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必将大大发展,代理制度也就日益成为现代化建设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法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对代理问题作了专节规定,因此,本文拟结合《民法通则》中有关代理的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代理的特征代理,就是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在代理权限范围内向第三人为意思表示或受意思表示,而其权利义  相似文献   

2.
持续性代理权制度是英美法系的一项成年人监护制度。本文将美国持续性代理制度与我国委托监护、委托代理制度相比较,可以看出该制度的优越性在于它能保护残障者和高龄者的权利,同时也充分尊重了他们的意志,而我国却缺乏相应制度设计。因此在制定民法典前夕,建议能设计该项制度以弥补缺陷。  相似文献   

3.
卢建军 《四川审判》2002,(2):9-10,12
《合同法》首次规定了委托合同与行纪合同,建立了间接代理与隐名代理制度,在我国合同立法史上具有历史性意义。但对间接代理、隐名代理及行纪三者的认识以及对《合同法》第402条及第403条的理解,尚存在一些混乱。本文笔者拟通过对间接代理与隐名代理的由来及理论基础和内容进行分析、进行甄别,适当予以提及,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合同法》条文进行简单评述。  相似文献   

4.
《合同法》在保留大陆法系的直接代理制度和行纪制度之外,又在第402、403条规定了英美法系的隐名代理与不公开被代理人身份的代理,看似融合了两大法系之长,实际上却造成了学理上的混乱和实务中可操作性的缺失。在不公开被代理人身份的代理中,被代理人可以因行使介入权而取得合同当事人的地位,从而有权以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等理由请求撤销受托人与第三人签订的合同。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以及我国法律体系的构建、制度的完善,我们不难发现,间接代理制度在我国的缺失,是我国的代理体系理论及实践中存在的重大不足,间接代理自身的理论价值、实践价值亟需我们在民商法体系中从新构建代理制度.本文作者通过对两大法系间接代理制度的比较,以及对间接代理制度的价值考察,提出在我国构建间接代理制度并完善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张红 《河北法学》2004,22(10):51-53
由代理人代为进行各类社会经济活动是法律关系主体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辅助方式。确定代理关系各方的权、责是代理制度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报关代理是对外贸易的一种重要活动方式,作为为专门事项设置的代理,其权责的分配,有关专门法作了不同于一般代理制度的特别规定。通过分析有关法律规定的内涵,区分报关代理和其他代理法律制度,阐述报关代理这项特殊的代理制度形式和特点,一方面在实际报关代理活动中便于确认代理关系各方的权责;另一方面从比较分析的角度认识不同代理制度各自权责划分,从而丰富我国代理制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与民事代理的补充性、临时性不同,商事代理因具有主导性、经常性,成为我国商事交易活动中最基本的商事制度。但我国现行法律对商事代理制度的规定尚存空白,这样的立法现状不仅有碍商事代理制度应有功能之发挥,同时也对商事代理的实务运作造成了混乱。本文拟从制度理念方面对商事代理立法模式进行比较性分析,并对我国商事代理制度的构建做了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董学立 《法学》2006,(2):61-66
无权代理法律制度包括狭义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狭义无权代理和表见代理的分类标准的不同一,使得对无权代理法律制度的设计有轻视表见代理而偏重狭义无权代理的倾向。我国未来《民法典》应以相对人之善意、恶意为标准,对无权代理进行类分,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以表见代理制度为重心的无权代理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9.
票据行为代理(简称票据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自己的名义完成票据行为并在票据上表明为被代理人为票据行为,其行为效果归属于被代理人的制度。它是一般民事代理制度在票据法上的体现和运用。我国《票据法》第5条对票据代理作出了明确规定。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大量存在着无代理权或超越代理权而以代理人名义为票据行为即无权、越权代理的情况。我国《票据法》第5条第2款虽然对无权、越权代理作出了明确规定.但不可否认该规定过于简单概括,有失详尽。这给具体实务操作和法律适用带来诸多困难和不便.而且该规定的有些内…  相似文献   

10.
证券公司在从事经纪业务时与投资者之间是代理关系。间接代理制度与现代行纪合同关系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在修改《证券法》时将"经纪业务"置换为"代理业务",借鉴英美法系中被代理人身份不公开的代理制度,在《民法典》代理章规定间接代理制度,并规定间接代理中被代理人的介入权、第三人的选择权以及被代理人和第三人的抗辩权等制度。间接代理中未规定的事项,可准用行纪合同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11.
论代理制度的适用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名代理,指享有代理权的代理人,以代理人身份或仅以自己名义与第三人发生表意行为,而该行为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的代理制度。一般而言,隐名代理是与显名代理相对应,其属于英美法系代理制度的主要分类。在大陆法系的代理制度中,如德国、日本等民法典均强调代理必...  相似文献   

12.
浅析票据无权代理法律规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票据代理衍生于民事代理,而票据无权代理正是代理制度中一个非常典型的问题,其所涉及的法律规则、法律适用等与民事无权代理制度又不尽相同,那么如何制定一套具有票据法特色的票据无权代理是我们重点探讨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3.
鲍志容 《河北法学》2003,21(2):125-129
运用比较研究方法 ,将我国《合同法》中的代理制度与大陆法、英美法相关内容相比较 ,认为应借鉴成功的立法经验 ,完善我国的代理立法 ,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4.
代理是保险行为中包含着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概念,而保险行为中的代理则是民法代理制度的组成部分,无论是代理术语、代理理念、代理制度等均来自于民法。因此,民法代理理论的研究是保险代理人制度研究的理论基础,在民法代理理论的指导下并结合保险代理的特点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我国<合同法>第402、403条规定的实质就是隐名代理.本文通过对隐名代理制度的历史沿革、概念、特征及其与大陆法系的间接代理、行纪等区别的论述,提出了完善我国代理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没有具体的货运代理的法律制度,主要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的相关规定调整货运代理行为,实践中有不同的理解与争论。从中国海上货运代理行业的特点出发,以发达市场的做法为背景,分析了中国货运代理实行间接代理制度的根据与优势,探讨了货运代理的身份识别、代理权限、转委托、维护货主利益的义务等问题,提出了应当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403条为基础构建中国的海上货运代理制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从《合同法》看我国的代理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合同法》对代理制度的立法选择及特点 《合同法》关于代理制度的立法选择,体现在对基于委托行为的合同制度的规定,即体现在第二十一章至二十三章中分别对委托合同、行纪合同、居间合同的规定。从其条款规定来看,我国《合同法》对于代理制度,在立法选择上表现出对外国法律制度,特别是对《国际货物销售代理公约》(以下简称《代理公约》)的大胆借鉴。对于两大法系及《代理公约》中对代理制度的具体规定,时下论述颇多,在此就不再赘述。 本文认为,《合同法》对代理制度的立法选择突出地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扩大了代理的概…  相似文献   

18.
代理制度根植于商品经济发展这一土壤,因此商品经济越发达,代理制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发挥的作用越大。在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代理制度推行范围越来越广,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代理制度仍然存在着授权不明,无权代理,代理人与第三人恶意串通等问题,为此,我国《民法通则》针对代理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依据债的相关理论,规定了代理制度中的连带责任,既是对上述问题的有效解决,更是我国民事立法的一项创新,但同时过分保护来了第三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立法对于公民代理制度的严格化规定对职业公民代理问题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过分增加了公民代理的阻力、滋生新类型职业公民代理、提高了职业公民代理的隐蔽性等问题.诚然,公民代理应当有所规制,但是这种规制不能违背立法最初制定公民代理制度时的本意.本文希望立足当前公民代理的现状,找出问题所在,从而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国外律师风险代理制度的立法比较和律师风险代理收费制度的利弊分析,论述了我国建立这一制度的必要性,进而提出完善我国律师风险代理收费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