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国际私法经过近几十年的理论演变及立法实践,各国的相关法典仍呈现多元的不同形式,这通常都是为配合立法当时的整体法制条件的安排,也和各国立法机关采用的立法技术及其法律文化有关。两岸国际私法新法的形式及实质内容,存在着若干差异。中国大陆的国际私法已有单独立法,不再采取附带在民法典规定的方式,为避免将来可能遭遇再被并入其他法典之中的形式挫败,国际私法学者显然还需要加大为完整的国际私法法典化的力度。不过,国际私法的立法形式固然重要,但立法形式的抉择,首重法制内部各相关法典的结构和其他条件的权衡。两岸的国际私法都已经制定单行法,但两岸学者的研究重点仍将不同。  相似文献   

2.
传统与现代是当下国际私法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它们分别代表了确定性和适当性、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这两对互为对立的价值取向。然而它们在现实中却无法截然分开,在时间和空间均呈现出相互融合的混沌状态。在从传统国际私法向现代国际私法变迁的过程中,美国和欧洲分别代表了革命和改良两种不同的路线,对世界其他国家国际私法的现代化进程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于如何修改《环境保护法》,目前可供选择的模式主要有以美国为代表的环境政策法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环境基本法模式和以法国为代表的环境法典模式以及以哥伦比亚为代表的环境框架法模式等。鉴于法国在法典化运动中的特殊位置和重要影响,本文选取法国环境法法典化的成因作为研究对象,希望时环境法法典模式的研究进行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国际私法的风雨之路--政治、经济与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中国的国际私法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它的发展与中国的外交政策、经济发展水平 ,国际环境无不存在密切的联系。目前 ,中国国际私法正处在良好的发展环境中 ,有挑战 ,更有机遇。中国国际私法的发展必然会在立法中走向法典化。  相似文献   

5.
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及其解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关系问题是现代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范式。无论人们如何理解理性 ,理性总意味着人们对自己存在状态的一种正确把握。人的存在状态首先是需要的状态 ,对需要的正确认识表现为人的理性的基本诉求。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差异和矛盾首先就体现在这两种基本诉求的差异与矛盾之中。而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矛盾的现实解答是一种广义的制度。  相似文献   

6.
2010年10月28日,我国通过了《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并于2011年4月1日起开始施行。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关于冲突法的单行法规,在我国国际私法(冲突法)的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有限理性和自由裁量权来看,《法律适用法》在立法上具有重大的突破,采取了开放式的立法形式,确立了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补充性质,强调了弱者权利的保护,赋予了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但其也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没有将最密切联系原则上升为基本原则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行政程序法典化的理性奠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程序法典化需要对现实问题进行考察和对与法典化有关的理论、价值等进行理性思考、研究和应用。其中有关法典形式、程序合理及其价值、管理的范式的应用等理论都属于行政程序法工具理性研究的范畴 ,而关于行政程序法应该体现什么样的价值、精神 ,仍然需要用理性的眼光审视和考察。这其中 ,关于公平、效率、秩序、宪政等价值势必成为当代行政程序法的鲜明特征———所有这些考虑都是为了能够在行政程序法中进行合适的制度安排所进行的理性的思考而非针对现实问题进行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8.
最密节联系原则(the closest connecting principle),又称最强联系原则,是美国著名国际私法学者里斯于1971年在《美国第二次冲突法重述》(下称《重达》)中创立的。作为一条暂新的法律选择原则,它已得到国际上广泛的肯定和立法采纳。笔者在论述该原则的历史沿革及其与传统法律选择规则比较的基础上,对其适用的限制方面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9.
《刑法修正案(八)》的面世,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废止死刑的立法实践。死刑渐废论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分析死刑立法改革的一个视角:理性引导与经验支持。死刑缺乏其存在的道德合法性的基础,其废除符合理性的要求;作为一项立法改革,死刑的废止又离不开现实经验的支持。因此,推行死刑的立法改革,需要立法者通过理性的立法引导死刑民意的走向,并通过经验行为体现立法理性,在死刑废止的进程中实现理性与经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哲学视角的方法论意义上的表征,一种新颖独特的价值观。后现代主义法哲学观对国际私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排斥统一性,强调差异性;否定普遍性,强调多元性;反对确定性,强调多变性。  相似文献   

11.
国际私法性质的哲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私法的性质,即其为国内法还是国际法,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争论之中.这对国际私法的理论研究以及司法实践是不利的.哲学中的唯物辩证法作为认识世界的规律,同样可以用来分析国际私法.国际私法在当前主要是国内法,但将来随着科技及全球化的发展,也一定会演变为主要是国际法性质,并最终过渡到完全是国际法性质.  相似文献   

12.
陈宏 《外交评论》2007,108(2):98-104
谢林对博弈论与战略互动的分析以国际政治的“非零和游戏”特征为基本假定,他超越了理性主义的研究范畴,关注非理性因素在战略互动中的作用,并试图对非理性行为加以分析。战略行动的本质是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他人对自己将如何行动的期望从而影响他人的选择,并最终形成有利于自己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有传统理论“一元论”、“二元论”、“自然调整论”等学说,国家中心范式的存在与全球化时代凸现出范式危机,因而全球范式应作为未来法哲学的转换方向。全球范式主要应在法律本体论、法律主体论、法律发展观三方面对国家中心范式进行观念革新。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的"哲学的终结",是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西方传统哲学的终结,而不是一切哲学的终结。"哲学的终结"是哲学自身辩证否定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是消灭一切哲学,而是哲学形态的转换。马克思的"现代唯物主义"不是实证科学,而是新形态的哲学。  相似文献   

15.
涉法涉诉信访是一种颇具中国特色的权利行为,之所以"问题化",甚至冲击司法机关的权威,确有其深层次的文化原因,包括政法文化传统对形式理性的排斥、民间法文化的深刻影响、实用理性主义的价值取向等等。探析这些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之策,将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法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一文,把库恩的“范式”理论引入法哲学研究领域,为当代中国法哲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维度。法哲学研究“范式”与社会形态、经济时代、所有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公法与私法、权利与义务等因素有着广泛的对应与契合关系。法哲学研究“范式”大致应按照“义务本位范式”——“权利本位范式”——“自由本位范式”的逻辑开口走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理性主义作为一种哲学思潮,在人类认识社会秩序、规则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建构论和进化论的理性主义对人们认识社会秩序、规则有重大的差异,因此,厘清理性主义的发展过程对我国正在进行的法治之路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期待可能性--刑事政策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待可能性在刑法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应从考察其哲学意义出发.从刑法哲学价值论上看,它是刑法的人道性价值在犯罪论体系的体现;从刑法哲学认识论上看,它是以实体理性为主旨,对形式理性的补充.传统理论把期待可能性局限于有责性的范畴,没有认识到期待可能性的违法阻却作用.期待可能性的刑法阻却作用,不仅渗透到有责性,也渗透到违法性,具有"出罪"的刑事政策功能,是刑事政策的理性选择,对刑事立法和司法都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国际社会,国际关系使国际私法的地位得以提升,使各国国际私法的平位理念逐步确立,对国际私法关系主体、调整范围、渊源和性质都具有重要影响与作用。正确认识上述问题对我国把握当代国际关系的发展和制定与适用国际私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