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汪静  何威 《青年研究》2020,(4):83-93
基于安徽省D县五个村落的访谈,分析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非常态婚育行为及其背后的动力机制。分析发现:除农村大龄未婚男性个人对婚育和情感生活具有强烈的需求外,其原生家庭与村落社区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源于情感、责任和利益,亲属会支持甚至直接为农村大龄未婚男性提供非常态婚育资源;地方治理者的"法治"和"情治"矛盾,村落既有事实经验的呈现以及村落的道德评判标准会在情感、舆论等方面为非常态婚育行为提供行动空间,从而强化了农村大龄未婚男性采取非常态婚育行为的动机。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08年在安徽省JC区对28岁及以上农村大龄男性的"生殖健康与家庭生活调查"数据,从性心理特征、性实践现状、性影响三个方面系统描述了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性存在。研究发现,大部分农村大龄未婚男性渴望结婚却难以结婚,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家庭压力和孤独感,婚姻状况和年龄是性实践的两个重要影响因素,贫穷则是把双刃剑,既把农村大龄未婚男性排除在婚姻之外,又把最贫困的人排除在性实践之外。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8年安徽农村的调查,本文对中国人口社会转型期城乡人口流动和婚姻挤压背景下农村家庭结构变动对代际关系的影响进行了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直系家庭为农村主要家庭结构,空巢家庭规模随着劳动力的不断外流而逐步壮大,传统复合家庭已快速缩减,而婚姻挤压催生出"失婚核心家庭",其数量随性别失衡与男性婚姻挤压态势的加重而上升。成年子女的外出务工导致出现老年父母生活照料缺乏的问题,而儿子被迫"大龄失婚"则改变了传统的养老功能,大龄未婚儿子承担了本应由儿媳承担的生活起居照料责任,但其依旧难以弥补因失婚给父母造成的情感压力。  相似文献   

4.
与大城市大龄未婚女性较易成婚相比,东部农村大龄未婚女性面临着实质性的婚配困难。这在宏观上与农村适婚女性的梯度流动有关。中西部农村适婚女性向东部农村单向流动,使得东部农村适婚女性资源充裕而适婚男性相对稀缺,造成当地适婚女性婚配困难。在微观上,一方面东部农村适婚男性受当地县域熟人社会及其支持网络影响较大,他们可以在当地边立业边成家,因而较少晚婚晚育;另一方面东部农村阶层分化显著,阶层竞争激烈,当地适婚女性通过婚姻向上流动的压力较大,她们竞相争夺当地稀缺的上层适婚男性资源,竞争失败者容易成为大龄未婚女性。在适婚男性相对较少、大龄未婚男性更紧缺的情况下,东部农村大龄未婚女性更容易成为婚配困难者。  相似文献   

5.
我国人口膨胀,已为世界公认。然而,对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男女人口失衡以及由此带来的农村男青年姻缘难觅的严峻态势,世人未必皆知。据1993年部分省市人口抽样调查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男性已占人口总数的51.85%,女性占48.1%,男性比女性多3000多万,其中25至49岁男性独身人数是女性独身人数的28倍,占同一年龄层次男性人口总数的8.8%;四川农村已到婚龄的未婚男性多达83万,而女性只有  相似文献   

6.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具有极其特殊的国情:中国资本资源占世界总比重低,但劳动力却占世界总数的1/4。中国目前正面临着两个巨大的转变,即从农村、农业社会向城市、工业社会转变;从指令性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当前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大幅上升,下岗职工激增,在老的失业问题还没有解决时,又出现了新的失业问题,城镇实际失业人口规模已达到历史最高峰,乡村中存在着大量隐性农业剩余劳动力。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分析,造成失业的原因主要有 以下几方面:一是劳动力供大于求。我国是世界第一人 口大国,1998年底,人口总数达12.5亿人,其中经济活 动人口就达7.1亿。特别是80年代以来,我国进入劳 动年龄人口的高峰期,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明显上升,十年间上升近10个百分点。另一方面,我国  相似文献   

7.
马义 《瞭望》1994,(27)
在我国这个农业大国中,辽宁以工业比重大、城市人口多而独具特色。多年来,全省为实现用“小农业”支撑大工业的目标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进入90年代,辽宁迈向这一目标的步伐明显加快,到去年年底,这一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小农业”是指在辽宁经济结构中,城市比重大,农村比重小,经济布局不协调,毛主席曾形象地称之为“铁拐李”。到80年代中期,辽宁农村社会总产值不足全省社会总产值的20%,主要农副产品达不到自给水平,如粮食、肉类的自给率仅为80%左右,人均占有量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和15%。 进入90年代,辽宁的经济格局开始出现两个明显  相似文献   

8.
一、推进各民族杂居的重要性新疆是我国地域面积最大的多宗教、多语言、多文化并存的多民族聚居区,现有21813334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59.9%,汉族人口占40.1%(新疆日报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1955年10月,新疆建立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辖5个非维吾尔民族自治州,6个非维吾尔民族自治县,42个非维吾尔民族乡。新疆农村中普遍存在着单一少数民族聚居村和"民汉合居"村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与这种不平衡相伴的,是历史上自然形成的少数的"民汉合居"村"插花"在绝大多数单一少数民族聚居  相似文献   

9.
易杳 《瞭望》2001,(37)
在政府有关部门最新制定的再就业优惠政策中,使用了“大龄失业人员”这样的概念。所谓“大龄”,一般指女满40周岁、男满45周岁者。据估计,大龄失业人员占登记失业人员的比例大约在40%左右。 由于大龄失业者大部分原是国有企业的产业工人。一方面,文化水平不高,技能单一,难以适应新兴产业技术密集的工作岗位,在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中处于明显劣势;另一方面,他们上要赡养老人,下要哺育儿女,这些家庭的顶梁柱一旦失业,往往意味着一批家庭陷入贫困之中。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转型期性别失衡带来的男性婚姻挤压问题对农村养老的影响是中国人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之一。本文利用2008—2010年的三次农村人口专项抽样调查数据,从性别、年代、婚姻、区域、人口流动等多视角综合分析了性别失衡背景下农村居民的养老意愿、代际支持行为以及男性失婚对父母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并探讨了婚姻挤压对中国农村养老带来的挑战及政策建议。研究发现,男性婚姻挤压问题已经对农村养老产生了重要影响:大龄未婚男性成为打算依靠政府救济养老的主要人群;大龄未婚男性给予父母的代际支持较弱、父母的生活满意度较低。文章丰富和发展了养老研究的视角,初步识别了性别失衡给农村养老所带来的负面后果,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认识性别失衡的人口社会后果,并为综合治理性别失衡问题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人口由农村流向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普遍现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人口流动的数量逐年增加,流动人口的规模持续扩大。在此过程中,人口流动的形态在发生深刻改变,对国家战略规划、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严峻挑战。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有效引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参与。为此,需要改革不合时宜的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体制,将流动人口纳入城市基本公共服务的覆盖范围,逐步实现对城市流动人口的规范化的管理和均等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12.
以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2005年和201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以及相关资料为基础,描述和分析了流动儿童的基本人口学特征及其变化。从人口结构看,流动儿童保持"上大下小"的格局,学龄流动儿童规模占比始终处于"紧缩"状态,学龄前流动儿童有小幅增长,大龄流动儿童收缩;从流动特征看,儿童参与流动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年龄别模式和性别差异,跨省远距离流动比例近年来有所下降,流动儿童在发达地区、大城市集中的同时呈分散化趋势;从家庭特征看,流动儿童面临家庭教育不完整的问题且区域差异严重,同时拥有高学历父母的流动儿童群体占比在增长;从教育状况来看,流动儿童教育机会持续改善,但学龄前教育和后义务教育仍然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13.
失业新动向——垄断行业也开始大规模裁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瞭望》2002,(22)
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具有极其特殊的国情:中国资本资源占世界总比重低,但劳动力却占世界总数的1/4。中国目前正面临着两个巨大的转变,即从农村、农业社会向城市、工业社会转变;从指令性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当前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大幅上升,下岗职工激增,在老的失业问题还没有解决时,又出现了新的失业问题,城镇实际失业人口规模已达到历史最高峰,乡村中存在着大量隐性农业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14.
《民主》2017,(2)
<正>【提案背景】与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相比,城市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管理和执法体制机制不健全;城市管理和执法理念方法相对滞后;城区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不突出;城市管理和执法工作的发展不平衡;城市管理和执法保障不到位;城市管理的社会发动不到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转型期长期存在的性别失衡将带来越来越严重的男性婚姻挤压问题,给公共安全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本文利用大龄未婚男性所在村庄的全国百村调查数据,从中观层次分析婚姻挤压的现状和社会后果。分析发现,农村婚姻挤压现象非常普遍,多数被调查村庄存在大龄未婚男性群体,西部地区尤为严重。这一群体的存在给其自身、家庭及社区均带来一定负面影响,成为威胁社区公共安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认识性别失衡的人口社会后果,并为综合治理性别失衡问题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16.
出生就挨饿,小学不上课,中学下了乡,40下了岗,——这是大连市天津街周明等10名大龄下岗失业职工对他们共同经历的描述。 然而,再就业使周明等大连市1万名大龄下岗失业职工走上政府购买的公益岗位;另有5000多人在政府提供就业援助和社会保障之后,从劳动力市场找到岗位。来自大连市人力资源市场的统计说,大连现有求职登记的国企大龄下岗失业职工不到2000人。  相似文献   

17.
我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耕地负载沉重,而且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吃饭"与"建设"对耕地的争夺将愈演愈烈,而现有建设用地存在着结构分散、重复布点、闲置量高达174万亩的粗放利用现象,如何化解刻不容缓的用地矛盾,发挥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是当前最为现实有效途径。_、。、l现有建设用地一规模巨大利用粗放-q我国现有建设用地有两大特点:一是规模巨大;二是利用粗放。据1996年的统计,我国现有建设用地5.29亿亩,其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3.61亿亩,交通用地为0.82亿亩,水…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半人口城市化"现象从人口城市化的定义看,是指居住在乡村地区的农业人口转变为居住在城镇地区的非农业人口的过程,人口城市化水平则是城市人口占总  相似文献   

19.
不断突破城市管理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市聚集,中国正在从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国家向城市居民占大多数的国家转变。这是一个巨变,它宣告传统以控制乡村、限制农民流动为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城市及区域城市集群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存在着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所导致的环境越来越需改善、能源越来越紧张、公共性与私有性的矛盾越来越暴露、城市"病"越来越难治等制约城市发展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