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推动旅游产业发展是西部民族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而旅游经济在民族地区旅游实践中常表现出民族文化同化、失真甚至消失等现象。鉴于此,文章以凉山州彝族火把节为个案,在对民族文化生态内涵、价值及内部发展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提高彝族火把节现代化社会适应能力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西昌保 《中国保安》2012,(17):65-66
八月,在这个火红夏季,凉山火把飞舞,万山欢腾,激情燃烧,世人瞩目的2012中国·西昌凉山彝族火把节于11日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两吕市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3.
李凡 《人大论坛》2009,(9):25-25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8月11日,恒达雍熙御园贵州·纳雍昆寨首届彝族火把节在纳雍县昆寨乡马背梁子激情开幕。  相似文献   

4.
丹业  李锐 《今日民族》2007,(9):F0003-F0003
赵家店乡位于大姚县东北部,地外川滇交界。作为彝族火把节的发祥地、金马碧鸡故里和孔明南征故地,赵家店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秀美、人杰地灵。  相似文献   

5.
彝山火把夜照秋,漫野星光兆丰收。两岸垂柳挑灯笼,珠江流域荡渔舟。阿妹欢跳彝族舞,阿哥奏响迎宾曲。盛世和谐齐欢唱,民族团结歌满楼。赞彝族火把节@袁文国$曲靖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调研员~~  相似文献   

6.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等许多少数民族的盛大节日,俗称“火把节”。居住在双柏县的彝族罗武人过火把节,沿袭着古老的习俗并世代相传,形成了独特的节日文化景观。罗武人视火把节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节日来临,各家要接回已出嫁的女儿,人人身着节日盛装,祭祖祀神、燃起火把,击响大锣,唱火把歌,跳火把舞,共祝物阜民丰。关于火把节,在罗武人心中有着这么一个美丽的传说。据传在很久以前,罗武部落里有一个美丽善良的阿辙姑娘(也称喜雀姑娘),周围众多部落首领都被阿辙姑娘的美貌所倾倒,早已垂涎三尺,欲以武力进攻罗武部落,霸占阿辙姑娘。阿辙姑…  相似文献   

7.
大家都知道彝族、白族有过火把节的传统,其实傣族人也兴过火把节,只不过其形式、内容更具有傣家人的特色罢了。每年农历6月25日这天,保山一带的傣族寨子里牛羊叫声此起彼伏,人头攒动,村里一派喜庆欢乐的景象,这天是傣族人的火把节,傣语称“摆怀达亮”,意为“螺蛳姑娘节”。清晨太阳刚露面,男人们就把肥壮的牛羊拉到房子边的山坡草地上宰杀,他们把第一刀刀口血用竹筒接下来浸染鱼网。据说,这天被羊血浸染过的鱼网,能捕到更多的鱼。浸染的程序是这样,先把牛羊血倒在一个大水缸里,再把鱼网放进去浸泡十多分钟后,捞起来铺在沙滩上晒干,再放进缸…  相似文献   

8.
<正>普洱市墨江县的彝族,多生活在高寒山区、半山区,村寨一般选择在地势比较平缓、开阔,阳光充足,空气清新的地带。在墨江的各个乡镇均有彝族分布,特别以鱼塘和孟弄两个乡最为集中,有聂苏、香堂、腊鲁等支系。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的重大节日"火把节"。过节前一天,各村寨要集体杀猪宰羊,各户则会杀鸡,用以祭祀神  相似文献   

9.
按照传统,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开始,持续至二十七日的火把节,是禄丰县高峰乡海联村委会大、小花箐年度最大的节日。节日从二十四日村民自发到土主庙“叫魂”开始,紧接着有二十五日两村村民集体到土主庙、山神树、高离哨山的“开光”、耍大刀、祭天,以及持续至二十七日下午挨家挨户的“扫堂”和最后的送火把等仪式。火把节习俗文化尽管遍及西南地区,由多个民族共享,节日形态丰富,但大、小花箐围绕土主庙、山神树、火把山等空间展开的彝族火把节,特色鲜明,内容丰富,极少雷同。  相似文献   

10.
火与火把节     
在中国西南部的彝族、白族、纳西族、普米族和哈尼族等民族居住的地区,每届夏历六月,照例要举行传统的火把节活动,其规模是极其盛大的。在彝族地区,火把分大中小三种。大火把,平年扎十二台,润年则十三台,竖立于村口或广场。大火把用松明柴做成,高三、四丈,上面挂满了多种农作物模型和“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祝词,每当挂线烧断,人们就争先恐后地去抢这些模型和祝词,  相似文献   

11.
苏红丽 《求索》2011,(6):119-120,179
本文采用法律人类学的方法以凉山彝族地区纠纷调解人"德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多元法律文化背景下彝族传统法文化存在的必然性,指出凉山彝族"德古"是彝族传统法律文化的代表者、彝族地区纠纷调解人。"德古"的存在实现了彝族法文化和国家法关系上法治资源的整合,进而维护了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2.
朱洋洋  李纶 《前沿》2013,(10):167-169
彝族服饰是我国少数民族服饰中的耀眼明珠,是彝族人民在历史长河中综合历史条件、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经济状况、传统文化、交通地理、审美心理、历史战争等多方面因素形成并不断发展演变的,同时彝族服饰也是在以实用功能和心理满足为目的的基础上不断变化的。凉山彝族男下装在不同方言区有大裤脚、中裤脚、小裤脚三种主要形制。寻求彝族男下装不同形制的缘由可以从新的角度完善凉山彝族地区的服装文化史,加深彝族服装所体现的凉山地区物质文化的烙印。  相似文献   

13.
涼山不涼,8月的西昌,艳阳高照,大街上人流如潮.从1日到4日,西昌城里处处张灯结彩,无数条巨幅标语凌空垂挂,’94中国涼山彝族国际火把节在这里隆重举行,18万身着节日盛装的当地群众与数千名中外来宾,共同愉快地欢度佳节.各个厂家都紧紧抓住涼山举办国际火把节这个机会,把自己工厂生产的许多独具民族特色、地方风味的新产品,展现在前来参加火把节的中外人士面前.火把节是涼山彝族人民的传统佳节,每年的农历6月24日举行.自中国古代汉唐起,已沿袭了一千多年.火把节日里人们举行各种活动,白天有斗牛、赛马、选美、摔跤等傅统节庆活动.夜晚,山村乡野里燃烧的火把如繁星跳动在田野山冈;城市的万人火把联欢,使人们达到狂欢的境界.  相似文献   

14.
以普雄地区习惯法为考察重点,介绍凉山彝族习惯法的概念以及普雄地区习惯法的具体内容,剖析了凉山彝族习惯法的特点和作用。凉山彝族习惯法在弥补国家法的不足,维持社会秩序以及传承彝族法律文化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并发挥其积极作用,努力克服其消极影响,从而在凉山彝区社会中实现法治现代化与传统法文化的和谐发展,推进民族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15.
凉山是我国彝族的最大一个聚居区,自古有彝族先民居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凉山彝族与祖国内地汉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形成了血肉不可分割的历史关系。研究这种关系,不仅有助于彝族社会历史和西南地方史的研究,而且对于加强我们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进行充分调查的前提下,着重对凉山彝族法文化中的婚姻习惯规范部分进行研究,侧重梳理民主改革后凉山彝族婚姻习惯规范的变迁,并提出凉山彝族婚姻习惯法文化与国家法文化融合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彝族婚姻习惯法和《婚姻法》在凉山彝族地区的婚姻和家庭事务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文化价值与社会基础的不同,两者难免产生冲突。彝族婚姻习惯法的存在及其影响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客观现象,积极协调彝族婚姻习惯法与国家婚姻法的关系,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对构建和谐凉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陆晓萍 《人民论坛》2011,(10):112-113
彝族婚姻习惯法和《婚姻法》在凉山彝族地区的婚姻和家庭事务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文化价值与社会基础的不同,两者难免产生冲突。彝族婚姻习惯法的存在及其影响是一个不可否认的客观现象,积极协调彝族婚姻习惯法与国家婚姻法的关系,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对构建和谐凉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彝族毕摩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其开发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彝族毕摩文化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彝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民族文化旅游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彝族毕摩文化的旅游开发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探讨了彝族毕摩文化的旅游价值,认为它具有很强的旅游吸引力和市场开发潜力,并以四川凉山美姑县为例,提出了毕摩文化旅游开发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姚老庚 《当代广西》2009,(19):54-55
在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中,彝族火把节是最具魅力的节日之一,享有“中国民族风情第一节”、“东方狂欢夜”的美誉,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