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蒙·玻刊瓦尔1819年2月15日在安戈斯图拉国民议会上发表的演说,集中地体现了他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政治主张和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学说。这是他一生最重要的演说之一,也是十九世纪前半叶南美大陆有关国家学说的一篇重要文献。玻利瓦尔在这方面的论述和实践,对拉丁美洲各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国体:古巴的国体为无产阶级专政,其他中美洲和加勒比国家的国体均为资产阶级专政。政体:古巴的政体是人民政权代表大会制;中美洲6国(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以及加勒比海的海地和多米尼加的政体为总统制共和制;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巴多斯、巴哈马、伯利兹、格林纳达、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和牙买加为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政体,以英国女王为国家元首,由总督代表,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及多米尼克则为议会制共和制国家。摘自《中美洲和加勒比研究资…  相似文献   

3.
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和俄国政治传统中都曾占据支配地位.两国的君主专制国家体制在起源、形态和演进等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这些异同具体体现在君主专制国家体制形成的经济基础、统治阶层构成、君权来源以及两国各自经历的现代化历程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俄罗斯地理空间演化历史的梳理,解释了东西方文明断层线的由来,以及因乌克兰被其贯穿而导致的动荡与撕裂。不同时代条件下具体地区归属于不同文明板块,近代以来族裔、语言逐步取代掌权者之间的个人效忠关系成为归属问题的决定性因素,从而使文明断层线稳定延续。这个进程在俄罗斯造成本土立场的崛起,成为帝国地理空间中心—边疆二元结构解体的主要原因。而解体造成文明断层线的动荡,在俄地理空间结构中具有中心—边疆双重身份的乌克兰因此而撕裂加剧。俄罗斯地理空间演化历史体现出身份认同与主观地理空间方案同步演化,后者进而影响客观地理空间的规律。俄国从18世纪的绝对君主专制转向19世纪君主专制与平民政治相融合,导致俄罗斯人身份认同在19世纪突出俄罗斯族群的本土立场。这在地理空间意义上引发俄罗斯族群对帝国内异质空间和帝国外同质空间的追求,它们分别体现为“俄罗斯化”政策和“斯拉夫主义”政策。二者一方面为20世纪初的政权覆灭和帝国解体提供了解释,另一方面也共同为俄罗斯在20世纪末的再一次解体以及在21世纪初针对乌克兰的地缘政治追求提供了解释空间。  相似文献   

5.
在阿富汗2004年宪法制定过程中,围绕君主制与共和制、总统制与议会制、单一制与复合制等敏感而重要的问题,阿富汗国内展开了激烈的争议和较量.结果,当前统治阶层的政治主张在宪法中得到基本体现.同时,宪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要求和民意.阿富汗现行政体因此呈现强行政与弱议会 (弱司法)、强中央与弱地方、政教分离等特色,反映出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是增强地方分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总统制是美国人的政治发明,作为一种法律形态的总统制在美国建国以来的两百多年历史中并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然而,总统是美国宪法和政治制度约束下的具有现代君主倾向的政治角色,美国宪法对总统权责规定的模糊性,使得美国总统制的政治形态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具有截然不同的存在形式。通过考察美国总统政治的历史形态,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总统政治形态是随着美国社会发展而发展的,一定的社会生态状况决定了特定的总统政治形态。在全球化和美国社会日益碎片化并行不悖的当代背景下,未来的美国总统政治的制度变迁依然将以构建府会合作制度为中轴发展。  相似文献   

7.
1789年,美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共和制政府的核心是总统。总统既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党的领袖,也是武装部队总司令和主要的立法创议人。为了防止集权于一身的总统成为独裁君主,美国的开国元勋们在宪法中,拟定了一套规定并制约总统权力的机制。后经近两百年的实践及宪法修正案的补充,逐渐趋于完备。在总统的产生及任用期限上,美国采取了选举制和限任制。为了防止选民直接选举总统而导致选票分散或出现混乱,美国宪法规定了一种间接选举总统的制度,即由选民  相似文献   

8.
钓鱼岛问题是日本否认中日建交时"搁置争议"的基本精神,利用日美双边《归还冲绳协定》和美、英、日三国《旧金山和约》公然取代二战后建立国际秩序的国际法文件《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的外在表象。这种表象在日本强化海洋资源战略、政治大国化中得到升级。解决钓鱼岛问题要从去除凌驾于国际法正常秩序上的霸权秩序,以及用日本社会理性和良知去抑制右翼化中寻找解决办法,要从中国和平与发展战略下"不惹事,不怕事"方针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机遇。  相似文献   

9.
翻开泰国现代史,我们可以看到,自1932年“6·24”革命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后,在60多年的时间里,曾举行过17次全国大选,发生了23次军事政变,组织了55届政府。这种复杂多变的政治历史,使得泰国政党的发展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艰难道路。  相似文献   

10.
俄国贵族古时候分为大贵族与服役贵族。服役贵族系由封建王公和领主的仆从发展而来。在莫斯科公国崛起时期完成的这一变化,系受到蒙古家臣制度的影响,而蒙古的家臣制又可追朔到中国春秋时期。这一个例表明,蒙古统治对俄罗斯君主专制制度形成的影响中,含有中国文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刘宝莱 《亚非纵横》2012,(1):22-29,59,60,62
2011年,中东地区发生的政治大地震波及地区各国,但程度各不相同。阿拉伯共和制政权持续动荡,而君主制政权相对稳定。土耳其、伊朗地区影响力上升;巴以和谈搁浅,前景堪忧;美国等西方国家插手地区事务,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南苏丹赢得独立,但将面,临重重困难。  相似文献   

12.
荷马时代人类社会从女权制过度到男权制, 妇女社会地位降低。希腊城邦制度时期, 妇女被排除在 城邦的政治生活之外, 她们不是男性爱情的对象, 而是满足男性性欲的对象, 是为男性社会生产合法公民的工具, 是管理家务和获得家庭财产的手段。希腊化罗马时期, 随着城邦这个人们安身立命之所的衰落, 人们把自己的注 意力从城邦转向家庭, 于是, 两性关系改善, 妇女社会和经济地位提高。  相似文献   

13.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政教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英梅 《西亚非洲》2005,55(5):51-56
伊朗伊斯兰革命之后,建立了政教合一、神权至上的共和制国家。宗教势力掌管了国家一切权力,神权高于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之上。宗教力量对政府政治的制约,实际是伊朗政教关系的一种反映。伊朗政教关系反映了传统与现代的政治力量对比,它是一对矛盾的对立体,在矛盾—斗争—协调—妥协—新矛盾中曲折前进。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完全意义上的政教分离还很难实现,但宗教统治的逐步标签化将是伊朗政教关系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尼泊尔终结君主专制成立联邦共和国, 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在经历武装斗争后获 得大选的胜利, 其领导人普拉昌达当选为首届总理。这表明“毛主义”式的武装革命仍会成为现存 世界的一种合法性存在。尼共(毛主义)运动能在尼泊尔政治变革中扮演重要角色, 这有其特定的 经济、社会条件和政治条件;其革命道路尽管从“毛主义”中得到启发, 但它强调把马列主义、毛泽 东思想的普遍真理和尼泊尔的具体革命实践创造性地相结合, 它主张同时用武装斗争与和平斗争 两个手段实现党的目标, 并最终实现从武装斗争到议会政治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集体领导是中国政治的特色,也是中国政治的优势.随着中国的崛起,国外学者更加注重对中国政治领导体制的研究,艾丽斯·米勒(Alice Miller)就是其中的一员.米勒比较系统探究了中国集体领导制的起源、发展和完善,认为中国集体领导制起源于毛泽东时期,重建于邓小平时期,完善于江泽民时期,成熟于胡锦涛时期.米勒总结了习近平集体领导的特征:强调集体平等,强调集体智慧,班子成员更年轻、受过更好的教育、能力更强.米勒认为,习近平始终坚持集体领导制,习近平的力量(或习近平的强大)源自于领导集体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共识.米勒的研究总体上较为客观,但对中国的认识仍欠全面、深入.  相似文献   

16.
3月22-2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俄罗斯进行了成功访问,两国元首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合作共赢、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此次访问期间两国达成的一系列重要协议和共识,标志着两国全面合作新时期的开始。 一、相互尊重、互利合作是中俄关系发展的重要条件 苏联解体以来,中俄政治关系和经贸关系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民粹主义是转型国家政治发展过程中必经的环节,表现为一系列激进的大众政治运动,其背后隐藏着各种权力争夺与精英操作。在东南亚,民粹主义是各国从威权走向民主的转型历程中已经完成或正在面临的严峻考验,这一现象的广泛出现与东南亚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密切相关,首先是宪政民主的制度建设缺乏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支持;其次是因分配不公和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了既得利益集团与中下层民众之间紧张的阶级关系;最后是新生政治势力与传统政治势力的较量被具体化为争夺民众支持的斗争。与欧美民粹的左右两极同时发展和拉丁美洲民粹持续影响国家决策不同的是,由于传统文化与传统政治因素的约束,东南亚民粹主义左右政治发展方向的空间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18.
根据战略矩阵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研究国家的历史发展水平. 1.揭示国家发展的历史时代.这些历史时代通常可与政体(比如,君主制--共和制)、朝代的更迭(在君主制的政体下)、巨大的疆域变化(疆域的扩张或丢失)、法律地位(殖民地--独立国家)的改变相关联.  相似文献   

19.
今年9月26—28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对中国进行了为期3天的正式访问。这是梅总统第二次访华,也是中俄元首今年内的第五次会晤。两国元首如此密集会晤,足以显示中俄关系在双方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地位。会晤中两国元首一致表示,将并肩携手,开拓进取,努力把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高到新的水平。梅德韦杰夫称:“发展俄中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俄罗斯外交的优先方向,绝不动摇。”  相似文献   

20.
巴列维国王的白色革命动摇了在伊朗乡村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生产关系 ,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伊朗的发展。伊朗传统的社会结构也因白色革命的成功推进而发生了激烈变革。经济现代化的长足进步客观上要求政治领域进行相应变革。巴列维无视这些变化 ,继续强化君主专制 ,推行独裁统治 ,致使新兴的社会阶层无权分享政治权力 ,传统的社会力量被摧毁。巴列维国王的独裁统治引起伊朗社会各阶层的普遍不满 ,推翻巴列维王朝成为伊朗社会各阶层共同的战斗目标。因此 ,白色革命后伊朗经济现代化进步趋向与政治领域滞后状态之间的矛盾构成巴列维王朝覆灭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