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探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征对于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虚拟实践性、交互主体性、隐蔽渗透性等本质特征。据此开展体验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构建主体间性教育模式、运用潜隐式教育方式有助于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2.
《传承》2015,(9)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互动性和实践性契合消防部队基层的工作生活特点,必然会极大提高消防部队基层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从而提升部队的战斗力。公安消防部队基层可以从塑造和宣传典型人物,开展警民情感共融实践活动,通过加强警营文化建设和应急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课的能力培养是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思想政治课所进行的能力培养,本质上就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政治学科作为我国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它的教材内容的特殊性、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决定着它有别于其他学科的能力培养,而具备自己独有的能力培养的特点和优势。这些特点和优势包括:浓郁的理论渗透性,鲜明的思想教育性,强烈的思维批判性,高度的时代敏感性。浓郁的理论渗透性应该说,在中学全部学科教学中,浓郁的理论渗透是政治学科的一个优势。当然,我们并不否认历史教学中的材料处理和历史阐释…  相似文献   

4.
谢静  陈赛 《传承》2011,(31):38-3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的重要发展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实现生活化必须在方法上融入大学生的现实生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融入大学生的现实生活,一是要注重教育的渗透性;二是要注重教育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自始至终伴随着情感的体验,渗透着审美的元素。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与审美之间的内在联系,借鉴审美教育的方法和理论对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体尤其是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平台的快速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机遇与挑战并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占领移动互联网这一新媒体阵地,重视"两微"平台的重要教育功能,有效发挥教育的思想引领作用。要紧贴大学生的"活思想"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移动互联网平台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尽快构建基于移动端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平台,利用大数据分析和预测大学生思想行为趋势和心理健康状况,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估和反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是指思想政治工作者运用一定的手段,优化组合各教育要素,将教育内容自上而下地扩散、融会到基层和职工心灵的一种艺术。渗透的力度强弱。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正确把握各个环节的渗透,对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国大学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我国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念之宣讲、教育与渗透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为推进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价值渗透工作,我们要在明确把握其基本依据的前提下,认真探讨并全面梳理价值渗透的要素系统,同时积极思考和建构实现价值渗透的基本路径,以有效增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服务于时代、服务于现实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追求,在于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培育全面发展的大学生.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暴露出实效性不强、长期规划不足等实际问题.美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意识形态的隐性教育,在教育目标实现方式上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具有很强的隐秘性和渗透性,值得我国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借鉴.  相似文献   

10.
黄江山 《桂海论丛》2008,24(1):37-39
文章针对当前我国国有企业中部分职工政治观念淡化,思想认识模糊,对改革认识不足,缺乏进取思想,重利轻义,利己主义思想突出等问题,指出应加强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职工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增加政治教育的渗透性和健全政治教育的机制,全面提高国有企业职工的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必须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采用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范式;要以有效实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为准,构建实效性强的方法;要积极适应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内容和主客体的变化,构建渗透式、启发式和疏导式、主导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方法;坚持世界性和民族性相结合,构建"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需要接受科学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这一点大家都毫无异议。但是,对于在科学文化教育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许多人则不以为然。他们认为科学文化教育只讨论客观物质对象的“真”与“美”,不涉及“善”与“恶”的问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应该由德育教师去完成。正因为有这种思想的存在,使得在科学文化教育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个被忽视的问题,“两张皮”的现象普遍存在。我们认为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该重视在科学文化教育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 (下简称“渗透”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相似文献   

13.
汪明松 《前沿》2014,(17):141-14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创新社会治理的重大战略部署,这是民族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创新社会治理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出了把握方法运用的特殊性、发挥方法综合教育优势、搭建方法运用的新平台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根据这些新要求,坚持注重取向性与适应性、渗透性与传导性、差异性与动态性的运用原则。  相似文献   

14.
鲁志雄 《前沿》2012,(11):147-148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美育教育理念应渗透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与美育教育有机结合;积极通过中国古典文学美育教育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达到目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结构,在提升教育质量的过程中,共同成长理念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价值旨归提供了一种合理范式。意识形态性、超越性、渗透性是共同成长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特征,共同成长理念旨在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思想碰撞,以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贺兰英 《传承》2013,(7):60-63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教育主体在对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对教育活动的价值方向所做的选择和把握。实现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可通过医科院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理念、学校制度建设、校园环境创设、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等途径。具体措施有将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伦理教育相结合、在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突出学校和医院的生命文化建设、重视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延续性等。  相似文献   

17.
贺兰英 《传承》2013,(5):60-63
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教育主体在对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对教育活动的价值方向所做的选择和把握。实现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可通过医科院校的办学理念、教育理念、学校制度建设、校园环境创设、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等途径。具体措施有将医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伦理教育相结合、在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突出学校和医院的生命文化建设、重视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延续性等。  相似文献   

18.
公安院校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学员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在专业课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是必要的,同时也是可行的。教师结合该专业的特点、认真钻研教材、灵活设计教学环节,能够挖掘出在专业课中的德育内涵。公安院校应通过建立专业课教师育人激励机制与管理机制,不断提高专业课教师育人的积极性,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拓宽平台。  相似文献   

19.
论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历史的精彩浓缩,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具有强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色,如:强调教育过程的渗透性、教育方法的内省性、教育效果的实践性等,这些独特优势和特色,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个人道德品质、平衡个人义和利的矛盾、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等具有强大功能,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嵌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新时代的实践要求和全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效运用和提升的重要途径,也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借鉴。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被赋予新的使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独特作用,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全方位拓展与大数据创新方法的有机融合,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凝聚全民族精神的功能。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凝聚作用,就要把大数据信息技术嵌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流程、全过程,使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价值再造,有效实现大数据支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性、演进性、体验性和协同性。构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体系,不断增进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大数据信息技术的有效结合,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养功能的提升,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渗透和体验、内生和外融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