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私有财产权是人类生存、安身立命之根本,私有财产及私有财产权观念是人类文明最古老的信条之一,尤其在西方人那里已经成为一种信仰。我国自古以来都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没有私有财产权的观念,私有财产权的保护从无发展到2004年宪法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再到2008年物权法的出台,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飞跃,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所以我们以西方普芬道夫和洛克的财产权理论为背景结合我国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规定,提出一点建议使我国的私有财产权保护制度更为完善。  相似文献   

2.
公民私有财产权是人所享有的最重要的一项基本权利。但是,在谈及私有财产权之时,人们往往仅从民法的视角予以分析,实际上,私有财产权是宪政人权意义上最重要的一项基本权利。要做到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首先必须对私有财产权进行了界定,明确其天然的人权属性,明确保护这种权利之于人权保护的重大意义——只有私有财产权的真正实现,才是人权的真正实现。而这种实现的路径就是通过宪法的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权予以保护,以保护私有财产权来实现人权。  相似文献   

3.
李培志 《河北法学》2003,21(6):6-11
财产权是个人权利的基础,私有财产权已成为现代人权的重要内容。只有转变对私有财产的传统认识,尽快完善宪法,出台物权法,切实加强对私有财产的法律保护,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私有财产权制度是近现代社会的一项基础法律制度,在各国宪政领域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公民财产权是指公民对私有财产的权利,包括对私人所有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权利。本文通过阐述宪法意义上公民财产权的含义,论述了宪法保障公民财产权的基础,回顾我国宪法中公民财产权保护的问题状况,提出完善公民财产权宪法保障制度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范守敏 《法制与社会》2010,(36):163-164
北京市有关部门发布的交通"限行令"不仅在实体上侵害了公民的私有财产权,而且在程序上违法。私有财产权保护在2004年被写入宪法,宪法要划分好私有财产权和公共利益的界限,使私益和公益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此外,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还要注重加强程序法制的建设,完善在征收、征用方面的补偿制度,只有这样,才能把对私有财产权的保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社会的理念中,公民的私有财产权是人权最基本的内容之一。随着物权法的颁布实施,我国私有财产权的法律保护基本形成了体系。本文就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民法、行政法以及刑法的保护做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私有财产权作为公民除生命权之外最为重要的基 本权利,历来是世界各国立法和司法保护的重要内 容。在我国,随着私有财产权法律保护体系的逐步完 善,特别是今年第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保护私有财产权明确写入 宪法,已经形成了以宪法和有关基本法律的立法保障 为依据,以刑事、行政、民事司法保护为主要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8.
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是必要的。但对公私不同性质的财产权的保护态度上实行区别,对公有财产权实行绝对保障模式,而对私有财产权实行相对保障模式,这一方面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另一方面保证了我国政治体制的优势。宪法保护私有财产权,对私有财产权的补偿,应该实行公平合理的原则。要让对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更为有效,本文认为通过建立违宪审查制度、发挥宪法解释的作用及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等方面,可以切实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对私有财产权保护的问题越来越受关注,尤其随着《物权法》的颁布实施,普通民众维护自己合法私有产权的愿望日益强烈。民众的这种期待反映在法律上,成为建立和完善私有财产权保护法律制度的重要动力。对私有财产权的法律保护,包括私有财产权合法化、明晰化和市场化等三层内涵。基于上述认识,分析目前我国法律制度对公民私有财产权保护的情况,建议明晰《宪法》中关于公民财产权利保护的内容和加快立法,构建全面、系统、实用的私有财产权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0.
范利平 《河北法学》2004,22(8):80-83
建国以后我国宪法作了数次修改,在私有财产的保护方面几经波折:建国初期在社会主义改造的前提下,有限地进行保护;文革完全否定私有财产权;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并逐步完善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十届全国人大所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在私有财产的保护上作了更为彻底的规定,明确了私有财产的范围,从宪政角度规定了其不可侵犯的地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房屋拆迁中的公民财产权保护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与重视。房屋拆迁是对公民财产的剥夺,不仅涉及到公民财产所有权等民事权利的保护,更涉及到公民私有财产的宪法保护。本文通过对房屋拆迁的法律性质及私有财产权的宪法含义进行分析,探讨了导致这一现象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之源,即我国宪法对公民财产权保护的制度性的不足,以期解决房屋拆迁中存在的问题,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相似文献   

12.
郑成思  LiaoZhenyun 《中国法律》2004,(3):9-11,60-64
中国宪法的2004年修正案,明确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这在国内外均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作为私权的知识产权,是私有财产权的一部分,有人还认为,在当代,它是私有财产权最重要的一部分。在我们考虑中国的知识产  相似文献   

13.
邓之南  王子麦 《法人》2005,(3):16-18
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全面保护,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律配套体系,否则,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只是停留在宪法条文上的一纸空文。我们期待通过立法机关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使中国的私有财产保护最终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14.
我国《物权法》于2007年3月颁布,并于10月1日正式实施,这将预示着对我国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又向前迈进一步,公民又多了一个保护自己私有财产权的法律利器。本文结合《物权法》通过对私有财产权保护的解析,加之对其各方面的比较研究,使人们更好地了解私有财产权现状,认识私有财产权保护的路径和私有财产权的宪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私产在征收征用中的公法保障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民私有财产权,不仅是私法中的权利,同时也是公法上的权利,应受到宪法和行政法的保护 基于公共利益需要而设置的征收征用制度,与公民私有财产存在着冲突,因而,在征收征用中应给予私有财产以充分的保护。这种保护应通过多种保障机制来体现:一是目的保障机制,确立私有财产的概念及其确认制度、公益判断制度以及私有财产与公共利益权衡制度;二是程序保障机制,在征收征用实施中,设定审查决定 命令实施、当事人异议、听证等一整套具有良好可操作性的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的制度;三是补偿保障机制,遭循充分、及时而育效的原则给予相对人金钱或实物的补偿。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比较法视角 ,借助实在的宪法规范剖析并反思宪法上公民私有财产权保护问题 ,特别是我国现行宪法公民私有财产权保护问题。论文从四个层面展开 :财产权的涵义、财产权的正当性———两种理论评析、财产权的宪法保护及我国财产权宪法保护历程与第四次宪法修正案的贡献 ,并特别评析了 2 0 0 4年 3月 1 4日宪法修正案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静 《法制与经济》2008,(4):59-60,63
我国《物权法》于2007年3月颁布,并于10月1日正式实施,这将预示着对我国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又向前迈进一步,公民又多了一个保护自己私有财产权的法律利器。本文结合《物权法》通过对私有财产权保护的解析,加之对其各方面的比较研究,使人们更好地了解私有财产权现状,认识私有财产权保护的路径和私有财产权的宪政价值。  相似文献   

18.
私有财产权的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之所以选择讲保护私有财产权有三个原因:第一,民法的核心是民事权利,而民事权利的核心就是财产权利。脱离了任何的保护,财产权就是一个空的东西,因此,保护权利是权利自身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第二,现在国家要发展就要征用土地,城市要发展就要拆民房,所以,在现在我们如何保护私人的利益又是至关重要的。第三,宪法作了修改,把保护私人财产所有权扩大为保护私人财产权,这从民法说来,内容方面大大扩大了。但是宪法最多也只能够宣示一种保护,而具体的保护还要靠具体的法律来贯彻。所以,针对这个问题我想谈保护私有财产的五个原则:第一个原则,保护…  相似文献   

19.
尽管我国2004年宪法第四次修正案在宪法文本中增加“国家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和“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等条文,试图在宪法中确立财产权保护原则,并对侵犯财产权征收和征用行为进行严格的限制,但其全然没有通盘考虑财产权保障的制度设计,宪法文本中缺少对税收权力制约的规范,成为财产权保障之公然缺口。  相似文献   

20.
我国第四次宪法修正案通过了关于公民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条款,并规定征用补偿条款,应该说对我国的私有财产的保护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就是以此为切入点,通过比较各国宪法私有财产权保护条款,提出这一条款对我国财产权保护的意义与不足,进而对我国的财产权的宪法保障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