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1 毫秒
1.
“能动司法”及法治论者的焦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金钊 《清华法学》2011,5(3):107-122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而现阶段最高人民法院所倡导的能动司法却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法治的目标。因为能动司法在总的方面松动了规则与程序的严格性,其理论导向是消解法治。我们必须看到,能动司法应该是附条件的、具有方法论属性,如果存在确实需要"能动司法"的场景,也必须要服从宪法法治至上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或理念。  相似文献   

2.
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司法行政机关是依法维护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民主、塑造社会诚信、维护社会稳定的专门机关,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担负着重大责任。把握好工作方位,发挥好职能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服务,是司法行政工作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一、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决定了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  相似文献   

3.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灵魂和价值追求。公平正义的实现,不仅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更要靠司法公正提供保障。司法公正既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内容,又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作为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院的审判工作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最主要途径。公正的司法裁判,有助于形成惩恶扬善、是非分明的价值观,推动社会和谐稳定;不公正的司法裁判则会使民众善恶难分、是非  相似文献   

4.
樊守禄 《河北法学》2007,25(12):192-196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司法公正是司法活动体现出来的公平正义;司法公正是相对的;司法实现公平正义面临新的形势、新的问题、新的要求和新的课题;实践公平正义必须做好社会理论的、法律制度的和司法人才的准备.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一科学论断,是我们学习领会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特别是司法的人民性的重要遵循.该论断系统阐明了司法为了谁、服务谁和依靠谁的根本问题.司法必须贯彻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和优良传统,坚持司法为民、保障人民权益、公正司法、不断提升司法效率.司法应在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基础上,持续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建立人民参与机制,完善便民利民工作机制,推进司法公开透明,建设高素质的司法队伍,借力现代科技推进司法现代化,带动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司法工作人员应守好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做好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者.  相似文献   

6.
一、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牢固树立司法公正理念 (一)司法公正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悬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曼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基本指导思想。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完整准确地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基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依据社会主义制度及原则形成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重要组成部份就包括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司法独立、司法中立、司法公开程序正义等人类文明演化过程中所推崇的普适性价值同法公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要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并坚持把司法公正理念贯彻到司法实践中。  相似文献   

7.
司法者的良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康德将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乃是社会主义法治作为人类优秀的法治文明一个题中应有之义。然而,由于正义有着一张“普洛透斯”似的脸,变幻无常,使追求者常深感迷惑,因此,在司法实践中何以实现公平正义?这是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践行者———司法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考验。显然,法治作为一个“依据普遍的规则解决具体纠纷(实现正义)并在解决纠纷中确认规则的一个具有很强专业性的制度”,要求它的践行者必须具备丰富…  相似文献   

8.
汪丽 《法制与社会》2013,(9):187-188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是一项基本方略,也是小康社会得以全面、持续、顺利发展的基本保障。作为司法工作者,如何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肩负司法责任,在司法活动中坚持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安宁稳定,较好推进地方法制建设,是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钱萍 《法制与社会》2013,(1):103-104
司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法院公正性和权威性所形成的整体印象和评价。司法公信力反映了社会公众对法院的认可程度与信赖程度。司法公信力来源于法院严格、公正、文明、高效的司法活动,是建立诚信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形象系于公正,法威存乎民心",当司法具有高度的公信力,公众会习惯于寻求公力救济,执行不再是难事,法院的裁判将得到普遍的认可,公平正义将得到有效保障。近些年,通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公正司法等专项教育活动,法院的公信力得到了明显地提升。但是,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环节和方面,司法公信力仍面临不足的压力和挑战。加强司法公信力建设,是全面实现司法为民宗旨的重要举措,是法治建设的重要课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司法必须要有公信力,因为这是我们建设法治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面对和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0.
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努力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又快又好发展,是吴爱英部长讲话提出的一个总要求,也是这次研讨班的主题。司法行政基层工作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特别是近几年来呈现比较好的发展局面,发挥了多方面的积极作用,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是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领导支持的结果,也是司法行政机关和广大基层工作者恪守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理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结果。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中,我们越学习越觉得这既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各地基层工作发展的一个基本经验、一…  相似文献   

11.
陈旭 《检察风云》2014,(23):16-19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维护人民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定》明确了司法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等三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司法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一个重要目的是提高司法公信力,让司法真正发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这不仅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这次司法体制改革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人民法院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必须紧紧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坚持司法的职业特点,准确把握时代特征,以正确的审判观指导审判管理,履行好通过法律管理社会的特殊职能,最大程度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把"三个基本"审判观作为法官共同的职业信仰推进民主与法治是司法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正如胡锦涛同志强调的,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可以说,和谐社会的这六大特征,都和我们司法行政担负的职能密切相关。司法行政应当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和作用,积极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一、司法行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特点司法行政是与司…  相似文献   

14.
<正>人民法院必须勇敢地肩负起维护公平正义的神圣职责,坚持司法公开、公平、公正、公信,为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而不懈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强法治建设发表重要讲话或作出重要批示,对法治建设、司法工作都提出了明确要求。4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中心组集体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4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就学习贯彻习  相似文献   

15.
正调解作为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司法过程中具有独立诉讼价值的活动,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重要方式。在当前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时代背景下,人民法院处理民事案件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原则,在定分止争,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日益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优越性,尤其是在我国大力构建和谐社会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挥民事司法调解制度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因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在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条件下,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总结改革开放新时期司法实践经验并进行理论概括的基础上,在反思国内外各种司法理论并借鉴其科学成分的基础上,我国基本形成了概念明晰、系统完备、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点、体现社会主义司法本质属性和核心价值的司法理论体系。从理论认知与实践导向的双重角度,可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理论体系划分为核心理论与基本理论两大层面,核心理论包括司法本体论、司法价值论、司法政策论、司法程序论、司法文明论,基本理论包括司法制度论、司法职业论、司法模式论、司法改革论、司法公信论等。  相似文献   

17.
建设以法治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以公平正义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进一步加强司法人员的司法伦理道德建设,为实现司法公正提供平台。加强司法伦理道德建设,只有坚持公正、人性、平等、理性等原则,才能使司法人员真正以人为本,实现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民主法治、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树立公平正义、诚信和谐的社会风气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人民法院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公正司法,一心为民”指示的必然要求。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在司法活动中要始终坚持正确处理“六个关系”,以确保教育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是要正确处理司法公正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关系。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董开军 《中国司法》2008,1(1):11-14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十七大报告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司法工作的永恒主题。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时,强调“必须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准确把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这个重要主题,也就是把握了司法工作的主旋律。本文系司法部研究室主任、挂职任青海省委副秘书长的董开军同志,在百忙之中撰写的专稿。文章高屋建瓴,立意深远,观点鲜明,阐述精辟,对于我们学习领会十七大报告关于司法工作的精神,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在同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代表和大法官大检察官座谈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改革和完善新时期的司法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广大司法工作者一读。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党中央做出的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司法行政基层工作具有基础性、长效性、服务性和广泛性、群众性。做好司法行政基层工作,对推进依法治国、实现公平正义和执法为民,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十分重要。同时,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党的领导,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既是基层工作顺利发展的保证和经验,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容和要求。要建立一支过硬的司法行政基层队伍,也必须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头脑,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