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建华 《东南亚纵横》2003,(8):59-62,79
近几个月来 ,围绕伊拉克问题 ,跨大西洋联盟出现了严重裂痕。美欧分歧源于双方的力量差距和秩序观、安全观、主权观、战略利益的不同。美欧共同价值观、利益的存在 ,使双方趋于弥合分歧。但只要美国继续奉行单边主义的霸权战略 ,欧盟的政治一体化取得实质性进展 ,未来美欧矛盾还会增加和加深。  相似文献   

2.
美国与欧盟是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集团的盟国.美国对欧盟的基本对策目标是始终保持美国主导下的美欧政治、军事同盟关系.随着国际形势和美欧关系的变化,美国对欧盟的政策经历了多次阶段性的调整和变化.其总体趋势是美国对欧盟政策的负面因素愈益突出,促使美欧关系愈益趋于松散.  相似文献   

3.
"基础四国"作为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与欧盟及美国等"伞形国家"并立的三大关键力量之一,在推动国际气候谈判、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以小岛国、最不发达国家等为代表的部分发展中国家日益转向美欧发达国家的减排方案,使"基础四国"面临巨大的压力.随着巴黎气候大会后新的全球减排框架逐步落实、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传统阵营划分,开始呈现出向"排放大国对排放小国"转变的态势.以"基础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阵营分化明显加剧,"基础四国"在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面临的冲击日益加大.  相似文献   

4.
“9·11”之后,美国与欧盟对非洲有着基本共识,即非洲的失败国家将是美欧利益的重大潜在威胁,对此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基于这一共识,美国和欧盟都强化了在非洲的军事存在及对非援助。但美国和欧盟的非洲政策仍有着重大差异。美国的非洲政策直接服务于其全球反恐战略及维持和扩大美国在非的石油利益;欧盟则更强调对非洲问题的长期性解决办法。这体现了美欧在世界观和对国际关系认知等方面的根本差异。深刻了解美国与欧盟的非洲政策之异同,对于中国制定非洲政策及发展中非关系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周玲妮 《拉丁美洲研究》2023,(1):134-152+157-158
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美国与欧盟这两个关键的国际行为体围绕不同类型的领导权展开了激烈竞争。亚马孙地区治理是全球气候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欧围绕全球气候治理领导权的博弈促使双方竞相在亚马孙问题上表态和介入。这使巴西对亚马孙地区的治理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迫使巴西的亚马孙政策从对抗外界干预、维护亚马孙自主权转向主动作为和积极开展多边合作,以增强亚马孙地区治理的合法性和灵活性。通过政策调整,巴西既维护了自主,又在国际社会得到一定范围的理解和支持,极大地提升了其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影响力,成为亚马孙地区治理的主导国和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重要利益攸关方。美欧未来围绕气候领导权的博弈将长期存在,巴西也将持续面对美欧双方的共同施压。卢拉再次就任总统后,将联合气候立场相近国家,尤其是团结雨林国家,通过开展更积极的多边合作应对美欧的压力。从这一维度看,中巴双方在热带雨林保护方面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直至冷战结束,"中东欧"的称谓经历了概念混乱到复原的历史变迁.大国逐鹿欧洲大陆,中东欧是其主要争夺对象.这些国家在夹缝中左右为难,同时也能左右逢源.在关俄争夺中,中东欧国家普遍弃俄投美,以求得安全保障.这些国家对美国和欧盟各有所图,即"军事安全上靠美国,经济上靠欧盟",在美欧争执时它们往往支持美国而得罪欧盟,有的甚至借美压欧,自己坐大.欧俄关系发展相对平稳,双方的摩擦大多与中东欧有关,俄以能源为武器整治这些国家,达到了"敲山震虎"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作为当今世界两大主要经济体,美国和欧盟在经济制裁问题上协作对目标国甚至第三方有重要影响。从1993—2018年制裁数据可以发现,美欧经济制裁协作总体水平趋于提高,但也随美国总统任期有所波动。美欧经济制裁协作在定向制裁理念兴起、欧盟实施制裁意愿和能力提高、美国游说施压影响下增强的同时,也受到双方对制裁认知差异、制度差异和利益冲突三个方面限制。在美国调整对外政策、"英国脱欧"以及美欧对伊核协议的分歧影响下,未来美欧经济制裁协作走向存在变数。  相似文献   

8.
自冷战结束以来,北约战略扩张态势持续不断,其行动空间和能力拓展已呈现出鲜明的全球化色彩.作为欧洲安全的提供者和美欧关系的主要平台,北约在与欧盟通过构建伙伴关系而推进安全合作的同时,其战略扩张也给欧盟带来了多方面冲击,既弱化了欧盟在北约机制中的构建和纠偏能力,也降低了欧盟及欧洲安全在北约安全议程中的位序,更削弱了欧盟对欧洲安全的主导权.受到美国外交、英国退欧、德法分歧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欧盟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通过校订北约战略定位、应对美欧关系有限震荡及维持多重外交关系等途径努力调整和塑造同北约的合作关系,并在此过程中建立和维护欧盟的战略自主地位.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背景下 ,研究俄罗斯与欧盟的经贸关系 ,对改善转型国家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济往来关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冷战后 ,俄罗斯与欧盟的关系发展较快 ,尤其是双边经济合作在不断加强。欧盟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 ,而俄欧关系对欧盟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贸易、投资及其他经济合作方式等多方面综合分析俄罗斯与欧盟的经贸合作关系 ,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 ,对于我们同俄欧的经贸合作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欧盟提出碳关税调节机制后,起初美国并不积极,且多有质疑和批评。然而,近年来,美欧在碳关税问题上开始走向合作。美国转变了对欧盟碳关税调节机制的态度,国内相关立法活动异常活跃,推出了“清洁竞争法案”,而欧盟的“碳边境调节机制”正在加快审批程序,即将落地;双方频繁互动磋商,协调立场;推动创建国际碳俱乐部,谋求建立西方气候联盟。美欧合作加速推进碳关税合作的目的是维护自身利益,掌控全球气候治理和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权,挤压新兴大国的发展空间。美欧碳关税合作将对全球气候治理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产生多方面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13年年底乌克兰政府暂停与欧盟签署联系国协议,引发乌克兰独立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新政权重新启动"西进"进程,激化了国家东西部矛盾,引发领土流失、国家分裂、内战和本国经济濒临破产一系列严重后果。俄罗斯、美国、欧盟纷纷介入,俄美欧关系面临严峻考验,俄美形成冷战后最严重的大国对抗。西方制裁对俄罗斯经济和世界经济都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为了推动乌克兰危机及其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增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的形势下,金融业在全球经济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日益突出,发挥的作用日益重大。金融业的发达与否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标志。对于海湾地区的阿拉伯国家来说,金融业构成了整个经济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甚至成为美、欧等西方金融业最具竞争力的一个对手,作为海湾地区乃至整个中东地区国际金融中心的巴林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位  相似文献   

13.
一、全球化的本质与发展中国家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呈现出加速深化的趋势,逐浪于全球化大潮中的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其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影响。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全球扩展的产物。它在资本主义体系中产生和发展,也必定被深深打上资本的烙印。从根本上讲,它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其实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因此,全球化带来的利益和风险必然是不均衡的。全球化的两重性就在于它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赶超发达国家的巨大机遇的同时,也为发达国家加强全球经济霸权…  相似文献   

14.
美欧冲突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美国与法国、德国在最近的伊拉克战争问题上发生了严重冲突。伊战虽已结束,但这种冲突并未消除。美欧冲突的根源与核心不是相互政治文化差异和经济利益争夺,而是其战略安全利益的歧异。只要美国坚持和强化基于独超强势地位的单边主义政策,美欧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就不会止息,且可能进一步上升与发展。这对美国的全球战略、美欧联盟和整个大国关系势必产生深远影响。美欧冲突的深刻启示是:国际政治的根本驱动力不是经济利益,而是政治战略利益;大国之间的根本矛盾是政治权力之争;一个国家的经济力量不会自动转化为军事力量,更不能替代军事力量;美欧的矛盾冲突不会形成全面对抗,但也具有一定的不可调和性质。  相似文献   

15.
借助波兰尼的"双向运动"理论,本文构建了全球化及其逆转的分析框架,并运用该框架分析了1870年代以来的三个全球化阶段,解释了逆全球化是霸权国家主导下市场力量的释放持续损害了全球化过程中以中产阶级为主的劳动群体导致社会冲突积聚从而社会发生自我保护的结果,而且逆全球化必然与经济危机相伴随。本文进一步揭示了全球化其实并不是导致全球化主导国家中产阶级退化的主要原因,展望了逆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不利影响,并认为未来将很有可能回到新的"内嵌的自由主义"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中国倡导开放、包容、普惠、共享的新型全球化模式和全球经济治理新秩序,实际是"内嵌的自由主义"全球化体系的现代升级版。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在全球,特别是以美欧日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地区(Developed Market),经济衰退仍占据主导地位。在这场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60多年里最严重的衰退当中,三组关键词深刻影响着2009年全球华商企业的发展:资产泡沫、美元贬值、中国复苏。  相似文献   

17.
诸如印度尼西亚等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担心现行的生产与市场全球化会限制住它们的发展前景。其理由主要有三条:第一,据说,只有那些与诸如欧洲联盟(EU)和北美自由贸易区(NAFIA)等地区一体化系统关系密切的发展中国家才有可能从全球化中受益。第二,穷国与富国之间低水平的企业间技术合作恐怕会使发展中国家跟不上技术的新发展。第三,国外直接投资的流向相对地高度集中在少数几个发达的东道国,这就限制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前景。 与此同时,近年来工业化国家的劳务市场失调往往被看成是世界市场出现了诸如印度尼西亚等强劲的新竞争者的直接后果。总的说来,我觉得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似乎都更倾向于把全球化看成是一种威胁而不是一种机会。然而,鉴于有关新近贸易流向、国外直接投资流向和经济增长率等事实,我们很难坚持上述的悲观论点。我对这些事实的理解是,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更有可能在经济上赶上工业化国家。然而,发展中国家若想成功地参与全球化,它们就必须在经济政策方面吸取一些重要的经验教训。 在过去的几十年期间,印度尼西亚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经济发展。宏观经济稳定、高投资率、通过外国直接投资和其它形式的国际投资合作来引进技术以及劳动力的良好受教育状况,这些都是决定着每个国家在日益一  相似文献   

18.
俄欧关系在过去10多年有了很大发展。随着欧盟主要国家领导人的更替、越来越多东欧国家加入欧盟,以及俄罗斯国力的日渐恢复和走强,俄欧关系变得日益复杂,麻烦增多,未来发展趋势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9.
世纪之交,世界首次出现两种相互矛盾的新趋势:一是国际关系伙伴化,二是美日双边同盟地区化与北约地区军事集团全球化。这一矛盾的发展,将决定今后10年大国关系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方向:是多种力量作为伙伴共建协调合作体系,还是美国单极主宰或美欧日合霸,或是多极鼎...  相似文献   

20.
伊拉克战争前后土耳其与美国、欧盟关系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波 《西亚非洲》2006,7(1):53-58
土美关系与土欧关系是土耳其对外关系中两根最重要的支柱。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建立在双方互利基础上的土美关系发展相对稳定,且是推动以加入欧盟为土耳其现阶段首要目标的土欧关系的重要促进因素。伊拉克战争中土美关系出现隔阂,导致土美关系和土欧关系内在的相互促进关系被打破。战后,土耳其努力修补与美国关系的裂痕,力图在美欧关系调整变化的过程中,通过土美关系与土欧关系的相互促进来加快其加入欧盟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