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现今社会到处都充满了机遇和挑战、一些人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以独特的创业方式取得了个人事业上的成功,每当媒体报道新生代的富豪们迅速致富的传奇经历时.许多同龄人都羡慕不已:我为什幺不能走他的路了呢?  相似文献   

2.
创业之初,谁不想开门红呢?创业者拿出最大的勇气去开创事业,同样也期望自己的努力可以迅速得到回报。然而很多创业企业都遇到这类问题:申请营业执照前,海阔天空、事业前景无限大,但当拿着营业执照,搬入办公室后,却发现万事开头难。难在哪里?项目的开展不顺利、资金的运转不流畅、业务始终推广不开、产品少人问津。创业的激情在种种问题中被渐渐消磨,创业者的万丈豪情也一天天低落。  相似文献   

3.
如今,不论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是上班一族,多数人都有过创业的念头。有人为了圆梦而自己开店,有人为了干一番事业而创业,更有人是为了致富创业。要想创业成功,必须把握5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4.
2004年,江苏省通州市选派1755名机关干部和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经济一线创业,其中市级机关614名。市级机关创业人员中,自己创办企业的22人,深入企业一线帮助工作、熟悉经济的483人。2005年,通州市继续选派1530名同志到经济一线创业.其中市级机关544名。市级机关创业人员中.帮办民营企业的381人,参与招商引资74人.离职创业5人。两年来.全市90%以上的机关干部都经历过1年的创业实践。  相似文献   

5.
成功创业靠什么? 兴趣与爱好。独自闯出一片事业天空.或者集结三五个好友的力量,合力创一番事业,是很多人都曾有过的梦想,但是,光有梦想、希望。而没有创业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再美的梦想也难以成真。成功创业。需要什么样的素质呢?  相似文献   

6.
很多有抱负的年轻人都希望通过自己创业获得人生事业的成功,但是毕竟创业有一定的风险性。每年新创办企业中,至少有一半在半年之内倒闭,主要原因是没有把握创业的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7.
创业让一个人实现从“职业”到“事业”的转型,这样的诱惑常常让大多数人的天平最终向创业倾斜。多数人都想创业,都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特别是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想在创业的战场上“闯一闯”、“拼一拼”。然而,做什么都是有风险的,尤其是创业。  相似文献   

8.
从改革开放至今,国内曾掀起过两次较大规模的创业浪潮。第一次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一群怀有远大抱负的年轻人脱离体制内的束缚下海经商,也有一些下岗职工白手起家打造自己的事业,如今这些创业群体中的成功者已经成为中国民营经济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9.
曾几何时,大都市中出现了一个数量越来越多的女性群体——全职妈妈,然而对于很多女性来说,全职妈妈只是生活中的一个阶段,专家指出,全职妈妈最多当三年,时间长了对自己和孩子甚至家庭都不利,可是,这些妈妈们重返职场谈何容易,她们中的很多人也不愿为了事业牺牲家庭生活,于是,不少全职妈妈为自己的人生做了一个新的选择——创业。  相似文献   

10.
很多有抱负的年轻人都希望通过自己创业。获得人生事业的成功,但是创业成功者毕竟是少数,每年新创办企业中,至少有50%在半年之内倒闭,倒闭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把握创业的基本法则。从众多成功人士的经验中,我总结的一些创业要素,或许对更多的朋友们创业是一种较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谭木匠”这个品牌也许大家都见过,但绝大多数人都不会知道,把小木梳的事业做得风生水起的人物竟是一个残疾人——谭传华。他通过小小的木梳,成就了一个企业的财富神话。对自己创业家史的坦然,对磨难的深刻体会,对顾客加盟商的诚实服务,让“谭木匠”成为了木梳中的第一品牌,在全国拥有了几百家连锁店。  相似文献   

12.
不想依靠父母,不想拖累家庭,就想凭着自己的双手干一番事业。“80后”大学生常九矿,就是靠着这股子倔劲,短短一年多时间内在崂山、市南开了两家水饺店,年收入超过10万元。朴实、略显老成的常九矿从一名大学生到自己创业当老板,他有着大部分大学生不曾经历过的心酸和艰辛。  相似文献   

13.
都说上海有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度,如今,约有400万农民工活跃于上海,他们中有多少人正以最真诚的努力积极融入上海,靠自己的辛勤努力谋生存、求发展,在上海建立自己的事业与家园、并赢得尊重。如今,上海的农民工群体中首次出现了市人大代表,因此上海邮政公司宝山区邮政局翔殷路支局邮政投递员潘艾方、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制造部班组长洪刚和市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一分公司焊工班长张雄伟在市人代会上的亮相,格外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4.
如今,想辞去公职,自己创业的人不少。而一个正处在事业上升期,却又毅然辞职,辞职后所下的“海”,竟然是创办一所幼儿园,怎么会有这等事?  相似文献   

15.
《劳动保障世界》2006,(12):17-18
初冬的阳光有些萧条。路上的行人有些瑟索。但是正在赶往办公室的于萌脸上神采奕奕,步履坚定而轻松。“6年前我可从来没想过能过上今天这样的日子。从一个自行车、一个倒骑驴发展到三台货车、一个规模农场;自己有了事业。还安置50多名下岗职工,我很高兴:我真的做到了!”6年来,下岗女工于萌和丈夫靠送牛奶维持生活。如今这对夫妇已拥有了自己的养牛场和一家浴池。先后被评为吉林省“下岗创业先进个人”、“下岗创业标兵”等称号。  相似文献   

16.
王国胜是《中国残疾人》杂志2006年第4期报道过的人物,河南新乡长垣县孟岗镇苇园村人。身高1.5米、体重不足40公斤、严重驼背的王国胜高中毕业后,因为求学无望,17岁就开始创业。早年的他当过兽医,养过猪,做过卫生洁具的推销员。1993年,筹集两万元创办了医疗器械厂,由此凭借一把气管导管刷子走向麻醉医械巅峰之路。王国胜用事实证明“驼人”照样能顶天立地,残疾人照样能做一番大事业。  相似文献   

17.
上海55万纺织大军,曾有过为国家创下税利800多亿的辉煌业绩,成为中国纺织的半璧江山。然而,随着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和企业改革的深入,上海纺织行业减员到12万5千多人,大批的职工下岗转岗。一开始,她们也为自己因失岗而婉惜过、痛苦过,甚至为之落泪过。但她们通过学习逐步认识到,只要自强不息,就能在再就业的新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今,在社会的各方面热情关怀下,数十万纺织下岗女工经过自我的奋斗拼搏,开拓出一片亮丽的天地,不少人当了干部、入了党,也有的人评上市劳模、再就业明星……  相似文献   

18.
刘建明 《当代广西》2011,(16):11-11
前不久,一位领导同志在与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谈话时说:“每届班子、每个领导都好比田径接力赛中的一个接力手,都要奋力跑好自己的这一棒。”诚哉斯言!干事创业就是一场接力赛,每届班子、每个领导都好比是一个赛手,都属于接力赛中的一棒。如果自己的这一棒跑不好,势必就会错失大好的发展机遇,造成工作的被动局面,影响事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9.
26年的时间经历了中国培智教育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变强。北京市海淀区培智学校校长于文坐在我的对面,讲述着她与培智教育事业26年的情缘。说到自己刚入校时还是个“又高又胖”的姑娘,她笑了,眼角爬上了道道鱼尾纹;说到学校现在6000平方米的现代化教学楼和100名专业教师队伍,她感慨着创业的环境如何艰难;说到她自己失去的孩子和亲手培育的700个智障学生,她哽咽了,这些都是她的孩子。  相似文献   

20.
近日来,有媒体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33岁的浙江人闻小姐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上海一家事业单位工作,月收入6000元。虽然在上海结了婚,买了房,但总觉得生活太压抑。于是,她毅然辞去工作,与丈夫一起移居成都。白天在社区里参加公益活动,晚上就去闹市区“摆地摊”,卖些饰品、围巾、衣物等小玩意。当有记者找到这样一位“另类”白领时,她告诉记者,哪怕亲戚朋友都表示不可理解,自己却从来没有后悔:“因为我找回了自己,做了自己想做的事,过着自己想过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