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研究中心经中国政法大学批准于1995年12月25日成立。其前身是著名法学家陈光中教授1993年主持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中心成员现有20人,陈光中教授任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2.
<正> 由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制研究所和“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共同主办的94北京刑事诉讼法学国际研讨会于11月14日至18日在中苑宾馆召开。  相似文献   

3.
<正> 由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制研究所和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主办的刑事诉讼法学国际研讨会于1994年11月14日至17日在北京举行。中外学者就刑事诉讼制度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世界各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趋势 有学者指出,“二战”以后,世界各国在刑事诉讼制度方面都程度不同地进行了改革,这种持续至今的改革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的诉讼制度在互相融合过程中得到发展;二是加强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对  相似文献   

4.
对刑事诉讼法学基础理论的探索与开拓─—评宋英辉著《刑事诉讼目的论》陈瑞华刑事诉讼目的是刑事诉讼法学的一个基本理论范畴。近年来,随着我国刑事诉讼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刑事诉讼目的问题日益引起法学界的关注。中国政法大学宋英辉博士在其新作《刑事诉讼目...  相似文献   

5.
继2005年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与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河南省焦作市公安局解放分局、甘肃省白银市公安局白银分局共同合作在该三个基层公安机关进行“建立讯问犯罪嫌疑人律师在场、录音、录像制度(试验)项目”之后,2006年7—8月间.课题组分成四个组先后到浙江、黑龙江、安徽、新疆等四省区进行了“侦查讯问程序改革”调研活动,.本课题组主持人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樊崇义.主要成员有: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永忠,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宇冠。  相似文献   

6.
四省区“侦查讯问程序改革”调研报告(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继2005年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与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河南省焦作市公安局解放分局、甘肃省白银市公安局白银分局共同合作在该三个基层公安机关进行“建立讯问犯罪嫌疑人律师在场、录音、录像制度(试验)项目”之后,2006年7—8月间.课题组分成四个组先后到浙江、黑龙江、安徽、新疆等四省区进行了“侦查讯问程序改革”调研活动。本课题组主持人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樊崇义.主要成员有: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永忠,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宇冠。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中国刑事诉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政府继1997年10月签署加入《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之后,于1998年10月又签署加入了《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该公约所确立的一系列刑事诉讼国际准则如何与国内立法与司法相协调,以及如何参考这些准则推进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陈光中答问如下:问:陈教授,您认为我国加入《公约》的意义是什么?答:尊重人权是一项重要的国际法原则,20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权保障问题日益国际化。作为联合国最具代表性的人…  相似文献   

8.
王新环同志简介:男,1965年7月生,法学博士,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公诉一处处长。兼任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所研究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硕士生导师、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立法专家咨询员等学术职务。专著《公诉权原论》38万字,获中国法学会第一届全国中青年刑事诉讼法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参著《中德不起诉制度比较研究》、《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和《刑事诉讼程序功能研究》等著作十余部30余万字。在《中国法学》、《政法论坛》、《法制日报》、《人民检察》、《检察日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余篇、法学随笔100余篇。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三个价值目标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正、效率、效益是现代法律制度追求的最基本价值目标,是法律的精神实质,刑事诉讼法律制度当然也不例外。新的《刑事诉讼法》(以下称现行《刑事诉讼法》)对传统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正体现了这种价值追求。笔者在本文中将以这三大价值目标为标准,对现行刑事诉讼制度略作评价,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研益。一、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与公正目标的实现刑事诉讼实质上是解决刑事纠纷的一种活动,其最终目的是均衡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惩治犯罪,另一方面是保护无辜。实现了这两方面的内容,刑事诉讼就实现了最大的公正,这也就是刑事诉讼制度中公…  相似文献   

10.
朱立恒 《时代法学》2008,6(6):19-28
近年来,尽管我国刑事诉讼在公正审判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所确定的公正审判权标准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如何改革我国刑事诉讼制度,以便贯彻落实《公约》所规定的公正审判权,已经成为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课题和现实问题。要想使我国真正地实现《公约》所规定的公正审判权标准,不仅需要紧紧围绕公正审判权进行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而且需要对其他与之相关的制度进行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11.
法律职业准入制度的含义、意义与构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法官法》、《检察官法》修正案,规定今后法官、检察官必须通过统一的司法考试获取从业资格。这是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一大重要举措。为此,在西北政法学院法学研究所“司法考试制度研究”课题组、《法律科学》编辑部的协助下,本期组织一组“司法考试制度研究”专题笔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律师》2006,(4):16-24
新公司法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中国公司法的改革意义重大、将我国的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经济秩序、经济生活产生直接而现实的影响。公司法在理论突破的基础上寻求制度创新,引进、建立和发展具有时代特征、符合中国现实需要的先进理念和制度。有学者称中国公司法是21世纪全世界最先进的公司法之一。 在公司法审议通过后和实施前的这段时间内,我们对于公司法的了解、熟悉和热情也在逐步增加。岁末的晚上,在《公司法》正式实施前夕,在中国政法大学新校区的千人大礼堂内,由中国政法大学团委主办、中国政法大学准律师协会承办,由《中国律师》总编刘桂明主持,中国政法大学赵旭东教授、清华大学朱慈蕴教授、社科院法学院刘俊海研究员主讲的“平心聆听名家言、慧眼聚焦公司法”大型论坛开幕。主持人、主讲人妙语连珠,会场内掌声、笑声不断,高潮迭起。法律精神的传承、法律知识的普及也在这轻松的氛围中完成。  相似文献   

13.
作为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内容,刑事强制措施是我国当前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关键和难点。在 2005年12月27日由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中心主办的“刑事强制措施立法完善”研讨会上,来自学术界和实务界的50余名专家学者,从刑事强制措施的内在价值和原理、刑事强制措施与宪法之间的辩证关系入手,深刻剖析了我国刑事强制措施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探讨了改革与完善刑事强制措施体系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4.
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的实现郭立新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和司法制度的重大改革。“刑事诉讼是围绕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这一中心问题展开的。因而可以认为,在惩罚犯罪与保障各类人的权利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一个秋阳灿烂的下午 ,笔者受《环球法律评论》编辑部之托 ,拜访了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界的前辈学者———陈光中教授。陈先生年逾七旬 ,从事法学教育和研究工作近半个世纪。他曾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刑法室主任、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中国政法大学常务副校长、校长等职。作为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界的学术带头人 ,他主持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 ,为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如今 ,他仍精神抖擞地活跃在为国家法制建设献计献策的舞台上。我对陈先生的专访 ,在他那略显狭窄和凌乱的书房中…  相似文献   

16.
加拿大的检察体制和刑事起诉制度王洪祥去年,笔者作为中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的成员,应加拿大著名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的邀请,对加拿大的刑事司法制度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考察。现仅就加拿大的检察体制和刑事起诉制度介绍如下:一、加拿大的检察体制。加...  相似文献   

17.
庭审制度是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刑事诉讼的价值取向及其变化必然通过庭审制度表现出来。我国刑事庭审制度首先确立于1979年的测事诉讼法》,之后,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确立,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条件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此相适应,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1996年3月17日通过了《关于修改仲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该决定以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为指导原则,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和完善,其中,庭审制度改革是此次修改的中心内容。因而,本文将首先对我…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的人权保障机能●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邬红旗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和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是对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制度的重大改革,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是加强依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事证据开示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列平 《法治研究》2008,(12):66-68
随着中国刑事诉讼改革的逐步推进,以及《律师法》对律师阅卷权的修订等相关法律制度的改进.建立中国的刑事证据开示制度已经提上议事日程,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和结合本国的实际.构建我国的刑事诉讼证据开示制度。  相似文献   

20.
文言 《中国司法》2010,(2):29-33
2009年11月1日至4日,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在济南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熊选国大法官、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专职委员戴玉忠先生、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陈光中先生在开幕式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与会代表围绕建国六十年来刑事诉讼制度的回顾与展望、刑事司法职权的优化配置、量刑程序改革、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事诉讼程序的完善以及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等议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