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遗失物的拾得,在传统民法中,为动产所有权方式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立法宗旨上,是经由对物有所归的明确而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在立法机制上,是经由对拾得人权利的赋予而达到最终地保护所有人的利益;在立法  相似文献   

2.
遗失物之拾得,在传统民法理论上被认为是原始取得所有权的一种事实行为。我国民法对此的规定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应明确遗失物拾得人的权利、义务,确立悬赏广告制度。  相似文献   

3.
论交易中遗失物的物权归属——评《物权法》第107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第107条规定了交易环境下的遗失物的物权归属。从价值层面看,该条秉承了近现代以来民法兼顾遗失人所有权保护和受让人交易安全的立法精神,但是该条的语义不明,引发了对该条的理解上的歧义,并由此导致遗失物权利归属的不明确和对遗失人权利保护的不利;而且没有对货币和有价证券等特殊动产做例外规定。对其不足,应在借鉴其他国家相关立法的基础上适时予以修正。  相似文献   

4.
拾得遗失物是一个事实行为,物权法对其的制度设计使其制度在理论上存在法律争议,如何界定遗失物,如何认定拾得人等争议如果不能加以分析明确,在实践中极容易损害所有者、占有者的权利,也无法全面地保护所有权、完善其理论体系,探讨拾得遗失物制度当中的几个比较突出的法律问题争议,期望以此推动所有权取得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民法通则》和《物权法》中拾得遗失物制度的相关规定,对该制度中的拾得物归属、报酬请求权、费用偿还请求权等问题进行了探究和评析,指出了几点《物权法》对该制度的完善,并提出了自己对拾得物遗失制度的几点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6.
原则上 ,遗失物的返还可能涉及行使以下四种不同的返还请求权 :所有物返还请求权、遗失物回复请求权、占有物返还请求权和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本文依据请求权的基本理论 ,专门针对遗失物关系中各项返还请求权的产生基础、性质、功能、主体构成及行使条件进行了全面剖析。重点分析了遗失物的所有人行使返还请求权可能遭遇的各种限制以及遗失物的占有人如何运用占有之诉和本权之诉寻求占有保护。至于怎样运用返还请求权的制度设计 ,有效地协调遗失人、拾得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兼顾对市场交易安全与原权的维护 ,更在本文关注之列。透过相关分析 ,笔者进而指出 ,我国的物权立法在维护所有权的同时 ,应重视占有制度的建立 ,围绕遗失物 ,有关返还请求权的设置也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7.
物权法对遗失物内容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使遗失物招领在程序上具有了较强的操作性。但是中间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对拾得人的利益诉求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而这对于拾得人的行为会有直接的影响。探讨拾得人报酬请求权和遗失物孳息权利归属,对遗失物制度的完善会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遗失物是占有人确定但占有人丧失了占有的动产。对遗失物概念进行明晰是构建遗失物制度的前提。遗失物的构成要件包括须为有主的动产,须占有人丧失占有,须无人占有。遗失物与遗忘物的区别在于遗失物须有占有人丧失占有且无人占有的情形发生,而遗忘物从未处于无人占有状态。遗失、拾得是事实行为,抛弃是法律行为。埋藏物必隐藏于他物之中且所有人不明。国家机关可以成为拾得人,但不得享有报酬请求权。  相似文献   

9.
现实生活中,遗失物品的现象经常出现。有人遗失也会有人拾得,如何处理遗失人与拾得人之间的关系呢?有人认为,拾得人应将其拾得物无偿返还,因为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拾金不昧”的美德,也有人认为,原物返还的同时,拾得人应当获得相应的报酬。我国现行《民法通则》第79条第2款规定:“拾得遗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饲养动物,应当归还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费用由失主偿还。”可见,现行民法对于拾得人的报酬请求权持否定的态度。那么,拾金不昧、无偿归还,是不是一种传统美德呢?我们回顾一下不同时期对于遗失物的不同规定。一、西周时期。我国最早的…  相似文献   

10.
论遗失物的所有权归属——评《物权法》第107条与第113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权法》对拾得遗失物问题进行了规范,并在其第113条和第107条分别规定了遗失物未被转让时和已被转让时两种情况下的所有权归属。《物权法》第113条没有规定拾得人一定条件下取得遗失物所有权,十分遗憾。《物权法》第107条在规范遗失物已被转让时采"例外承认主义",殊值赞同;但没有规定有偿回复中的公共市场、盗赃物的善意取得、无记名有价证券与货币。另外,《物权法》第113条的位置也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不可量物侵入制度在民法相邻关系制度中居于核心和基础地位。研究该制度,在空间范围上,应明确其不仅限于相毗邻;在主体范围上,不仅限于所有人,而是双方均应包括不动产所有人与使用人。  相似文献   

12.
基于物的整体性原理 ,添附取得的客体是添附形成物 ,即合成物、混合物、加工物。从德国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可以看出 ,添附性质有二 ,一是不动产附合因不存在合成物 ,不发生所有权取得 ,仅发生不动产所有权的扩张 ,二是动产附合、混合、加工发生动产的原始取得。基于担保物权的物上代位性 ,添附的原始取得并非不带任何负担 ,原始取得是不带负担的取得的命题不具有绝对性。因此 ,中国物权法立法时应广泛吸收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在刑法理论界,还是司法实务界,对侵占罪的成立一直存在诸多争论,其中尤以对代为保管是否限于合法保管,遗失物是否属于侵占罪的犯罪对象,拒不退还、拒不交出如何认定三个问题的争论为最。  相似文献   

14.
我国《物权法》的实施,使物业管理立法走上了规范化的道路,但由于业主权利保护的现行法律规定不完善,导致业主大会的运作、诉讼主体资格及业主委员会的法律地位等诸方面还存在缺陷。完善业主权利的法律保护应降低业主大会表决条件,以利业主自治权的实现,并明确业主的法律地位,赋予业主大会诉讼权利主体资格。  相似文献   

15.
对于受托人侵吞不法原因委托物的行为是否构成侵占罪,学界有"肯定说"、"否定说"和"折中说"的论争.不法原因委托人在委托财物被国家没收之前,对不法原因委托物仍然具有所有权;在不法原因委托的场和,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仍然存在值得刑法保护的委托信任关系;从处罚的必要性上来讲,受托人侵吞受托物的行为也值得处罚.因此,将侵吞不法原因委托物的行为认定为侵占罪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6.
Commodity is the key subject of material culture studies. In the1980s, scholars in the field of cultural anthropology started discussing the social life of things and the cultural biography of things, and tracing the path of things in society and culture: “commoditization/de-commoditization/re-commoditization”. Different values of things have been produced in the process of commoditization. Unceasing change of value means things as agencies are deeply involved in the cultural orders and people’s social life, thereby developing the politics of value. Studies on the social life of things, led by Arjun Appadurai and Igor Kopytoff,embody not merely the positivity and activity of things, but also a kind of symbiosis between people and things. What is more, they offer a new approach to material culture studies.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著作权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财产权利,而质权制度则是对著作权利用的一种重要方式。但由于著作权的二元结构,在质权行使的过程中,著作人身权与财产权会分属不同权利主体,从而造成权利冲突。在维护质押权的基本法律原理和著作权二元结构之下,法律应通过著作人身权自我限制和合理限制来解决质权与著作人身权之间的权利冲突。  相似文献   

18.
权利是它的所有者通过法律、道德、秩序或其他形式而获得的有利地位。实证性权利既包括制度性的经验事物如国家和契约,也包括观念性的现实事物如自由和习惯。由于无论国家还是契约,自由还是习惯,都有其不能脱离先在的权利来谈论的局限,因此,权利的来源往往被追溯到具有逻辑先在性的东西那里。传统自然法理论把自然权利看作是实证权利的前提,现代人权理论则否认有脱离制度安排的抽象权利。从地位而不是从来源出发来理解人权,是现代人权概念区别于传统自然权利概念的最大特点。  相似文献   

19.
<周易>、<老子>都是儒道文化的元典,二书有关"道"、"器"关系的论析更是儒道文化中心的中心、关键的关键.<易>、<老>二书都是将宇宙三分的无形之道、有形之物、人为之器.它们一个对"器"是肯定的,一个对"器"是否定的;一个主张与自然并列,另外创造一个与自然同等辉煌的世界;一个主张向自然归依,实现与自然的兀然同化.  相似文献   

20.
拉德布鲁赫的广义正义论有三个部分组成:平等正义、目的正义和功能正义。与物权的平等保护相对应,平等正义要求从形式上对物权法中各类主体的物权给予平等保护。目的正义要求各类物权主体必须按照市场规律和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去自由决定以实现市场竞争。而功能正义则要求各类物权主体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克服其自身缺陷,以真正实现物权的平等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