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训是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家规是家庭的"基本法",家风是家族子孙代代恪守家训、家规而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家族特征的家庭文化,是每个家庭成员"三观"的基石。党员干部应树立好家规,践行好家训,培育好家风,涵养好作风,抓好"家庭"这个道德建设的源头和阵地,让党风更正,政风更清,民风更淳。一、儒家思想背景下的家训文化汉代董仲舒应汉武帝之诏写《天人三策》,提出  相似文献   

2.
优秀传统家训家风所蕴含的优良家德、家训、家规、家谱是强化家庭建设的首要途径,是提升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力量。在新时代发展环境下,应挖掘优秀资源,强化家庭教育;紧跟时代步伐,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树立先进典型,构建当代家风;发挥育人功能,实现"以文化人"。  相似文献   

3.
《春秋》2017,(6)
正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万里,山东东平人,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事业。他不仅对自己严格要求,对子女、身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极为严格,有着严格的家风、家规、家训。在他的严厉要求下,子女们无不遵循其"家风""家训",在极为平常的工作岗位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从南宋建炎初年(1127年)到明天顺三年(1459年),浦江郑氏家族共财同居15世,持续达332年,鼎盛时家族"食指三千"。这个大家族,以孝义传家,以家训、家规、家仪治家,得到封建最高统治者和儒学大家的再三奖掖,其孝义文化、廉政文化、制度文化等家族传统文化和修身养性、积善积德、尊师重教、廉洁自律、勤俭持家、睦邻友好、优待孤寡等家风文化至今仍有具有显著的现代价值。对传统家族或家风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深刻探究,可以从文化学、社会学等视域中找到路径。文化学研究范围的理论视域,揭示了考察研究和保护"江南第一家"传统家族家风文化,应全面关注其物质文化,包括历史上的建筑物、器物乃至山水等有形文化载体;全面关注其行为文化,包括传统社会的礼仪、习俗、节庆活动等文化遗产;全面关注其制度文化,包括律法、族规、家规、家训等成文不成文的规定;全面关注其精神文化,包括道德、价值观以及艺术、文字记载等文化创造。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的"惯习×资本+场域=实践"公式和惯习—场域理论,引导我们要注重通过家风场域构建使家规家风得以贯彻和传承的借鉴;注重对相关生活空间的开发和保护;注重对相关史料的抢救和保护;注重对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保护。  相似文献   

5.
也谈家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晨 《创造》2014,(4):56-57
正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简单、实则蕴含深刻道理的家风家训,给我们带来温馨、安全、抚慰和支撑,也带来保家进而卫国的责任和使命。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家规、家训、家风等这一中华传统文化一度被淡忘,然而,几乎每个中国人生来就或多或少受到传统家风的影响与制约。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简单、实则蕴含深刻道  相似文献   

6.
城市快讯     
《小康》2017,(2)
<正>广州【出台全国首个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指导意见】近日广州出台了全国首个《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要求领导干部把家风摆在重要位置,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做到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指导意见》指出,要通过宣传教育、监督管理、正风反腐等多种方式加强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立家规、严家教、正家风,自觉以良好家风促党风政风、带社风民风,努力建设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政治生态环境,护航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建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以“好家凤好家训”评选为重点,引导城乡居民传承中华传统家庭美德。“亮”家风,传递正能量向全社会发出“寻访好家风故事”征文启事,在江都日报择优刊登30多篇;在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上,展播江都知名人士、教师家庭、优秀企业家、普通百姓家的家风故事26条;郭村镇围绕红色主题,开展拥军家风、于氏家风文化展;邵伯镇南渡村在主要路口设置大型公告牌,集中展示60多条家规家训。  相似文献   

8.
正家风家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古人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认为家风家教关乎社稷兴衰与天下存亡。今天,良好家风仍然是造就优秀人才、促进社会进步的强大道德力量。家风孕育出的人格魅力影响整个社会的文化底蕴,也折射出国家发展的面貌。"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已成为新时代的社会风尚。几千年来的家风家教,积淀了无数名言、典故和家训、家规,留下了孔夫子庭训儿子孔鲤等脍炙人口的家教故事。两岸同属中华民族,两岸的家风故事都浸染着家  相似文献   

9.
优秀家风家训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和重要载体。弘扬优秀家风家训,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自觉性,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知感、认同感。要通过挖掘优秀家风家训思想资源,落实优秀家风家训行为实践,融入优秀家风家训红色色彩,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2015年11月3日,由浙江省文明办与浙江省社科院联合主办,《观察与思考》与省文明办综合处承办的浙江省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暨"家训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坛在杭州举行。论坛的主题是:"家训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主题缘起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省文明委主任葛慧君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央文明办秘书局局长张朝生等领导出席论坛  相似文献   

11.
优良家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是维系公序良俗和国家凝聚力的精神力量,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映射,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也是优良民风、社风和党风的保障。新时代的优良家风包括立身之本、处世之道、伦理之则、价值之向四个维度,各维度又分别覆盖三个二级指标。作为形而上的意识形态,家风需要借助家教、家训、家规等具象载体而传扬。未来的家风研究既要加强对优良家风"元要素"和"源因素"的研讨,也应借助定量和质性研究方法,深入推进家风的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从而使优良家风真正成为醇厚社会风气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12.
优良家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是维系公序良俗和国家凝聚力的精神力量,是新时代文化自信的映射,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也是优良民风、社风和党风的保障。新时代的优良家风包括立身之本、处世之道、伦理之则、价值之向四个维度,各维度又分别覆盖三个二级指标。作为形而上的意识形态,家风需要借助家教、家训、家规等具象载体而传扬。未来的家风研究既要加强对优良家风"元要素"和"源因素"的研讨,也应借助定量和质性研究方法,深入推进家风的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从而使优良家风真正成为醇厚社会风气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扬州市今年开展了“晒家风”系列活动。 一是“立”家风,精心策划组织。年初,扬州市文明委从实际出发,把家风建设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抓手,在城乡居民家庭开展家风(家规家训)的征集展示活动,挖掘传统家风中的积极因素,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结合,在全社会倡导“夫妻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节约、邻里互助”的良好风尚。  相似文献   

14.
老欧坡村家风家训文化的生成与发展演进历史,让我们认识到,新时期的家风家训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在传统家风家训文化建设的基础之上,必须到传统家风家训文化中去汲取有益养分,决不能割裂两者的精神血脉联系,否则就会失去自己的文化基因,丧失自己的根基。  相似文献   

15.
<正>读了《当代广西》2017年第11期《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一文,让我对家风建设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党员干部不仅要把家风建设作为"必修课"常抓常学,更要把家风建设作为"幸福港湾"筑牢筑强。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指出,家风好,就  相似文献   

16.
党员干部家风是社会风气风向标,好的家风是廉政之源。抓好党员干部家风建设,要加强党员干部个人修养建设,构筑廉洁从政之基;要坚持公私分明,重家教、立家规;也要善于运用制度手段,做好外部监督,正家风强党风,全面夯实廉洁从政基础。  相似文献   

17.
<正>2014年,苏州市相城区北桥街道灵峰村以创建"全国文明村"为契机,着力强化全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村民思想道德教育,从培育好家训好家风切入,打造"灵峰家风"精神文明建设品牌,提升村民文明素养和乡风文明程度。为此,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等称号。  相似文献   

18.
<正>坐落于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的振成楼,是客家土楼中的"土楼王子",它的讲解员是福建省第十二届、十三届人大代表林日耕。在30多年旅游接待生涯中,林日耕先后接待了10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被中央电视台和全国数十家报刊杂志采访报道过,为宣传和弘扬客家文化、土楼文化起到重要作用。每次为游客讲解,他都会重点介绍楼内随处可见的楹联。这些家训家规蕴含孝悌仁爱、礼义廉耻、积德行善、忠实诚信的优秀品质,寄托着客家先祖对后代的谆谆教诲与美好期望。在多年的讲解工作中,林日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  相似文献   

19.
《公民导刊》2016,(4):62
正市纪委驻市人大机关纪检组主办市人大机关党委公民报刊杜协办"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家风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党员干部要带头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为给全市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搭建一个展现良好家风的平台,弘扬家庭美德,让好家风成为时代正气之源。市纪委驻市人大机关纪检组与市人大机关党委、公民报刊社将联合开展"树家风,扬正气"征文活动。一、征文主题"树家风,扬正气"。通过作者对本人的家庭、家族或当地历史名人、先进模范人物良好家风、家规、  相似文献   

20.
<正>"人必有家,家必有谱,谱必有训。"中国传统家训家规起源于氏族、家族、家庭的形成发展,根源于中国传统血缘文化中的道德秩序、政治自治、经济的自给自足、文化的自我认同,是影响个人成长、家庭幸福、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中国传统家训的记载始于《尚书·无逸》周公对其侄子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