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师泽生  李猛 《探索》2011,(5):53-57
参与民主与代议民主、协商民主等一样同属于民主机制,可以在不同环节、层次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服务于特定的民主制度。在以“人民当家作主”为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体系中,参与民主机制日益成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过程中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并在中国的民主发展历程中体现出独特的作用和价值。中国参与民主的进一步发展完善,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增强公共事务的“透明性”,提升民主参与的公信力和有效性;拓展参与渠道,实现广泛的民主参与;重视参与民主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培养公民的公共参与意识和能力;以党内参与带动社会参与,推动民主参与的全面发展;重视基层参与,夯实民主参与的基础;引导网络参与,丰富民主参与的形式。  相似文献   

2.
郭一宁 《探索》2023,(1):66-77
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也是进一步推进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协商民主很好地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要义和特点,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不可替代的制度优势,展现了中国民主的深厚现实基础和广阔发展前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创新数智协商民主提供了可能:“云场景”融合协商民主参与空间,“云传播”整合协商对话传导形态,“云知识”激发协商主体认知潜能,这些要素都为数智协商民主提供了新的技术基础。数智协商民主从全链条角度畅通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传导渠道,从全方位角度拓展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参与空间,从全覆盖角度提升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理效度。数智协商民主的建构与发展,需要及时回应数智技术带来的风险挑战,加强数智协商民主的制度保障、技术保障,建立健全数智协商民主的配套体系,面向社会培养数智协商能力与协商文化。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青年是民主政治发展、社会生活变迁中最活跃的因素,青年群体的社会参与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在场”是青年在政治社会生活场域中的一种状态,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青年在场”体现了青年议题在融入政治社会生活场域、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时,青年主体“显示度”提高,与具体环境之间建立起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当代西方参与式民主理论充分强调"参与"在民主发展中的价值,从民主的本质规定性出发,以大众自发的、直接的参与为核心,强调民主应当通过自我管理过程中大众积极的直接参与才能实现,对西方当代民主实践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带来了民主模式的创新.相时于自由主义民主理论(主要有精英民主理论、多元主义民主理论、理性选择民主理论)对公民参与的疑惧乃至反对,参与式民主与中国民主发展具有较强的契合性.当代西方参与式民主理论的兴起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的有益启示是:我们应全面深入地透视西方主流的自由主义民主政治哲学,批判地借鉴协商民主理论的研究成果,不断深入探索公民积极有序参与的价值和实现路径,全面推进基层社会民主治理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5.
杭州市的"民主促民生"战略,是以民主的方式解决民生问题,在地方治理中以民生问题解决为导向,建立政府主导、公民参与、多元协作的治理结构,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地方治理的转型与优化。在中国社会整体转型的背景下,杭州的实践开创了一条政治发展的"中国路径":增量民主与有效发展,通过社会建设为政治建设"造因",从社会民主与生活民主的途径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杭州实践为我国其它地区的地方治理和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生成与建构的价值导向,也是坚持人民至上原则的本质要求。陕甘宁边区民主政治建设开辟了中国式民主道路,中国共产党在边区民主政治建设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展现出明显的“人民民主”行为模式,从民主运行角度形成了“民主选举”“民主监督”“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相结合的全链条、全过程运行样态,集中展现了边区民主运行机制中深深嵌套着“人民民主”的机制特性,为新时代发展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提供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7.
基层民主实践与乡村治理绩效——基于温岭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基层民主的创新载体,民主恳谈促进了乡村社会和谐与民主治理结构的建构。民主恳谈的制度绩效正是在这种制度建构的过程中逐渐体现出来的。民主恳谈促进乡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形成乡村公共决策的互动机制,达致合作型的乡村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8.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新理论创造与实践阐释。对其出场逻辑展开追索后发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论、政党论、社会形态论、民主论等学说的基础之上,更生成于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民主智慧与思想宝库之中。基于权力与权利的二元视角,从政治主体的互动关系、民主效能、民主覆盖范围与权力制约等维度出发,可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诠释为“参与—回应”型民主、治理型民主、包容型民主与法治型民主。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关键节点处,将人民民主贯穿于国家治理的全过程,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能够有效释放国家治理效能,有力推进国家政治现代化,有序协调社会活力与政治秩序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郭静 《理论学刊》2023,(6):107-116
扩大有序政治参与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应有之义。政治参与形式反映民主本质。我国政治参与与西方政治参与之间的差异及与民主性质的关系,是准确认识我国政治参与形成和发展的内在逻辑需要回答的基础性理论问题。在代议制下,民主真实性的实现以及民主程度的提高,需要被治者和治者两方面达到内在一致性:一方面,被治者享有介入政治生活的政治权利,通过广泛有效的政治参与提升参与政治事务的素质和能力,促使政治权力提高公共性;另一方面,治者运用政治权力,须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促进社会各群体的协作、提高社会共同体关系为目标。西式民主消极对待治者的自律因素,“高成本、高能耗”的政治参与活动无力破解资本把控国家权力的民主本质;人民民主强调治者自我约束的重要性,探索发展治者自我约束和被治者通过政治参与外部约束并重的民主体系,在机制上实现了全过程民主,在效果上实现了真实有效的民主。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民主化转型过程中,一种由地方核心行动者自觉率领、与党委班子、政府、人大、政协主要领导人之间的面对面协商、人对人沟通的民主形式悄然推行.由此,领导集体与广大公众之间的紧密联系与对话将进一步完善与制度化,从而形成地方治理中的主体性民主格局,这对我国民主制度推进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种主体性民主在形式上表现为党委领导集体化、行政决策公开化、核心行动者表率化以及党委与政府、人大、政协互动制度化,在内涵上是包括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三位一体”的宏观制度安排,其中,公众参与和人民民主是地方治理中主体性民主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全新理论命题。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对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探索,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现实逻辑,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探索历程中,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坚实的制度支撑、规范的运作机制、具体的程序设计,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形态,既突出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显著特色,也彰显了具体民主形式中所蕴含的人类共同价值。在新的历史起点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在理想与现实、普遍性与特殊性、制度与实践的平衡中,适应人民群众对美好政治生活向往的需要,有目标、有步骤、有重点地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12.
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不仅要具有人民性,而且要具有治理性和发展性,即应该具有保证人民作主,创造治理和促进发展的功能。杭州复合民主的实践充分证明,人民民主是可以创造出治理和发展的绩效的。对杭州而言,民主不仅保证了人民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治理的权利,而且也已经成为促进城市发展、创造社会和谐的重要政治资源。  相似文献   

13.
向海英 《世纪桥》2013,(3):13-14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学术民主、艺术民主"的思想是对毛泽东"双百"方针的继承和发展,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的内在要求和体现,十八大把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写入报告,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标志着中国的民主建设将在包括这些领域的社会生活中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相似文献   

14.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相结合、与中国民主政治体制改革实践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全新表述,是多重逻辑共同生成的结果。要从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多重维度理解全过程人民民主,即人民能够持续、完整地参与民主运行的各个环节,协同构建多层、畅通、有序的民主政治制度载体和民意表达平台,人民当家作主体现到党治国理政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对于中国人民民主实践的发展方向、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建设、中国民主国际话语权的建构以及人类民主政治文明事业的发展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作为当代民主理论的新思维,协商民主理论的核心理念是公共参与和协商治理,它为中国社会转型期普遍出现的群体性事件的化解和治理提供了新的视野。要使协商民主成为治理群体性事件中的制度化、常态化的模式,可以从建立协商民主考核机制、设立明确具体的协商民主程序、创新基层民主协商实现形式、培育社团组织和建立规范的协商对话的教育培训制度等层面进行创新和探索.  相似文献   

16.
赵玉洁 《理论学刊》2005,(10):19-23
民主的实质是基于自身权利之上的人民的自治与自主。它作为一种价值理念,作为实践理性的一种自我立法,深刻地体现了人的主体性和平等性。现代社会中的民主作为一种自治的运行机制,具体表现为三种存在形态:市民社会个体与各种组织的自治民主、作为政治公共领域的参与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形式和国家形态的建制性政治民主。成员的参与是民主的关键尺度,基于公正程序的“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构成了民主决策的最一般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基层决策民主化是有效联结党和政府提出的"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结合点、落脚点。民主是一种国家体制,从国家政权到基层组织的一切公共领域都要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民主的实现程度不仅要体现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而且也要实实在在地体现在最基层的公共生活中,甚至基层的一切公共领域的决策权只有全面地真实地执掌在普通基层群众的手中,才能极大地推动整个国家政治文明的发展,才能极大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并以其鲜明的特色及实践说服力推动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发展做出中国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拓展和深化,全过程人民民主得到深度推进,全面深刻展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独特意蕴。政治民主化体现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价值和进步方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构件。全过程人民民主表达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标识性特征和本质要求。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创造,实现了对“亨廷顿悖论”的理论超越和实践破解。保持现代化进程中民主与效能之间的动态平衡,实现政治秩序化,展示中国政治文明的独特价值与制度优势。人的现代化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逻辑归宿和终极诉求。全过程人民民主为“物”和“人”的丰富与发展提供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戴辉礼 《唯实》2014,(11):40-4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推进协商民主,有利于完善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协商民主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之间有着重要的逻辑关联,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大力发展协商民主。  相似文献   

20.
民主创新是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一种重要机制。当前,基层民主建设过程中涌现出大量民主创新案例,深刻反映了基层民主发展的活力,有力地推进了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进程。中国基层民主建设的民主创新是在一系列环境和作用机制下产生的,民主创新的动力包括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其内容形式多样。认真分析总结各地基层民主建设创新经验,这无论是对基层社会的发展,还是对我国政府治理能力的提高以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