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拉美在中国外交战略中地位的提高,中国为拉美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日益提升,拉美国家希望与中国加强经贸合作的愿望在上升,与美国的关系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中拉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宽,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也面临挑战,中拉双方的相互了解有待加深,拉美的"国家风险"不容低估,拉美国家对中国经贸政策有新的期待,对推动中拉战略合作缺乏长远考虑,美国对中拉关系的发展心存芥蒂。为了使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取得早期收获,中国应尽快实现中拉经贸关系的多元化,进一步加大在拉美投资的力度,加强双方在全球治理中的合作,正确处理中拉整体合作与双边合作的关系,加强对拉美的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  相似文献   

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自十八大以来推动建立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的新思想和新实践,它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不仅是中国的"世界梦"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策宣示,也是实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实践。拉美是中国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伙伴。21世纪初中拉经贸关系取得跨越式发展,双方利益日益融合,中国与拉美国家已初步建成互为发展的命运共同体;随着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及人员交流的扩大,包括走私、贩毒、有组织犯罪等在内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影响中拉双方的共同安全问题;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全球挑战的不断增加使中拉双方正在成为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政治命运共同体。但由于中拉经济结构转型调整、世界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美国因素以及中拉身份认同的变化,中拉构建命运共同体面临诸多挑战。在挑战面前,中国应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耐心,与拉美国家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自十八大以来推动建立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的新思想和新实践,它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不仅是中国的"世界梦"和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政策宣示,也是实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实践。拉美是中国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伙伴。21世纪初中拉经贸关系取得跨越式发展,双方利益日益融合,中国与拉美国家已初步建成互为发展的命运共同体;随着双方经贸关系的发展及人员交流的扩大,包括走私、贩毒、有组织犯罪等在内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影响中拉双方的共同安全问题;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以及全球挑战的不断增加使中拉双方正在成为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政治命运共同体。但由于中拉经济结构转型调整、世界政治经济的不确定性、美国因素以及中拉身份认同的变化,中拉构建命运共同体面临诸多挑战。在挑战面前,中国应保持战略定力和战略耐心,与拉美国家构建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在习近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引导下,中国开始从全球视野和全球利益角度对拉美进行重新定位和战略布局,拉美成为中国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践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可或缺的一个地区。通过顶层设计,中国对拉美的目标及路径进一步清晰,中拉关系从受全球化驱动的自然发展阶段向战略引领阶段转变。在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的总体战略目标下,中拉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以及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打造中拉共同发展的利益共同体、理念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安全共同体。中国对拉战略目标不是短期的,要立足长远,必须通过不懈的、潜移默化的努力,去逐步构建和培育。在保持对拉美战略耐心的同时,战略预期也不能过高。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拉关系发展的内外部环境都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给中拉关系带来了机遇,更带来了挑战。面对世界及拉美发展形势的不确定性,中国对拉战略的确定性将给中拉深化合作带来可期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角色经历了从疏离到参与再到引领的变化。向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是中国成为全球治理进程中的贡献者和引领者的主要表现。通过向全球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中国对全球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全球治理的指导理念,基于自身国内治理经验提出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寻求全球治理体系的增量改进,借助有利的政治机会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是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过程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受逆全球化浪潮影响,特朗普政府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政策,中国方案以及整个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挑战。新形势下,中国坚定地立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理念,维护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持续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6.
袁莎 《国际问题研究》2023,(2):26-41+123
作为全球治理的新兴领域,网络空间面临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多重挑战。着眼于信息时代下的人类前途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以“命运共同体”新范式超越“零和博弈”旧模式,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践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须坚持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以把网络空间建设成造福全人类的发展、安全、责任和利益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共同打造"中拉命运共同体"的理论话语与发展愿景,将中拉关系的发展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历史高度之上。当前中拉政治关系不断升级、经贸合作日益升温,但在人文交流层面上却仍明显滞后。打造"中拉命运共同体"应注重中拉人文交流机制的构建,充分发挥拉美华人华侨的纽带和桥梁作用以夯实中拉关系的民意基础。拉美华人华侨在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促进中拉文明交流互鉴,二是拓宽中拉人文交流路径,三是推动中拉友好合作,四是提升中国国家形象。未来,充分发挥海外侨胞在融通中拉关系方面的独特优势,可从五个层面入手:一是凝聚侨心侨力,增强侨胞的民族认同感;二是加强侨团横向联动,壮大华人社团力量;三是促统反独,加强拉美新移民爱国爱乡精神;四是增加投入,扩大华文教育的辐射面;五是求同存异,化解观念冲突;六是鼓励华人华侨参与公共事务。  相似文献   

8.
新冠疫情暴发对中国和拉美各国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但数字技术在本次抗击新冠疫情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显现,数字经济的增长潜力被进一步激发。加强中拉数字经济合作,对于化解疫情给双方经贸合作带来的下行压力,深化和细化"一带一路"合作,促使双方合作在疫情之后向更高层次和更宽领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次疫情为数字经济普及和发展提供了新的用武之地,为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政策和市场机遇,也为进一步拓展中拉"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提供了新的契机。与此同时,在疫情冲击下中拉数字经济合作也面临着因宏观经济环境恶化带来的融资困难、拉美产业数字化程度较低、人力资源不足以及美国对中拉数字经济合作的阻挠等挑战。展望未来,中拉需要在《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行动倡议》和拉美数字议程指引下,加强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网络空间治理、数字化人才培养和促进公众数字素养提升等方面的合作。鉴于美国将继续对"数字丝绸之路"建设制造障碍,中拉双方需要采取更为灵活务实的应对之道。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拉美构建全球治理的伙伴关系符合全球治理、中国外交转型及中拉关系进一步深入发展的需要。近年来,中国与拉美的双边经贸关系呈跨越式发展,但在全球治理方面的合作水平很低,尚未建立起有效的合作机制。拉美是全球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与中国在推动全球治理机制改革、维护和完善全球治理规则及在一些重大议题上有共同的利益诉求。但由于全球治理机制改革的艰巨性和一些拉美国家的国家身份认同出现了变化,中拉在全球治理问题上的合作仍面临许多挑战。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中国和拉美愈益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因此,双方亟须加强相互认知、理解和信任,而文明对话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随着拉美成为"一带一路"的自然延伸和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方,"一带一路"的框架设计及其内涵正成为推进中拉文明对话的主要动力和构建中拉文明对话机制的主要载体,因为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特征的丝绸之路精神同中拉文明对话追求的目标是一脉相承的。文明对话是当前国际关系的新范式,中国正是其主要推动者。就中拉文明对话而言,对话目标具有多层次性(即寻求尊重和包容、理解和信任、互学和互鉴),对话主体多元化和广泛化,对话路径也具有多样性。当前,构建中拉文明对话机制的时机已经成熟,可借此设立"中拉文明对话"论坛并纳入"中拉论坛"轨道;推动并支持拉美的中国研究,打造中拉学术交流与合作网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基于市场的文化交流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经历了自发发展、自主发展两个阶段之后,当前中拉关系已经进入一个"构建发展"的新阶段。中国是双方关系"构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构建发展"关系的内涵包括以规划未来中拉关系新格局、打造中拉命运共同体为战略目标,以构建新的中拉合作框架和模式为战略路径,以协商共赢、不针对第三方为合作原则。进入"构建发展"阶段的中拉关系在政治、经济、人文交流和多边合作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国际形势处于不确定性,中国经济转型具有复杂性且拉美转型道路艰难,中拉合作仍面临诸多挑战。中国与拉美要顺利推动转型时代的战略关系,有三对主要矛盾需要解决:其一是合作机制的逐步完善与预期成果之间的差距;其二是中国持续的战略投入与拉美国家承接能力之间的矛盾;其三是双方对发展关系的迫切需要与相互认知的显著欠缺。双方不仅要从战略高度对中拉关系未来的发展理念、发展方向和合作路径进行构建和规划,还需构建和塑造同属中拉人民的价值观和认知理念。  相似文献   

12.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和平与发展的旗帜下,以中国梦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通过加强外交顶层设计和布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种特色最鲜明的体现是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努力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同时借助文明交流互鉴,将追求中国梦同他国梦、地区梦相契合,以携手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此理念指引下,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拉美地区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亮点。习近平总书记在约4年时间里先后3次出访拉美,并将与6个拉美主要国家的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凸显拉美在中国外交新格局中的重要地位。2015年中拉论坛机制的建立和2016年第二份对拉政策文件的发布意味着中国对拉外交的日益成熟和完善,也预示着中国拥有了一个确定的对拉政策长远目标,即构建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这是中国对拉政策的基石,也是中国对拉外交实践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21世纪的中国提出的关于国际关系走向以及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方面的战略思想。全球性相互依赖加强、全球治理面临新挑战以及中国的大国责任担当构成其主要时代背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主要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即持久和平的政治观、普遍安全的安全观、共同繁荣的经济观、开放包容的文明观以及清洁美丽的生态观。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首倡者与积极践行者,同时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的提供者,在实现这一愿景进程中发挥了中坚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经济走向全球化的背景下 ,2 1世纪以来中国与拉美的经贸关系呈现全新的趋势和特点 ,也给国际分工理论带来了新的内涵。中国要跳出单纯的双边贸易逆差的思维 ,从全球分工的战略高度来看待中拉双边贸易 ,以平等、互利和互惠的心态 ,积极推进中拉贸易关系 ,为中国企业长期耕耘拉美市场打下基础 ,在中拉之间建立新型的南南合作关系 ,通过中拉之间的双赢局面来实现和保障中国的长期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5.
高望来 《国际问题研究》2023,(3):22-37+138-139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近平主席深刻把握核安全治理赤字、核恐怖主义威胁、各国低碳转型需求以及核安全的战略定位,创造性地提出了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理念。建设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的目标是构建公平、合作、共赢的国际核安全体系。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是构建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的指导原则。强化政治投入、国家责任、国际合作及核安全文化是构建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路径。核安全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推进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具有重大时代价值和深远历史意义。中国坚持增强自身核安全能力,参与构建国际核安全体系,推动核安全国际合作,努力消除核恐怖主义和核扩散存在的根源,为推进全球核安全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国内和国家间贫富差距拉大、国家面临的挑战与风险更为复杂、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国家决策和国际形势增加新的变量。世界之变促全球治理随之发生变化,体现为全球层面治理机制的革新、区域层面治理的深化与整合、主权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经历了先削弱再增强的过程、大国国内政治与国家政策变化导致全球治理在多方面发生改变。中国一直以来以积极姿态参与全球治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度变革、开创全新的合作模式与合作理念并广泛参与多领域治理进程。当前,为应对大变局,中国创新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包含以“合作共赢”为驱动探索理念创新、以“开放包容”姿态推动治理模式创新、打造“周边命运共同体”促共同安全治理的实践创新和以“可持续发展”凝聚共识并率先在认同度高的领域发掘合作新契机。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经济与科技实力的增长,中国的军事实力显著提高,军队任务日益多元化,军事交流成为中国军队和平时期的重要使命之一。军事交流是在和平时期以跨国军事合作为手段,以实现及增进国家外交与安全利益为目的的对外交往活动。在中拉整体合作的大背景下,中拉军事交流成为"南南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拉军事交流主要包括军售、科技合作、人员交流、联演联训、维和救援五大板块。中拉军事交流主要特征有:以维护和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为宗旨,以非传统安全领域为主要合作方向,以军民融合发展为合作路径,虽然与左翼政府关系密切但在不断扩展合作交流对象。中拉军事交流有利于提升拉美国家的独立国防能力,有利于促进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贯彻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有利于增进中拉共同利益,构建"中拉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应对气候变化是中国和拉美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加强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合作是双方深度参与全球治理的必要选择,也是中拉关系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内在要求。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是中拉的重要共识,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内行动为中拉合作拓展了空间,中拉论坛机制的启动为中拉合作提供了契机。未来中拉双方应该以中拉论坛为合作平台,以加勒比共同体为重点合作区域,以清洁能源为重点合作领域,构筑双方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合作路径。  相似文献   

19.
拉美"开放的地区主义"与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放的地区主义”是 90年代以来拉美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新特点。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美国对外贸易政策的转变是拉美出现“开放的地区主义”的外在必要条件 ,拉美的民主化进程和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是其产生的内在推动力。拉美经委会在总结 90年代拉美一体化新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了“开放的地区主义”战略思想 ,以指导拉美一体化继续朝着具有“开放性”的地区一体化方向发展。一体化模式的转变和中国加入WTO ,为中拉经贸关系发展提供了机遇 :中拉同属WTO成员 ,这就扫清了双边贸易中的许多障碍 ,为中拉贸易创造了互利的外部环境 ,双方存在着扩大经贸关系的巨大潜力 ,有利于中拉经济技术合作和相互投资。同时 ,对中拉拓展经贸关系提出了新的挑战 ,带来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18年卡托维兹气候会议和2019年马德里气候会议大体上完成了《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谈判,标志着全球气候治理迎来了一个不同以往的"行动转向",转向全面执行法律制度的行动阶段。这是全球气候治理30多年"法制化"演进的历史性成果。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科学认知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全球气候变化治理紧迫性的不断增强以及非国家行为体的积极驱动等因素共同推动了这种"行动转向"。这种"行动转向"在全球层面上意味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等机构的职责、功能与角色将随之变化,主要是要发挥好贯彻、监督、政治动员、搜集处理和公布各种信息等功能,同时还要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转变成全球气候治理行动的发动机和总动员处;在国家层面上意味着各国的核心任务和行动也要随之改变,主要是要切实履行好《巴黎协定》实施细则下的各项职责与义务,同心协力地推动全球气候治理(低碳发展)的"转型点"早日到来。面对全球气候治理的"行动转向",中国要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指导,持续推进《巴黎协定》实施细则的落实,在立足国内的前提下,以共建绿色"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以建设全球生态文明为宗旨,通过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积极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统筹协调好全球层面、地区层面和国家层面的气候治理行动,积极构建全球气候命运共同体、地区气候命运共同体和国家气候命运共同体,并努力实现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