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璀 《长江论坛》2014,(4):18-22
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关注表征了哲学的一种基本关注。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早已自觉到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当今学术界对马克思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所出现的物役性问题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深化。马克思的自然主义是人本主义,这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对探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困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将系统论述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社会批判及与科学社会主义相关的对人类主体现实生存状况的关注和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2.
当代人由于面临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的断裂、多元文化与价值观的冲击、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被遮蔽,精神家园遭遇困境,表现为:信仰的异化与分化、生存焦虑与意义危机、精神生活的物化与思想式微。在解读马克思主义信仰人本关怀和时代诉求的基础上,提出超越精神生活的物化、重塑自我范式和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大众化的传播的应对策略,重建当代人亲切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
价值哲学是对人的生活进行理性审视的哲学,价值哲学研究要走出纯理论研究的困境,关注大众生活中的价值问题,实现价值哲学研究的生活转向。这就要求从理论上分析生活和价值的内在关联,关注大众生活的价值选择困境和选择难题,为大众生活提供价值引导;阐释生活的价值和意义,重建当代人类生活的精神家园,对人的生活进行现实关照和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4.
国外精神家园研究慨述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慧 《理论月刊》2008,13(6):40-42
精神家园是人类生存和安身立命的根与归宿.精神家园是国外诸多领域研究的重要主题,在文学、艺术、政治、哲学、宗教、人类学、心理学、地理学、教育等领域均有所涉及.关注当前精神家园国外研究状况,对于"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着非常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运用唯物史观,对"人类社会"本身、人类社会发展道路与规律问题有深刻的认知,并阐述了世界历史的整体性演变发展与各个构成部分的演变发展之间的关系,其价值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现实困境、基本范畴、历史实践和价值指向上具有高度的逻辑关联,这种逻辑关联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内在规定性,主要体现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引领人类社会的发展走出现实困境,需要正确认识世界历史的整体演变发展和部分演变发展的内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中国成功的发展模式,并呈现"人类解放"的价值诉求和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6.
精神家园是什么?这好像是个不言而喻的问题。但仔细琢磨一下,发现其实很难对其全面准确地界定。于是我想到一个比较笨的办法,那就是想想作为一个人,我的精神家园有哪些要素,范围有多大,什么样的层次和结构,状态如何,什么功能;然后再来看看我的精神家园与其他人的精神家园有哪些异同,如何和而不同;进而从个体推及他人、群体、民族、国度以至人类,看看不同层次的精神家园从要素到整体存在哪些问题,应当如何应对。从这样的角度来看,精神家园大概包含着相互交错、互动的六个层面的要素。这六个层面的要素都面I临着相应的挑战与困惑,需要我们深度地加以研究和应对。  相似文献   

7.
刘爱莲  邹玉香 《前沿》2011,(22):26-28,183
马克思主义科学无神论是无神论发展的最高形态,它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发挥着哲学指导、思想保证、文化动力等作用。目前,发挥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面临一系列困境。如社会各群体对科学无神论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作用认识上存在盲区、有神论思想的存在消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有神论思想的普遍化致使社会不同群体精神家园的迷失等。探析以上困境,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小红 《人民论坛》2012,(14):164-165
当今社会存在着自然家园困境、人文家园困境和社会家园困境,最终导致人们精神方面的困惑。主要表现为:对生存的焦虑与自我认同危机、个体精神生活的物化和思想的式微。反思主体的自我存在范式、树立合理的价值观引导科学技术发展和以制度与道德维护社会信任体系有利于帮助人们重建赖以生存、赋予价值寄托和终极关怀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9.
复兴和重构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对于身处全球化和价值多元化冲击之下的中华民族,应对民族精神家园的危机与挑战,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竞争力的意义重大.而当前学界对精神家园的特质、结构、发展规律等方面的学理性研究尚不够深入.文章以黑格尔对欧洲人精神家园的研究路径为参照,借鉴文化哲学的方法和研究成果,提出精神家园的存在是主体精神(心理世界)与客体精神(文化世界)的统一,精神家园的发展内涵也是历史继承性与现实观照性的统一;阐明以回归生活世界唤醒精神家园主体的文化自觉:即通过民族精神和文化传统的认同,通过对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整合创新,探寻构建民族精神家园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0.
春节的灵魂在哪里?就在于它所包含的人类的终极关怀,具有永恒的人性意义的东西。仔细探索中国人过春节的历史、风俗、文化,我们是能找回这座失落已久的精神家园的。在这个精神家园里,可以找到三种永恒的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