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楚 《大特区党风》2002,(10):40-40,45
清朝康熙年间,有一位名闻朝野的清官,他就是张伯行。张伯行生于清颐冶八年,即1651年,河南仪封人,仪封就是现在的兰考县。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后来焦裕禄就是在这里做县委书记的。  相似文献   

2.
<正>1张伯行(1651—1725),河南仪封(今兰考)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历官二十余年,以清廉刚直称,康熙曾称誉其为"天下第一清官"。2康熙四十二年,张伯行任山东济宁道,正好碰上灾情严重,粮食歉收,他马上派人回老家河南把家里存粮装船运往灾区,又赶紧制棉衣,以救百姓饥寒。3不久,康熙诏命赈济,张伯行亲自到汶上、阳谷两县,开仓放粮两万多石。康熙南巡时,特意赐匾"布泽安流"奖励。  相似文献   

3.
正张伯行(1651年—1725年),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人,曾任福建巡抚、江苏巡抚、礼部尚书。他为官二十余年,刚正清廉,从不收受礼物,极力反对"以馈赠之名行贿赂之实",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第一清官"。康熙四十五年(1707年),张伯行被任命为江苏按察使。按照当时的官场潜规则,新任的官员要给巡抚、总督等上司送礼(白银四千两),可这数目等同  相似文献   

4.
悬挂《禁止馈送檄》清代江苏巡抚张伯行一生清廉,他在居官期间,曾撰写《禁止馈送檄》一面,悬挂在衙门之外,曰:“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民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康熙巡视江南时,称赞张伯行是“天下第一清官”。于是这句话遂成了他的绰号。颁发《严禁馈送檄》与张伯行同僚的巡抚于成龙,一贯惩贪倡廉,康熙19年(1680年),他任直隶巡抚时,向下属颁发《严禁馈送檄》。云:“尔今尔后,凡遇重阳、冬至、元宵等节,并过路送礼各衙门,概行禁止。如有私相馈献,查出后并行参革,决不宽…  相似文献   

5.
纵观清朝267年的历史,从清太祖努尔哈赤到末代皇帝博仪,光后12代皇帝当中当属清圣祖康熙和清高宗乾隆英明贤达.这两位君主有诸多共同之处,他们在位都是61年.康熙在位时,逮捕鳌拜,讨伐吴三桂,攻占台湾,完成统一,并在台湾设兵,防止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对内执行让步政策,奖励垦荒,治理黄河,减轻对手工业者的剥削,颁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法令,使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同时采取宠络政策,开博学鸿儒科,提倡理学,开明史馆修《明史》,完成《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康熙字典》等书.乾隆皇帝在位时,加强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严拒英国特使马嘎尔尼提出的侵略要求,打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野心.对内继续推行摊丁入地办法,耕地面积增加,人口上升到3亿左右.同时,开博学鸿词科,访求书籍,完成《明史》、《续文献通考》、《皇朝文献通考》等书籍的编撰.然而,他们两人也有不同之处,特别是在如何对“马屁精”上,他们两人的态度截然不同.康熙8岁登基,当了49年皇帝时已是57岁的人了,一缕黑须之间出现了几根白丝.这个细微的变化,都被一位工于心计的大臣观察到了.  相似文献   

6.
《共产党人》2012,(1):44-45
自治区党委、政府从区情出发,着眼大力改善民生,紧扣发展第一要义,立足现代慈善前沿,提出打造"黄河善谷"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具有宁夏特色的慈善兴业、扶贫、富民新路。自治区民政厅创新思路,全力推进,使"黄河善谷"初显成效。打造"黄河善谷"的总体目标是,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分阶段按步骤将宁夏"黄河善谷"建成民  相似文献   

7.
西尧 《奋斗》2009,(4):61-61
康熙时黄河泛滥,经年不治,工程上马后又众说纷纭,意见不一。治河老臣靳辅在黄河上滚了十几年,因与皇上看法不一被贬。后事实证明他的意见正确,又召他回来。他上书说:“我已70岁,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还是请皇上另选他人吧。”康熙说:“我知道你老了,我是用你的心。不用你的力。”黄河于是得治。类似的故事还有一个。  相似文献   

8.
王廷相(公元1474年~1544年),字子衡,号浚川.河南仪封(今兰考县)人。明朝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目前学术界对他的气本论思想研究颇多,但对其人生理论的探讨则不多见。实际上,在他的著作中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学思想。 一、“人一受元气以生”的人生哲学基础 “气”是王廷相哲学的最高范畴,它既是宇宙和人类产生的本原,也是其存在的根据。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特点,就是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的统一。生成  相似文献   

9.
康熙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个皇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有作为的封建帝王之一。本文拟就康熙的治吏之道作一粗浅的论述。康熙认为“吏治不清,民生弗遂。”(《清圣祖实录》卷14。下引该书,只注卷数)“民生安危视吏治”。(卷30)因此,为了治民安邦,康熙采取如下措施加强吏治。第一,倡廉洁惩恶弊康熙时期官吏的贪蠹之风虽比明代大有好转,但仍然存在。为了杜绝此弊,康熙采取了从正面引导和严厉打击两个方面的措施。首先,康熙为了端正官风,曾多次下诏提倡廉洁之风,要求为官之人,“公忠体国,法己爱民,不受贿赂,不听嘱托,”严禁“妄行私派或额外苛索”。(卷15)为了减少官吏们的铺张浪费,他又多次下诏提倡节俭,要求“禁止奢侈而崇尚节俭”(蒋  相似文献   

10.
康熙时黄河泛滥,经年不治,工程上马后又众说纷纭,意见不一。治河老臣靳辅在黄河上滚了十几年,因与皇上看法不一被贬。后事实证明他的意见正确,又召他回来。他上书说:“我已70岁,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还是请皇上另选他人吧。”康熙说:“我知道你老了,我是用你的心,不用你的力。”黄河于是得治。类似的故事还有一个。1949年,刚建国,我们没有海军。1.8万公里海岸线,无一船一舰。  相似文献   

11.
梁衡 《新湘评论》2008,(9):51-52
康熙时黄河泛滥,经年不治,工程上马后又众说纷纭,意见不一。治河老臣靳辅在黄河上滚了十几年,因与皇上看法不一被贬。后事实证明他的意见正确,又召他回来。他上书说:“我已70岁,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还是请皇上另选他人吧。”康熙说:“我知道你老了,我是用你的心,不用你的力。”黄河于是得治。类似的故事还有一个。1949年,刚建国,我们没有海军。1.8万公里海岸线,无一船一舰。  相似文献   

12.
黄万机 《当代贵州》2014,(17):55-55
正康熙中叶,山东诗人田雯出任贵州巡抚。他体恤民情,革除弊政,振兴文教,做过不少实事。尤其折节下交贵阳青年诗人周渔璜,结为忘年诗友,谈谐不禁,一时传为佳话。田雯(1634-1704),字纶霞,号山薑,山东德州人。清初著名诗家,与同邑诗家王士桢(号渔洋,"神韵派"创始人)齐名,著有《古欢堂集》、《黔书》等诗文集。康熙三年(1664年)中进士,六年(1667年)考授秘书院中书舍人。二十六年(1687  相似文献   

13.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国的第二条大河.毛泽东自土地革命后期万里长征到达陕北后,就与九曲黄河发生了直接关系.对黄河他有着特殊深厚的感情.“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啊!”1936年2月,毛泽东在自己的诗词《沁园春·雪》中写到过黄河.1947年3月蒋介石派胡宗南进攻延安后,毛泽东转战陕北,但不打败胡宗南他表示决不过黄河,极大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当时,毛泽东在黄河边搞农村调查时,他崇拜黄河,向往黄河,曾多次去看过黄河.  相似文献   

14.
玉川 《江淮》2012,(4):16-17
策划人语巍巍黄山,赫赫千仞,浩浩黄河,汤汤万里。黄天厚土,物阜民丰。史书充栋,横溢风雨。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看水载舟覆舟,得民得天下。念天地之悠悠,缅仁人志士圣绩;望朝代之兴忽,思人类社会之演绎。民生鸿业,以人为本;千年大计,以和为基。  相似文献   

15.
<丢戒指>登上怀仁堂 郭颂是黑土地孕育的东北民歌王. 1931年,郭颂出生于沈阳,自幼喜爱民族民间音乐.他家附近的书馆、戏园子里常有他的身影.  相似文献   

16.
黄万机 《当代贵州》2014,(22):53-53
正贺长龄在清代道光年间出任贵州巡抚,历时九年,政绩卓异,备受推崇。最为突出者,一是督修地方志乘,一是琢育人才。贺长龄(1785-1848),字耦耕,号西涯,湖南善化人。嘉庆进士,历官学政、知府、道员、布政使、巡抚,直至总督,极富经济之才。他博览群书,工诗善文,精研理学,著述颇丰。  相似文献   

17.
蒋介石提出黄河归故/段君毅担当重任黄河归故,顾名思义,即黄河回归原来的河道。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占领徐州之后,继而沿陇海铁路继续西犯。蒋介石为了阻止日军的西进,悍然下令将黄河花园口大堤炸开。滔滔洪水向东南方向奔流直下,经淮河入洪泽湖,部分注入东海,致使黄河改道,  相似文献   

18.
李忠 《前线》2004,(11)
十 届 全 国 人 大 二 次 会 议 审 议 通 过 的 宪 法 修 正 案将 原 宪 法 第 十 三 条 “国 家 保 护 公 民 的 合 法 的 收 入 、储蓄 、 房 屋 和 其 他 合 法 财 产 的 所 有 权 ”、“国 家 依 照 法 律规 定 保 护 公 民 的 私 有 财 产 的 继 承 权 ”修 改 为 “公 民 的合 法 的 私 有 财 产 不 受 侵 犯 ”、“国 家 依 照 法 律 规 定 保 护公 民 的 私 有 财 产 权 和 继 承 权 ”、“国 家 为 了 公 共 利 益 的需 要 ,可 以 依 照 法 律 规 定 对 公 民 的 私 有 财 产 实 行 征 收或 者 征用 ,并 给 予 补 偿 。”这 一 修…  相似文献   

19.
根治淮河从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始 淮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发源于河南,流经安徽,在江苏注入洪泽湖.历史上黄河多次夺淮入海,打乱了淮河水系,使淮河逐渐变成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流.加上1938年夏季,蒋介石为了阻挡日军西进,下令炸开郑州附近的花园口黄河大堤,结果使豫皖苏三省44个县的1250万人流离失所,淹死人数达数十万,泛区总面积达5.4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20.
1936年,一位富有才华的年轻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为寻求东方魅力走到了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之滨的一小块红色根据地,在那里他采访了东方巨人毛泽东,并考察了这块根据地的整个情况。一年以后,斯诺根据采访写成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美国等地出版,轰动了西方世界。它旋即被译成中文本(当时书名为《西行漫记》)在上海出版,又轰动了中国。斯诺的书以优美酣畅的文笔向世人第一次全面展现了红星照耀下的另一种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