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年,休假     
年前到某公安分局,一女警欣喜万分地说:“今年我们开始搞休假制度了!”我颇吃惊:“不是早就开始了吗,各地都是。”她说:“我们不行啊,活谁干啊?”我又问:“是强制休假吧?”她还是那句话:“那活谁干啊?”那认真劲,分明觉得休假事小,“活”事大;能休上假,像是一种奢侈。活不干肯定不行,但活也分大小,事也分轻重缓急,需要立马办的事,必须立马办,哪怕是加班加点、牺牲休假,但有的事可以大家轮着干、分着工干,有的事可以缓一缓再干——总之是要想办法最大限度地让“干活”与“休假”两不误的——要不,她怎么能享受到休假呢。到公安分局,是参加一…  相似文献   

2.
著名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樊刚答读者问时指出:腐败的问题,是青年朋友议论的热门话题。反腐倡廉反复搞,似乎成效不大。问题的原因从根本上说不在于当事人品德的好坏、水平的高低,而在于规定着人们行为方式的那一系列的体制。所谓腐败,简单的定义就是“利用公权谋私利”。利用公权若是谋公利,是理所应当的,公权本身就是为了公利而设计出来的;若是以私权谋私利,也是合理合法的;若是以私权谋公利,通常称为“大公无私”,经济学上称为“利他主义”,需要提倡。只有以公权谋私利这件事,是人们深恶痛绝的腐败,是属于要加…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说,“班子强不强,关键看班长”。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势下,做为主持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全局工作的领导班子中的一把手,若是一个能人则可以搞活一方经济,若是一个庸人则可能搞死一方经济。不仅如此,一把手的较高的综合素质还是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整体素质的前提和关键。为此,本文就如何当好一把手谈点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4.
人活这辈子,要想真干成一两件事,或认真地做几十年人,头一条当然是必须有极力想干、努力去干的事,但我认为与这一条同等重要乃至比这条还重要的是另一条:必须有绝对不想干也绝对不去干的事。难在“绝对”。世上的大多数人都是想当“全可人儿”,即在诸方面都有福气的人。例如眼下,有人就盼着当这样的人:一边下着海,哗啦哗啦地挣钱;一边写着文学作品,成为名作家;一边到大学兼  相似文献   

5.
提到自我宣传,免不厂有自我表扬之嫌,自然不宜多搞。不宜多搞,不是说绝不能搞,我的体会是,有时要搞一点,甚至必须搞一点。我们区每年底对直属单位。机关部门的工作要进行检测,评定好差,表彰先进。检测评定方法是走群众路线,单位领导上台演讲,汇报工作,而后群众投票。两年以前,我当民政局长不久,对于上台演讲心里嚼咕,顾虑人家说这是自找吹嘘。局里的同志说:我们倒不在乎冲不评先进,但民政工作干了啥,为了啥,干得咋样结果咋样,应让人知道,这样才能争取得到更多的支持籍助_我先得大伙说持对,就放开胆量,走上台去讲我引…  相似文献   

6.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对浙江提出了“三个走在前列”的要求,这是总书记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浙江今后工作的更高要求。“继续走在前列”是一种动力,更是一种压力。要继续“走在前列”,必须“干在实处”。“干在实处”包含有两层涵义,一是“干实”,二是“实干”。“干实”就要求对工作的结果负责。干工作要有好的结果,首先要有实的工作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内容。干工作有时需要一定的形式,没有形式,内容就表现不出来,但不能只图虚名,不务实效,搞花架子。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7.
现在,一些地方总在埋怨搞经济建设缺投入,而对当地出现的用钱马虎、投入不讲效益现象却视而不见。故而,便出现了:一边是需要投入的项目“无米下锅”,患下“饥饿症”;一边是效益不好的项目占用大量资金,患下“消化不良症”。 在聚财用钱方面,江西上饶地区创造了一套“扎竹成排”的办法,值得借鉴。两年来,该区将红壤项目、果业开发、扶贫开  相似文献   

8.
“撒胡椒面”与“扎竹成排”程建平现在,一些地方总在埋怨搞经济建设缺投入,而对当地出现的搞钱积极、用钱马虎、投入不讲效益现象却不以为然,故而,便出现了两道风景线:一边是需要投入的项目“无米下锅”,患下“饥饿症”;一边是效益不好的项目占用大量资金,患“消...  相似文献   

9.
陈水扁、李登辉推动的“务实外交”已经成为与他们在台湾岛内推行的“民主化”、“本土化”,在海峡两岸关系方面坚持的“两国论”、“一边一国论”并列的主要政策支柱之一,是他们搞分裂,搞台独的重要内容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透视魏文英在国内时,我时常听到一些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非议。有的说:“现在是搞市场经济,追求的是经济效益。金钱才是驱动企业的动力,搞思想政治教育有什么用处?”也有的说:“经济建设是干出来的,不是靠说出来的(意思是不靠思想政治教育说出来...  相似文献   

11.
在2009年11月的一天,广西自治区某市的一个基层法院门口,只见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女性和一个二十多岁的漂亮女孩正在拉拉扯扯。中年女人一边用力地把年轻女孩往法院里面拽,一边还喊着:“走,跟我告他去,跟他离婚!你说你这稀里糊涂跟他结了婚,难道还要稀里糊涂过一辈子吗?”  相似文献   

12.
周艳琼 《今日民族》2006,(12):35-38
先秦典籍《吕氏春秋》有一段记载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是先民一边集体搬运巨木,一边呼喊号子的逼真描写。而且,还说出了一个极朴素又极重要的道理:早在原始时代,凡“举重”,必唱“劝力之歌”。所谓“劝力之歌”就是后来的劳动号子。这种体裁是人们在参与需要相互协作的集体劳动时,为了统一劳动节奏、协调劳动动作、调解劳动情绪而唱的一种民歌。所以,产生“号子”的必备条件首先是集体劳动,同时还必须是需要互相协作的集体劳动。诸如出海打鱼,森林伐木、抬木,江河摇橹、拉纤、放排,码头搬运,上山…  相似文献   

13.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必须切实转变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清简务本、行必责实”的工作作风。这个“本”,就是广西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就是全区各民族的团结进步,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更好实现。这个“实”,就是求真务实,就是脚踏实地,就是真想、真干、真实,真出力、真流汗、真爬坡。抓住这个“本”、务好这个“实”,就是要多干多数人受益的事,多干群众最急需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有利于发展的事。要为政“清简”,做到政治清明,作风清新,为官清廉,不搞繁文缛节,不搞文山会海,不搞形式主义,真正把精力和心思用在解决当前…  相似文献   

14.
戒“飘”     
朱国良 《今日浙江》2011,(22):62-62
时下有一股“飘风”:有的干部工作不深入,做事不踏实,下基层进村不入户,进厂不到岗,爱好隔着汽车玻璃看,等着材料送上来,说他们是“走读干部”、“跑马干部”,一点也不为过。反映在思想作风上的“飘”,就是有的人喜欢争名,不尚实干,好搞那些“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这些人爱把功劳归于自己,将不足椎给别人,常常是赶浪头,出风头,争彩头,措施一条条,豪言一串串,官话一套套。反映在学习上,往往是图图门面,装装样子,博取虚名。所有这些“飘”,  相似文献   

15.
当前,基层政治理论学习在广度和深度上存在明显不足。主要表现:1、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够;2、学习声势不够,氛围不浓;3、学习效果不明显。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邓小平理论学习的进一步深入,需要切实加以解决。 一、纠正对政治理论认识上的偏差 有的认为,学政治理论就是唱高调,是走过场、搞形式,学不如干。有的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相似文献   

16.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推动农村现代化进程,提高农民素质的系统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推进“两个率先”的基础工程,是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实事工程,是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近年来,与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相比,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比较明显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以及科学文化教育未能适应新的形势;农民群众致富观念明显增强,搞经济、干实业的劲头很足,而参与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往往不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机制、投入机制、鼓励机制都…  相似文献   

17.
“琢磨”与“捉摸”这两个词均已有上千年历史。“琢磨”的本意是雕玉刻石。常喻修养品行或修饰诗文,研讨义理。而“捉摸”即揣测之意。几千年来,但凡有人群的地方,大体都有两类人,一类专心琢磨事,一类擅长捉摸人,古今中外,概莫能外。琢磨事的人,常常如痴如迷于事上,披肝沥胆,竭心尽力,上下求索,虽九死而不悔;捉摸人的人,往往口蜜腹剑,插圈弄套,飞短流长,以致人于死地而后快。琢磨事的人,由于一门心思在工作,全部精力干事业,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既没有时间走门串户,更没有兴趣道短说长,往往无心也无暇警觉和防范捉摸人的人,因此…  相似文献   

18.
妄图彻底“去中国化”:以实现“一边一国” 近期,台湾当局挖空心思,大搞“去中国化”,妄图把岛上一切有“中国”字样的地方,都改成“台湾”。特别是游锡堃不久  相似文献   

19.
利川市政府对举债创“政绩”者说不,并明令收归举债权,严禁各乡镇、各单位今后举债搞“政绩”。这一举措,令人钦佩,发人深思。为官一任,求政绩,创业绩,既必然又必须。但为谁创“政绩”,用什么样的工作创造“政绩”,却因人的“政绩观”不同而大相径庭。时下。在我们周围就有这一种现象:有的干部因“政绩观”错位,为了个人创“政绩”,往往打肿脸充胖子,  相似文献   

20.
“一边一国”的真实含义是什么?很简单,就是一边一个国家,两边两个国家,分得清清楚楚,这是货真价实的“两国论”。这本来是大家都听得懂的、毫无疑义的。可是,陈水扁和台湾当局却出来辩解,说大家都没有听懂,他讲的不是这个意思。那么,他到底讲是什么意思呢? 一种说法是,他讲的只是“事实描述”。他们说,“两岸一边一国”是“现阶段两岸客观事实”。这完全不符合客观事实,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