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编辑同志: 在司法实践中,在刑事案件开庭之前,审判长在法庭上一般都会告知被告人有申请回避的权利,但许多案件在二审过程中不开庭,有的法院就往往忽视了上诉人(被告人)在二审程序上的申请回避权。在办  相似文献   

2.
【裁判要旨】上诉不仅表明上诉人不服一审裁判,而且表明上诉人与对方当事人或者共同诉讼人的权利义务有争议。在连带责任保证案件部分当事人上诉的情形下,应尊重未上诉的当事人的选择,不将其作为二审判决的对象;同时在上诉人错误列举被上诉人时,不直接更换被上诉人,而是尊重上诉人的诉讼权利,在二审判决书中按照其上诉状载明的当事人的诉讼地位予以列明,但在判决书中应对不适格被上诉人之诉讼地位进行回应。  相似文献   

3.
在民事诉讼中,一方当事人(仅指一方)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二审法院审理后,有时会判决加重上诉人的民事责任。这一做法是否正确,现行民事诉讼法未作出明确规定,审判实务中的争论也比较大。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有悖于立法精神,下面略陈管见。一、当事人处分主义,民事诉讼法特有的基本原则民事诉讼法第13条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在原告起诉并经一审法院判决后,任何一方当事人对一审判决的态度不外乎两种形式。一种是不服判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刑事上诉理由仅在司法解释的层面有所提及,但若要进一步保障上诉人的权利,改变目前刑事二审程序被无理由启动以及虚化运行的现状,使二审程序发挥其应有的纠错救济功能,通过上诉理由对二审案件进行分流,便是呼之欲出的设置。以此,将上诉理由规范化、明确化和法定化,不仅是实现诉讼效率与程序公正平衡的内在要求,更是实现二审功能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5.
刑事诉讼中的上诉审的审理方式,是指二审法院接受上诉人或人民检察院不服一审法院的判决或裁定而提出上诉或抗诉后,对本案进行审理所采用的形式。二审审理方式是否科学、合法,关系到能否正确执行刑事诉讼法,确保案件实体  相似文献   

6.
日前,状告“电子警察”违法告知的上诉人周文平书面向河南省南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撤诉。南阳中院经审查作出二审裁定:准予上诉人撤回上诉,双方均按原判决执行。  相似文献   

7.
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41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上诉或抗诉案件的程序,除本章已有规定的以外,参照第一审程序的规定进行”。由于对该条的理解不一,各地在司法实践中的作法很不一致,尤其是“参照”本身因缺乏法律应有的明确性和强制性,而影响二审办案质量、效率和社会效益。因此,完善二审程序、确保二审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已经成为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笔者试就二审程序规范化改革问题谈些设想以供探讨。 l.应建立动员撤诉制度。上诉人上诉后,二审法院合议庭经合议认为上诉人上诉明显无理,可以动员其撤诉的法律规定。因为这是实践中的一种习惯做法,需要用法律来规范。而且近年来无理上诉的明显增多,有诉必审的作法可能导致一些确实有误的上诉案件被  相似文献   

8.
编辑同志: 我发现一些中院或高院的二审刑事裁判文书,不写辩护人的辩护意见,仅仅在首部写上辩护人的姓名和工作单位。我认为二审裁判文书除了叙述案情事实和上诉人的上诉理由外,也应对二审辩护人的辩护意  相似文献   

9.
不服一审判决上诉,二审撤销原判,发回重审;不服重审(一审)判决再次上诉,二审撤销原判,宣告上诉人无罪。本案被告人沈义,原北京神州工业公司总经理,1992年6月因涉嫌一起非法集资案被羁押,1993年4月被捕。1995年4月,一审法院认定被告人在任职期间...  相似文献   

10.
二审案件是指第二审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审理的上诉或抗诉案件。对二审案件的审理形式,我国法律未作统一规定。在实践中主要采用公开审理和书面审理两种形式。公开审理的二审公诉案件,上诉人请辩护人的时限,我国法律已有明确规定。众所周知,二审案件有它自身的特殊性,二审的形式除开庭公开审理外,还可以书面审理。而对于采用书面审理的二审刑事案件,我国法律却未就上诉人请辩护人的时限作出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审判实践中又时常遇到书面审理的二审案件上诉人及近亲属请辩护人的情况。由于对这种时限尚无明确的法律规定,使实践中对这个问题的掌握上出现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陈福民、须建楚在“《民事诉讼法》第161条的理解与执行”一文(刊《法学》1991年第10期)中提出:民事案件二审应不受上诉请求范围的限制。笔者对此不敢苟同,认为:民事案件二审应只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适用法律进行审查,不应全面审查。第一,二审对一审判决进行全面审查,有可能加重上诉人的民事责任。由于上诉,反而加重了民事责任,当事人就不敢上诉了。这样不仅不利于保  相似文献   

12.
《法学》1986,(4)
《法学》一九八五年第八期陆全惠同志的文章《被告人有权要求撤回上诉状》(下称《陆文》),对刑事诉讼中经常碰到的这一实际问题进行了探讨,很有必要。但《陆文》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愿以浅见就教于陆全惠同志。当前,对刑事案件上诉人提出撤回上诉的问题,处理不一,的确混乱。一种处理是准予撤诉,其中又分为绝对准撤和有条件准撤两种。绝对准撤,就是凡提出撤回上诉的概予允许。有条件准撤,就是根据案件情  相似文献   

13.
我们这里要讨论如何处理上诉人作为一审原告,在要求撤回上诉的同时,又要求撤除一审起诉的民事案件.当然,一审判决对原告不利、原判有误和原告企图规避法律而撤诉的民事案件不在讨论之列.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或者他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这是上诉不加刑原则在法律上的具体体现。这条规定是为了解除上诉人怕二审加重刑罚不敢上诉的顾虑,以切实保证上诉制度的贯彻执行。由于我国文化教育还比较落后,不少  相似文献   

15.
民事二审程序应确立禁止不利变更原则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上诉不加刑是刑事诉讼法明文规定的基本原则之一 ,民事诉讼是否有相对应的原则呢?我国民事诉讼法虽无类似规定 ,但对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处分原则、上诉权、上诉审查范围进行分析 ,我们可得出结论 :民事诉讼二审程序中实际已确立了禁止不利变更原则。但对该原则在理论与审判实践中的认识不甚明确 ,故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以审判方式改革为契机 ,在民事二审程序中切实确立禁止不利变更原则 ,实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一与刑事诉讼中的上诉不加刑原则类似 ,民事诉讼中禁止不利变更原则也是指二审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审判原则上不能将上诉人置于更加…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笔者在审判实践中,发现不少发回重审的民事裁定书确定了诉讼费归谁负担,且写法不一。有的写“本案上诉费由上诉人负担”,有的写“一审案件受理费维持不变,二审诉讼费由上诉人负担”;还有的写“一、二审案件诉讼费均由上诉人负担”。如此等等。笔者认为,依据法律规定,发回重审的民事裁定不应确定诉讼费用归谁负担,其理由是:  相似文献   

17.
在法学理论和司法实践中有一种传统观点:当事人在一审民事诉讼程序中称为原告和被告,而在二审民事诉讼程序(上诉审程序)中称为上诉人和被上诉人。其中上诉人是在一审程序中的原告或被告.和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被上诉人是上诉人在一审程序中的对方当事人、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见统编教材《民事诉讼法教程》第356—357页)。笔者认为,一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前不久,某地法院判决的一起民事案件因共同被告不服判决提出上诉。中级法院审理后对 其中一上诉人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维持原判,对另二名上诉人因未按法律规定预交上诉费 ,裁定按自动撤诉处理。此二名上诉人申诉至检察院。对于此案应适用哪一审程序产生了两 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三被告为共同上诉人,经中级法院审理已作出裁判,虽然其中二上 诉人的诉讼请求未予审理,但仍属终审判决,不再适用第一审程序。第二种观点认为:虽然 此案已经二审判决但对按撤诉处理的二被告仍应适用第一审程序,一审法院的同级检察院可 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审判》2010,(5):67-67
4月20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对郑民生故意杀人案上诉一案在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法庭公开进行了二审,并当庭作出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裁定。法院认为,上诉人郑民生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致8人死亡、5人受伤,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  相似文献   

20.
X(原告、上诉人[向第二审法院上诉]、上告人[指对第二审的判决不服向高级法院或最高法院上诉])取得Y公司(被告、被上诉人、被上告人)的股份100股,并接受了股票的交付。此股票附随一份为A过户用的空白委任状。但是,在办理过户手续前,上述股票及空白委任状被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