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谭喜祥  欧阳斌 《前沿》2009,(2):159-162
实行和鼓励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是促进我国土地市场的发育和消除土地隐形市场的重要举措,是从根本上克服划拔土地制度弊端的出路。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划拨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变革提出了要求。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实践出现了一些急需法律予以规范的关系,但现行的土地划拔使用权制度存在观念落后,制度相互矛盾和制度缺失等问题,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土地制度变革要求,亟待完善我国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制度。  相似文献   

2.
1988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农业法>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走向合法化.<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和部分规章的相继发布,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体系日臻完善.但目前在登记公示制度、土地质量等级评定和流转费、流转范围和方式、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及纠纷处理机制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为此,建议建立公告-登记-查询制度,完善土地质量等级评定并对转让金和流转期作出限定,取消对转让当事人的不适当限制,进一步明确合法的流转方式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正副本制.  相似文献   

3.
土地所有权是法律确认的人们因对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而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1]土地所有权的法律保护,是按照法律规定的条件、方法和程序保障所有权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对其所有的土地行使权利的制度.明清时期随着土地租佃和典卖的发展,地权流转频繁,西南少数民族固有的习惯法已无力解决其土地所有权不断被侵夺的状况,王朝国家逐步以专门立法和制度化司法手段保护西南少数民族的土地所有权.  相似文献   

4.
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制度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8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农业法》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走向合法化。《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法规和部分规章的相继发布,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体系日臻完善。但目前在登记公示制度、土地质量等级评定和流转费、流转范围和方式、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及纠纷处理机制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为此,建议建立公告-登记-查询制度,完善土地质量等级评定并对转让金和流转期作出限定,取消对转让当事人的不适当限制,进一步明确合法的流转方式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实行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正副本制。  相似文献   

5.
更正     
安晓明 《长白学刊》2004,(4):112-112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城市土地制度是典型的“三无”制度,即城市土地的无偿、无限期、无流动性(禁止土地转让)的使用制度。随着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完善的市场体系逐步形成。作为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土地制度自然需要逐步建立和健全,其中包括城市土地市场。基于此。进一步完善城市土地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城市土地制度是典型的"三无"制度,即城市土地的无偿、无限期、无流动性(禁止土地转让)的使用制度.随着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完善的市场体系逐步形成.作为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土地制度自然需要逐步建立和健全,其中包括城市土地市场.基于此,进一步完善城市土地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土地征收法律关系的主体是国家和农民集体。土地征收既涉及农民集体的利益,也涉及其组织成员的利益。正确界定征地中的各种法律关系,明确土地征收、补偿、安置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内容,完善保护农民合法土地权益的法律制度、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土地征收法律责任制度和纠纷处理制度,对我国征地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戈  金明浩 《理论月刊》2007,(3):157-159
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采用BOT方式进行投资的项目越来越多,但有关BOT投资方式中的土地使用权法律法规还尚不完善。从法律角度考察,BOT项目公司在我国取得土地的方式有着与其他外商投资企业取得土地使用权的不同的特点。从本质上讲,BOT项目公司取得土地使用权可以认定为一种特殊的土地使用权划拨方式,其不可以单独抵押,转让也应当有严格的限制。  相似文献   

9.
上海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上海的发展而起步并逐步规范、完善的。1987年制定的《上海市土地使用有偿转让办法》,率先以法制化形式推进土地使用权有偿出让、转让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祖国大陆实行的土地制度是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土地所有权不能买卖,可以买卖的是土地使用权。 根据祖国大陆的《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台商在大陆投资需要使用土地,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11.
在法律制度设计中,公平是土地用益物权配置追求的目标,效率是实现土地用益物权制度功能的内在动力。公平的价值准则和效率的价值判断共同适用于对土地用益物权配置的评判,缺失了公平,土地法律制度就会迷失方向;缺少了效率,土地法律制度就失去了活力和动力。公平与效率之间从根本上是一致的,但也可能存在矛盾,为此,应当实现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物权法》,我国农村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制,即村民小组、行政村或乡集体范围内成员共同拥有土地的制度。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按用益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农用地、宅基地和建设用地。而纵观改革开放30年来的农村土地制度变迁,无不是以集体对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为前提,针对这三种用益的土地,在使用权的分配方式和转让形式方面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刘俊 《理论月刊》2012,(5):100-103
对于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折价入股,目前尚还存在着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否可以设定抵押和转让两个疑难问题。解决这两个问题,必须先从总体上考虑到保障农民根本利益及限定土地用途问题,进而认识到,在土地承包经营权被抵押或转让而导致的农民丧失土地承包经营权并不代表集体组织丧失了土地所有权。为此,应当尽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等相关制度,为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扫除制度障碍。  相似文献   

14.
正《敦煌契约文书研究》,系"中国法律史学文丛"之一,王斐弘著,520页,43.2万字,商务印书馆馆2021年9月出版。敦煌法学是敦煌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敦煌法学主要研究对象之一的敦煌契约文书,广涉借贷契、买卖契(包括一般买卖、土地交易)、租佃契、雇工契、养男立嗣契和放妻书、放良书、分书和遗书,可称为"敦煌五契四书"。  相似文献   

15.
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增收致富的实现离不开农村金融的大力支持。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存在严重的"金融抑制"问题,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法律制度,创新农地金融迫在眉睫。我国立法在一定程度上否认土地承包经营权财产属性的完整性,限制了农地抵押权能的发挥。当时立法禁止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是出于该制度不利于保护集体成员权、不利于发挥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不利于保护国家耕地的考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民主体身份的多元化,农村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被不断弱化,农业规模经营开创了农业经济的新局面。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是合乎法理的,也是对现实需求的回应。应明确界定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的标的物,以实现物权;重构土地所有权的权能,以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权利束";修改相关法律,允许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并建立配套制度,以构建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法律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7,(13)
<正>这是一个民间习惯:土地转让,让方应将该地块相关的文书转给受方;若属土地的二次、多次转让,则须将上一次、上几次的相关文书一并转给受方,以免土地转让的权益(包括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处分权等)纠纷。上一次、上几次的相关文书,俗称"上手契"(闽南语读"顶手契",上一次、上几次经手的文书也)。我有台湾彰化吴姓某家家藏的两种"上手契"之复制件。  相似文献   

17.
一、我国目前土地征用法律制度的不足(一)、土地征用与土地征收的混乱土地征收与土地征用仅一字之差,内涵却相差甚远。首先,二者的本质不同,土地征收是对土地使用权的永久改变,一旦土地被征收完毕,土地的使用权则归国家所有。而土地征用制度虽然也是对土地使用权的改变,但是这种变化是暂时的,转移后的  相似文献   

18.
黄中显 《前沿》2009,(10):69-73
土地开发和利用造成的土地生态安全问题已经作为一个危 机我国民生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这是由于在现有的社会意识、法律制度框架内,对土地生态价值长期忽视的结果。本文在探讨土地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平衡协调机理的基础上,对实现土地生态价值的机制路径进行了分析,并论述了在法律层面上土地生态价值的公法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9.
租借对象主要是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在国家典卖制度的规范下,依托东北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形成了调整租、典、卖三者发生叠加矛盾时的"租不拦当、当不拦卖"习惯;在他人土地上建造房屋获得优先居住权,期满房屋所有权归土地所有人,建筑人不可随意拆除的"借地不拆屋"习惯;在借用的土地上修建房屋,须向出借方缴纳"地皮租"是奉天省独有的习惯;土地所有者与垦户订立荒帖,其效力不仅及于地主与垦户,还及于中人的垦荒习惯等。在司法裁判时因其可以作为裁判依据而具有法律效力。这些习惯对今天东北地区房屋租借合同的签订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宪法》第十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土地管理法》、《物权法》等法律就相应的征收补偿问题作了详细的规定,形成了土地征收补偿系统的法律体系。但在实践中,现行的土地征收补偿制度存在不足与缺陷,土地征收补偿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概念和性质土地征收补偿制度的基础是土地征收制度,以土地征收权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