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来学界有关中国哲学合法性的讨论,其实并非对中国古代有否哲学的评判.很显然,中国传统思想、学术不乏其作为形上之道或"思想之思想"一类属于今天我们所谓"哲学"的内容,对这一点,学者在讨论中并未提出质疑.实质上,这一"合法性"问题的讨论,可以看作是对上世纪初中国哲学学科建立以来的中国哲学研究方式的一次检讨和反思.  相似文献   

2.
"中国哲学合法性"问题在"中国哲学"学科创始人那里并没发生,倒是在后继者那里,"合法性"问题被提了出来:"中国哲学"抑或"哲学在中国"(金岳霖).今日,这个问题形成热点.屈指算来,已近百年.  相似文献   

3.
假如我们从日本人远藤隆吉1900年撰写的四卷本<支那哲学史>(汉译为<中国哲学史>)算起,"中国哲学"的历史已超过100年.假如我们从谢无量撰写的<中国哲学史>(1916年9月印刷)算起,"中国哲学"的历史已有将近90年.在这大约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外学人出版过数不清的"中国哲学史"专著,发表过数不清的"中国哲学史"论文,现在却突然出现一场"中国哲学是否合法"的讨论,且一时间成为中国学术界的热点,是很耐人寻味的.假如讨论的结果是"不合法",中外学者约一个世纪的辛劳,岂不成为"竹篮打水一场空"?!  相似文献   

4.
"合法性"的讨论,旨在完善"中国哲学"学科的方法与理念,而绝不是如某些学者所耸人听闻地表述的,是旨在颠覆"中国哲学"学科.目前"中国哲学史"的写作方式,一方面使我们隔绝和远离了传统中国人的生活经验,另一方面也对典籍文化的原生态造成很大破坏.  相似文献   

5.
邓婷 《学理论》2012,(20):53-54
关于什么是哲学的问题,有多种回答。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具有时代性。通过讨论作为"爱智慧"的哲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而得出哲学是系统理论化的世界观。并结合当今社会发展,提出生态哲学的重要。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5,(13)
政治哲学的核心问题是政府的合法性问题,研究的是把合适的人类组织发展成由法律或本能统治的群体。而政府的合法性问题就是关于政权合法与不合法的问题,即为什么政治集团(国家、州、镇区)的成员必须服从这些集团的法律?把该集团成员合法团结在一起的是什么:血统?国土?出身?一致同意?契约?如果是后两者,这样的协议是否正式?或者,是否有可能不正式?就此几个问题展开,论述政府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7.
自由问题是元哲学问题,并不仅仅属于政治哲学的范畴。"存在自由"认为"人的诞生"本身就蕴含"自由"的存在,具有本体论意蕴,意指"自由"根源于人的存在。"理性自由"认为"自由"应该被理解为个人追求私人利益的理性行为,依然是具有本体论意蕴,意指自由根源于人的理性意识。"自由哲学"的逻辑前提选择"理性自由",在一定意蕴上忽略了"存在自由"的自由逻辑。现实生活世界的"存在自由"的缺失与"理性自由"的虚幻,使得"自由哲学"更具彼岸世界般的"抽象哲学"意蕴。西方国家的"生态哲学"研究发现了"自由哲学"的理论困难,试图用"生态自由"消解"理性自由"的理论困难,但"生态哲学"本质上依然从属于西方"自由哲学"研究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合法性     
《团结》2012,(2):20
合法性在不同语境下具有不同含义。在一般语境下,合法性即合乎法律的特性。它常用于讨论某种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或某种规章或法律是否符合具有更高效力的法律的场合。作为政治学概念的合法性,则有所不同。政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行政哲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于没有学过哲学的公共管理专业学生来说,要把行政哲学的思想内容传授给他们是很困难的事情.虽然哲学思想看起来是抽象的,但是它并不像人们猜测的那样晦涩难懂.向公共管理专业学生解释什么是哲学最好的方法,就是去思考一些公共管理中通常所关注的事.公共管理者不时地谈论起那些对他们来说非常严肃的问题,譬如,许多管理者用"哲学"这一词汇表达他们自己的观点、格言时会说:"我的管理哲学就是尽可能有效率地完成工作."或:"我的哲学就是让人们参与决策过程."这些主张就是一个人与同事或与雇佣他的组织管理者(manager)之间关系的哲学化表述.有时在谈论一些重要的事情时,则并没有用到哲学这一词汇:"我在这里做事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我感到如此烦恼?""我每天例行公事到底有什么意义?"这些提问就是关于一个人自身(哲学)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哲学"与"文化"本不属于同一层次的范畴,但学界却常把二者并列加以讨论,这表明"哲学"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事实上,"文化哲学"与"哲学文化"正是两者内在关系的展开与揭示."文化哲学"为哲学研究提供了新范式,"哲学文化"为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与空间.正确认识和把握"文化哲学"与"哲学文化"的内涵,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利于深化对"哲学"与"文化"内在关系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有利于哲学自身的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认识事物发展的"关节点",对于我们从哲学角度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限,避免在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上的"机械论"和"空想论"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连接两个关节点的区间事物发展的基本格局是"一度两点",即在一个度量范围内由两个关节点所连接的区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这样的区间. 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  相似文献   

12.
钟锦 《理论导刊》2002,(5):50-52
理解"形而上学"这一术语对于理解康德哲学极为关键,而这一术语的确切含义在康德的表述中并不确定.本文通过对此术语的解释,对康德哲学的主导精神予以了较详分析.由于现代新康德主义者所提倡的"价值论"与康德哲学息息相关,那么,这种分析对于现代价值论的研究也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3.
2、实在论.在当代美国哲学家看来,实在论、自然主义和实用主义在哲学基本倾向上是一致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解释为,是一种以实用主义为主导精神,以实在论为基本态度,以自然主义为思想方法的美国特有的生活方式.在当代美国哲学中,实在论和实用主义构成了一幅美国哲学的未来图景.当今美国哲学中的一种重要动向,就是实用主义实在论的兴起.2000年10月在美国纽约布法罗州立大学举行的"美国实用自然主义传统中的实在论的未来"国际研讨会,就充分体现了这样一种倾向.例如,默菲(Mur-ray G. Murphey)指出,实用主义不是要揭示世界的真实情况,而是要说明人类对环境做出有限反应的能力,例如人类根据自己的兴趣或态度对某种所与物(the giyen)作出选择.这里并不涉及真实世界的独立存在问题,而仅仅涉及到外在事物对人类感官产生的感觉刺激,也就是知觉(perception)过程.罗森塔尔(Sandra B. Rosenthal)明确地把实用主义与实在论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4.
政治体制改革理论若干"误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政治体制改革存在一些"理论误区",其中"民主至上论"、"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平行论"、"政治建设与政治改革相等论"是其中常见的三种.这些"理论误区"一方面在学理上并不可靠或者并不正确,但已经演变成普遍的社会观念.为了避免积非成是,出现"实践误区",有必要加以讨论,对政治体制改革中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辨正和厘清.  相似文献   

15.
胡晓 《理论探讨》2004,40(3):26-29
青年马克思与黑格尔探究国家问题时分别持有现实视角和理性视角。马克思考察的是国家的现实状况及其成因并进而探索变革路径,他以现实生活中精神本质的异化并非黑格尔所谓国家理念的对象化实现为依据,在批判中以现实国家的不合理性消解理性国家的合法性。黑格尔的理性国家观则是要探究国家的本质和依据,即其普遍性和规律性,是以理念的合法性反观现实状况,并不认为"现存"事物就是"现实"的。二者研究视角的差异使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观所作理解和批判的合法性受到影响,但却正是在这次实际上并不完全正确和成功的哲学批判中,马克思初步确立了唯物主义原则,并深刻影响了其后来的理论研究方法与方向。  相似文献   

16.
如果仅把辩证法理解为一种通过内部矛盾斗争来发现事物运动、发展、变化规律的一种思维方法,那么研究"颠倒"问题的意义并不很大。但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具有内容和形式上的一致性。内容是逻辑展开的必然结果。简单地把辩证法从思辨哲学中抽出来就破坏了黑格尔哲学的一致性。既然黑格尔发现了辩证法的真正规律,就不能简单地认为他用辩证法的逻辑推出了完全错误的内容。应该回到黑格尔哲学理论本身,发现其作为哲学前提的"自我意识"的思辨本性。马克思的真正意图就在于消解黑格尔"自我意识"的元价值,在现实的解放的意义上重新确立黑格尔的自由哲学。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与对黑格尔法哲学以及历史哲学的批判有着不可否认的联系.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的批判,构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历史唯物主义体系以及路线图.在理论意义方面,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无疑具有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当今现实中,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仍未很好地回答一些具体问题.批判地看待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是理解马克思历史哲学的一个路径.  相似文献   

18.
古希腊哲学中的"本原"作为万物之"所出"和万物之"所归",表明哲学寻求"终极"的目的在于规约人类文明的走向.哲学的这一索求并非虚妄,事实上,至少在文明取向的意义上,终极不仅存在着,而且不可或缺.人类文明既是"人为"又是"为人"."为人"之于"人为"是无条件的,它由此构成人类文明的终极取向.终极既是经验的,又是超验的,哲学面向这样的终极,才使它有了不同于科学的独特的意义和价值.传统哲学以科学理性言说终极,而终极即使在超验的意义上也并非科学的抽象,因此科学理性无法达于终极.终极独特的存在方式,生成了哲学独特的理性方式.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9,(11)
"形而上学"意义上的"哲学"之终结并不意味着现实意义上哲学的终结,形而上学的"本体之思"是人类摆脱原始和蒙昧的"理性之光"。然而,日益脱离感性世界的"理性"逐步失去了其生存根基,在这个"终结"的萌芽里生长出了"历史唯物主义"新的哲学形态,这种全新的哲学形态在问题的来源、追问方式、思维特质、理论旨趣已完全不同于过去的"形而上学",其"地基清理"式的"实践"思维方式彻底动摇了之前"形而上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政府职能转移是我国当前一项重要行政改革活动,在中央的推动下,各地积极开展职能转移活动,大量转移活动的合法性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转移活动由一系列具体行政行为或活动组成,不宜笼统而论其合法性,应对各个具体行政行为分别进行合法性辨识和讨论。首先需要讨论转移活动中的哪些行为或事项属于法律保留范围,在其范围内再讨论该事项或行为的合法性,另外法律保留原则中"法律"的范围直接影响着所谓合"法"性的判定。应本着积极的态度从法律保留原则及合法性原则出发建构政府职能转移的正当性,既落实依法行政原则,又能实现改革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