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华民 《人民论坛》2012,(1):70-71
上个世纪,凯恩斯主义引领西方国家走出"大萧条",也使得凯恩斯主义开始大行其道,尤其是每当危机降临,它总是很容易成为政府驾轻就熟的不二法门。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政府救市、强力干预经济,凯恩斯主义又成为各国政府信奉的法宝。但让人失望的是,在危机发生后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人们发现凯恩斯主义不仅没有能够帮助世界经济走向繁荣,反而引发了接连不断的主权债务危机。希腊、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西班牙、英国,乃至美国,都是债务缠身,这使得各国开始对凯恩斯主义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2.
《新东方》2016,(1)
中国神话学发展经历了两次春天,一次是20世纪20年代初至50年代初,另一次是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比较这两次的研究可以得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折射出这两次神话研究之所以兴盛繁荣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将新自由主义作为危机根源的认识在国内外有着相当广泛的市场。但学界关于新自由主义危机根源论,过分夸大了政府在市场经济当中的作用,即过分夸大金融监管政策在危机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过分夸大政府政策对于社会总需求的负面影响进而对于危机发生的作用,反而将其误为凯恩斯主义。学界提出的新自由主义危机根源论的实质,是将危机的发生仅仅归因为政府政策的作用,回避对资本主义制度造成深度停滞趋势的反思。事实上,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根源应当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与政府政策共同作用的角度进行理解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西方福利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生了危机,导致了福利国家的右倾化,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经过英美国家的回潮开始流行全球,其实,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的社会政策就出现了许多新动向,已经超越了左和右的争论,我认为有必要介绍给我国社会政策的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1992年—2002年10年之间,朝鲜半岛先后发生了两次核危机。前一次已在1994年告一段落,后一次目前尚在进行之中。表面上看,两次核危机是美朝之间处于战争临界状态的外交纠纷,但实际上是多种国际力量的相互较量。一、第一次朝核危机(1992—1994)1992年2月朝韩订立《朝鲜半岛非核化共同宣言》,受到各国的普遍欢迎。中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是支持朝鲜半岛的非核化,确保东北亚地区局势稳定与和平发展。同年3月,美韩两国暂停年度联合军事演习,4月朝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达成核保障协议,并接受了IAEA的6次核查。在此基础上,朝韩双方…  相似文献   

6.
李越 《湖北社会科学》2004,1(11):117-118
在20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变迁中,迷信问题日益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障碍。由此,当时发生的两次新文化运动———辛亥新文化运动和五四新文化运动都把批判封建迷信作为思想启蒙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中西文化的对比,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对封建迷信发出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轰击,封建迷信也因此成为受到全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7.
思晓 《中国妇运》2013,(7):45-46
中国妇女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党的十六大之后召开的,是人类进入21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中国妇女的盛会。 党的十六大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定了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如为适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2番;  相似文献   

8.
严磊 《人民论坛》2013,(7):241-243
新自由主义是主导当今世界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它对非洲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新自由主义在非洲的兴起是由20世纪70年代末非洲经济困境直接促成的。在新自由主义思想的主导下,非洲进行了一场以结构调整为中心的经济改革,但是结构调整政策自身存在严重缺陷,最终导致非洲经济改革的失败,并陷入严重的发展危机。  相似文献   

9.
潘毅刚 《今日浙江》2011,(24):40-40
"稳中求进",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明年经济工作的总基调。历史总是在螺旋式上升,看似面目相似,本质却不同。早在1997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同样提出过"稳中求进"的基调方针。相同的是,两次"稳中求进"的提出都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只是1998年中国遭遇的仅仅是亚洲局部性危机的冲击,诸多领域的未完全开放在国内经济与外部危机之间筑起了一道天然防火墙,那次危机不但没有动摇中国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反而增强了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10.
新自由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萌芽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20世纪初的风云变幻,导致资本主义严重的危机,特别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沉重地打击了以自由放任和自由竞争为特征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主张把资本主义,市场体制与一定程度的国家干预相结合的凯恩斯主义取而代之。然而,仍有少数经济学家坚持自由主义经济的信条,同凯恩斯主义对抗,主张回到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干预。这一派以奥地利的路德维希·米瑟斯为代表,认为古典自由主义的溃败在于理论还不够彻底,要构建“更纯粹、更不妥协”的自由主义。提出对市场机制…  相似文献   

11.
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社会思潮在欧洲各自代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而斗争.20世纪初这两种社会思潮传入中国后,自由主义愈益衰落,社会主义取得胜利.改革开放以来,自由主义重新在中国抬头,人们对自由主义有三种不同态度.斥责自由主义与倒向自由主义均为极端,理应既借鉴又超越自由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2.
吴晓波 《春秋》2020,(2):59-62
管仲(前723-前645),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在齐国财政危机日益严重、国库空虚,其邻国之间战乱频仍、对齐虎视眈眈的情况下,以其卓越的谋略实施变法,使齐国国富民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并无远大志向的齐桓公一跃而为"春秋五霸"之首霸。而20世纪的"凯恩斯主义",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便已被应用,其代表人物就是管仲。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理论作为社会主义流派、运动和制度等在意识形态上有系统有规律的反映,它的发展历经四百多年和若干个发展阶段。只要我们站在世纪的高度考察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以后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个过程经历了两次大发展和两次曲折。  相似文献   

14.
人类已跨入了21世纪,国内国际政治经济形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关系(即"两制关系")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世纪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必须重新认识"两制关系"。文章认为,新形势下的"两制关系"是多重的,即存在辩证否定关系、对立继承关系、借鉴合作关系以及替代关系;认为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5.
王恒 《前沿》2012,(17):74-76
纯粹的个人自由意志仅有在理论上的意义,个人自由意志只有通过交往在实践形成共同意志才有真正的意义.把权利放在群体中观察,给意志以背景,这样的自由才能具有实践理性能力.这个过程恰恰是伴随着社群主义思潮对个人自由主义权利观的“挑战”而逐渐形成的.从自由意志向统统意志的转向是民法意志的第三次嬗变.  相似文献   

16.
潘启雯 《中国减灾》2013,(4X):42-43
<正>在中国人的记忆中,自1949年以来似乎没有发生过经济危机,最多只有"经济波动"。但"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在《八次危机:中国的真实经验》一书中却认为,当代中国不仅发生过经济危机,而且先后有过8次,这些危机均与国家工业化的阶段性特征密切相关。按温铁军的观察和研究,在当代中国60多年历史中,发生了4次外资引进,每次外资运作的内容和结果都类似——引进国外设备和技术,伴生两次经济危机:第一次,在1950-1960年期间,因前苏联连续投资和单方面骤然中止投资而导致经济先高涨后下滑,造成1960年和1968年先后两次赤字和就业危机;第二次,  相似文献   

17.
新右派是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世界性大危机的产物,是作为填补凯恩斯主义的空白而出现的.英国作为古典自由主义和古典保守主义的发源地,新右派在英国的发展和传播有其独特的特点.作为一种政治运动,新右派是英国统治阶级和政治体制特殊发展过程的产物.英国的新右派包括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两部分.前者强调自由、市场,反对国家干预经济,而后者更加强调国家权威和秩序.两者因为都反对社会主义和维护私人产权而联合在一起,新右派提出的"自由的经济,强大的国家"的对策,成为反对战后英国共识政治,反对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理论,对付滞胀危机进而治疗"英国病"的一剂新药方.  相似文献   

18.
王志成 《乡音》2014,(7):52-52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北威州),面积4400平方公里,人口540万,是欧洲现在最大的经济区,原本以生产煤和钢铁为主。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先后遭遇"煤炭危机"和"钢铁危机"。由于世界煤炭产量大增,加上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鲁尔区被迫缩小煤矿开采规模。20世纪70年代中期,全球发生经济危机,钢铁生产也陷入困境。鲁尔区的传统产业结构被迫转型。在整顿传统产业的同时,鲁尔区致力于发展新的工业及服务行业。  相似文献   

19.
所谓新自由主义,最初是非常专业的西方经济学理论,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它是对古典自由主义即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等人在18世纪创立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加以改造而来的。古典自由主义最大的学术主张就是经济自由,强调市场机制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青年学科自创建以来,经历了学科初创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20世纪90年代末)、学科反思阶段(2000年至2014年)和学科重建阶段(2015年以来)等三个阶段,其间发生过两次大的转进。第一次转进发生在学科反思阶段,学科建设的重心从青年学科的元理论和基础理论研究转向对青年现象、青年发展和青年问题等研究,逐步实现了社会科学理论与青年主体之间的有机结合,标志着青年学科建设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第二次转进发生在学科重建阶段,学科建设的重心重新转回到青年学科元理论和基础理论研究,学科建设的大方向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青年学科,并在此方面取得了理论上的显著发展。主要包括:明确了青年学科重建的意义、合法性和依据;明确了新型青年学科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任务、学科属性、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基本理论范式;明确了新型青年学科必须具有"中国特色"等方面。在未来五到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青年学科建设将继续沿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青年学科这一大方向展开,并且在探索青年学科的核心概念、逐步完善青年学科研究的基本理论范式并应用于实践、重构青年学科的学科体系、进一步厘清青年学科的学科范畴和学科边界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