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良锋 《政策》2013,(2):68-70
<正>文化兴则文明昌,文化强则经济盛。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县市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就是要结合当地实际,创新文化发展繁荣举措,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培育地方品牌,走文化差异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曹志刚 《传承》2007,(8):41-42
推进和谐兴市,是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是创建平安城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实现城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推进和谐兴市过程中,针对欠发达地区和谐兴市中的主要问题,应当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和谐兴市的基石;政治建设是和谐兴市的保障;文化建设是和谐兴市的灵魂;民生问题的解决是和谐兴市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相似文献   

3.
黄启学 《桂海论丛》2006,22(4):53-56
广西“兴边富民”新跨越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切实提高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质量;实施工业兴边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解决经济体制和机制中深层次问题;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努力建设边境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边境。要处理好五大问题。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组织领导职能,大力推进富裕边境、文化边境、生态边境、平安边境建设。  相似文献   

4.
徐小跃 《群众》2012,(4):26-26
讨论一个地区的发展空间问题,定要从更广阔的空间维度来思考,举凡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等都是要顾及到的地方。然而,对于一个地区的品位提升,则要从文化的形上层面给以观照。换句话说,要从作为文化之核心和基础的思想以及价值取向层面给以观照。所以,对最能代表南京文化底蕴和精神的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提升发展空间问题的探讨则当然地...  相似文献   

5.
把伟大抗战精神化为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落后就要挨打,财大才能气粗。国强民富,说到底是经济实力问题;国际竞争,说到底是经济实力竞争。历史充分证明,发展才是硬道理,惟有发展才能强国家、兴民族。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从容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都要靠发展,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  相似文献   

6.
国运盛则体育兴.近年来特别是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随着我省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文化大省"战略的深入实施,浙江的体育事业精彩纷呈,亮点频现:群众体育迅猛发展,竞技体育成绩显著,体育产业初具规模,场地设施建设快速增长,体育产业在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体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正在凸现……一个宏伟的"体育强省"之梦正在激情演绎.  相似文献   

7.
正"这里有你们创业创新的舞台!"这是浙江对700万在外浙商的深情呼唤,情真意切。浙商是浙江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是浙江发展最为倚重的力量,浙商兴则浙江兴,浙商强则浙江强——省委、省政府对浙商的期望与倚重之情溢于言表,随之出台的,是一揽子鼓励、支持、引导浙商回归创业创新的好政策好措施,重锤击鼓。"我们的根在浙江。"这是省外浙商对家乡的真切回应,包含着深深眷恋,赤子情深。  相似文献   

8.
袁卫 《今日浙江》2014,(2):17-20
"这里有你们创业创新的舞台!"这是浙江对700万在外浙商的深情呼唤,情真意切。浙商是浙江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是浙江发展最为倚重的力量,浙商兴则浙江兴,浙商强则浙江强——省委、省政府对浙商的期望与倚重之情溢于言表,随之出台的,是一揽子鼓励、支持、引导浙商回归创业创新的好政策好措施,重锤击鼓。"我们的根在浙江。"这是省外浙商对家乡的真切回应,包含着深深眷恋,赤子情深。  相似文献   

9.
汪江渔 《今日浙江》2007,(18):42-43
如果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看作一张弓,富有特色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无疑是这张弓上的一支利箭. 特色产业弱,则经济衰;特色产业强,则经济兴.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唯有走特色竞争之路.  相似文献   

10.
<正>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村稳则天下安,农民富则国家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建议: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农民增收工作基础。按照我省全面小康指标体系要求,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已经调高到2万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加强规划引导,在重视乡镇财税经济和村级"四有一责"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农民收入的增加。把农民增收工作作为对农业农村工作督查的重点内容,建立督查考核机制,加强分类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有13亿人口,9亿在农村。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为此,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一五”  相似文献   

12.
<正>文化作为一个国家和地区自然和人文活动所积累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按照现代经济学的观点,当属无形资产。当今世界,发挥文化优势,拓展文化内涵,将其物化为具有特色的经济优势,使其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推进器,已经成为共识。在建始县大力推进二次创业的进程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需要相当的经济发展速度来支撑,解决当前工作中许多矛盾和棘手的问题,也要靠经济发展来保证。因此,建始县要加快发展,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现有产业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要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7,(20)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这把文化建设上升到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加以阐释。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正如报告所指出的,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  相似文献   

14.
唐龙 《重庆行政》2007,(1):98-100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政策层面,都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到目前仍未完全解决好,迫切需要在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进程中去逐步解决的问题。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些经济学家和经济工作者开始注意计划经济体制忽视价值规律作用、不重视效率等弊病;指出要重视  相似文献   

15.
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无外乎是财政、金融和资源配置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经济关系问题,或者说,是一个利益分配格局问题。而与利益相联系的则是权与责的划分问题。因此,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就是要合理分配、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利益与权力、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1979年以来,我国中央与地方经济管理权限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但是,目前中央与地方的经济  相似文献   

16.
阮飞  嵇新浩 《前沿》2014,(9):164-165
经济困难大学生因其自身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弱势,在就业竞争中不免再度成为弱势群体。若单纯通过“等、靠、要”的方式依赖政府和学校解决就业问题过于狭隘,自主创业则成为高校帮困助困的一条新思路,也是提高困难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挖掘困难生自身优秀的创业心理品质,以创业园作为实战平台,辅以制度保障、导师引领,积极夯实学生的综合素质,扶持家庭经济困难生成功创业具有重要的励志价值。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解决农村文化落后、农民精神生活贫乏、乡村文化边缘化的重要方式,也是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途径。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应以增加供给的方式解决公共文化服务的资金不足、人才短缺、能力不足等问题,推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扶贫、文化产业、地方发展等相协调。同时,还应为供给文化发展提供思想、制度及实践支持,解决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相似文献   

18.
如何处理好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和树立共产主义劳动态度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共产主义运动中亟须解决的理论问题。这一理论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解决这一理论问题,要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首先,要处理好按劳分配和“不计报酬”的关系。共产主义劳动态度是随着人们的经济生活和文化条件的发展而发展的。在社会主义阶段,生产力还没有达到很高的水平,剥削阶级的思想影响和小生产的传统习惯还存在,劳  相似文献   

19.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为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文化权益,2020年8月至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开展了执法检查。这次执法检查,是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对文化方面法律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20.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一个认识问题、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作为地方国家机关的政府党组,担负着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非党干部和群众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的历史使命。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提高政府党组的执政能力,要与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与富民兴边,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与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点问题,创造和谐社会结合起来。具体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紧抓第一要务,推进当地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抓经济,抓发展,政府是“主角”,应从本地实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