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志愿服务的概念界定、志愿服务与精神文明建设、志愿服务与民主治理、志愿服务与服务学习、志愿服务的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志愿精神的培育、志愿服务教育功能的发挥、志愿者个体发展三个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笔者认为今后志愿服务研究将更多地趋向于实证或实际的研究,或者说更多的研究将涉及志愿服务的功能及如何发挥上来。此外,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将增多,其中志愿服务的立法保障、志愿服务的教育保障、志愿服务与社会保障等问题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志愿服务的概念界定、志愿服务与精神文明建设、志愿服务与民主治理、志愿服务与服务学习、志愿服务的运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志愿精神的培育、志愿服务教育功能的发挥、志愿者个体发展三个方面的研究还很薄弱。笔者认为今后志愿服务研究将更多地趋向于实证或实际的研究,或者说更多的研究将涉及志愿服务的功能及如何发挥上来。此外,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将增多,其中志愿服务的立法保障、志愿服务的教育保障、志愿服务与社会保障等问题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青年是我国志愿服务队伍的主要群体,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满意度的高低对其能否持续参与志愿服务具有重要影响。统计分析表明,组织环境与志愿者工作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关联,其中同事关系和组织参与对志愿者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而领导风格对志愿者工作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启示政府和志愿服务组织管理层,必须深入了解和掌握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心理和动机,在营造良好同事关系和扩大志愿者组织参与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志愿服务立法的核心内容与法律规范设计的基础。志愿服务主体制度包含志愿服务组织认可制度、志愿者认可制度和志愿服务对象认可制度;志愿服务运作制度包含志愿服务中请与审核制度、志愿服务协议制度,志愿者招募制度、培训与派遣制度、志愿服务信息记录与质量评估制度;志愿服务信息制度包含志愿服务信息公开与共享制度、志愿服务主体信息保护制度:志愿服务保障制度包含志愿服务风险告知与保险制度、志愿服务政策保障与经费保障制度;志愿服务激励制度包含志愿服务表彰制度、志愿者公共设施优惠制度、志愿者优先招生招录制度;志愿服务责任制度包含志愿服务私法责任制度、志愿服务公法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5.
近年我国志愿服务事业得以蓬勃发展,亟需将志愿服务纳入法制化轨道。志愿活动中纠纷的处理、责任的承担等,都需要首先对志愿服务主体法律关系予以明确界定。志愿服务的核心精神自愿性、无偿性、利他性决定了志愿者、志愿者服务组织、志愿者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具有服务与帮助性质的帮工合同、委托合同基础上。志愿服务主体地位平等,志愿服务导致的损害,责任方应承担民事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6.
治理语境下,高校基层团组织志愿服务是青年大学生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基层团组织志愿服务有着自身特点的志愿服务,其在组织广大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要定位于管理者、设计者和服务者角色,并要明确高校基层团组织具备现实可行性的志愿服务项目,在此基础上从志愿服务与社会需求的供需匹配、志愿者招募质量、志愿者定位与培训和志愿精神宣扬几条路径实现对高校基层团组织志愿服务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志愿服务是人际沟通的过程,情感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志愿服务的实效性。世博志愿服务接力长跑,充分展现了上海世博会青年志愿者的情感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观察理解他人情感、表达传递自己情感和调节控制自己情感3个方面。从情感能力视角对世博志愿者进行对象研究,对后世博时代志愿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有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2008年是中国志愿服务事业大规模发展的一年,大量志愿者处于激情状态之中.为保障志愿服务事业在激情之后长期稳定发展,志愿者需要平复压力、消弭心理落差,完成心理的复归;还需要对志愿服务事业发展、志愿者能力与志愿者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进一步明晰志愿者权利及义务.  相似文献   

9.
构建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长效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学生为本,与大学生成才、就业"挂钩",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会、引导教育、可持续发展、"无私"与"有私"相结合的构建原则。采取志愿服务与大学生成才与就业挂钩、完善志愿者的招募与培训机制、健全志愿服务宣传渠道、加强志愿服务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志愿服务理论研究、完善志愿服务的保障机制等措施,将成为构建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志愿服务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经志愿服务组织安排,由志愿者实施的自愿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的公益行为。志愿者行动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精神是和谐社会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志愿服务是参与者实现自我教育和人格完善的载体。志愿者行动是外在激励与自我激励的共生与统一,正逐步呈现参与主体多元化、服务水准专业化、关注对象民生化趋势。  相似文献   

11.
志愿服务是青年现代社会参与的有效方式,青年参与志愿服务不仅满足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内在需求,而且能够有效地作用于全社会。青年通过志愿行动产生社会行为引领效应;青年倡导志愿精神产生社会价值引领效应;青年传播志愿文化产生社会风尚引领效应。青年在参与志愿服务中产生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正成为全社会的普遍诉求,引领和推动着我国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陆第一个志愿团体--深圳市义务工作联合会的发展对社会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包括志愿服务的协调功能、培育功能、扶持功能等.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包括法制创新、体制创新、服务创新和网络创新.这些经验不仅对中国内地发展志愿服务具有借鉴价值,而且成为全世界义务工作发展中的一个特色,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雅安地震后,大量应急志愿服务者赶赴灾区,形成对政府救援行动的有益补充.从此次地震看,尽管我国应急志愿服务实现了在应急反应、物资准备、参与途径等方面的新发展,但在实际救援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与困境,如应急志愿者的无组织化、政府救援与应急志愿服务之间难以协调统一、应急志愿服务专业技能匮乏、应急志愿者权益保护不到位等都对应急志愿服务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对此,应当通过推广志愿服务理念、构建应急灾害救助统一协调组织、开展志愿者专业化救援技能培训、完善志愿服务立法等来推进和规范我国应急志愿服务发展.  相似文献   

14.
探索志愿服务的广泛、深入、规范、持续的机制,并寻求提高其专业化的水平,是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和重视的一个课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工系与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围绕社会救助与福利服务领域,特别是针对流浪儿童的救助保护和服务工作开展了一项志愿行动.行动明确救助保护和服务所需志愿者资源的先后重点和层次格局,确定优先发展的志愿者机制所涉及领域的具体工作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志愿者活动具有双重功能,即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和向社会贡献人、财、物力.而比较大学生的社会化需要和社会对无偿贡献的需求,该活动具有双重珍贵性和双重短缺性.为了实现大学生志愿者活动的效益最大化,应该贯彻"双弱势原则",把弱势人群列为志愿服务的主要对象,把弱势学生当作志愿服务的主体.而要贯彻该原则,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组织者还要改变心态和组织方法,加强同弱势群体的联系和对弱势学生的鼓励.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志愿服务体现了特殊的历史发展背景,蕴含着重要的现实教育价值,已经成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育人载体和抓手。志愿服务帮助大学生涵养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深化理论知识、锻炼实践能力、促进社会化发展。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大学生志愿服务专业化、品牌化、全员化、常态化发展趋向,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这项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从青年发展看"青年志愿者行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青年志愿者行动既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社会风气,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又可以促进青年的个体发展。参加志愿服务可以促进青年认识自身价值并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使他们的思想境界逐渐升华,促进他们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意识形成和能力提高以及聪明才智的发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利用对北京某高校的抽样调查数据,描述和分析了在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基本情况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60%以上的大学生入校以来参与过志愿活动,参与的活动类型主要是环境保护、社区服务、为社会福利机构服务和支教活动等,主要服务对象是老年人、儿童、环境和资源以及城市社区居民等。参与志愿活动对大学生自身发展具有有益影响。从个人特征和父母特征两大维度看,学习成绩和以前参与状况等变量对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青年志愿者对艾滋病非常关注,也有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进行志愿关怀服务的愿望,倾向于从事改变周围人群态度入手的间接志愿服务工作。但是,大部分青年志愿者没有受过相关的培训,没有做好与愿望相称的相关准备。同时,青年志愿者对组成网络合作进行面向艾滋病人和感染者的关怀志愿活动有强烈的兴趣,志愿者之间的互动对他们态度的改变和能力的提升具有很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发展志愿服务是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志愿服务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对推动社会进步、改善社会环境、树立社会主义文明风尚、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志愿者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坚持共青团承办,强化制度建设,以社区为依托,广泛动员民间力量,使志愿服务健康发展。目前应该完善激励机制,从而深化志愿服务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