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土地腐败”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什么这么多政府官员因土地而走上了不归路?为什么土地违法问题越演越烈,屡禁不止?这需要从政治体制、土地制度、财税体制三个方面分析政治体制根源:地方政府一把手和分管土地的直接领导权力过大中国经济依然是管制型经济,管制型经济使政府承担双重角色。一方面,  相似文献   

2.
《人民政坛》2012,(12):40-40
秦勇在《河北法学)2012年第7期撰文《论“土地财政”的效应、成因及其法律解决之道》认为,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在财政资金短缺的情况下,利用土地出让法律制度和土地税费法律制度,获取财政收入以充实本地政府财源的行为。土地财政对缓解地方政府财政资金短缺,加快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负面效应也是很明显的,表现为农民失地失业又失权,耕地资源急剧减少;收入分配不公等。从法律上解决土地财政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央地关系视角的土地财政:一个制度层面的梳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90年代启动的中央与地方税收、金融、国企等经济分权改革是本世纪初土地财政兴起的重要根源,而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行动目标一致则是土地财政快速扩张的关键。嵌入此背景中的土地财政不仅是地方政府以土地为载体获取财政收入的过程,还是中央与地方政府等行为主体构成的土地市场复合型利益链条的重要环节。在后"四万亿"时代,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行动目标出现偏离。在政治层面的制度支持逐渐耗散后,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这一"独木"将难以支撑土地财政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恰当界定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权是深化地方财政改革的实质和核心.事实上,关于地方政府职能转换、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配置、政府间课税权分配以及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等问题的实质,就是一个准确把握和界定地方财政自主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国土地收入1.6万亿元,而地方融资总量已高达7.2万亿元。按6%的利率计算,地方政府今年需要支付5000多亿元的利息,土地获得的近1/3资金都将用于支付利息。在一些地方,土地获得的收益可能连支付利息也不够。这就意味着,地方政府要想化解债务风险,按目前的实力,  相似文献   

6.
张建新 《前沿》2006,(1):144-14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在其行政环境、行政管理体制、行政职能配置等方面具有不同于一般地方政府的特殊性。这就决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特别是在公共服务领域也具有特殊性,本文仅从生态环境建设、公共医疗卫生、公共财政制度等三方面简略介绍民族地区所存在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在土地财政逐步退出阶段,依赖土地经济的财政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但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依旧存在且风险日益凸显。后土地财政时期地方政府负债的成因是:现行财政体制中财权与事权不匹配,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尚不规范,致使地方政府财力不足;预算软约束激励了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行为;财政融资方式存在缺陷,投融资渠道单一;地方政府偿债能力有限,偿债意识淡薄。带来的风险表现为:地方政府财政收益方式由显性方式向隐性方式过渡,隐性债务风险难以预料;通过过度举债弥补财力不足形成长期风险;税收排挤破坏市场经济的良性循环,进一步降低政府未来预期的财税收入和偿债能力。为此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控制地方政府债务数量,强化偿债能力,规范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8.
信息广角     
1环保总局:五大督查中心监控区域环保国土资源部:将向全国派驻九个国家土地督察局国务院办公厅日前下发通知称,为切实加强土地管理工作,完善土地执法监察体系,将建立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国土资源部被授权代表国务院对地方政府的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将向全国派驻9个正局级的国家土地督察局。这些督察局主要负责监督地方政府对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的落实情况;贯彻中央关于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要求情况;土地执法情况;以及开展土地管理的调查研究,提出加强土地243从国家环保总局获悉:根据中编办批复,环保总局制定了华东、华南、西…  相似文献   

9.
在2009年中央替地方政府发债之后,2011年上海等四个试点地区正式发行地方债,地方政府终于迈出了重要二步,在可以预期的将来,如果四个试点地区的石头摸好了,后续将会有各个地区渐次过河发行地方债。在当今风云变幻、甚至可以用环境险恶这两个字来形容的国际资本市场中,发行政府债似乎并不是一个恰当的选择,现在让欧洲甚至全球焦头烂额的欧元危机,其根源正是政府债务危机。即使强悍如美国国债,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结构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即纵向层面的省管县改革、横向层面的区域行政整合和自身的大部门制改革。本文从这三个维度出发,在地方政府结构变革的框架内,探讨了各层面改革的目的、基本走向及其对地方政府结构变化的作用与影响,认为改革体现了政府结构走向合理化的总体趋势。由此提出:只有当地方政府内外整合系统充分发挥作用,地方政府与市场、社会间协调有度,地方政府利益与观念高度同化,地方政府制度衔接性好,地方政府流程顺畅时,才能实现地方政府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的制度背景,从土地收益及构成、土地供给与需求等分析入手,构建了城市用地扩张的土地财政行为分析模型,并在全国和东中西部进行了实证检验,揭示地方政府行为选择的动因与制度优化的路径。结果表明:土地税收对城市用地扩张表现出明显的正激励,土地市场收益中出让收益的正向激励明显,其中以招拍挂等公开市场方式尤为突出,凸显了政府管理的倾向性;市场供给和需求增加均刺激了城市用地的扩张,需求是主动力;东中西部因各方面差异,各因素对城市扩张的影响大不相同。文中最后在土地税收、土地市场、农地征用及城市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制度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谭剑  雷敏 《中国人大》2010,(19):36-36
在地方政府网站上,哪些信息该公开,没有制度保障,有些地方政府网站甚至连政府年度工作报告都不能及时披露。网友往往是乘兴而来,扫兴而归。  相似文献   

13.
杨运姣 《前沿》2007,(3):148-150
绩效管理是提升地方政府竞争力的功能资源。地方政府竞争力低下,往往与绩效管理理念偏差、绩效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绩效管理技术落后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应从绩效管理的价值塑造、制度创新及其技术应用三个方面来提升地方政府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土地供应是房地产市场的源头.中国土地制度的特殊性,以及目前城市政府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现状,导致地方政府在互相竞争的过程中,选择实施"饥饿供地政策",抬高商品住宅用地价格.从住宅用地供给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考察地方政府的行为及对市场的影响,可以发现:"土地财政"理念是导致住宅用地供给总量短缺的重要原因;"土地财政"以及地方政府对低收入人口的排斥使其疲于供给保障性住房建设用地.实证研究也发现:在给定约束条件下,越依赖"土地财政"的城市,住宅用地供给受限程度越高,地价和房价相应越高,这些城市建设经济适用房的积极性越低.对此,亟待从短期的政策调整和长期的制度建设上进行对策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刘毅 《求索》2008,(3):61-63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重于技术,重于资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就是进行制度建设。圈层制度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圈层制度支撑体系就是由三个圆构成了三圈层,其中:圆心是农民群众;第一层是土地制度.包括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第二层包括:农民一户籍制度;农业一产业发展制度;农村一财政投入制度;第三层包括:“政府”、“村级组织”、“基层党组织”三个重要主体分别构成的保障制度;层外包括:风俗习惯以及文化成因等方面的非正式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正在进入快速城市转型期,实质挑战是如何维持城市中心经济增长的秩序,带动大多数流动人口转移和融入城市。改革开放40年的城市化实践表明,土地制度居功至伟。征地制度把城市建在了国有土地上,又通过政府推动城市综合开发和市场激活土地价值的机制,形成了城市扩张的土地制度框架。相反,当下流行的集体土地入市和农民自主城市化主张,从经验、法理、理论及改革等四个方面都存在逻辑问题,其实践如果转变为正式的法律制度,将严重影响正在快速进行的城市化。正在试点的三项土地制度改革应当坚持底线思维原则,坚持土地制度改革服务于中国现代化的大局,避免掉入土地财产权利陷阱。  相似文献   

17.
《辽宁人大》2008,(10):28-28
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近日强调,实施土地违法问责制,对国土资源战线来说,对地方各级政府来说,都是推进改革的重大契机。要加快建立土地违法问责制,落实土地管理共同责任,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决不动摇。  相似文献   

18.
罗文岚 《桂海论丛》2013,(1):119-123
分税制以来的财税体制决定了地方政府倚重土地财政的运行模式,推动了上一轮经济持续走高,但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房地产泡沫,也存在着巨大的财政风险、金融风险,并不是一种科学发展的模式。应该按照公共财政的特质要求理清土地财政的制度调整思路:建立健全统一的、稳定的财政收入制度:调整优化财政的公共支出结构;建立健全科学化、法治化的财政管理体系;构建公开、民主的财政决策制度,以此促成土地财政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财政体系的嬗变。  相似文献   

19.
土地市场寻租行为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下,土地市场的“双轨制”造成了房地产业发展的不平衡、不规范和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更导致了相关的腐败犯罪,其中最直接、最明显的后果就是征地制度的权力寻租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税关系不清和土地产权制度的不健全是地方政府在土地市场寻租的根本原因。重塑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财税关系和进一步完善土地拍卖政策,能非常有效地防范、遏制“寻租”;而推动房地产企业的适度集中,则是有效遏制寻租、减少寻租社会损失的另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三言两语     
《当代广西》2013,(14):61-61
<正>在新闻发布领域,对"口径"一词的理解和使用存在巨大误区,实际上,口径应当是一个组织对外表达的原则和框架,而非需要背诵的条文。——在"中国新闻发布制度30年"的圆桌论坛上,国务院新闻办原主任赵启正称,新闻发言人是90%的"岗位人"和10%的"自然人",应既有官方立场,也有个人风格要从根本上摆脱对"土地财政"的路径依赖,不经历一番剧痛是不可能的,这对各地的经济承受力、忍耐力,都是严峻的考验。——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世界经济研究室副主任张茉楠指出,曾经为我国各地方政府创造出巨大资本盛宴的"土地财政模式",随着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不断攀升已越来越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