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好自己     
看到一篇“见欲而止为德”的文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纵观历史,“贪欲”和“节欲”历来是两种人生观.两种思想道德修养的分水岭。我国先秦时期杰出的思想家苟子认为,“人生而有欲”,如“饥而欲食,寒而欲暖”等,就是人基于生理需要,而产生的生存欲望,是生来  相似文献   

2.
劳斌同志:上封信中您曾谈到私欲太甚就会使信念丧失。请问:人难道不应有欲望吗?个人欲望同建立信念的关系,应如何把握呢?望赐教。李今李今同志:问题提得极好,我们就从你说的思路往下谈。个人欲望是人的本性所固有的,是一种客观存在,谁也不能抹煞。封建统治者和假道学先生鼓吹的“存天理,灭人欲”,从近代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批判。欲望一般表现为人的自然、生理状态,士。食欲、性饮等等。人有这类欲望是正常的,0。果没有,那倒反而是一种病态了。但全。同我们研究人的本质一样,人的欲望又不能不同社会、社会关系以及人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3.
领导者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金塔明撇开阶级斗争的原理,可以说权力是个很有诱惑力的东西。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它就是被向往和争取的对象。英国思想家罗素曾说过:“在人类无限的欲望中,居首位的是权力欲和荣誉欲。”对个人来说,问题不在于对权力的欲望是否应该,而在于如...  相似文献   

4.
袁浩 《今日浙江》2009,(13):64-64
“防欲力善”语出明朝吕坤的《呻吟语·存心》,原文为:“防欲如挽逆水之舟.才歇力便下流;力善如缘无枝之树,才住脚便下坠,是以君子之心无时而不敬畏之。”意思是说,防止欲望就好像是在挽拉那行驶在逆水中的舟船,  相似文献   

5.
欲而不贪     
人可以爱财,但不能无厌。恐怕没有人愿意走到“人为财死”的份上。其实见《礼记·礼运》,“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每个人都是有欲望的。只是老子曰,“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相似文献   

6.
“黄金定律”说:“你希望别人怎么待你,你就怎么待别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相似文献   

7.
《群书治要》收录有《礼记·乐记》。在这篇文章里提到一句话“乐者乐也,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意思是:懂乐的人才真正的快乐,正人君子闻道、得道就很快乐,而小人的欲望得到满足他才很高兴。走在正道上,并且控制欲望,我们就可以非常快乐而不恐惧慌乱。贪恋私欲而不行正道,我们就会迷惑而且不快乐。《礼记·乐记》还提到“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於中,故形於声,声成文,谓之音。  相似文献   

8.
伯特兰·罗素有句名言:“人类最大的、最主要的欲望是权力欲和荣誉欲.”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大卫·麦克利兰则断言人有三种基本需要:成就、权力、合群.只要是稍……  相似文献   

9.
伯特兰·罗素有句名言:“人类最大的、最主要的欲望是权力欲和荣誉欲。”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大卫·麦克利兰则断言人有三种基本需要:成就、权力、合群。只要是稍有历史、政治知识的人都会承认权力是人类社会不可回避的普遍现象。尽管权力曾给人类社会带来过一定的悲剧灾难,但若没有权力作“粘合剂”,人类就无法组成社会,无法以群的方式生存和发展,并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明。 可以说,不是所有人对权力的追求程度都是等同的。事实上社会人对权力的动机指向和强度各不相同。本文试图探索权力与动机的内在关系,找出规范和约束权力的心理基…  相似文献   

10.
中纪委副书记侯宗宾同志曾经号召:“慎欲”。仔细想来,这无疑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根本要义。一切祸事产生于欲火过盛。“无欲则刚”,一个人少些贪欲,必能挺直腰板、刚正不阿地为官、做事、律已、正人。欲望是人类一种原始的本能,具有极强的发动力。欲望是一种感官刺激和满足,它能使人沉湎于一时的肉欲、物欲、名欲和权力欲中,从而使人无法抗拒这类诱惑。人要是没有足够的理智、坚强的毅力是无法阻止  相似文献   

11.
文丽 《理论月刊》2003,42(1):54-55
从古代社会“以理制欲”为主导的欲望观到当今社会多元欲望观的形成,欲望在发挥着对社会和人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使社会和人一再地陷入困境之中。对欲望的道德调控是一个必须且有效的措施,一方面要加强制度伦理及舆论导向建设,净化欲望主体的外在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和改进对欲望主体的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认知、道德选择能力、增强其道德责任意识。为人们最终形成合理的欲望观,实现自我及社会价值提供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王荣敏 《青年论坛》2008,(5):125-129
“理欲之辩”是中国哲学史、伦理思想史上重要内容之一。2000多年来,思想家们在理欲关系上是非争鸣。以孔孟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学者,在“理”与“欲”的问题上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提出的“欲而逾矩”、“以礼节欲”等思想,不仅是后世“理欲之辩”的理论基础,对于解决困扰现代社会的人贪欲过重的问题,也是一个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一位平凡的女检察官,在20年的职业生涯中,办理各类刑事案件400余件700余人,无一差错;她用母性的关怀抚慰失足少年受伤的心灵,用真情关爱着周围的人们……这位被称为“时大姐”“检察官妈妈”的人就是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检察院公诉二科科长兼未成年人犯罪检察科科长时钧宇。 时钧宇说:“作为执法者,我们决不能单纯地就案办案。而是要充分发挥检察职能,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教育挽救失足者,让这些犯了罪的人知法懂法,真诚悔过,在哪里跌倒还能在哪里爬起来。”  相似文献   

14.
知识纵横     
知识纵横读书九诀一心:苟子在《劝学篇》中说:“君子结于一”,就是说读书要集中精力,一心<各二分:梁启超提出,把每日所读之书分二类,一类需精读,一类供她览。三余:即三国税人童通常提出的“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要抓紧一切时间读书...  相似文献   

15.
灭“赌欲”     
<正> 古往今来,赌博恶习,总是禁而不止,刹而不绝。这是为什么?深究起来,关键是赌徒的贪欲作祟,其中尤以贪钱欲望最强烈、最恒久,从而驱使赌徒们一发而不可收。笔者把这种因赌博而产生的欲望,名之曰“赌欲”。赌徒的“赌欲”十分强烈,因为他们的心理已经发生了畸  相似文献   

16.
人 ,作为一个生物个体 ,天生的本能 ,要生存 ,要发展 ,要快乐。这样 ,就有食欲、性欲、占有欲、欢乐欲 ,有一定的自私的欲望。进步的社会就应该维护人的这些合理的欲望。但是 ,由一个一个的个体人组成的社会 ,每一个人在满足个体私自的欲望时 ,一定不能危害、剥夺他人的合理欲望。人到底天生性善还是性恶?问了几千年 ,争论了几千年。其实 ,人既性善 ,又性恶 ,对立统一。有狼性 ,也有羊性。一个人 ,既有善的一面 ,也有恶的一面。社会上 ,人群有的以善为主 ,有的以恶为主。善占了上风 ,则善为主 ,恶占了上风 ,则恶为主。总之 ,人性是不完善的 …  相似文献   

17.
话说欲望     
人是有欲望的。在“极左”年代,鼓吹禁欲主义,似乎人都可以六根清净,不食人间烟火,这是自欺欺人。改革开放这三十年来,社会最大的进步,就是尊重、承认和尽最大可能满足人的合理欲望。欲望分三六九等。有些欲望是可以放在台面上的,如食欲、情欲,有些欲望是不能上台面的,甚至是人不太愿正视的。  相似文献   

18.
齐夫 《楚天主人》2013,(1):49-49
正人的本能,就是什么都想多多益善——除了生病;而人的智慧,则是节制有度,善于给自己做减法。有的人各方面条件都很好,却并不感到幸福;有的人看起来似乎处处不如人,却活得恬淡从容。原因之一,就是后者善于做减法。对人生欲望要做减法。人有很多欲望,如官欲、财欲、名欲等,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痛苦。有些欲望通过个人努力能实现,有些欲望则无论怎样争取也无法遂愿,这时,欲望就成了痛苦的渊薮,欲望越大,痛苦越甚。如果能主动对欲望做一些减法,降低欲望的高度,缩减欲望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在表达上,朱熹与王守仁关于欲望的论述是相似的,他们都认同"去人欲、存天理"。同时,他们指出欲望不仅指固定的外在现象,还与心的状态密切相关,如朱熹认为欲望并不仅指声色货利之娱、宫室观游之侈,还应该表现为"心失其正";同样,王守仁也指出非外诱之心,有其私便是"欲望"。可是,两人领悟欲望的方式却不同,朱熹认为"欲非本性所有",而王守仁却认为"欲非本心所有"。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乃是心与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精神文明导刊》2013,(9):53-53
【原文】梁君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弩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公孙龙下车抚矢日:“君止。”梁君忿然作色而怒日:“龙不与其君,而顾与他人,何也?”公孙龙对日:“昔者齐景公之时,大旱三年,卜之日:‘必以人祠,乃雨。’景公日:‘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