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情】2010年5月,债务人杨某向原告谢某借款15万元经营服装生意,被告陈某为杨某提供担保,并在借条上签字。由于杨某经营亏损,借款到期后无力偿还借款,债权人谢某遂向法院起诉担保人陈某及陈某妻子黄某,以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形成的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为由,要求两人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归还借款本金15万元及利息。陈某的妻子黄某对以上借款、担保不知情。  相似文献   

2.
《民主与法制》2010,(11):67-67
田某向黎某借款12万元,约定借款使用期限为8个月,并约定了利息。借款到期后,债务人田某没有履行还款义务,黎某找到田某结算,经结算,田某共欠黎某本金加利息14万元。经多次催要,田某依然未履行还款义务。后黎某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田某给付欠款14万元,并且以14万元为本金,按照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从结算日开始,计算至实际履行之日的利息。请问,黎某以14万元为本金计算复利的行为是否适当?  相似文献   

3.
张健 《人大建设》2008,(5):56-56
王某夫妇共同经营一个商店,因与我有生意往来.欠我10万元货款。我多次催要,对方一直拒不偿还。经法院判决后,我申请强制执行。但王某的妻子张某说,她和王某已在上个月协议离婚,协议约定房屋及其他所有财产都归她,债务全部由王某承担,该协议还经公证部门公证了。现在王某又外出经商了.具体地点不明。请问,我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  相似文献   

4.
《民主与法制》2014,(7):64-64
编辑同志:张某和我是好朋友,因他做生意急需资金,向我借款105万元。我们签订了两份借款协议,其中一笔借款为80万元,另一笔借款为25万元。协议约定的借款期限为30天,  相似文献   

5.
案例:王某与刘某在谈恋爱时,向刘某借款5万元,当时双方对借款利息和归还期限没有明确约定。两人婚后,由于感情恶化,刘某遂向王某索要借款,未果后,诉至法院。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王某欠原告刘某借款5万元至今未还,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该借贷关系行为发生在原、被告结婚前,借款并非用于婚时夫妻财产购置,  相似文献   

6.
<正>【案情】2011年,黄某做路桥工程,向朋友吴某借钱,吴某向亲戚朋友筹借了37万元给黄某,并约定月息2%。利息拿了半年后,黄某就不再支付利息了。经吴某催要,黄某归还了部分欠款,剩余的26万元一直拒不归还。万般无奈之下,吴某只好将黄某告上了法庭,长汀法院判令被告黄某立即返还吴某借款26万元。判决生效后,因黄某未履行,吴  相似文献   

7.
[案情回放] 被告莫某(男)和被告牟某(女)原系夫妻关系,2014年3月因孩子抚养等纠纷分居,2015年12月双方经法院调解离婚. 2014年4月5日,被告莫某因家庭开支、抚养小孩向原告张某借款1.2万元.2015年1月8日,莫某以偿还车贷及家庭开支为由再次向原告张某借款4万元.莫某向张某的两次借款均出具了借条,但并未约定借款期限和是否支付利息.之后,原告多次催收借款未果,诉至法院,要求判决二被告莫某和牟某共同偿还借款5.2万元及利息.  相似文献   

8.
【案情】 陈某与农某共有一套房屋。许某与陈某签订了一份《房屋转让协议》,约定:甲方(陈某、农某)向乙方(许某)转让房屋所有权;乙方向甲方一次性交付14万元后,甲方向乙方移交房屋所有权证、房屋共有权证和房间钥匙。但该协议的甲方只有陈某签名,农某没有在协议上签名。之后,许某按协议约定支付了房屋价款,陈某亦将上述房屋所有权证、共有权证交付给许某,并将房屋交付给许某实际居住并使用至今。之后,许某多次找陈某协商,要求办理产权过户手续,但陈某拒绝办理。于是,许某向法院起诉,请求将该房屋产权过户至其名下。  相似文献   

9.
案情简介张某,系北京市某建筑器材租赁站业主。张某诉称,1997年7月10日,我方与被告北京市某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签订租赁协议书。在协议履行过程中,被告将其所需建材从我处提走后并未完全履行支付租赁费的义务。经我方多次催要,至今被告尚欠我方22万元,要求判令被告给付所欠租赁费22万。被告辩称,双方存在租赁关系,但随着1998年9月18日工程的竣工,我公司已付清租赁费。双方履行期限届满后,如原告认为欠款,应当依合同约定立即主张权利。自工程竣工后原告未向我公司主张权利,原告所述向我方“多次催要”不能成立,其主张的权利已超过诉讼时效…  相似文献   

10.
【案情】陈某是胡某的老乡兼同学。某日,陈某以急需周转资金为由,向胡某借款人民币30万元并承诺在一个月内归还,同时还约定利息按银行同期贷款利率计算。  相似文献   

11.
【案情】邹女士和马先生于2012年4月6日协议离婚,并在连城县民政局办理了离婚登记,在离婚协议书中,双方约定邹女士抚养婚生子,马先生每月25日支付抚养费1300元,从2013年1月起每年每月递增100元,直至孩子大学毕业,孩子的教育费、医疗费等其他费用由双方各承担50%。双方离婚后,婚生子随邹女士在厦门湖里区生活。因马先生未依协议约定支付抚养费,邹女士多次要求马先生支付均遭拒绝,  相似文献   

12.
彭为 《人大论坛》2009,(10):29-29
2004年8月,赵某某与其妻钱某某安装不锈钢防盗网,约定由孙某提供材料并进行安装。安装完毕后,孙某多次向二人催要安装款10000元,但赵某某以资金困难和夫妻双方正在闹离婚为由,一直不予结账。2005年4月,赵某某提起与钱某某的离婚诉讼,离婚判决书准予双方离婚,同时,对夫妻财产和债务进行了分割。其中,欠孙某的10000元债务,判决由钱某某负责清偿。该判决生效后,钱某某未履行还款义务。于是,孙某诉至法院,要求赵、钱两人履行还款义务。  相似文献   

13.
[案例]: 原告江西省婺源县某民办中学于2002年7月20日与被告江某(同县另一中学教师)签订了《聘任协议书》。约定自2002年9月1日起至2011年8月31日止,被告江某到原告方担任某学科骨干教师。享受四级十二类教师待遇。年总收入不低于22000元;从被告受聘之日起。合同期内由原告每年于9月10日前支付被告学科骨干津贴15000元,9年共计135000元;聘任协议有效期内,如被告单方终止协议,必须赔偿原告违约金30000元。协议签订后,被告当年未能实际履行,仍在原校任教。后经协商。双方将协议的履行开始期限推迟一年。即变更为2003年9月1日至2012年8月31日为双方履行权利义务期。协议变更后,被告仍未能履行。原告向该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该会于2003年9月22日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之后,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被告江某按协议约定支付违约金30000元和承担诉讼费用。  相似文献   

14.
《民主与法制》2014,(14):67-67
编辑同志:我和宋某于一年前协议离婚,离婚协议上约定儿子由我抚养,宋某每月支付抚养费5000元直至儿子22岁止。现在宋某认为这样的约定很不公平,想要减少抚养费的支付。然而宋某收入每月有将近5万元,我该怎么办?王晓娟读者: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乙方抚养子女的,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  相似文献   

15.
新农 《人民政坛》2011,(4):33-33
【案情】曲某打算购买农用车跑运输,找到同村家境富裕的陈某借款,同时请邻居张某担保。为保证各方利益,三人签订了一份借款合同,约定:如果曲某不能偿还借款,陈某可以要求张某无条件偿还全部借款;如果张某无财产偿还,  相似文献   

16.
【案情】1998年7月至2000年9月间,何乙先后分7次向何甲借款1.75万元。2003年11月,何乙向何甲出具证明,确认上述事实,并约定借款于2005年10月1日还清。2004年4月,何乙与案外人李某签订合作投资某木材市场的协议。2005年5月,何甲、何乙签订协议,约定何甲用何乙欠其的借款计作2万元,  相似文献   

17.
谭冰  黄恒涛 《当代广西》2013,(18):49-49
案情:2011年4月2日,谭某因资金周转困难向陆某借款2万元,并出具借条,约定2012年7月1日前还款,未约定利息。双方另约定,借款期限届满,谭某如未能及时还款,视为违约,每逾期还款一天,支付不低于总借款金额千分之五的违约金。因谭某逾期300天未归还借款,陆某遂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被告归还借款本金2万元及违约金3万元。法官审理后认为,公民之间合法的借贷关系应受到法律保护,谭某向陆某  相似文献   

18.
《民主与法制》2010,(16):64-64
编辑同志:薛某因做生意没钱,便向林某借了10万元钱,并要求石某进行担保。薛某与林某签订了协议,其中约定:“薛某向林某借款10万元,若薛某到期未还款,由石某作为担保人负全责。”担保人石某在协议上签了字。借款期间届满后,薛某未按期还款,林某要求薛某和石某连带偿还借款。  相似文献   

19.
这是同一个案件,在同一个法律蓝天下,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是公安机关以诈骗罪立案侦查,并抓获了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另一则是法院以经济合同纠纷,对此案做了民事判决。实情介绍:1998年8月25日,河北省雄县电器材料总厂(法定代表人郭金学)以河南省濮阳市益豪摩托车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张雪兰)为被告,状告被告违约和欠款,要求法院判令被告偿付欠款103804元、违约金26.7万元,并赔偿经济损失29万元。其理由称,1998年3月2日,原、被告双方签订“工矿产品购销合同”一份。合同约定原告每月供给被告主电缆全成、后刹车开…  相似文献   

20.
新农 《人民政坛》2011,(10):35-35
【案情】村民林某与陈某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后不久出了车祸,虽经抢救保住性命,但却丧失了性功能。林某对陈某隐瞒了这一事实。新婚之夜,林某借故不与陈某同房,但婚后第三天,陈某还是得知了这一情况。陈某不久向法院提出离婚诉求。林某答应离婚,但认为当初自己曾按照习俗给予陈某结婚礼金33000元和不少首饰,陈某应予返还。法院审理判决两人离婚,陈某应当将33000元及首饰等彩礼返还给林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