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台湾高等教育实行“二元制”,即大学院校的普通高等教育体制和专科学校、工业技术学院的技术职业教育体制的相互独立与并行发展。台湾高等教育体制的分流始于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专科学校的最初发展依附于普通高  相似文献   

2.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福建省,把开展闽台职业培训交流作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一项重要工作,引进和借鉴先进台湾职业教育的理念和经验,为推动闽台职业教育交流,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3.
自1949年初国民党蒋介石败逃到台湾以后,美国政府就开始对台湾进行军事和政治渗透,将台湾置于其军事控制之下,台湾成了美国在东亚地区遏制中国的前哨阵地。20世纪70年代初期后,美国出  相似文献   

4.
80年代,日本产品畅销全球,日本工业经济的规模效益独霸天下。然而,90年代以来日本竞争力下降,后劲明显不足,而注重创新的欧美友达国家,经济充满活力。美国在27个关键技术领域中取得24个领先地位,其核心原因是美国经济本质上已经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已经推动美国田工业经济过渡到知识经  相似文献   

5.
巩义籍台胞、台湾著名教育家王广亚先生旅居台湾50余载,始终不忘家乡的教育事业,在有生之年,尽其所能,为家乡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王广亚先生出生于巩义市(原巩县)海上桥村。他幼年苦读,早年毕业于日本亚细亚大学经济系,又先后获美国加州联合大学及韩国清州大学荣誉教育博士学位。20世纪40年代末,王广亚先生移居台湾。当时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公务人员,后来经过慎重考虑,他毅然放弃了公职,投身于职业教育。凭着过人的智慧和中原人特有的顽强毅力,他先后创办了台北育达商业职专、桃园育达商业职专和苗栗技术学院三所学校,开辟了台湾职业教…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的第一个台独组织是台湾人廖文毅于1950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的“台湾民主独立党。在日、美一些反华势力的扶植下 ,台独运动在日本和美国得到了很大发展。20世纪90年代 ,李登辉执掌台湾政权后 ,纵容、姑息甚至幕后推动台独活动 ,致使台独势力逐渐坐大。2000年台湾“大选” ,主张台独的民进党侯选人陈水扁当选 ,台独势力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现在 ,台独势力已成为阻碍中国实现完全统一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是谁想把台湾推向战争台湾问题长期未能解决并且变得越来越复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的介入和干涉造成的。5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在台湾直接驻军,并提供了35亿美元的军援,还提出“划峡而治”、“一中一台”、“台湾地位未定”等谬论,妄图分裂中国。1979年,美国又通过臭名昭著的《与台湾关系法》,在这个所谓“法”的支持下,近20年来,美国向台湾军售达44宗,至1999年,台湾武器进口总值已高达133.11亿美元。台海局势的紧张,美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解决台湾问题的一贯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相似文献   

8.
台湾证券市场的结构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的金融体制是国民党入台后将旧中国金融制度与日本占据时期台湾原有的金融制度混合发展起来的产物。二战后台湾的金融机构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改组日本占据时期的金融机构,二是国民党去台后大陆金融机构随迁的。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随着台湾经济的恢复和国民党当局适应“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需要,逐步放宽了金融机构的限制,全力推动岛内证券市场的发展。1960年正式成立台湾“证券管理委员会”,作为推动和监管证券市场的管理机构。60年代,台湾进入“经济起飞”阶段,对外贸易在GDP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到60年代末期已经超过一…  相似文献   

9.
80年代是台湾经济发展的第四个10年。大体上,1950—1959年为经济恢复和进口替代时期;1960—1969年为出口导向(扩张)时期;1970—1979年是经济转型、发展重化工业时期;从1980年开始则为发展策略性工业时期。1980年台湾设置新竹科学工业园区,是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的标志;1984年台湾当局提出“自由化、国际化、制度化”则是全面推动“工业升级”的基本方针。本文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外贸易和经济关系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探讨10年来台湾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李涛  郑林 《传承》2011,(27):4-5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周恩来同志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兼第一任外交部长,在处理台湾问题过程中美国因素的问题上始终坚定一个中国立场,抵制美国分裂台湾言行,推动中美外交谈判,寻求两岸和平统一,以一己之力加速了从中美对抗到建交过程中台湾问题解决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1985年之后,侨居各国的台湾慈济人,将慈济志业推广于台湾之外。截至2007年,慈济组织遍布世界五大洲,在全球44个国家成立了超过320个分支会或联络处。慈济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的各项志业主要包括:救灾;扶贫济困;支持教育,尤其是儿童教育;关注并保护儿童健康等。慈济慈善事业运作时不分种族、宗教及国度,这是它能够在全球广泛传播并产生强大影响的关键原因。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产业成熟度还是国际知名度,台湾创意产业的发展都领先于上海,而且在发展理念、分类体系、盈利模式、管制方式、扶持政策和创意人才培育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差异性与比较优势。这不仅与两地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相异的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有关,而且还肇始于两地不同的产业管制体制、发展环境与市场机制,以及人才和教育培养模式等。上海当前正值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关键期,充分借鉴和学习台湾创意产业发展经验,有助于进一步提升产业能级,助推上海创意产业蓬勃兴业。  相似文献   

13.
地缘政治中的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台湾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东亚-西太平洋地区的地缘政治与地缘战略中具有 特殊重要的意义。中美冷战时期,台湾成为美国遏制中国的地缘战略工具。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 台湾在该地区地缘政治中的重要性大幅下降。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中美关系被美国的战略决策者 定位成战略上的竞争关系,台湾对美国而言的地缘战略价值再次上升。这正是台湾问题具有长期 性、复杂性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马英九上台执政后,美国对台政策的着力点由反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转向正面评价台湾当局调整大陆政策和两岸关系的改善。美国的上述调整虽然有其现实的国家利益需求,但决策环境的变化也在对美国传统的对台思维和战略产生深刻的影响。未来四年,美国会继续发展美台关系,保持对台海局势的影响力,但随着两岸对话的不断深入,美国对台海局势的关注度可能会有所降低,台湾问题对中美关系的负面影响也可能趋于弱化。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台湾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遭遇困境,主要表现在新一代主导产业成长乏力、高科技产业竞争力下降、代工模式陷入僵局三方面。而这些表象的背后则是当局僵化的高科技产业政策、知识产权制度漏洞以及产业本身的结构性问题等内在制约因素。未来台湾高科技产业要想摆脱发展困境,必须调整发展策略与模式。  相似文献   

16.
中美关系与两岸关系的大格局,决定了美国涉台关系的变化趋势.在政治上,美国乐见国民党连续执政和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但对于台湾被迫走向统一,存有疑虑,希望及时把握两岸和谈的具体进程.美方对台湾在“国防”、“外交”等领域予以多方面支持的目的,从短期看是同步强化美台关系,维护美国在台海地区的既有利益;从长期看则是增加台湾在两岸谈判中的筹码,谋取美国在台湾问题最终解决方案上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短缺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新的约束条件。而我国台湾地区经济发展早于大陆,早在上世纪就出现过类似的现象。文章以刘易斯模型为基础理论,验证台湾经济的刘易斯转折点。研究发现: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为台湾经济的刘易斯转折点。然而,跨越刘易斯转折点后,台湾经济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台湾当局成功采取针对性政策,实现了台湾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升级、技术进步,通过对外投资延长了产品寿命,克服了通货膨胀,通过教育改革提高了人口素质,弥补了台湾劳动力的短缺,使台湾经济成功克服挑战,给祖国大陆经济发展以启示。  相似文献   

18.
美国对两岸和谈的政策立场,是出于维系台海“不统、不独、不战”局面的战略考虑,以保证自己在台海地区的最大战略利益。美国既不希望两岸举行统一谈判又希望两岸达成和平协议的复杂心态,表现在一方面希望两岸进行谈判,降低敌对状态,另一方面又长期对台提供军售,使其增加与大陆相抗衡的资本。此一“双轨政策”对两岸和平关系的构建,有着不同方向的影响,往往起了互相抵消的作用。由于中国政府对台湾当局谋求“法理台独”的强烈反应以及台海紧张局势的升高,美国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对两岸政治谈判采取较为积极的态度,反对台湾单方面改变现状。美国的上述战略考虑,在反对台湾“独立”、维系两岸和平这一点上,与中国政府的立场有相通之处,客观上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提供了较好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台湾当局始终反对中美大使级会谈。美国为了安抚台湾,每次大使级会谈后都向其通报内容。然而,尼克松当政时期,美方向台方的通报却隐瞒了最敏感的内容,即美方在"台湾问题"上的新表述和中美举行高级会谈的事宜。然由于美方的通报涉及与中方讨论"台湾问题"及签署支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联合声明,台湾当局向美方提出了交涉与抗议。蒋介石本人也深受打击,不再信任尼克松。尽管尼克松勉力安抚蒋介石,不断重申美国将坚守对台承诺,但都不能减轻蒋的疑虑。台美关系也因此变得更为复杂而敏感。  相似文献   

20.
陈红玲 《桂海论丛》2013,(3):105-109
在文化产业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对京族文化遗产进行开发和发展文化产业,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力求在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产业发展中寻找一个平衡点,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文章在对京族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遗产保护、遗产教育、文化创意和打造民族文化品牌等几个方面,提出京族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