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竞合论之原理,危险作业罪与非法制造、买卖、运输、邮寄、储存爆炸物罪或非法制造、买卖、运输、储存危险物质罪的竞合关系为交叉竞合,择一重处断适用后一罪名;危险作业罪与危险驾驶罪系交叉竞合,择一重处断适用危险作业罪;危险作业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危险物品肇事罪、组织他人违章冒险作业罪等事故类犯罪属于法条竞合之补充关系,按照全面评价原则,应当适用主要条款即以事故类犯罪处断;危险作业罪与非法采矿罪或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是想象竞合关系,应当择一重罪即适用后一罪名处断。  相似文献   

2.
适用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中其量刑情节的档次成为问题。对此,全部援引说认为,该罪可以援引内幕交易罪关于"情节特别严重"的规定。在内幕交易罪中,"情节严重"与"情节特别严重"均属罪量要素,既是定罪的标准,也是量刑的依据,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中,"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同样包括援引其入罪标准和量刑条款,存在"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因此也就可以参照内幕交易罪的相关法定刑。  相似文献   

3.
刑讯逼供罪     
刑讯逼供罪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即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逼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口供的目的。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工作秩序。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行为。刑讯逼供指采用肉体刑罚(如捆绑、吊打)或肉体摧残(如冻饿、曝晒、不让休息)等,对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进行身体或精神上的折磨,以达到通取。供的目的根据《刑法》…  相似文献   

4.
徐立 《理论月刊》2005,(4):115-117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从客观方面的表现来看其行为具有多重性,多种行为是一罪还是数罪,在司法实践中往往难以认定。因此,本文主要从理论上对本罪与受贿罪的牵连关系,本罪与包庇罪,滥用职权罪,放纵走私罪以及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的法规竞合进行认定,从而对本罪的罪数形态予以准确地界定,以期在指导司法实践方面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警察看来还真是不那么好当了:一方面是内部管理趋紧,另一方面是外部压力变大。10月8日《中国青年报》报道说:如今暴力袭警事件频发,公安部公布的最新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全国公安机关因公伤亡民警3382人,其中因公牺牲170人,因公负伤3212人;在执法过程中遭遇暴力阻碍而牺牲的23人、负伤1803人,分别占牺牲、负伤人数的13.5%和56.1%。对此,有专家建议:通过四途径增设袭警罪。说实话,我担心的是如此一来袭警事件会越来越“频发”,增设“袭警罪”的思路如果得到普遍的认可,那么,今后还有一串的“袭×罪”可以增设下去,比如袭医罪,比如袭城管罪,比…  相似文献   

6.
走私核材料罪是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走私罪的一种,指走私核材料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个人和单位。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外贸易的监督管理制度。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走私核材料的行为。核材料主要是指拥(钚-238同位素含量超过80%者除外)、铀-238、同位素235或233浓缩的铀、非矿石或矿渣形成的合天然存在的同位素混合的铀和任何合有上述一种或多种成份的材料。犯本罪,与犯走私假币罪(见前第利再)受同样的处罚走私核材料罪@苏哲  相似文献   

7.
玩忽职守罪在渎职犯罪中有着普遍性和多发性的特点,共有七大特征。由于这些特征使得玩忽职守罪有别于渎职罪中的其他职务犯罪。玩忽职守罪的界限更好地确定了其罪的范围,划分了本罪与其他罪的本质区别。作为发案频率较高的犯罪行为,应该从实践中总结和分析此罪的特征,更好地打击乃至杜绝此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危险驾驶罪是刑法修正案(八)增设的一个罪名,对于该罪的构成要件,罪与非罪的界限,此罪与其他相关罪名的关系,笔者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该罪的立法缺陷及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非法经营罪的特征分析入手,对该罪的认定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便于在司法实践中对该罪做出正确的把握。  相似文献   

10.
医疗事故罪是1997年刑法新增的罪名,从近几年的司法实践来看,对医疗事故罪的构成条件、罪与非罪的界限及该罪的刑事责任问题争议颇多。文章结合1997年刑法的规定及国务院2003年颁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相关规定,阐述了对医疗事故罪的认定及医疗事故罪的刑事责任,以期对指导司法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实施以来,入罪案件屈指可数,论文从阐述构成要件入手,分析本罪入罪难的原因并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挪用特定款物罪和挪用公款罪的法律特征、罪间界限等有关司法问题做了较为深入、细致的研讨,期望能够引起刑事司法实务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暴力取证罪     
暴力取证罪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一种,指司法工作人员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即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逼取证人证言的目的。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工作秩序。犯罪对象是证人。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行为。使用暴力指实行肉刑、伤害、殴打等危害证人人身健康和人身自由的行为。根据《刑法》第247条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  相似文献   

14.
确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是保障刑事司法公正和效率的首要问题.在刑事司法工作中,只有正确区分罪与非罪和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才能保障司法公正和效率,稳、准、狠地打击犯罪、惩罚犯罪,切实有效地保护人民.如果在刑事司法中混淆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就会造成定性不准、适用法律不当,不是把无罪当成有罪或者把有罪当成无罪,就是重罪轻判或者轻罪重判,甚至造成冤假错案,破坏社会主义法制和司法的公正和效率.  相似文献   

15.
确定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是保障刑事司法公正和效率的首要问题。在刑事司法工作中 ,只有正确区分罪与非罪和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才能保障司法公正和效率 ,稳、准、狠地打击犯罪、惩罚犯罪 ,切实有效地保护人民。如果在刑事司法中混淆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就会造成定性不准、适用法律不当 ,不是把无罪当成有罪或者把有罪当成无罪 ,就是重罪轻判或者轻罪重判 ,甚至造成冤假错案 ,破坏社会主义法制和司法的公正和效率。  相似文献   

16.
妨害司法罪     
妨害司法罪是指故意妨害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破坏司法秩序的一类行为。这一类罪的主体有些是一般主体(如打击报复证人罪,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扰乱法庭秩序罪等),有些是特殊主体(如脱逃罪的主体为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破坏监管秩序罪的主体为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这一类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其行为会妨害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破坏司法秩序,而故意实施。此外,有些犯罪还要求对某些要素有特定的明知(如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需要行为人对赃物性质有特定明知)。这一类罪侵犯…  相似文献   

17.
挪用公款罪     
挪用公款罪是贪污贿赂罪的一种.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的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本罪的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财产所有权和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犯罪对象是公共财产。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的行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指利用职务范围内的权力和地位所形成的有利条件,即利用主管、经手或保管公共财物的便利。主管公共财物指对公共财物有决定调拨、使用、收益或处分等支配职权。经手公共财物指对公共财物有发放、领取、使用或支出等经办职权。保管公共财物…  相似文献   

18.
走私假币罪     
走私假币罪是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走私罪的一种,指走私伪造的货币的行为。木琴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包括个人和单位。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外贸易的监督管理制度。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走私伪造的货币的行为。伪造的货币捐议人民币、仅港币和假外币。根据《刑法》第151条的规定,犯本罪,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没收财产;单住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作相应…  相似文献   

19.
李明奇 《前沿》2012,(5):15-18
迫害罪是危害人类罪中的一个具体罪行,危害人类罪的犯罪心理适用于迫害罪。迫害罪应当为故意犯罪,同时,迫害罪要求行为人具有一定的歧视性意图,这是迫害罪犯罪心理的最显著特征。迫害罪要求行为人基于政治、种族、民族、族裔、文化、宗教、性别或根据公认为国际法不容的其他理由,对任何可以识别的团体或集体进行迫害。国际刑事司法机构的审判实践是确定迫害罪犯罪心理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未完成罪包括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未完成罪在现实生活中时常发生,它给社会法益造成了程度不同的侵害或消极影响。对未完成罪存在范围和本质特征要正确认识,树立正确的未完成罪刑事政策价值目标,采取科学有效的具体刑事政策,实现对各种未完成罪的有效整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