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边一国”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很简单,就是一边一个国家,两边两个国家,分得清清楚楚,这是货真价实的“两国论”。这本来是大家都听得懂的、毫无疑义的。可是,陈水扁和台湾当局却出来辩解,说大家都没有听懂,他讲的不是这个意思。那么,他到底讲是什么意思呢? 一种说法是,他讲的只是“事实描述”。他们说,“两岸一边一国”是“现阶段两岸客观事实”。这完全不符合客观事实,两  相似文献   

2.
解读"和谐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力 《政策瞭望》2005,(4):37-40
什么是“和谐社会”?什么是“和谐社会”?社会学认为,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群体形式,是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它的特征之一是具有结构性。而社会结构是指社会系统的各组成部分或社会体系中诸要素之间比较持久、稳定的相互联系模式。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紧密联系,互相协调,整个社会才能始终保持有序和谐的状态。所以,“和谐社会”就是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实际上是一种整体性思考问题的观点,要求我们在把工作视野拓展…  相似文献   

3.
高三政治常识在讲述政党的特征时谈到“政党和国家政权的紧密联系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组织、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那么,什么是一般政治团体?它与政党有没有联系?我国有哪些一般政治团体?在教学中学生经常会提出类似问题,特别是学生从自身是共青团员这一实际出  相似文献   

4.
国家民族主义:美军战斗精神的价值支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旭 《前沿》2008,3(2):162-164
美国国家民族主义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文化体系,是美国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国家民族主义在国际上以“国家利益”为幌子,以“民主自由”为内容,以“命运天定”为哲学基础,是一种以国家整体形式出现的国家民族主义。美国国家民族主义对美军战斗精神的培育起着价值支撑作用,是美军战斗精神形成的重要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5.
善恶之研究     
吴若增 《人民公安》2006,(10):56-56
20年前我就发现:一、善良之人与邪恶之人的最大差异,就是善良之人总用善良之心去理解别人,而邪恶之人总用邪恶之心去猜度别人。二、这是一种思维习惯,反映方式。它非常固定化,因此可叫做思维定势、反映定势。三、问题是这种定势,很难被人发现或认识,因为善良之人固然用不着掩饰  相似文献   

6.
“街头政治”是美国支持一国反对派夺取权力和建立亲美政权的得力工具。20年来,美国的“街头政治”屡屡得手,扶持了一批亲美势力上台;今后它必将把这一套推而广之,威胁更多不愿听命于它的国家。这一动向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街头政治”,通常指某些政治势力为达到一定政治  相似文献   

7.
岁末年初,国际形势风起云涌,几大热点引起人们的关注。 ■虽然11枚空“化学弹头”和3000余页的核武器技术资料还不足以成为对伊开战的证据,但美国“倒萨”的决心并未改变。事实上,核查已经成了戴在伊拉克头上的一个“紧箍咒”.成败在此,劫数天定。■美国标榜,建立导弹防御系统是为了对付“无赖国家”和“邪恶轴心”。且不说会不会引发新一轮的核军备竞赛,单论用“金盾”去挡“羽箭”的安全构想,是否对路并值得呢? ■作为冷战的产物,北约一直在为“战车”驶向何方而头疼,布拉格峰会是一次变革和调整的会议,拥有了“新成员、新使命、新能力和新关系”的北约能否摆脱扩张的苦恼呢? ■朝美“核”纷争日趋白热化。朝鲜打出“核”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对于这个焦点中的焦点,在《五洲政情》栏目中将另做评析。  相似文献   

8.
1956年,美国政治学家加布里埃尔在其《比较政治体系》一文中,首先提出了“政治文化”的概念。此后,这一概念迅速流传开来,成为西方政治学中运用最广泛的概念之一。但“政治文化”一词的确切含义究竟是什么?至今无一致的看法,但是,承认政治文化与政治行为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却是一个普遍性的共识。笔者以为,任何政治系统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进行的。如果一种政治行为不被所处的社会风俗习惯、道德伦理、宗教信仰等所认可、消化和吸收,那么它的实际功效便会大打折扣,而作为社会文化特殊组成部分的政治思想、政治意识和政治信念等,对人的政…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独立、分裂、分离?它们有什么区别和结果,只有大跨度地从历史的角度去分析、去看,才能明白这三个概念应如何界定,它的发展趋势与前景是怎样的。独立,是指殖民地国家的解放或者多民族国家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前者是对异国而言的独立,它必能胜利。后者是对压迫民族而言的独立,可能胜利,但也可能是在外国势力的插手干预下,打着“独立”的旗号,因政治、经济、宗教等原因,对多民族国家进行分裂颠覆。后者的“独立”后果难于弥合,这是因为它有文化、宗教、民族传统的差别以及政治经济不平等等深层次的原因。还有一类是同一种族,同一文化,同一…  相似文献   

10.
刘墨 《两岸关系》2001,(11):3-4
冠以所谓“台湾独立”之名的分裂活动,从一开始就是在台湾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领域中同时进行的。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台独”势力的发展,台湾文化领域中的分裂活动趋于猖獗。李登辉背弃一个中国原则后,同样也在文化领域进行分裂活动。去年5月台湾当局新领导人上台后,分裂活动已经遍及台湾各个文化领域。有人称之为“文化台独”,也有人称之为“去中国化”或“脱中国化”。两种概括,都指的是服务于“台独”政治目的的文化分裂活动。  相似文献   

11.
有人认为不应该提倡“为纳税人服务”,而要坚持“为人民服务”,这种把人民与纳税人置于对立的看法,说的其实不是真问题,因为纳税人作为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人民。那么,提出“为纳税人服务”的意义在哪里?能够带来的观念转变又在哪里呢? 首先,纳税是什么?直白地想,就是生活在一起的众人,每人  相似文献   

12.
台湾当局为使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找到“理论依据”,援引南北朝鲜与统一前的东西德模式,证明分裂国家可以彼此“平等参与联合国”,并不妨碍以后实现国家统一。依照“两德模式”炮制的分裂主张,首先是把台湾说成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什么“中华民国”在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大陆,各自在管辖范围内行使主权;什么“中国这个名词是含糊不清的,是一个历史、文化及地理的中性名词”等等,与岛内“台独”势力相呼应,妄图把台湾从祖国的怀抱中分裂出去。  相似文献   

13.
新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一个显著的重大变化就是增设了“文化生活”模块。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政治学科的一个突出亮点。该模块内容目标的第一条就是:“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这里,作为“文化生活”的开篇,就需要弄清楚什么是文化的问题。一、文化是一个众说纷坛的概念地球上原本没有文化,只是在出现了人类之后,才出现了文化。例如,发现于坦桑尼亚的“奥杜威文化”、发现于法国的“莫斯特文化”,就是考古学认定的旧石器时…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不讲诚信被称之为无赖,一个企业不守信用无疑就是无赖企业.商业社会就是信用社会,信用是一个人、一个企业的立身之本和无形“身份证“.……  相似文献   

15.
一个人不讲诚信被称之为无赖,一个企业不守信用无疑就是无赖企业.商业社会就是信用社会,信用是一个人、一个企业的立身之本和无形“身份证“.……  相似文献   

16.
在学生中间,我有一个绰号,那就是“问号老师”。它几乎成了“政治老师”的代名词。细究它的缘由,还得从我的学生时代说起。新学期开始,我担任高二两个文科班的政治课。几节课下来,我发现学生知识学得太死,不会应用。课堂上静悄悄,学生们缺乏课堂参与精神,提出一个问题后,大家都不敢说,不愿说,很难见到“争先恐后”、“七嘴八舌”的现象。学生们的主动性都哪去了?我想改变这种局面,要让他们开口说话。从这以后,我就经常将一些问题穿插在课堂教学中。时间一长,大家都期待着、猜想着今天老师会带来什么新鲜事,会提出什么新问题?慢慢地,我逐渐培…  相似文献   

17.
大众传媒在美国以及其他一些西方国家被誉为是在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之外的“第四权力”,新闻记者更被冠以“无冕之王”。然而,美国以及西方媒体的实际情况究竟如何?媒体与政治尤其是民主政治文化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上百年来媒体发展演变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趋势,以及这种演变对于民主政治和公民权利有什么样的影响?其中有什么样的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和吸取?这些问题对于国人来说却所知甚少,有关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富媒体、穷民主:不确定时代的传播政治学》(RichMedia,PoorDemocracy:Com-municationPoliticsinDubiousTimes)一书,从…  相似文献   

18.
倪波 《社会主义研究》2007,3(1):122-124
邓小平外交思想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大”。从主体上看,“大外交”包括以国家(政府)外交为主体的政党外交、首脑外交、民间外交等;从对象上看,“大外交”包括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第三世界国家和国际组织等;从内容上看,“大外交”包括政治外交、经济外交和文化外交等。邓小平“大外交”思想对于我国新时期外交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化体制改革需要改革理论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体制改革是一场有别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全新的国家制度改革。改革的重点是理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转变政府文化管理职能,建立新的国家文化管理体制,其核心是转变党管意识形态的执政方式,从根本上提高党的文化执政能力。由于长期以来文化在我国的国家政治社会生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以及人们对文化的特殊理解,因此,文化体制改革首先遇到的障碍就是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目的性限定和改革的路径选择。也就是说为什么要改革文化体制?文化体制的性质是什么?往哪里改?改革后的中国文化体制是一个什么样的制度形态?由此而产生的矛盾和障碍,将…  相似文献   

20.
统一祖国,振兴中华,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和爱国同胞的热切期望,李登辉鼓吹“两个政府”、“两个对等政治实体”、“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等论调,并纵容、支持“台独”势力,企图从根本上改变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地位,破坏两岸关系,破坏祖国统一。与此相呼应,美国的反华势力通过国会一些人炮制《加强台湾安全法》,妄图将台湾纳入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白皮书正是针对“台独”势力和美国反华势力作出的严正声明:中国政府从民族大义出发,坚决维护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那些妄图分裂中国、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是注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