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冬梅  赵志强 《前沿》2009,(10):187-189
诗歌意象是我国古典诗歌理论的重要内容,意象类词语是诗 歌的重要组成部件。古代诗歌里有非常丰富的意象类词语,这些意象类词语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从感觉功能方面来看,意象类词语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意象类词语具有多样性、象征性、系统性、模糊性等特征。在修辞功能上,意象类词语表现出简练、委婉、新奇等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2.
赵越 《今日中国论坛》2013,(Z1):182-183
中国传统诗词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本民族特色,在意象选用、格律、情感表达方式等方面与西方诗歌具有较大差异。本文从诗歌的美学本质出发,分析了中国传统诗词的美学本质,以传达诗歌最重要的美感为根本出发点,以汉斯.维米尔(HansVermeer)的翻译目的论为指导思想,拒绝了"诗歌不可译"的错误论点,扬弃了诗歌翻译中片面追求"信"、"忠实"的翻译习惯,提出了中国古诗词翻译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万般妙意 归于趣象——余光中诗歌意象世界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光中是一个拥有“诗歌、散文、翻译、评论”四度空间的大家 ,他的诗歌创作散发着无尽的艺术魅力。文章在采用比较学、文艺心理学、艺术美学、接受美学等相结合的文学批评方法 ,自化合、二元、对比的艺术视角出发 ,对余光中诗歌的意象世界做一探索  相似文献   

4.
月亮是中英诗歌中经常用到的意象,而且在中英诗歌中都可以表示诸如“美丽”、“宁静”、“和谐”等文化内涵,但是由于中西文化在各自的自然生态环境,伦理文化心态及美学倾向中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月意象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有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论杜国清爱情诗中意象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旅美诗人杜国清的爱情诗在积极借鉴西方现代派技巧的同时,也努力向中国古典诗歌寻求养料,尤其在意象的运用上,更是独树一帜,取得了不凡成就,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单个意象的选择、意象群的组合和意象征的运用,从而使他的作品诗意浓郁、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是中西美学思想相结合的典范,为中国新诗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范例。  相似文献   

6.
刘曲 《前沿》2013,(14):134-135
死亡和永生是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永恒的主题,她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死亡诗,其中《我死的时候——听见苍蝇嗡嗡叫——》堪称为其死亡诗中的代表作。本文试图从韵律和节奏以及意象两个方面深入剖析这首诗歌,探析其蕴涵的死亡美学,并希望能对狄金森诗歌的深入理解和学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意象:东方美学的核心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颖  王洪波 《求索》2007,(2):186-188
“意象”是东方美学中的核心范畴,它发源于中国古典美学,同时在东方其他各民族的美学体系中也有具体、深刻的体现。“意象”的美学特征表现为象征性、含蓄性、暗示性、神秘性,这也恰恰是东方民族审美思维方式的鲜明特色。“意象”理论集中体现了东方各民族美学精神的本质特征,是东方美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孙健 《宁夏政报》2015,(4):63-64
把握诗歌意象分析的基本方法,归纳意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对于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把握诗人的情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意象感悟诗歌的意境美,从而领悟诗歌深层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9.
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在诗歌中,地名既可作为一般意义上的地理名词存在,也可寄寓诗人的主观情感而构成诗歌意象。"三化"理论(深化、等化、浅化)作为传达诗歌"意美"的有效手段,也是诗歌地名英译的重要方法。将意象的概念引入诗歌地名英译中,在"三化"理论的框架下探讨古典诗歌地名英译的具体方法,或可为诗歌英译提供些微思路。  相似文献   

10.
我国学界关于诗歌翻译的研究大都是非系统的。而关于诗歌翻译美学的研究,往往又是人云亦云、重复研究或模仿研究,因此,研究成果也多为零星的论述。"翻译移民理论"更适于应用到诗歌翻译领域。在重申美学定义,主张哲学诠释学和哲学美学的方法上去研究诗歌翻译,并界定和定位了诗歌翻译美学,为诗歌翻译和诗歌翻译美学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隐喻与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全国 《求索》2007,(10):186-188
意象是中西方文艺理论中都很重要的一个范畴,对比来看,中国的意象理论主要偏向于意的层面,西方的意象理论侧重于象的层面。隐喻与意象之间既有紧密的联系同时也有显著的不同,就意象本身来说,它具有一定的自在性,它的存在与隐喻并不具有必然的联系。在诗歌中,意象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单独构成表现的样式。尽管意象并不必然地与隐喻有关。但是通过隐喻来表现意象,能使意象具有更加丰富的关学意蕴。从意义上讲,意象本身是不需要转化,而隐喻必然存在着意义的转化,这一点形成了与意象最为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2.
侯艳 《求索》2010,(2):171-173
白日意象在唐诗中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体现了唐人对其浑厚蓬勃之特质的审美追求和唐诗“物象由我裁”的审美思维特征,证明了诗言志与主情的不可分割性,从而具有景中情、情中景和情景互生的多重审美价值。白日意象是唐诗中一个常见意象,它在唐诗中出现达650次之多,仅在李白诗中就多达50次,这充分说明唐人对白日意象的偏爱。而白日作为审美对象,在唐诗中,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3.
看,凤凰木花如朝霞一片 ——郭小川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论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美学范畴,也是当代诗歌美学中一个象生活之树一样常青的美学命题。在多年来的闭关锁国之后,我们今天要广开门户,欢迎海上来风,借鉴西方诗歌与诗歌理论的精华,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有的同志对于民族诗歌和民族诗歌理论的传统,则一概斥为“保守”和“僵化”,“意境”论也在他们的反对之列。如孙绍振同志在《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一文中就说:“他们老是把我们的古典诗  相似文献   

14.
鉴赏诗歌的重点和难点是把握意象、意境。说它是重点,是因为诗歌大多运用意象、意境来表达感情。说它是难点,一是因为意象、意境至今是个没有定论的概念;二是意象、意境的内涵往往也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15.
试析《红楼梦》中“花”的意象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中 ,“花”作为最初的审美需求出现在诗歌中 ,到最终成为正式的“意象”这一过程中 ,其情感内涵得到不断的拓展 ,并被小说这一文学样式吸收。《红楼梦》中 ,“花”的意象内涵主要有三点 :它是女子身世飘零的意象 ;它是尘世人生无常的意象 ;它是封建大家族败亡的意象。“花”作为意象具有永不衰竭的生命力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16.
李铭 《前沿》2009,(10):184-186
本文通过引用美国著名的现代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所创作 的《白桦树》等诗歌,对"白桦树"这一诗中的意象进行分析。在与其他诗歌互为对照理解的前提下,试图把握"白桦树"这一意象所承载的神性美和人性美。另外再辅以弗罗斯特本人的文献中对诗歌本质的表述,得出结论:"白桦树"这一意象也是诗人对诗歌本质的隐喻。  相似文献   

17.
王光利 《求索》2011,(9):187-189
英美意象主义诗歌与中国诗歌在二十世纪初的互动对双方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在意象呈现方式上的契合,意象派诗歌主动向中国古典诗歌寻求营养与变革的驱动力。同时,中国诗歌受意象派运动的影响,冲破了旧诗格律与体式的藩篱,获得诗体的大解放,迎来了中国现代新诗的诞生。本文分析了中西诗歌互动的渊源,总结了中西诗歌互动过程中的得与失,对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曹禺将传统诗歌中的“意象”运用到戏剧创作之中,“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在戏剧作品中具有整体象征意味意象的运用,突出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并且形成了戏剧结构的二重维度,扩展了戏剧表现的艺术张力。曹禺戏剧中的整体意象从根本上讲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体现和意象“原型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在用汉语创作藏族诗歌时,由于语言的异质性,创作者往往会形成复杂的焦虑和矛盾意识,好像在民族文化和汉语文化之间徘徊游荡,如语言疏离和民族拥抱并存,即便是他者眼光审视也是表达对民族的挂怀,继承传统并进行新的文学意义创造等,各种思想意识共同建构成为藏族汉语诗歌的精神世界。从藏族汉语诗歌的语言文化徘徊到对民族文化及其他文化的释然和坦然以对,需要创作者坚定民族文化之根,重构民族文学意义,并通过文学探索实践来坚定文学信念。  相似文献   

20.
杜文婕 《前沿》2014,(17):191-195
李白的禅诗体现了禅境、禅理、禅趣,以及与僧人的交往和禅悟,禅宗不仅从内容上渗透到李白的诗歌中,而且改变了李白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形成了柔和的风格。李白的五十多首禅诗无论是对于佛教思想还是对于诗歌美学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