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视听资料是我国1997年《刑事诉讼法》增加的新的证据种类,这类证据是视听技术日益发展的产物,司法实践中对它的使用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公安机关的侦查部门对视听技术的使用仍较多局限于《刑事诉讼法》修订以前的模式.诉讼制度变革给侦查部门带来较大的挑战.时代的发展要求侦查部门充分发挥视听技术的各项功能,将其广泛运用于侦查实践的各个环节,为侦破案件、打击犯罪服务.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对侦查措施立法,既要总结我国目前侦查措施的种类及其使用情况,又要立足我国《刑事诉讼法》、《程序规定》、《刑事诉讼规则》对侦查措施的规定,还要借鉴、参考域外主要国家的刑事诉讼法律和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专家意见稿对侦查措施的规定。该法再修改对侦查措施的规定应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体现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基本精神并与此相适应;基本法律与规章要协调一致;吸收实践中经常用的、成熟的、公开的侦查措施;秘密侦查措施和技术侦查措施立法应易粗不易细、易原则不易具体;侦查措施和强制措施分别规定;侦查措施的排列顺序应体现先公开后秘密、获取实物证据的措施在前获取言词证据的措施在后。基于此,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对侦查措施种类和顺序规定一般为:勘验、检查;搜查;紧急封闭现场;扣押;调取;辨认;查询、冻结存款、汇款;鉴定;通缉;通报;堵截盘查;心理测试;控制犯罪;派遣秘密侦查员;诱惑侦查;控制下交付;技术侦查;询问证人;讯问犯罪嫌疑人。  相似文献   

3.
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专门增加了技术侦查措施一节,并规定了通过技术侦查措施获取材料可以作为证据使用,但技术侦查证据应用的具体规则和制度,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并未明确。证据是刑事诉讼的核心,技术侦查证据的应用关系到技术侦查措施惩治犯罪功能的发挥,因此,立法应从证据收集、审查判断、应用程序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技术侦查证据应用制度。  相似文献   

4.
新刑事诉讼法将"技术侦查"作为独立一节规定,肯定了其证据地位的同时也对侦查机关的使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这必将对侦查主体的实践产生重大影响。当前新刑诉已经正式生效,侦查机关使用技侦措施在案件范围、申请程序、操作过程等方面受到全面的规范和制约,详悉新《刑事诉讼法》对公安机关使用技侦措施的影响是当前公安机关理论与实践应当关注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技术侦查措施作了较多、较明确的规定,是我国证据法治、侦查法治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推动了我国技术侦查制度的法治化进程,对于有力地打击犯罪,有效地保障人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现行《刑事诉讼法》关于技术侦查措施的规定也存在很多问题,如概念模糊、种类不确定、适用范围不清、适用条件宽松、证据材料使用不科学等,在司法实务操作中易导致技术侦查权的滥用,无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因此,需要明确技术侦查措施的种类,规范技术侦查措施的审批程序,严格控制采用技术侦查手段的期限;规定技术侦查措施合理的适用范围,明确技术侦查措施的实施主体;并采取有效措施,在保密的同时保证辩方的知悉权、质询权,从而使我国的技术侦查措施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新的《刑事诉讼法》增加了"技术侦查措施"一节,从程序法的高度完善了公安机关侦查工作的合法化,兼顾了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价值追求。该文在总结毒品犯罪案件特点、重新界定技术侦查措施概念的基础上,对公安边防部门适用技术侦查措施侦办毒品犯罪案件的优势进行了阐述,以期更好的指导实践。当然,《刑事诉讼法》中技术侦查措施的规定并不是尽善尽美的,如何更好地完善技术侦查措施理应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季云起  唐旭 《公安研究》2012,(11):37-40
我国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对诉讼证据部分作了重要修正。声音资料作为证据的法律地位全面确立,由此也直接促成了声纹鉴定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有关部门应在新《刑事诉讼法》证据理念指导下,认识电子数据与视听资料的区别,促进声纹鉴定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更好地服务于诉讼活动,为建设和谐的法治社会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刑事诉讼法》的实施对公安机关侦查破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侦查、技术人员要把收集证据作为侦查活动的关键,实现侦查办案由"抓人破案"模式向"证据定案"模式转变。提高犯罪现场实地勘验质量,高度重视规范制作法律文书,规范犯罪现场勘查证据的管理,强化检验鉴定工作。  相似文献   

9.
技术侦查措施在反恐情报信息工作中具有极大的优势。目前,由于我国在反恐情报信息工作中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律规范不完备,极易引起侵害公民隐私权以及证据审查等方面的问题。为此,应当修改《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或制定单行法规范技术侦查措施,以保障公民隐私权不受侵犯,并完善相关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10.
我国2012年新颁布的《刑事诉讼法》首次对技术侦查作出规定,这对技术侦查的规范化和合法化有着重要意义。但其规定存在着许多缺陷:适用范围不明确、实施主体不合理、适用阶段不科学、审批程序不严格、使用次数不合理、权利救济匮乏、庭外核实不具体。因此,在立法中,应明确适用范围、规范实施主体、调整适用阶段、严格审批程序、限制使用次数、增加权利救济、具化技术侦查证据的庭外核实。  相似文献   

11.
程书兵 《公安研究》2012,(7):48-52,75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公安刑事执法工作密切相关,对公安侦查工作产生显而易见的影响。其中既有"有利"影响,如证据种类增加条款、证人作证机制的完善、强制措施的完善等;也有"不利影响",如应对律师挑战、"沉默权"、证据排除规则、警察出庭作证等;还有一些中性的影响,即有影响但无所谓"有利"或"无利"。公安侦查机关应该认真学习新《刑事诉讼法》,全面分析《刑事诉讼法》修改对公安刑事执法工作的影响并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2.
2012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首次将技术侦查纳入到基本法律的立法规制中,技术侦查材料被赋予了证据的合法地位.公诉机关应从证据的合法性、完整性、关联性角度针对技术侦查证据的特殊性加强证据审查,积极探索技术侦查证据的审查规则,对违法取得的技术侦查证据应当严格排除,以保障辩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论侦查实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八条规定:“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经公安局长批准,可以进行侦查实验。”侦查实验是指通过有条件地再现,检验对侦查工作有意义的事实或现象的侦查措施。侦查实验是发现侦查线索,获取破案证据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孙峰  曹威 《公安学刊》2014,(4):65-69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明确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包括非法证据的种类及排除程序、控方承担证明其提出的证据合法的举证责任、对于言词证据和实物证据的不同的排除标准等内容。职务犯罪作为一种特殊的刑事犯罪,在侦查过程中形成的一些证据的特点也是特殊的。在职务犯罪侦查取证过程中,存在推崇口供主义,刑讯逼供屡屡发生,相当大程度上依靠言词证据定案、违反法定程序获取证据等现象。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确立必然会影响到职务犯罪的侦查,在短期和长期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也必然促使职务犯罪侦查部门采取一系列合理的措施应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以实现对新形势下职务犯罪的更有效地打击。  相似文献   

15.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已尘埃落定。纵观其修改内容,其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新《刑事诉讼法》中首次明确规定了"尊重和保障人权";此外,新增了四个特别程序,并对辩护制度、证据制度、侦查措施、强制措施以及审判程序等作了明显的调整和完善。上述变化对检察机关公诉权、侦查监督权的运行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基于新《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做好相关梳理和研究,对于推动检察机关规范、有效地行使公诉权、侦查监督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再次修改,给毒品犯罪案件侦查工作带来重大机遇,同时也面临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侦查人员应牢固树立人权意识、程序意识和证据意识,广辟情报源,做好毒品犯罪情报工作,依法实施技术侦查,不断完善和改革讯问方法,规范使用控制下交付,以应对不断变化的毒品犯罪新形势。  相似文献   

17.
新《刑事诉讼法》首次对我国侦查实践中的技术侦查措施作出了专门规定,明确了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律地位,这对于推进我国侦查活动的法治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新《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技术侦查措施的专门规定大多是原则性规定,可操作性不强,在诸多方面存在缺憾,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将面临挑战,亟需对其予以完善和具体化,以便于侦查机关更加科学、规范地适用技术侦查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新《刑事诉讼法》对证据制度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证据裁判理念正深入人心.侦查人员应强化证据意识、更新侦查理念。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已经确立,取证行为规范化将成为关注的焦点。证据的概念、种类和范围的调整,行政证据的合法化,以及立法对过去侦查实践的肯定,使得侦查办案模式惯性发展不可避免:明文规定侦查人员有出庭作证的义务,对侦查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挑战;不自证其罪和如实供述的矛盾并存,侦查机关需要尊重和顺应法律价值变化的潮流。切实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19.
张传宝 《传承》2014,(10):130-131
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确定了技术侦查措施的法律地位,对侦查的法制化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技术侦查措施的规定过于笼统,需要在技术侦查的适用范围、适用程序等制度方面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切实增强技术侦查措施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20.
2012年刑事诉讼法确立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于侦查、起诉与审判阶段,其初衷是对非法证据要"及早发现、及时排除"。但鉴于侦查理念与部门利益的考虑,以及实践中违法取证行为由显性违法不断转向"隐性违法",辩护律师不能在侦查取证过程中享有在场权,再加上刑诉法对非法证据界定模糊,这共同使得公安机关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陷入困境。要尽早排除非法证据,需要在革新侦查理念的基础上,构建务实的审前非法证据排除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