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王骁 《学理论》2009,(2):100-101
语言是文化表达和传播的手段。它不仅包含这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体现这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一个民族的语言与该民族的文化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密不可分,相互影响。因此,理解语言必须了解其承载的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除了传授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学习技巧之外,教师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英语中蕴含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2.
耿娟娟 《学理论》2009,(9):176-177
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和目前学习者的英语现状的角度,论述了外语教学中文化知识传授的必要性。教师可以结合各种教学技巧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但同时也要处理好文化教学和语言教学,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学理论》2014,(33)
目前不少初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重视跨文化交际,因为跨文化交际似乎和学生成绩关系不大。实际上跨文化交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十分重要:初中生处在学习英语的特殊阶段,此时可以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习惯十分有效,以便他们将来适应全球化时代的多元文化;此外,跨文化交际在教学中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因为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往往是汉英文化不同之处,母语迁移在干扰英语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中应加强跨文化交际的培训,但培训应和初中实际教学相关。  相似文献   

4.
张薇  张丽丹  张琳 《学理论》2014,(9):188-189
影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因素包含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行为因素。因此在教学中英语教师应避免只从认知角度关注语言规则及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更应注重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获取跨文化交际的情感动力,并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口语实践的环境与机会,让学生锻炼跨文化交际的行为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在语言学习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了解和积累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有利于学生准确理解和得体地运用语言,有利于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其世界意识和人文精神,并不断拓展其文化视野,加深其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使其厚积薄发,最终弘扬祖国文化.本文拟对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和课堂教学策略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6.
把英语公共演讲内容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是帮助学生获取英语语言技能的有效途径。论证了以英语演讲课堂为平台,将英语公共演讲教学模式与英语语言操练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跨文化交际意识和逻辑思辨能力等都能得到循序渐进提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果笑非 《学理论》2013,(30):296-297
外宣翻译主要存在两类问题:语言内错误和语言外错误。其问题映射出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与缺失,从中获得两方面启示:一是改进英语基础知识教与学,努力夯实学生语言基本功;二是加强跨文化教与学,培养和提高跨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8.
唐琼 《学理论》2012,(14):249-250
语言与文化紧密相连,而不同的文化又影响着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尤其在阅读过程中。阅读是语言学习中的一项重要技能,对于一个高效的阅读者来说,掌握好词汇、语法以及阅读技巧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它还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学生对目标文化的了解是成功阅读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读者不仅要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能有跨文化的意识,与作者交流并学习他们的知识与文化。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4,(36)
研究表明,文化差异是导致交际障碍的主要原因。因此强调外语教学目的应该是培养外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语言能力,而不是交际语言能力,即能够与目的语国家文化代表进行交际,包括理解本国语言和本国文化局限性的能力,以及在遭遇别国文化时转换语言和非语言规范的能力。跨文化语言能力的形成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跨文化教育实现的。跨文化教育之"说"的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独白语和对话的角度分析跨文化教育之"说"的能力的训练特点。  相似文献   

10.
刘丹凤 《学理论》2009,(9):199-200
中西文化在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方面有很大差异,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往往缺乏对异质文化的了解,文化差异对英语阅读有实质性的影响,漠视这种差异将会造成歧义和误解。作为阅读理解的高层障碍,文化差异应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引起足够重视,应该在课内外渗透英语文化常识,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英语交际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1.
王婷婷 《学理论》2015,(2):170-171
目前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将写作与阅读割裂的现象。写作教学过分强调写作这门课程的独立性,忽视写作与阅读之间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密切联系。将英美文学作品阅读融入英语写作教学是极有必要的。学生通过对英美文学作品的阅读和鉴赏,能够增强学生进行英语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篇章构筑能力,提高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4,(33)
新疆维汉大学生作为维汉民族交往的主体之一,由于受其自身民族特有的语言、文化传统和思维方式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其跨文化认知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维族学生对汉族文化的跨文化认知能力高于汉族学生对维族文化的跨文化认知能力;来自城市的维族学生其跨文化认知能力明显高于来自乡镇的学生;来自疆内的汉族学生的跨文化认知能力高于来自疆外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崔敏 《学理论》2010,(20):284-285
“语用失误”是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很常见的现象。它是由诸如母语负迁移,不同的文化、道德和价值观等多种原因所造成的。为了减少语用失误和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文化教育,充分利用各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语境识别能力,以使他们最终能有意识而正确的使用语言。  相似文献   

14.
王黎丽 《学理论》2013,(14):199-200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文化间的差异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文化干扰,对此无论是在语言交际还是非语言交际中都需加以注意。语用学是研究语言符号与使用者之间关系的学科,其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跨文化交际者的角度来讲,与交际失败紧密相关的是交际的行为方式和交际参与者对这些行为方式产生的理解之间的联系。而其中,负迁移是足以引起语用失败的最直接原因,包括语言层上的负迁移和文化规约层上的负迁移。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该从多角度来分析文化和比较文化,破除所有的陈规以避免语用失误,使交流过程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指导学生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并使之相融合是中学英语教学的客观要求和重要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这样就不可避免地要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了解与学习,因为英语语言与英语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本文总结了中学英语中常见的口头语言方面的文化差异。此外,对于在教学中找出文化差异及共性,本文提出了三点重要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柳谦 《学理论》2010,(25):217-218
学习英语的过程也就是掌握其文化背景的过程,因此文化差异客观上要求现代英语教学要从传统单一的语言技能教育为主向文化教学思路转变。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与提升英语学习者的人文素养进行有机结合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郑巍 《学理论》2013,(33):272-273
在当今世界国际交流中,英语是最被广泛使用的语言。英语的全球化现象日益加剧,必然促使本土化英语的生成,英语的本土化趋势也必然是迅猛发展、势不可挡的。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带动中国英语的跨界发展和广泛的传播。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实现本土化重构,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跨文化意识的高素质人才,能够用中国人的国民身份恰当地使用英语,并有效地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8.
郑宇 《学理论》2011,(12):329-330
如何把握和理解与本民族截然不同的文化现象,是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面临的最大困惑。文化导向性英语教学模式是站在文化的高度,将语言视为文化的载体和表象,强调重新审视文化与英语教学的关系,使学生在中外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过程中不断地移入与吸收英语语言文化,努力掌握目标语的文化体系,并以此来认知和阐释同一个物质世界。  相似文献   

19.
第二语言习得者处于目的语国家中往往会遇到语言外的跨文化交际障碍,因而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西交流中,不同文化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社会规范、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差异,造成了中西方跨文化交际障碍。因此,要减少跨文化交际障碍,必须增强交际者的跨文化意识,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教学的内容应注重交际文化的渗透。  相似文献   

20.
作为交际主体方的母语文化背景--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长期以来基本上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学习者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低下,在对外交流中出现了"中国文化失语症".这种现象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在全球化背景下,英语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平等意识,使学生重视双向文化交流,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平等文化交流的意识,使跨文化交际真正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