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实施的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现状改变的必然要求、是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展开的新一轮机构改革具有重视总体设计、关注民生问题、吸收国际经验等特征。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是一个长达12年的过程,在改革进程中会遇到很多诸如大部制实行难、公民社会发育不成熟及单兵突进的困境。这就要求在实施过程中,转变传统政府观念,通过系统设计、分步推行大部制,加快公民社会进程作为改革社会保障,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公共服务部门建设等途径来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2.
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存在着公民社会制衡国家、公民社会对抗国家、公民社会与国家共生共强、公民社会参与国家、公民社会与国家合作互补五种模式。而政府是国家权力的执行者,政府机构又是政府的载体。因此,敢府机构改革要取得成功,必须高度重视与公民社会的和谐。我国的政府机构改革过去没有能取得预期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忽略了此点。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中,我们要汲取历史上的教训,将政府机构改革与加快公民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并使两者关系和谐,这也许是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能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公民社会理论发生并成长于西方社会,长期为西方学术界所重视。上世纪中国从西方引进了这个理论,并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而使其得到迅速发展。公民社会的价值蕴涵,使之成为政府治理进程中应然的价值目标被确立起来,从而实现了公民社会发展与政府治理改革的历史耦合,实现了公民社会发展的实然性与应然性的统一。新时期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民主政治建设特别是政府治理产生了更加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马晓华 《学习论坛》2005,21(10):55-56
政府职能转变是目前中国改革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全球化进程和中国社会发展的总态势决定了中国政府职能必须转变,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现代化政府。从国情出发,政府应正确发挥作用,培育市民社会,增强公民自治能力,从而顺利地实现职能转变,促进行政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公民社会与社区建设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黄杰 《探索》2002,(6):52-55
社区建设是中国社会改革的起点,也是构建中国公民社会的重要举措。社区建设为公民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公民社会的组织、制度、观念等,都是社区建设所必须,都将对社区建设起到积极影响。社区建设与公民社会的结合,将有力推动中国的社会改革。  相似文献   

6.
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自身建设的需要,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组织支撑。以发展现代化政治为导向,基于变革管理的视角审视改革开放以来的政府机构改革,并结合历次机构改革的措施总结出政府机构改革实践活动本身的启示,探索提升机构改革效率和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治理体系的机构改革原则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石国亮  黄尹 《唯实》2009,(12):87-90
社会组织参与服务型政府建设,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合力造就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组织政策的调整,实现政党主导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的必然;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内在需求与社会组织自身属性相契合的必然;是适应公民意识新觉醒和公民社会发育,实现政府与公民的互动双赢的必然;也是借鉴和总结国际经验,实现与世界政府改革趋势相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论农村基层政府的机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农村,难点也是在农村。加快农业、农村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这些都离不开农村基层政府的努力。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基层政府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弊端,并就此提出了加强我国农村基层政府机构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善治目标下的我国信访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治是建立在政府与公民社会合作基础上的社会管理模式。信访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需要政府与公民的广泛合作。以善治为目标推进信访制度改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政府管理的内在要求,因此是我国信访制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扩大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大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途径.但从现阶段来看,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还存在着参与主体非均衡、参与制度不完备、参与途径有限、参与信息非对称性和参与目的不一致等诸多不足.究其根源,是由于体制、参与机制和传统文化环境等多方面制约因素的存在.为此,我们必须遵循以下路径不断完善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机制:转变思想观念,营造有利于政治参与的文化氛围;推进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进程;改革公民政治参与方式,以实现参与形式的多样化;增强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加大对社会的信息开放程度;健全基层群众自治的机制,促进公民政治参与团体和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今年9月,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国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正式启动。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大小机构改革共进行了20次,但大多未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对于政府机构和人员膨胀,古人有“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说法,其危害性不言而喻——人浮于事,职责不明、效率低下……事无定势,机构改革必须随势而行。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机构改革是一项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对于目前中国而言,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应是适应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议市场经济新形势的必然要求;加快推进机构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势在必行。本期特别策划推出《聚集政府机构改革》,让我们在关注中期待,期待着这次机构改革的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政治判断。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进入后半段,这两个特征对我国的公共服务改革和制度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作为满足公民服务需求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因其合作治理、共同生产的制度优势成为我国公共服务改革的模式选择。新时代对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的制度设计、制度创新、制度绩效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政府购买服务的制度化水平滞后于现代化进程,需要从语言范式、行动模式、改革策略等方面进行制度优化,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制度范本。  相似文献   

13.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时代课题。法治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保障。应以尊重和保障人权、民主参与、程序正当、权力制约等法治理念为指导,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法律体系;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加强相关法律机制建设;加强基层民主自治,培育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政治判断。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进入后半段,这两个特征对我国的公共服务改革和制度化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作为满足公民服务需求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因其合作治理、共同生产的制度优势成为我国公共服务改革的模式选择。新时代对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的制度设计、制度创新、制度绩效提出更高的要求,我国政府购买服务的制度化水平滞后于现代化进程,需要从语言范式、行动模式、改革策略等方面进行制度优化,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制度范本。  相似文献   

15.
良好的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的法治建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要实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就要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完善立法,加强行政执法工作;将政府行政置于社会监督之下,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6.
十届全国人大通过的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是在过去5年政府机构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其职能整合涉及的领域包括国有资产、宏观经济管理、金融、食品卫生等事关国计民生的“重量级”部门,是我国机构改革朝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方向迈进的重要里程碑。一、我国机构改革的基本线索及成果建国以来,我国大大小小的政府机构改革有近20次,但由于政府角色定位问题迟迟未能解决,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没有理顺,1998年之前的历次机构改革最终都陷入了“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  相似文献   

17.
服务型政府:和谐社会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型政府是和谐社会政府职能转变的目标,它以公民本位、社会本位为指导理念,以服务为宗旨,向公民、社会和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并承担服务责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时代背景相同,目标和方向也一致。同时,服务型政府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也是最重要的主体,而且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过程本身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服务型政府建设应从更新执政理念、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依法行政四个方面进行.进而圆满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府职能转变。  相似文献   

18.
服务型政府建构中的公民网络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的不断渗入和普及,公民网络参与已成为一种新型参与方式和趋势,公民网络参与彰显了服务型社会的公民本位、社会本位,提升了服务型政府的责任与效能,推动了服务型政府的民主意识。但我们同时应该看到,信息轰炸、数字鸿沟、政府对公民网络参与的不重视态度、网络基础设施的差异、法制建设的落后、参与主体的不平等性及公民本身参政意识的淡薄,这些都不利于公艮网络参与的进程,也不利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所以应该加强网络信息的引导和监管,培育理性成熟的网络公民,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数字鸿沟,建立健全公民网络参与的法制环境,构建电子政府与民众的有效沟通机制,这样不仅可以削弱公民网络参与的不利影响的同时,也可以加快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脚步。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稳定。农民的现代公民角色转变,实质是实现农民从体现传统社会特性的村民角色转变为体现现代社会特性的公民角色,具备顺应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意识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即我们说的公民意识,包括主体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公平正义意识等,这些都集中地体现在村民自治的政治参与活动中。  相似文献   

20.
公民网络参与彰显了服务型政府的公民本位、社会本位,提升了服务型政府的责任与效能,推动了服务型政府的民主意识。但我们同时应该看到,信息轰炸,数字鸿沟,政府对公民网络参与的不重视态度,网络基础设施的差异,法制建设的落后,参与主体的不平等性及公民本身参政意识的淡薄,这些都不利于公民网络参与的进程,也不利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所以应该加强网络信息的引导和监管,培育理性成熟的网络公民,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数字鸿沟,建立健全公民网络参与的法制环境,构建电子政府与民众的有效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