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6 毫秒
1.
唐立山 《长白学刊》2006,(5):107-108
人类史无前例的创造性和无以伦比的破坏性与日俱增,是现代文明最突出的两大特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两大特征得以凸显和放大。全球化时代的全球性的问题是人类共同面临的、危及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它不仅是物质层面的问题,更是文化层面的问题,其背后隐藏的是不同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价值冲突。解决全球化危机,把现代文明推向新阶段应该从文化角度着眼,塑造全球性意识。  相似文献   

2.
文化的全球化是一种必然要面临显性争议的过程,因文化作为人类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所特有的民族区别性,便不可追求单向度的、统一化的效率原则,因此,文化全球化就必然带来文化的相对主义效应,即民族文化自觉运动的兴起。文化的自觉也就必然意味着文化的传承以及对这种传承的态度。本文从这个背景出发,以标榜文化传承方式的现在模式的并喻文化为认识和解读视角,分析极具代表性的维吾尔族音乐在文化传承上的意识流变和理想图景。  相似文献   

3.
伴随经济全球化运动和过程出现的“全球文化”是新世纪人类文化的主流 ,其主体形态则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工人阶级的文化 ,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文化 ,是规范人类实践活动的行动纲领 ,具有世界意义和人类价值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的文化内涵及对我国文化建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的文化内涵指全球化过程中文化的同质化和多样性之间的矛盾及由此产生的诸多文化效应和文化现象。我国的文化建构离不开自己的文化母体,也离不开全球化的大背景、大趋势,全球化必将对我国的主流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呈现出多样性、兼容性等特点。可以预测,随着中华文化的振兴,中华文化在新世纪将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并为人类文化的进步提供一个新的参照系和新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5.
袁方 《长白学刊》2011,(4):150-153
始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全球化的进程,目前,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文明发展的潮流,影响着人类各民族的社会制度、生存方式和精神生活.全球化已经在文化领城日益显示出它的特殊效应,无论是在拓宽各国文化发展的视野、形成多元文化态势方面,还是在加快文化产业化步伐、促使文化大众化方面,都成为当今时代所特有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6.
金志远 《前沿》2009,(10):103-105
随着全球化的深层次推进必然给草原文化带来冲击,如何在 全球化和民族化之间保持平衡,是摆在蒙古族高等教育面前的严峻的课题。在全球化背景下,草原文化具有增强蒙古族的凝聚力、提高蒙古族民族精神、培育蒙古族的文化自觉意识、强化蒙古族的民族认同意识等育人价值。因此,蒙古族高等教育要传承草原文化,具体体现在目的、功能和传统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文化全球化与文化主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睿 《长江论坛》2002,(6):57-59
全球化浪潮正以波涛汹涌之势迅猛发展,对当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生产、生活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全球化进程的主线是经济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随着各国之间交流的扩大和频繁,必然带来国际间政治、文化的交往,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带来文化全球化趋势。文化全球化是人类创造的文化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是文化的国际化、世界化、多样化,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交流、激荡、融合的过程。它包括:第一,在平等交流条件下不同文化传统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视角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共同文化精神演进的趋势 ,认为霸权主义是多元文化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根源 ,并危害着人类文明的缔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人类文化精神走向具有高度一致性 ,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将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与文化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臧宏玲 《长白学刊》2008,(2):141-143
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也必然伴随着文化的全球化,即人类文化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融合又相互碰撞、相互冲突、相互磨合。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该从本国的现实出发,制定科学的对策和原则,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从容应对全球化过程中的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化全球化与民族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娅 《岭南学刊》2004,(1):76-79
文化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当然这是在正确认识文化全球化的涵义、基本特征及其与全球化关系的基础之上来说的;民族文化本身有其存在的根据,更有其在文化全球化中存在的根据,只是在于我们如何正确对待民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陈凤珍 《桂海论丛》2007,23(4):93-95
目前,不少有意义的共同关心的话语成为中西方思想界几乎同步思考的问题。文章从女性艺术的精神生态、中西方文化的话语资源和生态女性文化批评的文化理念建构三个方面切入问题的实质,强调在21世纪的全球化时代,人类应该重新思考自己的文化命运,在生态意识和生态文化逐渐被人们认可的今天,大力倡导和建构生态女性文化批评。  相似文献   

12.
国学所传承的中华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是涵养民族主体意识的根基。在今天重振国学,决不是对传统国学的简单回归,而要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全球多元文化价值中的合理成分,既强调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又使这种价值不脱离整个现代性进程的主旋律,通过文化全球化进程,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成为人类共享的文明财富和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3.
论交通促进社会全球化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全球化目前主要表现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生活方式全球化等领域。交通作为社会主体实现人、物、信息空间位置转换的社会活动 ,在促进社会全球化方面有其独特作用。人类利用交通促进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及世界贸易的发展 ,从而推动经济全球化 ;通过为文化使者提供远程位移工具 ,为文化制品提供大空间传输载体 ,加速文化全球化 ;通过在全球范围内运输食品、时装、家用电器和文化产品来促进生活方式全球化  相似文献   

14.
张丽  高鸣 《理论月刊》2008,1(2):151-153
全球化使不同文化被放置在同一个平台上,极大地促进了文化间的交流和对话,人类文化形成了明显的统一性,与此同时.全球文化的交流融通又呈现出一种异质多样的开放性状态,全球化进程也使文化的差异性得以凸显出来.社会文化出现了多样性、流变性,文化"冲突"郑重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多元一体、"和而不同"、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将是未来人类文化的理想格局和我们的文化主张.  相似文献   

15.
潘海英 《长白学刊》2009,(5):158-158
当今世界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并且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席卷着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文化全球化作为人类文化发展的一种新趋势,己经成为一种事实性存在。在文化全球化这一语境之下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正确审视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以主动的姿态面对全球文化融合,积极调整文化对策,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丁丽娟 《前沿》2011,(3):179-182
经济全球化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人类文化激荡交融的历史进程,是不同文化的对比、选择、吸收、排斥、较量的过程[。1]西方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在文化领域进行渗透与扩张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准确认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受到的冲击和挑战,在全球化条件下维护文化安全提出基本对策,以保持我国文化的独立性、先进性和创新力,是当前思想文化领域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7.
论全球化对人类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使人类相互连结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全球意识包括整体意识、生存意识、国际和平意识、共同发展意识。爱国主义在当代仍然具有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爱国主义包括国家主权观、经济安全意识和文化认同感。全球化进程使当代民族运动呈现新的特点,人类应正确认识民族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民族和国际社会的关系,具有正确的民族意识。人权国际保护的出现和发展要求人们正确认识人权国际保护的合理性,认识人权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的关系,具有人权国际保护的意识。  相似文献   

18.
文化安全:一个关乎国家存亡的现实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金齐 《思想战线》2006,32(1):69-76
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文化安全是一个关乎国家存亡的现实问题。文化安全主要是指对文化主体生存权利、生存方式、文化成果及其价值核心的承认、理解和保护,是对人类文化生存、发展和进步状态程度和水平的一种反映。在资本的全球扩张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是全球化的中心,其文化霸权和在意识形态上的战略使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着严峻的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9.
邓厚玲 《求索》2005,(8):126-127
全球化是人类交往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展开,而人是一种文化性存在,故全球化本质上是文化的全球化。回顾几百年的全球化历史,我们可以大致看出文化哲学观从文化进化论到文化相对主义的演化轨迹。如果单就学理而言,还存在试图调和两者矛盾的第三种文化哲学观:文化进步主义。但三种文化哲学观都各有其缺陷,如果用新文化进化论则可克服其不足。  相似文献   

20.
鲍曼的文化批判理论是鲍曼立足于西方现代社会,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社会经历的结构性转型这一现实处境,在与西方主流社会学理论和文化理论进行对话和反诘的结晶。这一理论运用马克思唯物史观分析视角,借鉴了大量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成果,从人类实践与现代资本维度,揭示了人类文化的本质内涵及其在现代历史进程中的演变轨迹,详尽探讨了当今全球化时代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困境,对现代园艺文化和流动的现代性文化作了深刻的检讨和反思。经济全球化在今天已成为任何国家和地区谋求生存发展无可逃避的事实前提,中国现代化当前面临着"双重境遇",即既要积极建设"稳固的现代性",同时也正遭遇"流动的现代性"困境,鉴于此,这一理论自然与中国现代化建设存在某种契合之处。其对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有着方法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