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赵海鹏  覃振停 《传承》2008,(20):20-21
腐败现象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权力配置失当则成为领导干部腐败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完善权力配置成为防治权力腐败有意义的新的切入点。完善和处理好党政机关一把手之间及党政机关内部的权限范围,完善选拔和用人制度,真正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以及建立真正有效的职责一致的权力配置机制等,对于完善权力配置都是十分重要和有意义的。同时,完善权力配置应以法律为依据,合理充分地加强和体现法治色彩,淡化旧式的个人权威。  相似文献   

2.
科学配置党内权力是深刻认识权力性质和规律的必然要求,科学配置党内权力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中得出的重要启示,科学配置党内权力是遏制腐败现象的现实需要。科学配置党内权力的路径选择有:保障党员权利,坚持党内权力配置的法理基础;理顺党内权力关系,优化党内权力结构;建立科学的党内权力运行机制,确保党内权力规范运行。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阶段,一些地方腐败现象尤其是"一把手"的腐败现象较为严重."一把手"权力腐败主要表现在政治上权力公有转化为权力私有;经济上政治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生活上腐朽浪费.霸道专断."一把手"权力腐败的主要原因有"一把手"权力的自蚀性;权力体制的疏漏和权力监督的失控.因此,必须从制度、关系、责任及监督方面对"一把手"的权力给予制约,惩治"一把手"的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4.
领导干部权力"期权化"是腐败现象的一个新变种,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只有科学配置权力,加快干部轮岗,加强离任审计,设置离任缓冲期,提高干部退休的待遇标准,加强舆论监督,才能标本兼治,将其扑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5.
我国行政管理权力过于集中的现状为腐败分子滥用权力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因而致使腐败现象始终呈发展趋势."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当前,只有建立、健全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才能真正有效地遏制腐败.对权力获得的制衡,这是保证权力正常运行的前提;而对权力运行过程的制衡,则是权力制衡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人民政坛》2009,(4):40-40
高新民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年第3期上撰文认为.权力需要制约。是防错纠错和反腐败的根本之道,这已是国内外公认的观念,也是被古今中外的历史所证实了的真理。但就权力制约的途径来看。主要有三种:一是以权力制约权力,这本质上是权力配置问题。也就是政治体制内部结构问题。至于以什么形式来体现权力的结构分配。如何体现权力之问的相互制衡,则应当根据不同的国情来加以选择,如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的“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二是以权利制约权力,即由来自于社会的力量来制约权力,这体现了目的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监督到位是权力规范运行的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和现实都已证明,权力的正常行使,离不开合理而有效的制衡,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目前,消极腐败现象之所以没有得到全面遏制和根本治理,监督不到位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因此,需要创新地完善监督机制,赋予监督更新的内涵,才能进一步保证权利的规范运行.  相似文献   

8.
由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及代议制不完善等现实原因,我国一部分人手中的公共权力并未真正为人民谋福利,相反成为个别人谋取私利的权力,也就出现了权力寻租现象.这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经济体制,消弱了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影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因而必须对公共权力进行制约.  相似文献   

9.
董颖 《青年论坛》2001,17(1):4-6
腐败是全球性问题.在我国,随着旧的经济政治体制向新的经济政治体制转轨,腐败现象已达到触目惊心,令人发指的地步,成为妨碍经济发展,威胁政治稳定的公害.就目前来讲,我国产生腐败的原因有新旧体制转轨,出现制度上的漏洞,为腐败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权力缺乏有效制约和监督;法制滞后和执法实践存在严重问题.要想逐步消除腐败其对策有社会监督;新闻舆论监督;法律监督;权力之间的相互制约.  相似文献   

10.
党内权力良性运行的基础在于建立党内权力的科学配置体系.党内权力配置应是包含党内权力配置原则、节、实现途径等内容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体现了我们党对提高权力运行公开性和透明度的决心.通过全面开展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可以提高领导干部的权力阳光运行意识,扩大群众监督的途径与效果,构建权力运行的制度保障,有效防止高校腐败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赵浩博 《传承》2015,(1):106-107
在政治学领域中,"权力"二字一直是学者们讨论的话题。探索政治社会学中的"权力"结构,在我国政府实施权力过程中探讨权力半径以及权力半径的现象如何存在,并结合当前我国社会中发生的一些腐败事件,有助于提出权力半径在政府权力实施过程中发挥的效应,以及如何防止权力腐败现象。  相似文献   

13.
现代民主政府应是理性化的政府,其根本特征就是政府权力的理性化,即政府公共地、理性地使用所获得的公共权力,把这种由人民主权所委托的治权资源高效而公正地用于公共管理、服务于社会公共利益。政府权力理性化是政府权力世俗化、制度化与民主化、政府现代化的基础,主要体现为政府权力价值的公共化、权力配置的合理化、权力运行的制约化和权力行使的责任化。政府权力的理性化过程,也就是政府权力资源的获得、安排、使用、监督等一系列公共治理活动中逐步彰显公共理性精神、建设服务型政府、促进社会科学与和谐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从一开始走上有权力的岗位的那一刻起,就要真正明白人民给予的权力的责任、义务和其真正意义,同时要完全具备风险意识以及防范个人道德风险的能力。拥有权力,有时候是一种人生的幸福,有时候也是一种人生的灾难。  相似文献   

15.
位丹丹 《传承》2010,(12):126-127
我国现阶段,一些地方腐败现象尤其是"一把手"的腐败现象较为严重。"一把手"权力腐败主要表现在政治上权力公有转化为权力私有;经济上政治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生活上腐朽浪费,霸道专断。"一把手"权力腐败的主要原因有"一把手"权力的自蚀性;权力体制的疏漏和权力监督的失控。因此,必须从制度、关系、责任及监督方面对"一把手"的权力给予制约,惩治"一把手"的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16.
《当代广西》2011,(16):7-7
推行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就是要让阳光普照到权力运用的每一个环节,真正维护群众权利,遏制腐败现象,优化基层政治生态。今年3月起,我区在4个县(区)开展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工作。目前,  相似文献   

17.
朱要辉 《传承》2010,(15):90-91
由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及代议制不完善等现实原因,我国一部分人手中的公共权力并未真正为人民谋福利,相反成为个别人谋取私利的权力,也就出现了权力寻租现象。这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经济体制,消弱了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影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因而必须对公共权力进行制约。  相似文献   

18.
彭云业  张德新 《前进》2002,(11):39-40
所谓权力腐败,是指利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也称权力寻租。关于腐败的内涵或解释,可以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但有一点是主要的,即腐败总是权力的腐败,尤其是公共行政权力部门的权力的蜕变。我国目前处于体制转轨的历史时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又极易给腐败铺设温床,造成消极腐败现象在某些方面呈阶段性高发的态势,如不及时遏制,将会酿成极大恶果。遏制行政权力腐败,可以有多种方法或措施,而综合起来看,既治标,又治本,且快速高效之方法莫过于依靠完善的行政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19.
转型社会中权力的分化和冲突必然要求调整权力的边界。影响权力边界划分的因素主要有:政体、结构、职能以及效能因素。权力边界的制度构建主要包括:开放权力边界;拓展权力资源;规范权力控制;完善权力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略论完善权力监督机制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权力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以强制性手段体现出来的国家意志。在我国 ,权力主要掌握在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中国共产党手中 ,就其性质而言 ,它产生于人民并服务于人民。权力本身具有双重性 ,它既可以用来为公众服务 ,也可以为运用权力的人本身服务。所谓腐败 ,就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为了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 ,从社会的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而腐败现象最深刻的根源在于国家权力所具有的作用 ,因为权力主体拥有强制力量 ,权力的客体只能服从 ,从而使掌权的机构和个人有可能在不受制约与监督的情况下滥用权力 ,为自己谋取私利 ,由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