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网络经济时代,快递面单承载的收寄件人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屡遭泄露导致消费者被诈骗遭受财产损失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推广隐私面单保护个人信息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企业主体保护意识薄弱、行政监管乏力等导致隐私面单推广屡屡受阻。检察机关立足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充分发挥公益诉讼制度优势,以行政公益诉讼和民事公益诉讼双职能,促进依法行政,助力隐私面单推广使用,有效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印有完整个人信息的快递单竟被作为商品进行买卖,一条售价4毛到1元……记者近日调查发现,申通、圆通、韵达等多家快递公司的大量快递单信息正在被明码标价公开出售,并形成一个庞大的"灰色产业",已经成为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又一重要渠道,为冒领快件、入室盗窃、抢劫杀人等刑事犯罪活动打开了方便之门。快递单信息买卖"灰色产业"红火的背后,是快递流转过程中埋下的多重"泄露"隐患,以及"加盟模式"给快递企业的管理造成的种种弊端。品种齐全价格低"出售当天真实有效的快递单号!"记者在搜索引擎输入关键字"售快递单"后,随即显示出大量专门销售快递单信息的网站。  相似文献   

3.
印有完整个人信息的快递单竟被作为商品进行买卖,一条售价0.4元到1元……记者近日调查发现,申通、圆通、韵达等多家快递公司的大量快递单信息正在被明码标价公开出售,并形成一个庞大的"灰色产业",已经成为公民个人信息泄露的又一重要渠道,为冒领快件、入室盗窃、抢劫杀人等刑事犯罪活动打开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4.
百度文库”避风港”遭遇”红旗” 近日,本土网络巨头百度公司麻烦不断,遭遇”三重门”:被指泄露个人信息的”隐私门”、被指泄露个人信息的”隐私门”、被指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垄断门”以及被指知识产权侵权的"版权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韩国金融部门安全意识淡薄、监管机构保护措施不力,在银行、电信等部门屡次发生个人信息泄露事件,身份证号码与地址等基本信息不仅被泄露,甚至连个人在金融机构开设的账户、密码等重要信用信息也被一些不法分子窃取,以致在韩国引发恐慌。今年1月,韩国3家信用卡公司用户信息大规模泄露事件发生后,韩国政府匆忙制定“亡羊补牢”的应对措施。该应对措施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金融领域的个人信息,但是由于时间仓促,仍存在诸多漏洞。  相似文献   

6.
王绍芳 《政府法制》2008,(19):61-61
近来,银行客户资料、购房者资料以及消费者订餐、预约服务所留下的联系电话等个人信息泄露大有蔓延之势,就连到医院做孕检的准妈妈们也难逃“泄密门”。8月25日首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刑法修正案(七)草案》专门增加规定,明确提出要追究泄露、窃取、收买公民个人信息行为的刑事责任。但是,因个人信息无端被泄露而深受电话、短信骚扰之苦的消费者们纷纷呼吁,应尽早出台专门法律法规与刑法配合对个人信息予以保护,让消费者能够真正安心消费。  相似文献   

7.
杨涛 《法治与社会》2008,(12):18-19
8月25日,部分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分组审议刑法修正案(七)草案时,认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需要追究网络“人肉搜索”者的刑事责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朱志刚提出,“网上通缉”、“人肉搜索”泄露公民姓名、家庭住址、个人电话等基本信息,同样是严重侵犯公民基本权益的行为,其造成的危害甚至比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更为严重,因此建议将“人肉搜索”行为在《刑法》中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8.
论个人资料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个人资料不同于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个人资料是指个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血型、健康状况、身高、人种、地址、头衔、职业、学位、生日、特征等可以直接或间接识别某个人的资料。个人资料体现的法律利益是人格尊严 ,而不局限于隐私利益。个人资料保护应采取个人资料自决权的保护模式。  相似文献   

9.
人肉搜索问题与刑法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曙光 《行政与法》2010,(3):102-105
学界关于隐私权的内涵、隐私的利用以及与其他权利的冲突如何界定并没有完全达成一致,我国对隐私侵权的构成要件也未有实体法的规定。姓名、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交往中的个体识别标志,而非单纯的个人隐私。人肉搜索可以细分为不同的阶段,前期单纯的搜索他人姓名、电话等个人信息的行为,与其后参与搜索者实施的侮辱行为应区别对待,不能笼统的认为人肉搜索行为是侵犯隐私权的行为。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获取手段,其存在有许多积极的社会意义,不能因噎废食一概加以否定。在民法未对隐私的内涵做出明示的规定,行政法未满足公民应有的知情权之前,不宜运用刑法手段调整人肉搜索问题。  相似文献   

10.
8月25日,部分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分组审议刑法修正案(七)草案时,认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需要追究网络人肉搜索者的刑事责任。有人提出,网上通缉、人肉搜索泄露公民姓名、家庭住址、个人电话等基本信息,同样是严重侵犯公民基本权益的行为,其造成的危害甚至比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更为严重,因此建议将人肉搜索行为在刑法中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11.
《政府法制》2012,(6):10-10
《长江日报》201i年12月31日刊登肖擎的文章:继国内多家网站、多家银行发生用户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又有报道转网友爆料称,广东出入境政务服务网400万用户信息泄露,包括真实姓名,护照号码等资料。我们处在一个信息采集时代。社会有序运行和有效管理,往往是通过各种信息采集来保证的。  相似文献   

12.
肖瑶 《法制与社会》2015,(3):246-247
伴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隐私的途径越来越多,信息隐私泄露的几率也大大增加.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我国个人信息隐私权侵害形式的现状,分别从网络运营商的侵权形式、网络用户的侵权形式、网络运营商与网络用户共同侵权的形式这三个角度进行叙述分析,由表及里地指出我国个人信息隐私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买了新房,装修公司电话就“接踵而至”;孩子还未出生,手机已被奶粉推销电话打爆……这样的公民个人信息是怎样泄露出去的?对此类问题寻根究底的同时,网络个人信息安全的问题也暴露在公众面前,如何保护好此类信息,是全社会共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今年的3·15晚会上,个人信息泄露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有人大肆盗取廉价出售,有人买来进行各种诈骗……就这样,我们的个人信息成了他们牟利的工具.譬如,海量信息科技网就是一个公开叫卖个人信息的网站,它声称收录了全国95%以上的企业单位信息、全国各地的车主信息、各大银行用户数据甚至股民信息等等,而且价格也极其低廉,仅仅花100元就能买1000条各种各样的信息,上面详细记录了个人姓名、家庭住址、固定电话等等.  相似文献   

15.
韩昌善  王莉 《人民司法》2023,(28):77-79+104
<正>一、确立个人信息多元化保护的法律框架在大数据背景下,个人信息保护确实超出了传统的公法和私法二分保护格局。传统的公法主要强调政府机构对个人信息的保护,而私法主要侧重于个人之间的合同约定和侵权行为。然而,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和处理规模大幅增加,隐私泄露的风险日益加剧,需要一种更为综合和多元的保护框架。1  相似文献   

16.
刘碧海 《江淮法治》2008,(15):43-43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个人信息被泄露和滥用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手机短信骚扰无孔不入,个人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在网上泄露的事情屡见不鲜,因此,人们对个人信息进行有效保护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本刊记者就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对两名省人大代表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7.
数字     
《江淮法治》2015,(2):4
800名权威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超过800名"逍遥狱外"者被重新收监。违法减刑、假释、监外执行对于司法公平、公正的危害性不容小觑,去年3月,最高检在全国检察机关启动开展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专项检察活动,成效显著。0.5元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银行信用卡客户数据泄露现象颇为严重,一条条包括姓名、电话、地址、工作单  相似文献   

18.
个人信息泄露如今已成了困扰全世界的问题,发达国家对个人信息的重视和保护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美国有"不许打电话"服务 在美国,电话公司或邮局可以把用户的电话号码和家庭地址等信息出售给专门的广告商盈利.  相似文献   

19.
金成 《检察风云》2023,(6):9-10
<正>大数据时代,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和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个人信息日益成为一些商业竞争的主要资源。个人信息被泄露,个人权益遭侵犯等情况时有发生,保护个人信息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在个人信息中,车辆行踪轨迹信息亦属于《刑法》保护的公民个人信息,2021年10月1日开始施行的《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明确了凡非法获取、利用他人车辆行踪轨迹信息的,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20.
李宏 《法制与社会》2011,(29):193-193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传统意义上的隐私权已经从实体社会走向虚拟的网络世界。一直以来我们更关注的是一般的隐私权保护即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隐私,通常这种隐私泄露是比较被动的,而在网络中存在着主动和被动,有些人主动泄露自己的隐私以达到某种目的,有些人主动公开自己的某些隐私却被他人加以利用,而被动的隐私泄露就更是常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