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孟庆荣 《党课》2009,(5):72-75
曾经有媒体这样采访普通群众:“假如你有权,你会不会腐败?”没想到大多数人的回答竟然是,“我可不是圣人,那是说不准的事,说不定我也可能成为腐败分子”“大腐败可能不会搞,小腐败也会弄一点,吃点、喝点、捞点算什么啊”“先捞他一笔,弄他个无后顾之忧”“你捞我也捞,大家一起捞,法不责众”“周围的人都腐败,你不腐败行吗?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0,(21):77-78
“州官敢放火,我就敢点灯”——国人的公平观念 当下,不少人高呼“打倒贪官”,主要是痛恨腐败导致的社会不公、贫富差距,而并非真的出于捍卫法治正义。所以,当腐败现象难以消除时,他们会认为社会对己不公,从而为自己的腐败找到“正义”理由:“州官能放火”,为什么我就不能“点灯”!于是,反对大官用大权腐败的小官,会心安理得地用小权腐败;反对腐败官员的平民,自己也会托人结识腐败官员。  相似文献   

3.
做官与坐牢     
做官与坐牢,两者大相径庭,怎么稀里糊涂把它俩扯到一块呢? 看官莫急,此非在下多事,也非奇思妙想,更非生拉硬扯。大概谁也不想把这两者扯在一块,而谁想把这两者硬扯在一块也是枉然的。这实乃为有的做官者“飞蛾扑火——自栽”进去的。君不见,眼下不是有这长那长,这主任那书记在不同的官位上做着做着官,转眼功夫,哦,就“进去”了。而且有的做官者本身就好象作好了随时“进去”的准备似的,不信吗?请看真人真事:家有13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4.
道德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政治腐败、经济腐败、吏制腐败等一切腐败的根源,是引发社会动乱、国家颠覆、民族衰败的根本性原因。新的历史时期,“八荣八耻”应当成为党员领导干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言简意赅,高屋建瓴,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高度概括和精辟论述,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深刻的政治内涵,是我们做人的镜子、做官的座标,是每个人的道德底线。事实上,道德教育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古代先人圣贤始终把“明耻”作为自身修养的境界,也作为鉴定他人的标准。孔子曰:“行己有耻”;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  相似文献   

5.
做官·读书     
江南尘 《奋斗》2006,(6):57-57
读书才能做官,即便在旧官场上,不识之无的人。也往往被冷遇。现在,想做官,读书是必要的硬件.没有文化连村长也难以当选。我想,现在值得关注的,是那些做官后,是不是还在读书?现在有“读书做官论”,为什么没有“做官读书论”?  相似文献   

6.
为官贵在“实”俞锋世人常叹做人难。难在何处?我理解大概唯在“实”上。如果做到了这一点,也就不失为一个高尚的人。做人难,做官尤难。老老实实做官,实实在在为政,脚踏实地做事,是对做官的起码要求。要说官要有“官德”,这“实”无疑是“官德”之核心。如何做一个...  相似文献   

7.
总书记的讲话不仅提出了当好县委书记的要求和标准,也是“手把手”“面对面”地教我们如何当好县委书记。作为县委书记,我倍受鼓舞、倍感温暖,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总书记忧党忧国忧民的情怀,务实亲和的风格,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标准,作为县委书记,我的理解和体会是:县委书记必须忠于党,让党放心。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组织的培养,必须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服从组织。作为一线的“总指挥”,要时刻想到自己是党的人,要时刻牢记自己是共产党的县委书记,时刻不忘自己对  相似文献   

8.
何谓“氛围”?《辞海》说:“笼罩着某个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情调。”它是群体成员一定生活方式的凝聚,是一定文化风俗习惯的积淀,是群体成员对群体心理的认同,是社会流行的一种普遍风气,是群体成员必须共同遵守的规范及惯例。在腐败泛滥的社会里,也存在着一种“氛围”,那就是“腐败氛围”,即“腐败文化”。掌握权力的官员一走进这个“氛围”,只要稍不注意,就会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腐败起来。善于写忏悔书的原广东省揭阳市委常委兼普宁市委书记丁伟斌这样说:“是我自己走着,干部队伍中一些人把我推着,亲人们把我护着,社会上亲近的人把我哄着,使我朝这腐化堕落之路一直走着,而且越走越快,越走越远,最终滑入了不可挽救的万丈深渊!”谁在“推”?谁在“护”?谁在“哄”?腐败官员能清清楚楚地感受到这个“谁”究竟是“谁”,明明白  相似文献   

9.
徐文秀 《党课》2013,(12):63-65
如何做人、做事、做官,是不少人需要经常面对和正确把握的大问题,处理好了,则健康成长,反之则裹足不前,甚至会掉入一个个“陷阱”,但这其中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身在其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感悟和心得,我以为,以下“十悟”似可思之用之。  相似文献   

10.
一个角色错位的逻辑--做官在私下用不着正经 贪官李真在忏悔自己的腐败经历时,难忘一个曾经是同级干部的人对他说的一句话:"做官在私下用不着正经……"  相似文献   

11.
对于腐败现象,人们深恶痛绝。然而腐败的根源究竟在哪里?有个腐败分子说,我所以走上犯罪道路主要是因为监督机制不健全,我犯罪时如果有人监督,或者有人向我敲敲警钟,我就不会滑得那么深,走得那么远,最后被关进监牢。原山东泰安地委书记胡建学埋怨监督不到位导致他犯罪。他说:“在中国,做官到局一级,实际上就没人管了。”没人管了,腐败能怨自己吗?有个身居市长位置的贪官东窗事发之后,谈及犯罪的原因时说,我是跌倒在市长这个位置上的。言外之意,是市长这个位置使他变坏的。还有人著文题目就是《位置使人变坏》,更有人提出“…  相似文献   

12.
漫画展台     
靠“镀金法”,穷教授当上书记 黄保勤1950年出生于贵州乌蒙山深处的一个农家,1994年任贵州民族学院副教授、干训部党总支副书记。眼望着他人纷纷致富,黄保勤也想尽快富起来。纵观上下,横看左右,他悟出了发财之路——万般皆下品,唯有做官高。但怎样才能做官呢?他想到了“镀金法”。于是他主动向组织部门要求下乡扶贫挂职。组织上批准了他的请求,让他到贵州最远最穷的威宁县挂职当县委副书记。  相似文献   

13.
汉字与做人     
汉字不仅能记载思想和语言,它还告诉人们如何做人,甚至如何做官。 人 “人”字,只有两笔。有人说,一撇象征男人,体现着阳刚之气;一捺代表女人,体现着阴柔之美。这个解释确实有美学味道。《说文解字》对人字的解释是“天地之性,最贵者也。”从人字的结构看,就是相互支撑。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从呱呱坠地到撒手人寰,时刻离不开他人的支  相似文献   

14.
我没有想到,温总理会对我的信作出批示,更没有想到,我在信中所建议的“制定鼓励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政策”会变成现实!  相似文献   

15.
为官三忌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在于各级领导。而为官者的“官德”如何,则至为重要。正如孔子所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那么,为政者最忌什么呢?一忌冷漠。做人不能冷漠,做官更不能冷漠。做人冷漠,影响所及只是少数人;做官冷漠,将会影响一方百姓。如果对人民群众没有感情,对人民事业缺乏激情,那就失去了为政的根本。邓小平同志之所以不信邪,不怕压,大起大落而壮心不已,就是因为他心中始终装着祖国和人民。他那“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们的祖国和人民”的深情表白,永远激励着共产党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所…  相似文献   

16.
做官与做人     
大凡正直的好官都深知“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的道理。遗憾的是,有一些为官者只想着做官,不想着做人。其结果,既丢掉了人品,又丧失了官德,还失去了官位,最终遭众人唾弃。一个人,特别是一个为官从政者,无论职务高低,都时刻不能忘记怎样做人。党的优秀领导干部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等,之所以被人们称颂、受人们爱戴,就是因为他们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相反,为官者一旦忽视了做人,人品、人格不好,不仅官做不好,人也做不正,还有可能犯错误,甚至被永久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如胡长清、成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用人上的腐败,使社会上产生了一种怪现象,不管是故旧重逢,还是朋友来信来电,首先问候的是“升官”了没有。特别是机关中的某些人,整天无所事事,官瘾甚大,今天跑组织,明天找领导,拉关系,走后门,伸手要官要权,削尖脑袋往上爬,更有甚者,在梦中都想着做官。  相似文献   

18.
干部道德的要求体现为干部道德规范的层次性.一般说来,干部道德规范有三个基本层次:1、“做官先做人”“做人之道”是干部道德的第一个层次.干部也是人.“做人”就有“做人”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干部只有先做好了“人”,才具备“做官”的起码条件.如果连“人”都做不好,又怎么能做好“官”呢?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道出了这个道理.“做人之道”构成了“做官之道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光明日报》曾刊载一则名人轶事,至今难忘。中国民主建国会主任委员黄炎培在旧中国曾多次拒绝旧政府的高官厚禄。1949年3月,他来到解放后的北平也无意做官。鉴于此,周恩来前往黄家拜访,诚恳提出请他担任政府公职。黄仍抱定初衷,说:“1946年我才68岁,已觉年纪老了,做不动官了,如今72岁,还能做官吗?” 周恩来充满敬意地望着比自己大20岁的老人,回答说:“这不同于旧社会做官,现在是人民的政府,不是做官,是做事,是为人民服务。”经周两个多小时的恳请,终于劝动黄“出山”。这里黄炎培慎于做官,精神可嘉,姑且不谈,周恩来劝他“出山”的一句话,却如雷灌耳:“不是做官,是做事”。这句话体现了中国儒学传人孟子老先生的“民本”思想,这句话也正是周恩来一生的光辉写照。他为人民做了那么多苦事、难事,难怪许多人称他为“周”总理,这个“周”就是周到、周全。 过去和现在,不乏将“做官”当做“做事”的人:献身兰考的焦裕禄,奔走无极县的刘日,走向山西基层的胡富国,人称巴山公仆的徐启斌,没于洪水的张鸣  相似文献   

20.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摘自《雷锋日记》在美丽的矿泉城——靖宇县,有一个令人倍感温馨、家喻户晓的名字。这个名字,县政府遇到重大经济纠纷时会想到她,普通群众遭受冤屈时也会想到她,困难群体需要法律援助时更会想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