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试论社会转型时期的"信仰危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信仰危机,其类型、内涵不仅相当复杂,而且具有多重性,既包含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严重斗争,又孕育与生长着社会信仰发展前进的积极因素.从本质上讲,当前的"信仰危机"是传统信仰观的艰难嬗变.而能不能有力地批判与抵御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侵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不能自觉地清除传统信仰思维的深厚影响,恢复与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真正科学性,实现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再铸.  相似文献   

2.
杨凤岗 《南风窗》2010,(7):91-92
"五四"运动以来的中国知识分子简单继承了西方启蒙运动对人性的盲目自信,西方近代以来基于种种世俗主义的社会试验,被中国拿来接连不断地以自己的社会做试验。改革开放30年来,信仰危机的阴影一直悬挂在中国人的头上。在《信仰但不认同——当代中国信仰的社会学诠释》一书中,李向平教授区分了两种不同的信仰危机。  相似文献   

3.
彭翮翔  张波  刘强 《法制博览》2014,(2):313+312
信仰,作为一种价值向导,对全社会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的中流砥柱,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而大学生信仰在根本上影响着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当前大学生中出现了信仰危机。本文通过实际调查和访谈调查、分析目前我校大学生信仰状况以及影响大学生信仰形成的主要因素,旨在为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4.
"信仰"、"信仰危机"、"宗教复兴"等是近年来中国社会的热门词汇。今年以来,"李一现象"的出现更是使得信仰问题成了人们街谈巷议的大众话题。一种广为人知的说法是,中国之所以出现腐败、道德沦丧等问题,是因为信仰的缺失。那么,当前中国老百姓的精神状况是怎样的?靠复兴宗教是否能让中国人在精神上返璞归真?信仰是否可以救国?  相似文献   

5.
对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在当今中国信仰多样化的形势下 ,党和政府应当大力倡导信仰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科学理论基础上提炼和升华的理性信仰 ,它为人类提供了终极价值追求。信仰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矛盾。作为科学理论的马克思主义是可以在实践中检验、修正、发展和与时俱进的。而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一定的“恒久性” ,人类可以向它无限趋近 ,也许永远不能与它重合 ,这正是我们的信仰所在。  相似文献   

6.
[编者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和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空前活跃的新时期,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勇于思考、积极探索、民主讨论的气氛日趋浓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逐步落实,各种各样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思潮层出不穷.同时,形形色色的国外社会文化思潮不断涌入中国,对国人的思维观念、话语系统、价值判断、行为趋向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如何在各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交锋中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消除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进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本土化和时代化,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为此,本刊编辑部特约请有关专家围绕"'回到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这个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7.
刘阳 《南风窗》2008,(3):96-96
美国《时代》周刊去年曾刊发《特蕾莎修女的信仰危机》一文,引用首次披露的特蕾莎修女写给友人的信,这批信件被兰登书屋以《特蕾莎修女:为我带来光明》为题出版,呈现了其内心在信仰上多年经历的精神苦炼,正如她接受诺贝尔和平奖时的讲演所说,"爱是实实在在的,是痛苦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信仰”的现象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信仰"现象,可说是事关中国变迁、权力民主、民族强大、精神关怀、社会正义,甚至涉及对改革开放的价值评价诸问题,使每一个中国人不得不正襟危坐。  相似文献   

9.
论"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概念策略突出地表现在:它全面质疑经典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并消解其主体承担者的本体论规定,同时它又坚定地捍卫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力图以一种新的社会主义观念来延续马克思主义的激进批判精神.在后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社会主义事业不再是由普遍主体宰制的特定的阶级政治,而是以等同逻辑为链条的对抗性民主话语的不断阐发与建构.  相似文献   

10.
《对话》杂志2003第7期刊载的文章有:《俄共中央主席团关于纪念“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100周年”的决定》;《列宁和杜马》;《俄罗斯经济战略的武器》;《21世纪无产阶级发展的前景》;《当今世界与马克思主义的现状》 《对话》杂志2003第8期刊载的文章有:《21世纪俄罗斯社会-经济发展的思想前提》的文章指出,不了解世界发展的总趋势,就无法想像21世纪的俄罗斯。当今世界,经济危机、信仰危机、意  相似文献   

11.
作为俄国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普列汉诺夫毕生反对各种关于落后国家发展的"跳跃论".他提出的俄国社会发展规划在理论上是有力的,在反对民粹派时起过决定性作用.后来俄国马克思主义运动走上了一条新的"跳跃"之路,而又未能克服落后给社会主义带来的种种困难.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1月9日至10日,"当代资本主义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江苏省常熟市召开.这次会议是由南京大学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中心、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常熟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主办的.  相似文献   

13.
政治信仰在苏联经历了确立、巩固和扭曲、信仰危机的产生与发展到全面崩溃的演变过程。对这一过程进行反思,可以揭示苏联剧变的深层次原因:广大群众的信仰危机为苏联剧变提供了社会基础和必要条件;苏共党的领导人及党政精英的政治信仰危机是苏联剧变的关键性因素。苏联剧变是政治信仰发生根本变化的苏共领导集团在普通群众政治信仰变化的基础上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背离论"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模式与政策转型持某种怀疑和批评的观点。这种评价的历史渊源主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分歧和意识形态差异,其核心观点认为中国在意识形态上脱离马克思主义、中国在社会制度上脱离社会主义、中国在对外关系中背离第三世界。对于这种评价,我们的确需要予以澄清,因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从更根本、更长远的角度造福人类,有益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  相似文献   

15.
列宁总结新经济政策的实践,在世界社会主义史上第一次阐明了工人阶级以改良的渐进的行动方式推进社会革命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论.习近平以一种大历史观,总结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社会革命实践,提出了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的系列论述,谱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篇章,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革命理论.总结与继承列宁的宝贵思想遗产,深入理解和阐明习近平有关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论述,对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改革开放伟大革命进行到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资本主义内部"新社会因素"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但在相当长时期却被视为"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修正主义观点而受到批判.二战后,资本主义各国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变化,马克思主义关于"新社会因素"的思想因而被国内外一些学者重新提出并受到重视.日共认为, 21世纪是超越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新体制条件成熟的世纪,像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已孕育成熟了"新社会因素",成为建立新体制的"重要基石"、"强有力基础"和"重要线索".在当代,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新社会因素"思想,对于我们科学理解其"两个必然"理论,把握发达国家的发展变化与发达国家共产党的发展走向,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向平 《南风窗》2010,(19):49-52
中国信仰如果要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复兴、社会诚信建设发挥应有的作用,首当其冲的就是要使信仰体系能够超越、出离各种现实关系的制约和捆绑,使信仰成为信仰者自己的事情;其次,是这个社会政治、经济、权力的理性化改革,信仰就是信仰,权力就是权力,利益就是利益,在信仰关系与它们之间应当有一道制度设置,绝不相互混淆,乃至强力干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改革开放40年的历程中经历了恢复重构、捍卫巩固、推进发展、稳步提升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和发展历程。40年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话语主体、话语主题、话语载体、话语效果上发生了深刻变革。全面梳理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演进历程及特征,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基本经验,对于新时代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话语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众文化"生成的历史逻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无论是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还是在西方大众文化理论研究范围内,大众文化研究和意识形态研究都密不可分,它们都在关心"社会意义"的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以及网络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中国的社会思潮异常活跃,呈现出多元多样、纷繁复杂的态势,并深刻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生活。这些社会思潮有些是健康有益的,有些则属于非主流社会思潮或反主流社会思潮,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和历史前进方向相悖,对民众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消极影响,并且正在积极争夺话语权并试图影响现实政治。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社会思潮?简单地禁止不是良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然而,如何进行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