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一、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一是下大力引进紧缺急需人才。深入做好人才工作“接轨沪杭”文章,鼓励规模以上企业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接轨沪杭的人才招聘活动。全年拟组织五次大规模的企事业单位外出招才引智活动,为德清引进高层次和紧缺急需人才,确保全年引进以高层次人才为主的各类人才400名,引进国外智力项目4个以上。二是着力推进人才培养工程。加强与沪杭科研院所和省内外著名高校的联系协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形式,重点培养中青年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业人才。充分发挥社会教学资源,形成大教育、大培养机制,以湖州技师学院为人才培养基地,重点抓好我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培训。2006年人才培养经费投入不少于60万元。  相似文献   

2.
《浙江人事》2009,(3):33-33
1.适应转型需要,多管齐下“引才”。一是紧贴企业需求组织各类招聘。2008年2次组织40家企业到人才密集地开展专场招聘,引进企业创新型、紧缺型人才。同时举办好每周才市和各类特色性专场招聘;二是依托网络集聚高层次人才。联合50所高校就业网和50家知名人才网站举办大型网络引智活动,推出年薪5万以上的职位513个,吸引1000多名高层次专业人才应聘;三是加强合作柔性引进人才。  相似文献   

3.
一、深入实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围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实施新一轮“131”优秀中青年人才培养计划为龙头,培养高层次领军人才。加大“131”人才培养力度,选派10名左右培养人选赴国外大学、科研机构或知名企业进行中长期培训工作;组织50名左右培养人选赴国外短期培训考察和国内学术休假。与此同时,大力推进“名校名师名专业”战略,继续抓好北大等10余个名校在杭教学基地开设的30余个专业的高层次学历教育,创新杭州市继续教育高研班机制,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交流学习平台。  相似文献   

4.
一、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构筑义乌人才高地 加大政府投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一是资助科研项目启动经费。将义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列入人才引进的重点对象,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市政府和用人单位按1:1的比例资助科研项目启动经费,总额可达100万元。二是为引进人才提供生活保障。建造人才公寓,作为引进人才的周转用房。政府按1:1的比例配套资助引进人才的租房和购房补贴。引进人才子女就学以允许择校、教育部门安排的形式解决,配偶工作以对口安置、推荐就业的方式解决,妥善解决落户难问题。完善政府津贴和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三是加大柔性引才力度。强化“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自由流动”的柔性引才机制,加速人才、智力集聚。四是加大国外智力、  相似文献   

5.
兰溪市多渠道引进人才取得明显成效,去年共引进各类人才1956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5名,为该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相似文献   

6.
一是实施“246”聚才工程。主动接轨、融入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计划2007年全年举办20次以上招聘活动,组织400余家用人单位通过多种渠道引进创新型、高层次紧缺人才600人以上;协助鑫富药业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进8个以上智力项目。  相似文献   

7.
以“四大工程”为抓手,为创业富民创新强市提供人才支撑。根据金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实施好“新世纪321”人才工程、浙中城市群内核高层次人才集聚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创新型国(海)外高层次人才智力引进工程。选拔培养新世纪“321”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30至50名,引进高层次人才200名以上;大力开展以新知识、新理论、薪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培训。举办四次《金华人才与科技论坛》高研班。实现国外智力项目对接30项以上,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10名以上。  相似文献   

8.
陈言 《浙江人事》2008,(4):16-16
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大力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创新引才思路,改进引才方式,开辟高层次创新犁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完善人才柔性引进机制,柔性引进国内各类创新型人才尤其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积极组团赴市外开展大型综合人才招聘活动。加强校企人才合作,建立人事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学校共同参与、协调推动的工作机制。举办2008年温岭市第二届校企人才合作恳谈会,组织全国近50家大中专院校与我市300多家重点企业就毕业生输送、人才合作培养、毕业生实践基地建设等事宜进行沟通洽谈。加快创新型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9.
加大三个力度 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深入实施“万名人才引进回归工程”,根据产业提升的需要,引进企业急需的创新型人才、研发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促进企业发展;按照文化名市建设的要求,积极引进规划人才、高教人才、卫生人才、文化人才,推进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双 《浙江人事》2006,(5):33-33
一是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机制。大力推行柔性引才,通过聘请技术顾问、项目合作、委托开发、联建研发机构等多种形式,吸引高层次人才为鄞州发展服务。加大对非公企业职称评定服务倾斜的力度,对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人才,优先申报各种荣誉称号和评审技术职称。建设人才公寓,使各类人才安居乐业,一期安排50亩土地,拟以成本价面向企业出售,专门用于企业引进安置各类人才;各工业园区、镇乡(街道)上下联动,实施一批层次不同的人才公寓。2006年确保引进为企业服务人才5000名以上。  相似文献   

11.
马艳 《浙江人事》2007,(11):32-32
近年来,临安市大力实施新世纪中青年人才培养工程,极大地激发了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全市目前拥有专业技术人才28184人,拥有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人,列入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6人、杭州市“131”人才工程培养人选82人。为加快实施人才兴市战略,集聚高层次人才和智力,目前,临安市正全面推进五项工程:  相似文献   

12.
一是以实施“新世纪人才培养工程”为龙头,加大对青年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着力做好省、市“151”、“4321”人才工程和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以及省市特级专家的选拔,并确保有一定数量的非公企业人员入选。  相似文献   

13.
深入实施“人才集聚工程”。围绕嘉兴产业发展布局,进一步探索和形成各类人才集聚的长效机制。在组织举办好各类专洽会、网上招聘、外出招聘等活动的同时,积极探索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项目引进等有效措施,大力引进国内外人才。深入实施接轨上海人才资源开发战略,积极推进区域人才合作。全年全市引进各类人才力争突破2万人。修订完善市新世纪专业技术带头人选拔办法,加快创新型领军人才的集聚。开展继续教育网上培训考试,办好各类高研班和高新技术培训班,  相似文献   

14.
八面来风     
《浙江人事》2008,(3):47-48
2007年,嘉兴市各级人事部门深入开展“人才集聚工程”,全年引进各类人才16880名,同比增长27.7%,其中高层次人才491名,紧缺专业人才2560名,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全年全市引进各类人才超过10000名,其中高层次创新和紧缺人才达到1000名”的目标任务,创历史之最。  相似文献   

15.
一是以科学发展增和谐,落实“十一五”人才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135”引才计划。全年引进大专学历以上紧缺急需人才500人以上。扎实开展公务员法培训,公共管理课程培训等。全面推进“812”人才工程。  相似文献   

16.
《浙江人事》2009,(2):23-23
象山县在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方面实施“人才活力工程”,强势推进人才本土化。一是拓宽引才引智渠道。大力实行人才“柔性流动”政策,开辟人才创业“绿色通道”,通过市场招聘、项目引才引智、引资引才等形式,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的协作与联系,采取项目合作、兼职、考察讲学、担任业务顾问等多种形式,吸引各类人才参与象山建设。  相似文献   

17.
《党建研究》2012,(1):4-I0002
要深入落实国家人才发展规划,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人才观,推进人才政策创新和人才工程实施,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青年英才,加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力度,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以服务科学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相似文献   

18.
高层次人才是我国人才强国战略它的重中之重。近年来,临安市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实施人才工程,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政策,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积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发展中,人才已成为至关重要的因素。近年来,各地加大了人才引进的力度,不遗余力地“抢挖”高层次人才。诸暨市把企业组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作为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工作重点,已建立了4个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共招收了5名博士进站从事企业科研项目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一是全面实施“万名人才引进计划”.力争在两年内,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引进万名各类人才,重点解决市发展模式创新、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二是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引才活动。近年来每年组团赴外招聘两次;每年组织两次市内大型人才交流活动和30多次小型定期招聘会;建立重点高校毕业生慈溪实习基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举办外地中高层次人才来慈考察活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