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在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善于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哲学社会科学,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所谓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颁发的《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全面阐述了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意义、指导方针、发展目标、战略任务和政策措施,为新世纪新阶段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注入了强大活力。《意见》指出:“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要“引导人们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深入理解这一精神,对促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是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和繁荣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本身所蕴含的研究范式,具有总体性的特点。"中国化"的研究范式,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基本内涵、理论诉求和实践指向,综合性地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点,体现了实践活动和理论逻辑的内在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路径选择就是对"中国化"范式的确认和多维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西方有关合法性研究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启蒙思想家一脉的古典政治哲学传统中,正义、善、公共幸福等规范概念居于核心地位,规范主义是当时合法性思想的基本范式。随着19世纪末以后传统规范哲学的衰落,以及现代政治科学的兴起,合法性概念的提出者韦伯所开创的经验主义就成为合法性研究的主流范式。20世纪70、80年代以后,西方先后出现了规范政治哲学和审议民主理论复兴的热潮。这两股浪潮为合法性理论开启了一种新的范式图景——程序主义合法性。程序主义合法性模式的特点是既重视传统政治哲学中的价值规范,同时更注重价值规范形成确立的实践过程——公共审议;其实质是主张经由审慎理性的辩论协商程序以达致一种“辩论的共识”。  相似文献   

5.
王海滨 《桂海论丛》2010,25(2):26-29
20世纪70年代以来,政治哲学开始复兴,在时代要求、中国现实与理论挑战的推动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也逐渐成为显学。反思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几种各有得失的理论进路,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面临的前提性问题在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以及当代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以领域定位、现实依据、理论维度、立体动态、旨趣倾向、研究路径和目标指向为结构内容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的范式构想。  相似文献   

6.
王雨辰 《长江论坛》2023,(3):16-26+2
我国学术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史与接受史经历了从否定到肯定、从拒斥到接受的发展历程,这一发展历程与中国学术界秉承的哲学理念的变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密切相关。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促进了学术界对教科书体系的反思,以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的认识、对新的研究论域的开启。真正实现我国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价值和目的,需要我们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化、民族化和时代化的宏大视野,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历史主义研究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范式”,使西方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7.
我们党历来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推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实践的深入。繁荣和发展哲学和社会科学不仅是哲学社会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需要,只有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才能不断为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如何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呢?江泽民同志指出:“历史上任何科学出现和技术突破,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20世纪相对论、量子论、基因论、信息论的形成,都是创新思维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朱菊生  王志刚 《求索》2011,(10):107-109
20世纪80年代以降,“分析的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论域逐渐从经验理论转向规范理论,但这种政治哲学转向并没有呈现出一种断裂性的特征,相反,早期剥削等经验性范畴被有机地融合到政治哲学批判的框架中。运用新的批判路径和范式,“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剥削不公正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并试图设计出一套能消除资本主义缺陷的可行的社会主义蓝图。“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试图挖掘马克思理论中一直被传统马克思主义所忽略的规范性理论资源,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过改革开放20年哲学界的努力,我国哲学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们开始以真正哲学的方式反思现实,从而使哲学的发展愈来愈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良好态势。在世纪之交,如何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界共同关心的课题。本文将就这一课题提出自己的浅见,并求教于学术界。一、世纪之交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化与发展首先要求哲学思维范式实现变革任何哲学理论研究,都是在一定的思维范式的制约下进行的,思维范式决定了理论研究者观察、研究问题的基本视角和方法,从根本上决定了理论研究的总框架,理论研究者就是在这个…  相似文献   

10.
王学俭(内蒙古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1.
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范畴要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概念入手。然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概念有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即一方面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另一方面又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由发展”。研究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范畴所遵循的不一定是马克思本人的“原话”、甚至不一定是马克思某段话的“原意”、而一定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范畴靠查找原著是无法得到的,它深藏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中。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性范畴,首先必须廓清三个关键问题:“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区别”、“人的个性发展和社会约束的矛盾”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关系”。并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与“分工与分配矛盾”的联系为结合点,将“对分工与分配的否定之否定”或“人在分工与分配中的矛盾”认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范畴。  相似文献   

12.
库恩的"范式"与"范式转换"理论开创了科技哲学的新时期。用它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在中国的演进,无外非以下三种路向:一是批判式的继承,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内核";二是对比来的借鉴,把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优势方法—数学方法与博弈方法等纳入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群里;三是实践中的发展,用实验与制度的方法分析现代中国的社会经济问题,充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群。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作为一种系统的科学理论,必然有其理论基础。因此,从哲学高度审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其哲学基础,成为我国理论界关注的重大课题。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何畏研究员等著、湖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朱有志教授主审的《“三个代表”的哲学基础》(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该书)一书,是探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哲学基础的一部力作,是研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成果。一任何一种理论,都有其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那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基础是什么呢? …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随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方法论的反思阶段。这种反思的本质是要建立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书写范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研究只有在文化哲学的范式内探讨和建立起历史理性,才能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  相似文献   

15.
一、善治理论的基本内涵分析 善治(good governance)即"良好的、有效的治理"。善治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由于社会科学中产生了治理的范式危机,为了挽救治理的失败,人们转而选择"优良的、有效的"治理,善治的概念应运而生。即用成功的、有效的、优良的善治去代替治理的失败。  相似文献   

16.
张冉 《人民论坛》2011,(10):230-231
"文化自觉"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哲学研究的重要命题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明确的精神导向,但目前国内文化自觉的研究还存在着理论内涵挖掘不足、体系尚未建立等问题。因此,有必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建构一个比较系统的文化自觉的理论体系,以将文化自觉理论导向具体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文化自觉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哲学研究的重要命题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一个明确的精神导向,但目前国内文化自觉的研究还存在着理论内涵挖掘不足、体系尚未建立等问题。因此,有必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建构一个比较系统的文化自觉的理论体系,以将文化自觉理论导向具体的运用。  相似文献   

18.
苏百文  宋明爽  周新辉 《前沿》2002,(10):12-13
江总书记 4月 2 8日在中国人大师生座谈时强调了“五个高度重视”和“五点希望” ,这是继去年 8月 7日北戴河提出的“四个同样重要”的姊妹篇。两次讲话都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 ,从认识和实践的角度 ,系统阐述了两个问题 :一是针对全国人民 ,指出了哲学社会科学 (认识 )的重要性问题 ;二是针对各级领导、哲学科学工作者 ,指出了如何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认识 )的问题 ,很有针对性、现实性 ,笔者认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 ,对于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重要的意义。我谨就江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论创新作粗浅分析。一、认…  相似文献   

19.
孙学玉 《群众》2006,(3):13-14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关系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发展方向和前途命运。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武装和引导广大群众,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研究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出场已经成为必然。它拒斥对马克思哲学进行纯学术性层面的探究,将现实生活作为自己唯一的出发点,以生活(问题)—哲学—(新)生活为致思理路,把"以人为本"看作价值原则,以自由自觉的生活为目标旨归,使马克思哲学的研究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