然而,在学校组织的亲子运动会上,幼小的孩子没有发生意外,成年的家长却不幸滑倒,还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12.
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批郊区县农民进城务工,北京市郊区县开始出现"留守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青少年群体。以怀柔区为例,据相关调研报告显示,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约占54.5?;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约占45.4?。其中,留守学生与父母见面频率月均四次以下约占62.18?;见面频率月均四次以上者约占37.82?。据了解,平谷区、门头沟区、房山区、延庆县、密云县也都存在上述问题。从目前来看,留守学生群体存在三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亲子心灵沟通欠缺;心理状况堪忧;学习存在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3.
《中国妇运》2005,(2):25-26
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深化和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亲子教育工作必须用市场经济的模式来运行,才能生存和发展。为此,河北省妇联做了深入的思考和大胆的实践。一是整合资源,创办“厚朴亲子教育俱乐部”。我们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广泛联系社会的优势,千方百计寻找社会资源为家庭教  相似文献   

14.
包咏菲  王婷 《群众》2018,(14):53-55
随着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银发浪潮滚滚而来.在我国,大多数老人还是习惯于在家里养老,一方面,居家养老的成本相对要低很多,另一方面我国养老具有“反馈性”,子女对父母赡养的义务受到道德的约束和舆论的监督.但当前“421”家庭结构比较普遍,一对夫妻要抚养一个子女,照顾四个老人,从养老角度讲,无论经济来源、生活照料还是亲子交往、亲情慰藉,老人能得到的都很有限,这种风险型的家庭架构也使得传统的居家养老遭遇很多挑战.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及学生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教师、父母以及同学是三个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他们之间有各种各样的交流和相互作用。那么教育活动中学生互动、师生互动与亲子互动的关系如何,他们的作用体现在哪里?“试比较学生互动、师生互动与亲子互动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一文将为你解开疑团。  相似文献   

16.
在青少年期的各种成长因素中,青少年与同辈群体的关系尤为重要.家庭是使青少年受到保护、获得安全感与归属感的重要因素,而同辈群体则是另一重要的因素,这是同辈群体的重要功能之一,同辈群体的存在,使青少年敢于斩断自己与父母之间的脐带走向社会.当然,脱离父母  相似文献   

17.
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行为的关系研究 张璐斐、吴培冠/社会心理研究.2 001,(2). 提要:在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中,父母严厉的教养方式、不良的学校环境与青少年的反社会行为有相关关系,而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则不显著。本文在调查结果的基  相似文献   

18.
《今日上海》2014,(11):29-29
为对孩子们进行音乐启蒙,今年10月15日,沪上首个以家庭为目标观众的亲子音乐艺术系列演出“中国星宝贝之家庭亲子音乐艺术嘉年华”在上海儿童艺术剧场首演。演出曲目包括莫扎特的G大调小夜曲、土耳其进行曲、F大调嬉游曲、圣桑的动物狂欢曲组曲以及改编成室内乐曲的彼得与狼、料理鼠王、龙猫等等。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  一、老少代沟难逾越  ——青少年隔阂的亲子交往  1案例。王某,男,小学六年级学生。该生自幼聪明活泼,学习成绩好,到四年级时学习成绩还处在班级前三名。以后,他的学习成绩开始下降,父母见状加紧督促他做作业、辅导,但是毫无效果。王某自述:自己很多合理要求,譬如打球,不能被家长理解,当他按自己的需要做了某些事之后,总是遭到责骂。他开始觉得大人很奇怪,为什么不让我玩呢?后来在父母的强力管束下,他确实“老实”多了,球也不打了,其他很感兴趣的活动也都很少甚…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沟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运生  宋淑娟  陈勃 《前沿》2009,(8):155-157
许多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开生活后,因为和父母情感沟通不方便,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严重的甚或导致亲子关系缺失,进而形成不良性格,产生留守问题。本文依据留守儿童与父母亲情沟通的相关调查数据,描述留守儿童与父母情感沟通的现状,分析影响情感沟通效果的原因,最后提出增强亲子之间情感沟通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