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贤士、好大赋是汉武帝时代的特征之一。董仲舒、司马迁、东方朔是武帝时代不同类型士人的代表 ,三人的思想、性格、经历、结局都不相同 ,却都写下了“不遇”之赋。董仲舒的《士不遇赋》、司马迁的《悲士不遇赋》、东方朔的《答客难》这三篇赋 ,在某种程度上展示了武帝时代的士人风貌和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2.
传统汉学与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在研究文本的构成要件方面有着相通之处。范畴不断扩展的“中国学”学科与学科边界不断游移的“世界华文文学”学科更是具有多元的吻合面。现已初具规模的“世界华文、华人文学”学科有可能转变为一种关涉中国境内与海外互动关系的“有关中国的文学的学问”。因此,世界华文文学及其研究实质上是一种漂泊的汉学型态。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寓意是在传统文化的大环境中被强化的。在装饰艺术中,无论是图案纹样还是装饰绘画,其寓意所表达的中心都与“吉祥”有关,这是一个延绵千万年的永恒性主题。“吉祥”原意是美好的预兆,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周易·系辞》有“吉事有祥”之句,《庄子》也有“虚室生白,吉祥止止”之说。由此可见,吉祥是对未来的希望和祝福,具有理想的色彩。中国吉祥图案因物喻意,物吉图祥,将情景融为一体,因而主题鲜明突出,构思巧妙,形成了独特浓郁的民族色彩和个性。  相似文献   

4.
魏民洲 《理论前沿》2003,(22):41-42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不仅强调了发展在当代中国的突出地位,也进一步科学地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里庄严而神圣的历史使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以发展这一主题来贯穿的。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突出了发展这一主题。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检验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  相似文献   

5.
治安状况日益复杂的现实,使执法过程中打击“难”问题愈发突出,而打击“难”又与执法中的“断层”现象关系非浅。所遇“断层”,主要指执法人员素质与严峻治安形式不相适应,犯罪的复杂性与破案手段单一性矛盾,犯罪的新特点与公安现状不适应,“关系网”层层叠叠与从严执法的冲突及执法监督机制与社会管理之间不切合造成的一种畸型态势。其原因的多样性又迫使我们用系统理论方法去加以矫治。  相似文献   

6.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通过“上海小姐”王琦瑶传奇的一生写尽了上海四十年的沧桑变化,有人把它归为“城市小说”,也有人认为它是“海派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更有不少学者认为《长恨歌》应归属到女性主义文学的行列,研究视点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同。文中从《长恨歌》主题研究的角度出发,试图归纳出学界对这部长篇小说主题研究方面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人的文化意识,导致了广泛的“反文化”、“反美学”、“反艺术”倾向。“后现代主义文学”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中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学思潮,于20世纪70-80年代达到高潮。而中国文学的分期中,当代文学的分期正好与西方后现代文学的分期吻合,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的大趋势下,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后现代文学的烙印。在创作风格上表现出“决定论的荒谬性”、“政治的无意识”、“自我的失落”、“反传统结构”、“怀旧的情调”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从主题学视角看,启蒙、专制、救亡、翻身、民粹一直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核心主题,路径选择的不同既能够使它们同步实现,也能够使它们相互拆解。从晚清到"五四",从抗战到新中国,虽然不同时期主题表现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互有隐显的结构形式却决定了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格局与面貌。  相似文献   

9.
我们应该怎样重写中国当代文学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认为有必要为真正的重写中国当代文学史来一次思想观念和方法的清理与正名。我们倡扬在冷峻、客观、平静的历史叙述中 ,去追求人性化评判的最大值 ;反对“混合主义”、“新左派”和“后现代”的治史态度 ,反对庸俗的技术主义。在文学史的分期上既不硬套政治文件的结论 ,也不忽视政治变迁对文学的制约 ;应尽量在历史的叙述中穿插对同时期世界先进文学的概括性叙写 ,以求获取更广阔的视阈和更有效的发言权 ;对一系列的关键词重新清理和厘定。我们将大陆文学、台湾文学、港澳文学统一纳入评述视野 ,从文化、语言、民族等角度综合考察这一历史时段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0.
当代文学多元化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周晓燕从中国文学发展的行程来看,文学格局的形成趋向是由多元走向一元,这是“五四”以后到70年代末的走向,而从70年代末开始的新时期文学则是形成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趋向。文学格局从这种单一向多元的流变,是一个十分突出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过程中 ,对于性别文学的研究此起彼伏 ,从2 0世纪 80年代一直持续到现在。80年代引进的西方女性主义理论 ,影响并产生了中国女性文学和女性主义批评。突出的创作现象有 :王安忆、铁凝大胆的性描写 ;陈染、林白等作家的“个人化写作” ;朱文颖等 70年代作家的“  相似文献   

12.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唐末著名文学理论家司空图的诗学理论中有关“意境”说的内容非常丰富。司空图提出的“思与境偕”说对中国古代诗学“意境”说的形成起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标志着“意境”说的渐趋成熟,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和诗学理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试结合现代文艺学理论术语对司空图诗学理论中有关意境的思想理论进行梳理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是以儒道为主导的,尤其是儒家的伦理,构成了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中国文学的世俗性特征第一就是伦理文学,以及由伦理延伸出来的政治文学;第二是在田园山水中寄托情思乃至消融自己的自然文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的这种世俗性特征,即使到了所谓“全盘西化”的现代,也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理论界都认为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这是不妥的。孔子的家庭出身三代以上都是士,如果确定家庭出身原则上只上溯三代,那么孔子的家庭出身就并非“没落”;士在春秋以前属平民,所以孔子的家庭出身也不是“贵族”。孔子的家庭出身虽是士,但他是在农的家庭中长大,所以孔子的家庭出身又具有二重性。孔子的家庭出身是士,本人成分也是士,但二者有质的区别:其父的士是武士,孔子的士是儒士,儒士头衔是孔子自己努力得来的。  相似文献   

15.
“梦文学”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三个部分来阐释“梦文学”的概念。首先分析“梦”的特点,尤其是它与宗教有关的特征;然后阐明“梦”与文学的关系;之后尝试梳理中外学者关于“梦文学”或“梦幻文学”的论述,界定“梦文学”的范畴。  相似文献   

16.
“多余人”与“忏悔贵族”是19世纪前期与后期俄罗斯文学中的两组著名形象,虽然两者产生于不同时期,但却有着血脉相连的关系。本文试对此作一些论证,以求教同仁。一、传统主题“青年贵族的生活和出路,他们怎样洗涤自己,一直是俄国文学中的传统主题”①,这一“传统主题”中的贵族青年形象的出现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空前繁荣的标志之一。19世纪前期的俄国著名作家,在自己取得最高成就的作品中,都重复着一种贵族青年的典型:同名诗体小说中的奥涅金、《当代英雄》中的皮却林、雕之罪》中的别里托夫,同名小说中的罗亭、还有一个同名…  相似文献   

17.
2011年,乐山市委群众工作局在乐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扣全市“重点建设招商年”的工作主题,组织协调各方力量,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信访工作的决策部署,突出抓好“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8.
美国华文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高潮,对美国华文文学的研究也成蔚然之势。将有关研究作一梳理,可划出五大块:作家构成研究,题材主题研究,形象研究,文体研究,比较研究。由此可一窥美国华文文学全貌。  相似文献   

19.
据有关资料报道,近年来,在湖南省城乡,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通过私下“协商”或民间“了难”(又称“私了”)的现象越来越突出。由于这种“了难”行为既不合法,也不合理,致使大量的矛盾纠纷越“了”越“难”,引起不少新的治安案件和刑事犯罪案件,严重危害社会安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的文学成就和在文学史上所起的作用在他同时代人中可谓首屈一指。他一千多万字的文章中绝大部分是富有时代内容、思想底蕴深厚的新体散文。他在各类文学体裁上都有尝试和探索.更重要的是.梁启超以他的创作实践和文学改革理论文章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学革新运动,有力地促进了文学的现代化进程。梁启超先后打出“诗界革命”、“文界革命”与“小说界革命”的旗号。但他的这些文学革命口号是内在矛盾的。这也决定了他文学革命的最终不成功与收效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