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新形势下增强团组织号召力和凝聚力的途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存在诸多问题:部分基层团组织工作制度不健全、理论教育欠缺、团组织活动的方式单一、团干素质不高。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基层团组织建设、思想引领、创新团组织活动形式和提高团干素质四个方面,增强共青团组织号召力和凝聚力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
共青团的基层组织30%在农村,农村青年占全国青年总数的70%。农村基层团组织是共青团在农村工作的基础。因此,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对于巩固党在农村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确保农村共青团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农村团员青年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济南市为例,通过调查研究,结合济南市的实际对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共青团的基层组织30%在农村,农村青年占全国青年总数的70%。农村基层团组织是共青团在农村工作的基础。因此,加强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对于巩固党在农村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确保农村共青团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农村团员青年充分发挥生力军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以济南市为例,通过调查研究,结合济南市的实际对农村基层团组织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根据团中央关于高校团建创新的要求,按照共青团组织新“三进”(进宿舍、进社团、进网络)的要求,进行在学生生活园区中建立团组织的探索和尝试,是共青团组织建设中的一个崭新领域和宝贵阵地。本文初步阐述了大学生活园区进行团组织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思想指导、组织设计、制度探索、活动模式、考评体系等方面对生活园区组织建设的路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是当今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共青团工作要围绕高校人才培养这一目标,大力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发挥团组织的优势,提升大学生的四种能力。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环境日益复杂的形势下,共青团如何才能吸引凝聚青年、为党赢得青年,是目前高校团组织面临的新课题。开展“四联工程”,认真总结并深化提高基层团建经验做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进高校团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激发基层团组织活力,推动创先争优各项任务落实的具体行动;是高质量做好高校团建工作,创新基层团建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基层团建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以广西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为例,通过实施“四联工程”,探索全面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高校与农村共青团组织合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共青团邳州市委与中国矿业大学团委构建“三横四纵”合作体系建设的实践证明,以层级化组织建设为主,加强非层级化组织建设创新;以青年主动参与为主,强化组织引导;以提倡分类考核和增量激励考核相结合,建立长效的评价机制,是增强基层团组织生命力与活力的有效手段,是对共青团工作我体及工作方法创新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8.
共青团基层组织是实现团组织各项职能的基本载体,基层组织以及基层组织工作的好坏,决定着共青团最为本质的影响力、战斗力和生命力,是衡量全团活力的标志之一.高校基层团组织作为高校服务学生和管理学生的主要平台,在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职能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团员,作为基层团组织的最基本组成单位和基层团组织管理与服务职能发挥的最直接受众,其满意度情况更能真实、有效地反映高校基层团组织的功能发挥现状.  相似文献   

9.
青年作为国家建设的生力军,一直以来都受到高度重视。随着"共青团改革再出发"深入推进,新时代下的共青团改革被赋予了更多使命。错综复杂的发展环境需要共青团切实发挥出政治功能,基层团组织应当在服务青年中加强政治引领,凝聚起广大青年的理想信念,使基层团组织的薄弱状况发生根本改观。基于此,单位化的基层团组织应创新党建带团建方式,高校基层团组织应鼓励青年实质性参与校地合作。考虑到碎片化青年的特点,基层团组织还应通过政治社会化合作机制探索出区域化团建之路。唯有如此,同心共圆中国梦与构建命运共同体方能实现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简称“两新组织”)的不断发展和“两新组织”青年数量的急剧增加,给共青团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两个全体青年”的指示精神,更有效地对“两新组织”青年进行组织覆盖与活动影响,打牢党的青年群众基础,是当前摆在各级团组织面前的重大课题,笔者以青岛市各级团组织的工作实践为例,就目前基层团组织有效覆盖与吸引凝聚“两新组织”青年的几种有效方式进行了利弊分析,并就此提出了改进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研究生群体中,学缘关系主要建立在学校、院系、专业、实验室、导师等因素上,这种关系对团学工作的有效性具有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到研究生的管理机制和培养质量.针对当前研究生团学工作遇到的困难,结合学缘在研究生团学工作中的应用理论,充分发挥学缘的功能与优势,可以在高校研究生团学工作建设中取得较好的成果.在具体的实践中,运用学缘加强研究生团学组织建设,优化研究生育人体系,可以有效地促进研究生团学组织和育人体系建设,进而促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团学工作者在工作中,应当充分认识到学缘对团学工作有效性的影响力和重要性,扬长避短,使之能够有利于团学工作的推进.  相似文献   

12.
非公企业团组织建设是近年来共青团工作的重点之一,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前北京市非公企业团组织建设现状、服务青年和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当前非公企业团组织建设与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为进一步推动非公企业团组织建设、使团组织更地发挥团结青年、服务青年、服务企业的积极作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科学信仰的指引,大学生作为重要后备力量,其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确立程度必将对"中国梦"的实现产生直接影响。当前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好的,但少数大学生信仰危机值得关注。"中国梦"视阈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理论与实践现实都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要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地位,发挥高校党团组织和学生组织的阵地作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拓宽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高校共青团工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强化政治意识,深化服务功能,树立创新观念,全面推进新时期高校共青团工作.  相似文献   

15.
杜防 《工会论坛》2014,(6):53-55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相继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拓宽了思想政治工作的视野,也为高校进一步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是高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要求,也是缓解大学生心理压力,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但是由于受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着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缺失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学生个性化以及忽视学生内在需要等方面,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因此,高校必须通过关注大学生的感受和需要、构建和谐校园等途径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石油企业基层党组织在推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在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中的作用,必须健全党内激励、关怀机制,关注党员实际需求,有效激发党员内动力;丰富形式、创新载体,为党员畅通言路和发挥先锋作用开辟空间、提供舞台;有效提升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方式方法;进一步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发展党员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理念的基础,“科学发展”是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理念的核心。应发挥高校党的领导作用,以党的自身建设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发挥高校党的组织保证作用,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发挥高校党的思想引领作用,以思想政治工作全新平台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相似文献   

18.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政治权威建设,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近年来,随着转型期农村利益格局的调整和控制模式的变化,农村基层组织的政治权威呈现出不断弱化与流失的趋势。因此,要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成员的素质、行为、能力以及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等方面进一步维护和强化农村基层组织的政治权威。  相似文献   

19.
促进大学生创业,是高校团组织的一项长期性、战略性任务。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充分发挥团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活动优势和人才优势,构建各项创业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廉洁文化和社会管理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廉洁文化建设的目标是营造“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社会组织建设的目标是为社会成员提供更多的社会服务和产品。在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廉洁文化的教化和导向功能,对于促进社会组织科学发展、提升社会组织成员社会责任意识、推动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