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学理论》2015,(15)
从老子的"自然"之道,到庄子的"逍遥"之境,再到魏晋时期的"玄对山水",揭示了道家主体性思想演变的基本特征:由天道向人道,由宇宙本体向人生价值本体演变的进递与转换。其中,"玄对山水"集中反映了魏晋时期玄学家们的人生旨趣与学理指向,不仅在山水中奕情,更在山水中"遗物""忘人",从而在人与物的一体性中开辟出了一片闲适的生命家园。  相似文献   

2.
李靖 《学理论》2012,(35):41-42
王阳明是继陆九渊之后心学的集大成者,他以心为体,创立了与程朱理学进路不同的心学思想。用当代的哲学来看,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中"心"的含义主要为情感、意志、观念等,再将外在伦理规范内化到心中,使道德主体自我立法,表达一个道德主体的观点。王阳明以良知作为心之本体,再通过"致"的功夫使主体先天潜在的良知成为"明觉之知",为道德法则源于主体自身建立了理论基础,"致良知"三字成为他一生学问的精髓,既涵盖了本体又包括了功夫,实现了"知"和"行"的统一,所以良知也理所应当地成了主体思想的核心。他通过心外无理(心即理)确证了这个道德主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机械宇宙论的主要缺陷是以抽象的物质实体作为宇宙之砖,以自然二分作为对自然界进行科学认识和说明的基础,因此它不能真正合理地说明现实世界中的变化以及客观的因果关系,并在人类行为方面导致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人对自然的狂妄征服和肆意破坏,从而导致全球性的环境灾难和生态危机。而有机宇宙论则以世界是由具有内在结构和动态生成元素的现实存在所构成,创造性是现实存在固有的内在动力,自然以及整个宇宙因此表现为创造性进展和永无止境的过程,万物内在相关,整个宇宙表现为一个有机协同体。有机宇宙论对我们正确认识和进一步研究现实的宇宙及其内在规律在理论上具有指导意义,在实践上有助于人类改变以"征服自然"为取向的现代工业化思维方式和实践方式,可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提供哲学理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4.
"存神尽性"问题是王船山<张子正蒙注>体系的落脚点,涉及<正蒙注>之根本宗旨和终极关怀,意义重大."神"指心神,"性"指人性,"存"与"尽"是功夫,文章重点讨论"存神尽性"论中的心性和功夫问题.文章以为船山所论存神尽性功夫并非十分清楚,但大体上可以说存神尽性的为学意义是既要穷理也要涵养,伦理意义是破除物欲的阻碍,功夫极致是达到化物不滞的境界,宇宙论意义是形死而神不亡之超道德的带有准宗教意义的宇宙意识.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与怀特海在机体思维、辩证思维、关系思维和实践—过程思维方式下,以现代科学为基础,依循感性活动论与历史逻辑形成了超越传统形而上学和机械宇宙论的生命观,并在现实世界、宇宙整体中探究具体主体的生命本质确证、过程展开、意义体现、价值实现等问题,呈现出共通性。马克思立足历史唯物主义与实践人学,以"现实的人"为理论前提,在其能动的感性实践活动中确证人之为人的本质所在,借助"两种生产"区分种生命与类生命,通过劳动和物质生产把人与动物区别开来,展现了个体主体的人与他者、自然、社会的生命共同体关系,在社会历史之维呈现人对生命价值和意义的追寻过程;怀特海则基于有机宇宙论,通过对"现实实有"这一生命最本源生成方式的发生学和形态学描述,寻求宇宙秩序,阐释宇宙的进化与发展,揭示宇宙创化之下个体生命的生存之道,即在创造性进展中超越当下,在不断冒险中实现自我,同时因双向的因果效验建立生命个体与宇宙共同体的有机联系,进而走向具有和谐秩序的宇宙文明。因此,二者的生命观无不有助于摆脱现代性急难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从道德维度看,体现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明大德"的道德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和谐、友善",从道德维度分析,体现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守公德"的道德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友善",从道德维度看,体现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守私德"的道德要求。其中,"友善"既关乎"公德",也关乎"私德"。"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既统一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也统一于新时代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故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加强新时代的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3,(36)
二程学说之间有着共同开创、不断发扬的前仆后继关系,程颐后来建立的理学体系实为对程颢未竟事业的推进与完善。程颐区分性、气,提出"性即理",既内含性、气,又以心、性、情三者为一,给理的认知提供了本体依据。从而明确论述了在程颢那里"不容说"的天命之性,为之找到本体的挂搭处。而"涵养须用敬",格物之初需要人心有意为之的观点,也使程颐的工夫论克服了"生之谓性"与天命之性的矛盾,为理的认知找到了现实的可下手处,在理学体系上较程颢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8.
王星 《学理论》2013,(23):46-47
象山心学源于孟子,其将理安置于心中,赋予了心与理绝对的普遍性和超越性,使宇宙万物及其存在之理,就植根于此心之中,让此心成为一种先验的道德本体,建立起其独特的心学体系。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3,(29)
王弼的体用观,别于汉儒之宇宙论,此为一开新,然而其体用观只是"就形式特征言志",所以王弼注儒家经典时没能看到儒家由"实际的内容特性言之"的体用观,故而他用玄理言孔门多有不相应处。  相似文献   

10.
中西哲学有普遍性,但中国哲学又有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特殊性.中国哲学的主题是"究天人之际",故"推天道以明人事"是中国哲学的普遍架构,它的"实质上的系统"就是由天论和人论以及如何"知天"、"知人"的知论所组成的系统."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最主要的特点,这也决定了中国哲学的其他特点,如本体与现实的统一、本体论与宇宙论的统一、人性论与价值论的统一、逻辑和认识论的意识不发达等等.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公务员道德建设的关键是培养道德认知能力,使道德规范向主体意识内化。道德建设应以道德内化为根本,以法律和制度为保障,使道德规约得到强化,通过"道之以德",对公务员进行内在控制,并"齐之以礼",用法律法规作为强有力的外在控制手段约束公务员的行为。在道德建设中由于道德理念是随着时代而不断变化着的,道德教育作为主要的"立德"措施,在培养道德意识上有着积极性的同时,也有其不可忽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周易>的"象",是以符号为表征的天人之道.一部<周易>,就是以阴阳两爻所形成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符号体系.它是我们远古祖先为后人留下的"心灵与宇宙玄机互动"的符号系统.<周易>之"象",蕴涵着宇宙的创生与演进的逻辑过程,万事万物的生灭兴衰之道,天地人"三才"的互动之理,人生祸福的交变之机,吉凶判断和人性教化之本.这种"象",通过"文化之象"、"心理之象"、"思维之象"、"伦理之象"、"数理之象"、"占卜之象"与人的心灵互动,能给后人以无尽的启迪和人性进化.  相似文献   

13.
孔子的学德观具有丰富的内容,他忧"德之不修,学之不讲",要求把学习知识与修养道德统一起来;反对"不知而作",倡导诚实不欺的治学道德;反对"骄且吝"和"意、必、固、我",倡导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的治学道德;批评学习"中道而废",倡导学而不厌、恒进不止的治学道德;有见于"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倡导学患无能而不患莫己知的治学道德。这些思想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给我们以启迪,有些对克服今天学界的某些不良现象仍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笔者曾在若干论文中提出,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基本模式为“一体二元”。我们通过进一步的考察发现:“一体二元”作为世界本体,不仅决定华夏文明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而且对种种自然现象起主宰支配作用。“一体二元”乃是真实、科学的宇宙模型。就这个意义可以说,它是宇宙之魂。中国古代哲学本体论的基本模式为“一体二元”。所谓“一体二元”,是指统一的世界本体;所谓“二元”,是指在统一的世界本体中,包含着相反的两个方面、要素、单元。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往往用太极、道、易、太一、玄、太素、元、天、自然等来指称世界的本体。本体中包…  相似文献   

15.
论老子之道     
马德成 《学理论》2009,(27):92-93
道”是老子《道德经》一书中的最基本概念。作为本体论概念,有时指宇宙本体,有时指宇宙法则。从道的功用来看,它无为而又无不为。从认识论角度,可区分为自在之道和为我之道。作为宇宙法则,有时指自然之道,有时指人世之道。  相似文献   

16.
中国之宇宙是一个"气"的宇宙,与气的宇宙最相合的是线的艺术。于是,中国书法线条的流动与宇宙之气的世界有了一个相似的同构。试从中国书法中"气"之宇宙、运动、精神、中和等几个方面的体现,相对形象和有理有据地来理解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气"文化的关系,表明中国的"气"文化,不仅仅以思想的形式在延续,还借助于诸如书法等各种艺术载体,得以感受到它在整个中华民族中引起的共鸣。  相似文献   

17.
"五四"先贤所拥戴的"赛先生",对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具有多重意义:现代科学及其技术应用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与此同时,现代科学还扮演着通过知识启蒙重塑社会文明的角色,而科学世界观对宇宙、人生和社会的重新理解,则构成中国文化现代性的深层内核."五四"以来科学世界观建构的主要教训是避免唯科学主义的倾向,在知识和技术、道德和信仰、审美和艺术之间保持平衡与和谐,通过文化实践确立科学的社会发展观念和完整的人性价值.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3,(29)
在"五四"时期,鲁迅是作为彻底批判传统的战士形象出现的,然而另一方面他又被民众誉为"民族魂"。实际上,在鲁迅的思想中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是有着深刻矛盾的。从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演讲中,将鲁迅与魏晋名士阮籍、嵇康比较,以从中分析他的全盘性反传统的立场与他选择地接受了一些中国传统道德价值与文化素质的事实,两者之间存有无可疏解的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20,(2)
顾炎武是中国传统学者的优秀代表,本文追溯顾炎武"博学有耻"学术道德思想之"原"与"源",阐述了顾炎武做学问及学术道德思想的深刻内蕴,并从中进行审思,发现其理念对当今教育,尤其是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赵心业 《学理论》2013,(7):50-51
王阳明良知天理的心之本体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超我"的概念是相通的,但二者形成和发生作用的方式、方向不同。于一念发动处克倒不善讲的是道德情感的控制,这与"自我"的概念相似,但二者对知觉发生作用的先后认识不同。主观能动性在此的体现也不同。在方法论上,真我论思想不同于人格结构理论,不具有近代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