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赵海军 《人民论坛》2011,(8):216-217
在文化视域中,价值观的"一"与"多"问题和秩序、危机与冲突、自我与他者等研究不可避免的相遇。由于自我与他者、个体与共同体的同在,价值观的"一"与"多"冲突是必然的。如果承诺这是一种合理性冲突,那么在"一"与"多"之间就有一种秩序等级的构建,价值观的凝聚焦点与多元光线就可以谱写和谐,维护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2.
龙迪勇 《思想战线》2012,38(5):1-10
抽象总是在某种框架之下进行的,框架不同,所抽象出的对象的面貌也就不一样,时间、空间、因果等范畴就是这样的框架。在以往的经典叙事学研究中,"时间"、"因果"范畴占据着支配性地位,且往往把因果关系简化成一对一的线性关系,由此形成根深蒂固的因果—线性叙事模式。事实上,一对一的线性序列不过是因果关系的理想状态或特殊范例,其更为一般的状态是"多对一"与"一对多",可将建立在此种因果关系基础上的非线性叙事模式命名为"分形叙事"。"分形叙事"包括两种基本类型:"多对一",强调的是多因一果,是一种面向"过去"的分形;"一对多"强调的则是一因多果,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分形。  相似文献   

3.
刘长顺 《群众》2014,(3):60-60
<正>近来,基层群众反映,群众最痛恨的不是上面没有惠民举措,而是政策始终"走在路上",服务始终"停在嘴上",实惠没有真正"落在身上",造成"末梢堵塞",这就是存在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水果蔬菜从产地到百姓餐桌经历很多程序,往往"最后一公里"坐地涨价,老百姓苦不堪言。再比如,如何解决好农田灌溉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如何解决群众出行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等等,诸如此类  相似文献   

4.
《新东方》2017,(4)
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和制度化,是全面落实海南省第七次党代会精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重要路径。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和制度化,必须制定有关规定,明确"两学一做"在组织生活中的地位,将"两学一做"纳入主体责任范围和纳入监督责任范围,强化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增强"两学一做"的操作性和强制性。同时,必须抓住"关键少数",发挥领导干部在"两学一做"中的表率作用。  相似文献   

5.
2014年10月,我漫步在台北南京东路上。我抬头一看,电线杆上并排挂着一黑一红两张海报,那黑色海报上的照片好熟悉。一看,那不就是傅聪吗?在傅聪头像的下方,写着"拥有萧邦灵魂的当代东方传奇"。在红色海报上,则写着"傅聪80大寿演奏会"。哦,岁月飞逝,这位当年的"青年钢琴家"都已经"望八"了!傅聪是著名翻译家傅雷的长子。我曾写过一篇关于傅雷夫妇在"文革"中含冤离世的报告文学《傅雷之死》,美国《华侨日报》在转载时把标题改为《傅聪之父傅雷之死》,这表明在海外华人中,傅聪的名气比他的父亲傅雷更大。  相似文献   

6.
微观天下     
《当代广西》2015,(6):5
<正>地方政府是"一带一路"关键力量"一带一路"无疑是今年的"两会"热词。3月8日,王毅部长在答中外记者问时表示,2015年中国外交的关键词是"一个重点、两条主线",其中一个重点就是全面推进"一带一路"。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带一路"3次被提及。将内政与外交结合在一起,既是国内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也是巩固与相关国家关系的纽带,从这个层面来讲,"一带一路"堪称"中国版马歇尔计划"。【评论】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迟福林:"一带一路"新形势下,互联互通、经贸合  相似文献   

7.
自西方输入的"文学批评"的对象是作家作品,而"中国文学批评史"这一学科涵盖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故自学科诞生之日起,名称问题就困扰着研究者。这一困惑的成因在于"criticism"在语源学的含混,它来自希腊文"krinein"一词,虽然意思仅为"判断",但这一术语在十七世纪渗入各国方言时,含义便扩大起来。二十世纪,学科分类意识加强,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区分之必要凸显,自然与"文学批评"这一术语的固有含义发生牴牾。因而辨析"文学理论史"、"文学理论批评史"、"文学思想史"、"文学学史"、"诗文评史"等学科名称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本期"人大·探索研究"编发的三篇文章不错,很耐读。其中,王大全写的《对人大机关深化"唱读讲传"活动的思考》一文,文字清顺,要言不繁,在"导"字下功夫!我在一友人的书案头读到这样一首"西江月":好个市委班子,公廉气正风清。"唱读讲传"振精神,共建"五个重庆"。件件民生大事,  相似文献   

9.
自西方输入的"文学批评"的对象是作家作品,而"中国文学批评史"这一学科涵盖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故自学科诞生之日起,名称问题就困扰着研究者。这一困惑的成因在于"criticism"在语源学的含混,它来自希腊文"krinein"一词,虽然意思仅为"判断",但这一术语在十七世纪渗入各国方言时,含义便扩大起来。二十世纪,学科分类意识加强,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区分之必要凸显,自然与"文学批评"这一术语的固有含义发生牴牾。因而辨析"文学理论史"、"文学理论批评史"、"文学思想史"、"文学学史"、"诗文评史"等学科名称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七年来,陈水扁在岛内一次又一次地推动所谓"公投"、"正名"、"制宪",企图藉此达到"台湾法理独立";在国际上,亦未曾间断过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分裂活动。以"台湾名义  相似文献   

11.
代刃 《重庆行政》2008,(4):63-65
权力在词源上对应的拉丁语或英语词汇大致上有两种取向,一种认为是拉丁语中的"Potere",原意为"能够",或具有作某事的能力,后派生出英文"Power"。另一种认为"权力"一词出于拉丁语"Autorias",一是指意识和法令,二是指权威,由此派生出"Authority"这个英语单词。在汉语中"权"原指测定物体重量的器具,后引申为动词,衡量、揣度之意。现在把权力引申为"一个人依据自身的需要影响乃至支配他人的一种力量"。无论是《现代汉语词典》还是《社会学词典》都将权力  相似文献   

12.
叶宁 《求索》2012,(7):92-94
我国大陆学界将清末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称为"洋务派",而台湾则没有洋务派的称呼。文章对"洋务派"一词在不同时期的认识和使用情况进行了梳理,系统阐明了"洋务"一词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解放区史学研究中对于"洋务派"一词的使用情况,并认为"洋务派"一词的最终确立和普及则是在建国之后。  相似文献   

13.
思考廉政     
<正>中共十八大召开之后,我们看到了党的新面貌,也让我们认识到很多官员的新面孔。信息在如今的时代就像爆炸的炸弹,在全国各地炸出了反腐的碎片。随着"雷政富"、"房叔"、"房姐"等一批官员的落马,这一场始于网络的"反腐"战场如火如荼地展开。我们应该拍手庆幸,因为消灭了一批国家的蛀虫。但是,我们更应该反思,一批"人才"是如何开始腐化的,更重要的是,为什么在正常监督体制下  相似文献   

14.
笔者认为,完善我国防灾减灾法制的关键在于制定一部防灾减灾领域的基本法,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动"一阶段一法"的灾害立法,同时完善和补充"一事一法",最终形成一个以防灾减灾基本法为中心,以"一阶段一法"为主要骨架,以"一事一法"为补充细化的完整的防灾减灾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5.
邱君德昌是我老乡,更是我大学时的同窗,我常叫他"老班长"。他在大学一年级时就开始文学创作,毕业参加工作后,笔耕不辍,迄今已出版诗集两本、长篇小说两部。最近,他捧出由海峡书局出版发行的诗集《山水性灵》,送我一阅。细细翻阅、品味他的诗集后,我的思绪里流动着一条名叫"乡愁"的暗河。乡愁是什么?在余光中的《乡愁》里,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湾  相似文献   

16.
本刊评论员 《政策》2013,(11):16-16
省委十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提升和深化"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是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的战略路径,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省委部署,把握要求,把握内涵,找准路径,扎实推进"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的提升和深化。  相似文献   

17.
正在桂林永福县胜利村,有一个爱管闲事的村委副主任,叫王善光。提起他,村民总说:"没说的!好!"慢慢的他也就成了大家嘴里的"好事王"。"好事王"的最大特点就是"好管闲事"。2011年一天,王善光与同伴肖吉平正在县城中心市场附近办事,突然听到"有人抢劫,快帮追"的惊叫声,转头一看,一男子在前面跑,一女子在后面追,那男子手上还拽着刚从女子脖子上扯下的金项链。王善光和肖吉平想都没想,立刻朝那名男  相似文献   

18.
"汉骂"主要是指武汉方言中的骂人之辞,在武汉本地人看来,所谓"汉骂"只不过是朋友间开玩笑的一种方式,在很多时候反而体现了两者之间的亲密关系。但"汉骂"确是本土的一种粗俗文化基因,是武汉人不文明的一种标志。武汉要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必须去"汉骂",倡"汉敬"。  相似文献   

19.
王彬彬 《乡音》2011,(6):40+39
社会学家孙立平先生的《守卫底线》一书,以《守卫社会生活的底线》一文作为"代序"。在这"代序"中,孙立平指出,人类的社会生活,应有着某种"底线"。这种"底线"比通常意义上的道德模糊,却比通常意义上的道德更为坚固,更具有永恒性,更不随时代变化而变化。这是一种"类似于禁忌的基础生活秩序"。在正常的社会里,这种  相似文献   

20.
张丽苹 《求索》2012,(3):125-127
韩非是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人们历来重视他法、术、势的一面,对其"德则无德"的形上道德问题较少关注。在韩非那里,"道"不仅是万物的始源,还是判断是非的纲纪,而"道"成就万物的过程即是一种"德";就万物而言,依循"道"成就自身,是一种获得,这样,"道"、"德"、"得"便相通起来。具体而言,"德"是"道"润滑万物的一种外显形式,并体现在韩非"义"、"礼"、"法"的德论思想中,正确认识韩非的这一思想,无疑对我们认识法家思想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