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少年宫是校外教育机构,向青少年提供的是校外教育服务.从公共产品理论看,青少年宫教育服务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和广泛的公益性,同时也具有不完全的竞争性和排他性,是公共性较高的准公共产品.青少年宫教育服务的提供,主要依靠各级政府,也需要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2.
在很多欧美国家,伴随着个人主义在20世纪带来的许许多多社会问题,越来越重视公民教育。志愿服务是实现公民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志愿服务的本质是一种公民精神,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志愿服务可以提高公民意识,帮助公民实现人生价值;同时它还可以激发公民的爱国热情,提高公民参与社会的能力,为公民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机会。  相似文献   

3.
教育具有服务性,远程教育同样具有服务性,远程教育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服务管理。远程教育只有提供一流的服务来满足学生及其家长和社会的需要,才能提升声誉、长盛不衰。远程教育服务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是:界定远程教育服务对象,开展远程教育服务结果质量和过程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4.
人本管理教育理论是由"管理者--教师--学生"组成的一个相互支撑的人的结构系统,它的起点和归宿始终是"人为"和"为人".学校实施人本管理,必须树立服务意识,着眼学生、服务教师,提倡个性化教育思想,确立依法治校的理念.  相似文献   

5.
高校统战工作在做好团结、支持高校统战对象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服务功能上却表现为缺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党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培养新世纪合格接班人提供了重要的保障。而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党的思想理论工作部门和教育部门相互协调和合作。高校统战部门、统战队伍以及统战对象具有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和优势,从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有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目标、有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手段和措施等方面入手,高校统战队伍及统战对象能够在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取得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试论教育需求者感知服务质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教育的基本产出是教育服务 ,教育服务质量同有形产品质量具有显著的区别。受教育者的感知服务质量是指受教育者对高等教育机构所提供的高等教育服务的感知 ,它取决于教育需求者对高等教育服务的预期同实际所感知的教育服务水平的对比 ,具有服务性、主观性、过程性、多样性和发展性等特点。受教育者对教育服务质量的感知不仅与教育服务的结果有关 ,而且涉及教育服务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上也具有服务社会的职能。但其服务社会职能的发挥是与不同地方、不同历史时期党的不同工作目标与任务相适应的。本文充分肯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保证、协调和服务作用,同时针对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新形势提出的新挑战,在总结福建高校经验的基础上,就如何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社会的职能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志愿服务的发展形成"北方范式"与"南方范式".北方以北京市志愿服务的统筹推动为主要特色,南方以广东省志愿服务的灵活探索为主要特色.为此,需要对南方领域最先诞生志愿服务、最早探索公益创新的"珠江特色"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珠江特色"具有独特的体系,即敢为人先的价值体系,一体多元的组织体系,灵活创新的项目体系,社会聚合的保障体系等等.同时,"珠江特色"的双构建值得重视:"双源泉"是中华源泉与海外源泉、"双模式"是志愿服务与义务工作、"双力量"是政府力量与民间力量、"双专业"是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双资源"是财政支持与社会资助、"双功能"是主流推广与小众维护等等.这样,"珠江模式"成为中国特色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国际国内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9.
运用CGSS2015年调查数据,通过多元有序Probit回归分析我国城乡居民公共教育服务满意度,对比发现:农村居民对公共教育服务的总体满意度略高于城市居民,与现实城乡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情况形成反差,出现"倒挂"现象。基于顾客感知价值原理,城乡居民对公共教育服务资源充足性、普惠性和便利性的感知由高到低地影响公共教育服务体验,"不患贫而患不均"可以解释城乡满意度"倒挂"现象。此外,城市和农村实际上客观存在两个相对分割的基础教育市场,农村教育投入的增速较快,有利于缩小城乡的差距,但城市的组内差距仍然巨大,城乡居民皆"患不均",这为未来公共服务供给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当前大学生党员教育存在覆盖有限、重心前移、实践乏力、机制不畅等诸多不力的表现。改进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可以从强化社会实践的效果入手,合理借鉴美国"服务学习"的教育模式和课程方法,强调服务与学习并重,将提高党性修养的目标与提升个人素质的需求相结合,充分挖掘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党员这一特殊群体的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1.
志愿组织提供的多样化、热诚的服务和持之以恒的帮助,为服务对象减少了生活困苦,带来了活力,使服务对象体验到人间真情.同时,志愿组织也赢得了广大民众的信任,扩大了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2.
社区青少年是上海城市市场经济改革中出现的边缘化弱势群体,具有群体结构复杂、活动方式结群、活动方式边缘等特点.对社区青少年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事关上海长治久安与社会和谐发展,同时也事关社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社区青少年的教育管理要确立"以人为本、依法维权、热诚服务、促进发展"的科学理念,要从改变社区青少年的消极心态入手,以解决实际困难为突破口,同时要整合各方资源,加强教育管理队伍的专业化,不断充实和改进教育管理的内容和手段,"教"、"管"配合,以"教"为主,形成配套完善的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  相似文献   

13.
志愿服务中的志愿精神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彰显和谐社会的平等观念和现代意识,是雷锋精神在当代社会的升华。同时,志愿服务体现了现代社会尊重人性、张扬个性、强调自我价值实现的精神,其"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内核在青年学生中具有广泛的认可度和影响力。在当下多元文化语境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而志愿服务正在悄然成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14.
肯德基快餐店作为外资企业能成为中国餐饮业规模大、发展快、效益好的连锁品牌,与其在经营管理服务中体现出来的团队精神、分工与协作的恰到好处、严格的管理与精细的操作、细致入微的服务以及顾客至上等等先进、科学和人性化的服务理念是分不开的,这些对于当前高职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与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从通识性大学教育理念的变迁来看,社会工作教育者应树立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并重的观念.在教学环节上,将教学看成一个认识飞跃、研究发展和推动科学进步的过程;在研究方面,注重研究的社会导向,通过"团队"来开展研究活动,并将研究成果带入课堂,丰富教学内容及推动"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建立;在社会服务方面,则要通过实习教学和督导活动、行动研究以及直接的社会服务,达到认识社会、参与社会服务发展和推广专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服务学习是一种将社区服务与课程学习相整合的教育方式,由于它在满足社区服务需求的同时,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公民责任感的形成而备受推崇.目前,服务学习已被广泛地运用于美国中小学及高校的各门学科,成为当代美国社会引人瞩目的教育改革运动.服务学习对深化发展我国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有着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实践工作者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教育知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知识与教育观念、活动、对象等有密切的关系,其不仅制约着教育实践,而且影响着教育的多方面多层次.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知识具有个体性、实践性、情境性、综合性、智慧性等诸多属性.但当前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知识仍迷失在"科学化'的道路上.远离了人的生命本性,成为机械化、程序化的加工和复制人的生产活动.教育知识本性的回归呼唤教育知识应该是教育实践者的教育知识,而非远离教育场景的理论工作者的知识.教育实践工作者教育知识的生产应是在实践、反思中生成的.  相似文献   

18.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尽管取得不少成绩,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以“阳光号列车”为代表的志愿服务组织是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在立德树人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弘扬志愿精神新常态,探索新媒体背景和社会治理视角下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促进志愿服务客体主体化,能有效增强志愿服务在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9.
为人民服务价值观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精神实质,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在社会主义社会条件下,为人民服务不应仅作为一种个人道德和工作作风,更重要的是要落实到国家的基本制度、体制和工作规范中去;不应仅作为对社会全体成员的一般要求,而应把国家各级公务人员作为重点对象.社会主义社会服务者与服务对象的一体化,要求在价值观建设中充分落实主人意识与服务意识的统一,特别是强化服务观念具有十分紧迫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志愿服务作为青少年公民参与社会活动、履行社会责任的崭新方式,日益成为青少年公民教育的有效途径。本文尝试探讨青少年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从而增强公民意识、提升公民素质、实现公民成长;同时,公民教育的深入开展,又是促进公民参与志愿服务、实观志愿服务兴旺发展的重要基础,两者互相效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