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强硬立法应对暴力袭警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暴力袭警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暴力袭警是指人民警察在依法执行公务的过程中,民众公然向民警侮辱、挑衅、示威、施暴等各种阻碍警察职务的不法行为,暴力袭警频发的因素有:法制因素、公众因素、公安机关内部因素和民警自身因素,笔者认为公安机关应适应社会形势变化,通过借鉴西方警察权益保障机制机会,强硬立法,规范警察维权组织等举措应对袭警。  相似文献   

2.
作为基层民警,在执行各项公务时,特别是其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其维护自身私权利的地位是弱势的,究其原因有:民警执法压力空前高涨、公安机关作为专政机关的专门性和权威性有所淡化、公安机关缺乏"发声"技巧和途径,影响社会认同、民警执法权益的维护力度不够,袭警成本低、警察维权机构建设滞后,民警缺乏维权意识和途径等。应从完善法律法规,重树和强化民警执法权威;建立健全公安机关维权工作机制;建立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公共信息平台,完善警务公开,谋求社会认同;加强基层警务保障等途径进一步维护基层民警执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各国警察执法保障对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比研究中外部分国家警察执法保障相关立法规定。在借鉴国外警察执法保障相关立法经验和我国警察执法保障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完善我国警察执法权益保障的对策。其中包括:建议单独增设袭警罪;建议修改《人民警察法》第三十第五条规定,加大对侵犯警察执法权力的处罚力度:规范合法警用暴力的使用标准。完善警察执法保障的其他建议是:建立完善人民警察维权的机构;充分发挥警用装备的作用;提高民警自我防护意识;强化民警执法素质和执法活动效能的训练。  相似文献   

4.
目前,人民警察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犯的现象时有发生。为维护民警合法权益,必须加强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充分利用媒体,做好舆论引导;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民警维权意识;切实贯彻民警休息休假制度;积极开展“苦练基本功”活动,增强警察的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应注意借鉴外国经验,完善我国的法律法规,在刑法中增设袭警罪。  相似文献   

5.
良好的警务执法环境是警察巡逻综合执法的社会条件,但现实状况并不乐观,暴力袭警、暴力抗法和辱骂、威胁、诬告陷害民警案件以及扰警事件不断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有社会转型因素、法律法规因素、警察个人因素、监管评价因素和社会舆论因素等。要创设适应警察巡逻综合执法的社会条件,就必须完善立法、健全法制、加大对袭警行为的打击力度;充分尊重警察的合法权益,加强宣传,增进沟通,形成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理顺关系,摆正位置,建立正常的党政领导关系;加强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营造弘扬正义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开放的力度日益加大,我国处于一个特殊的社会转型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比较突出,治安形势日趋复杂.暴力袭警案件呈现出不断增多之势.频发因素:法律制度因素,社会公众因素,公安机关内部因素,民警自身因素.预防途径:1.加快袭警罪的立法;2.创设警察权益保护法;3.完善警察执法权的立法.  相似文献   

7.
暴力袭警从重处罚条款已施行5年,新“袭警罪”也即将施行。在改革方向既定的情况下,应全面调查原有暴力袭警犯罪现实状况、评估犯罪治理效果,以求为新“袭警罪”的准确适用提供参考。实证调查发现,暴力袭警犯罪总量逐年上升;绝大部分适用简易程序或速裁程序;量刑普遍较轻;被告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被告人职业分布差别大;被告人绝大多数具有认罪、坦白或赔偿谅解等从宽情节;往往针对民警本人,多导致轻微伤,财物损失较少;持械袭警与驾驶机动车袭警占比不高,但后果严重;常见区域分布明显;警察执法不规范是常见辩护意见,但极少获得法院支持;对轻微袭警行为是否构成刑法意义上的暴力,存在较大争议;仅出于反抗或逃避执法目的而袭警的,一般仍认定为暴力袭警罪;醉酒一般不影响犯罪构成。暴力袭警犯罪治理的难题在于法律争议影响适用效果,“从快从轻”弱化立法原意,法治意识薄弱浪费治理资源。因此,需要细化暴力袭警犯罪的刑罚等级,厘清暴力袭警犯罪的司法裁判规则,完善暴力袭警犯罪的处置机制,构造暴力袭警犯罪的源头防控系统。  相似文献   

8.
在立法层面,我国对现场控制袭警行为和制裁袭警行为的法律资源比较丰富。在此情况下,暴力袭警察事件仍层出不穷,究其原因,基层公安机关或者民警个人对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不力应当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为此,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章执行,熟练掌握和运用法律武器,以控制、减少袭警行为,保障民警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我国当下的法律制度和警察权益保障理念没有对"软暴力"袭警给予应有的关注与重视。但实践证明,"软暴力"袭警严重损害了警察执法的权威性、严肃性和公信力,进而导致通过警察执法得以伸张的社会正义难以实现,并破坏了来自不易的警民和谐关系。其中,刑事立法不健全导致保障缺位,警察专业培训缺失导致应对缺位,媒体和网民的倾向导致舆论监督缺位以及法律意识淡薄导致观念缺位是我国"软暴力"袭警猖獗的主要原因。对此,可以从健全刑事立法以打击"软暴力"袭警,加强警察专业培训以应对"软暴力"袭警,加大正面引导以促使媒体、网民正视"软暴力"袭警,提高行为人的法律意识以预防"软暴力"袭警四个维度找寻可行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0.
警察权益保护问题透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各地暴力袭警案件的频繁发生,警察权益受到严重侵害。警察权益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既包括警察的执法权益,也包括警察作为公民应享有的基本权利。警察权益遭受侵害,既有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加剧、公民法律意识淡薄、违法犯罪暴力化倾向严重和法制不健全、对侵害警察权益行为惩治力度不够、暴力袭警成本较低等原因;也有警察自身执法能力不高、自我防护意识不强和防护装备落后,以及公安机关不善于充分利用现有法律武器维权等多方面的原因。由此看来,保护警察权益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采取多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当前袭警案件频发,给社会、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带来很大危害,预防、减少袭警行为的发生是摆在公安机关面前的重要课题。应该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增大袭警行为的成本;加强训练和培训,提高民警的防范意识和防范技能;规范执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预防袭警行为的发生,保护民警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刑法修正案(九)》将袭警行为新增为妨害公务罪第5款并规定从重处罚,一定程度上平息了理论界就是否新增"袭警罪"的纷争,为实现条文间的协调以及法律规制范围的明确迈进了重要的一步。在适用过程中,应明确妨害公务罪的主要客体为正在执行的公务行为;对"警察"的理解应不限于被授予警衔的人民警察,公务的"正在执行"也不应局限于严格的上班时间;同时还应结合社会危害性内容,将暴力限制为对警察的人身暴力,其程度应为轻微伤以上,轻伤以下,并且适当考虑暴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刑法修正案(九)》将袭警行为新增为妨害公务罪第5款并规定从重处罚,一定程度上平息了理论界就是否新增"袭警罪"的纷争,为实现条文间的协调以及法律规制范围的明确迈进了重要的一步。在适用过程中,应明确妨害公务罪的主要客体为正在执行的公务行为;对"警察"的理解应不限于被授予警衔的人民警察,公务的"正在执行"也不应局限于严格的上班时间;同时还应结合社会危害性内容,将暴力限制为对警察的人身暴力,其程度应为轻微伤以上,轻伤以下,并且适当考虑暴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家加大对暴力袭警行为的打击,近几年,暴力袭警行为正在逐年减少,特别是2021年3月1日《刑法修正案(十一)》增加“袭警罪”,将暴力袭警的判罚刑期进一步上调以来,更是对暴力袭警行为进行了有力的扼制。然而,正是这种环境使得“软暴力违警”现象逐渐增多,许多不法分子为避免承担违法后果,逃避打击,便采用手段相对柔和、方法相对隐蔽的“软暴力”阻碍民警执法。本文围绕“软暴力违警”的特点和类型,选择现场处置软暴力违警的执法语言应对角度展开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袭警事件日益增多,其中暴力袭警已成为危及公安民警生命安全的重要因素。造成暴力袭警事件的原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法律环境和武器装备等客观原因和民警自身素质、安全意识和执法能力等主观原因。暴力袭警事件的频繁发生除了直接侵害人民警察的生命权、健康权外,更重要的是还会给社会治安的有序管理造成直接的危害,因此,应针对以上原因找出防止暴力袭警事件频繁发生的突破口,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和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新视野下的警察执法权益保障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犯人民警察执法权益,暴力袭警,故意伤害民警的行为,不仅是对国家法律的公然藐视和对社会的敌视,也是破坏社会公共秩序,妨害国家机关对社会正常管理的行为。只有从法律法规体系上、保护措施上、自身素质上完善人民警察执法权益的保障机制,提高人民警察的执法水平和自我保护能力,才能有效地维护人民警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破窗理论”给了分析暴力袭警频发的新视角。袭警行为是一个习得的过程,其学习途径一是以前发生的袭警行为,二是大众媒体关于暴力行为的传播。暗示和负强化也会促使暴力袭警行为的频发。为此.根据“破窗理论”预防和惩处袭警犯罪的有效策略应是“袭警犯罪容忍”机制。在实行该机制时.也要处理好与“人性化执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自《刑法修正案(十一)》新增袭警罪以来,各地首例袭警案接连曝光。在司法实务中,对袭警罪中“暴力袭击”行为的认定不同和对袭警罪的保护法益理解的不同,造成了审判实践的差异,甚至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况。如何认定袭警罪中的“暴力袭击”行为便成了刑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的难题。袭警罪中的“暴力袭击”应指的是通过“硬暴力”突然地攻击正在依法执行公务的警察,而不是通过“软暴力”、“缓和的”“非突袭性”的行为来阻碍警察执法。确定袭警罪的保护法益,与暴力袭击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紧密相关。袭警罪的保护法益是人民警察的执法权和人民警察的人身安全,前者系袭警罪保护的主要法益,而后者则为附随法益,而非次要法益。应透过袭警罪的保护法益来检验“暴力袭击”行为的构成要件该当性,从而对袭警行为进行准确认定,做到合理合法地出罪和入罪。  相似文献   

19.
警察查缉常见失误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各地暴力袭警案件时有发生,从已发生的暴力袭警案件看,多数发生在公安民警执行清查、盘查、检查和缉捕等警务活动中。为此,一线民警在查缉活动中应加强处置严重暴力犯罪的预案研究;增强临战意识,坚持有备无患、攻防兼备、有勇有谋的处置原则;实战中应做到因案施策、相机制敌、以智取胜;坚决贯彻依法、合理、有效使用武器的指导思想,尽快加强和提高一线民警查缉战术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对近期武汉袭警案件进行统计分析,针对暴力抗法袭警的原因和特点,结合武汉地域、时空特点和警察队伍状况,确定树立三个观念、健全完善六项制度、构建一个体系、强化二种手段、训练六个能力的应对策略。积极适应警务机制改革后警察执勤执法的特点,以期增强民警自我防能力,提高民警"高效履职、安全执法"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