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沐永华 《求索》2014,(11):146-150
加拿大著名短篇小说家艾丽丝·门罗在其作品中精心描绘了一系列"疯癫"的女性形象。她们心智错乱、沧桑疤结的身体作为重要的符号隐喻,记录了门罗对"新型"疯女人的构想和书写。她们"失调"的身体解构了女性身体作为性客体和生物母性载体的刻板化建构,对父权制话语中女性的性别角色进行了祛魅;她们对男性进行"反抗"的身体颠覆了女性作为驯服客体的传统形象;而她们被"解放"了的身体则打破了被动的身体铭刻,为自己言说,书写了多样化的主体性,建构了正常的人性。通过阅读投射在这些"疯"女人们身上反叛的冲动,可以更好地理解门罗作为一名女性作家意在抵制和拒绝父权制社会结构的良苦用心,了解其构建由"疯癫"走向"理性"、富于人性的独特女性观的美好期盼。  相似文献   

2.
身体消费与性别本质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现代社会的运作策略下,男女两性的身体被物化与性化.身体消费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性别文化现象,"女人要化妆,男人要补肾"就是性别本质论对男女两性行为的规定.在社会性别的研究视域中,身体消费就是男性眼光和价值取向对女性身体的支配.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明清浙江方志中内容丰富的"孝女""孝妇"为资料基础,透过性别化的身体观这一视角,着力探讨了方志文本中女性"割股疗亲"的类型特质、传主身份及其身体归属等问题,指出修志者为了吸引更多年轻女性代父、代夫、代兄尽孝,通过调整编纂体例与叙事策略等手段,实现了对女性割股数量扩大化、个体低龄化、行事主动化的新规范,进而满足了儒家精英知识分子以女性身体玉成自身孝义及自我主体建构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实景演出剧场作为新旅游空间,招募了大量非少数民族青年女性从事少数民族歌舞表演。文章以身体为出发点考察这些女性表演者的社会型塑:女性表演者身体在市场的性别化消费逻辑下,经由组织制度化的时空运作以及组织中的身体规训而被型塑,成为了具有消费性、生产性以及民族文化性的身体,从而揭示旅游演艺将民族文化化约为隐匿在其背后的传统性别秩序与社会性别角色。  相似文献   

5.
自2006年中国社会学年会首次设立妇女/性别社会学独立分论坛以来,依托中国社会学会性别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网络社会学子网络以及国内各高校和研究机构,在不同的历史时点分别围绕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性别研究方法论、世妇会20年性别社会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等热点议题展开研讨,扩大了妇女/性别社会学的社会影响力。2016年中国社会学年会设立了"新发展理念下的社会性别平等观念与实践""性别与生活:小康社会建设新视角"两个分论坛,反映了妇女/性别社会学研究议题的不断细化和研究队伍的持续壮大。  相似文献   

6.
自2006年中国社会学年会首次设立妇女/性别社会学独立分论坛以来,依托中国社会学会性别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妇女/社会性别学学科发展网络社会学子网络以及国内各高校和研究机构,在不同的历史时点分别围绕改革开放30年与女性发展、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性别研究方法论、世妇会20年性别社会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等热点议题展开研讨,扩大了妇女/性别社会学的社会影响力。2016年中国社会学年会设立了"新发展理念下的社会性别平等观念与实践""性别与生活:小康社会建设新视角"两个分论坛,反映了妇女/性别社会学研究议题的不断细化和研究队伍的持续壮大。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以来,“身体写作”逐渐成为国内文学评论与研究界十分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且更多地与女性作家、女性写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相比而言,从读者的角度对“女性身体写作”现象予以关照的研究则鲜有涉及。本文以“从文化社会学视角看女性身体写作及相关文化现象”课题调查结果为基础,试图展示当代大学生读者对“女性身体写作”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感染艾滋这一突发变故打破了艾滋病人正常的生命进程,导致其形象崩坏和社会关系的全面断裂,重构形象成为艾滋病人社会再适应的迫切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艾滋病人通过对身体形象和社会形象的分化和选择性处理,营造了身体与社会形象均正常化的"常人化"管理,身体病态形象淡化、社会良好形象凸显的"良性化"管理,以及身体和社会形象双重异质化的"病态化"管理三种策略。源于身份公开这一被建构的形象起点,艾滋病人的目标和策略在社会互动中不断强化和生产,其印象管理最终出现正面化和负面化的路径分化。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在《色,戒》中建构了一个"家国场域"。在此场域中,女性的身体被视为"性的身体",不仅被"敌人"所控制,同时被"同志"所践踏。另外,女性对物质的深刻迷恋也是她们悲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赵方杜 《理论月刊》2012,(10):155-159
福柯将规训权力视为一种针对身体的权力"物理学"或权力"解剖学",规范化训练是其核心。规训权力的演绎经历了作为"公共景观"和权威展示的酷刑、带有人道主义色彩的惩罚以及知识、话语共同构筑的规训三个阶段。规训权力控制身体的技术策略包括空间分配、活动编码、时间安排、力量组合、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和检查制度,由此导致"全景敞视主义"的兴起和"规训社会"的形成。规训权力理论是福柯微观权力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福柯建构了"权力—身体—知识"的三维关系,以此作为权力分析的基础;福柯的现代性的诊断,意在关注现代性进程中的身体境遇,以探寻人的自由、解放之路;并为当代身体社会学、空间社会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1.
在穆斯林世界中,女性、身体、体育和文化之间的关系纵横虬结,在历史中互相生成,在现实中相互制约。从伊斯兰文化经典中探源,可知女性体育与宗教并不互斥。其矛盾焦点在于本应遮蔽的女性身体却在运动中暴露了出来。世易时移,穆斯林女性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在充满争议的文化背景中艰难前行,逐步得到了社会认同。穆斯林女性通过体育参与正渐渐跨越了男女性别隔离的鸿沟。体育参与也成为西方化和世俗势力对女性渗透的阵地及穆斯林移民女性融入主流社会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生育政策调整为社会背景,分析高龄女性决定生育二孩与产前检查的过程,探讨当前城市高龄二孩孕妇对高龄生育风险的认知及其应对孕产医学化的行动策略。研究发现,高龄女性在医疗服务使用中表现出流动性的主体经验和理性的医疗选择策略。面对孕产医学化的标准和检查,高龄女性依靠主观身体经验调整自己的风险认知,逐渐习得医学知识从而理性选择产前检查。这一过程中,高龄女性学会了使用医院专业术语,形成了理性的医疗实践策略,同时也成了网络媒体中的"平民专家"。  相似文献   

13.
社会何以可能?这是齐美尔所提出的社会学元理论中最具根本性的问题,既是社会的发生学问题,也是社会的运行机制问题,因此,成为社会学元理论的一个永恒主题。对于这一问题,一些社会学家曾试图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价值取向提出过答案,在某种意义上,一些社会学分支学科也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价值取向提出过答案。笔者认为,作为社会学分支学科的青年社会学主要从社会传承机制与社会更新机制这一独特角度,对"社会何以可能"这一社会学元理论中最具根本性的问题进行了破解。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具体经由两个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方面来达成:一是青年的社会化,体现了社会传承机制;二是社会的青年化,体现了社会更新机制。  相似文献   

14.
随着西方社会性别论尤其是约翰.斯科特(Joan Scott)"历史与社会性别"概念的传入和影响,日本女性史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这时期学界最令人注目的领域之一。其研究成果构建了"性.身体.生殖论""、近代以前家族史"、"近代家族论"等研究领域。这些研究几乎都是在社会性别维度和视角下展开的。  相似文献   

15.
涂丽萍  吴莎 《求索》2011,(3):99-100,109
长期以来,社会分层理论的研究对社会性别分层的重视不够,而进行本土化的性别分层研究,有利于分析和研究我国的社会结构,构建本土化的性别分层理论和女性社会学。本文通过对社会性别研究进行梳理,获得本土化社会性别分层研究的非先验化哲学阐释。  相似文献   

16.
在美女崇拜的社会大潮下,当今城市社会形成了一种以城市职业青年女性为主体的、以"形塑女性美、展示女性美"为主题的女性美女时尚现象。美女时尚文化的历代承袭、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及休闲社会的来临等是现代美女时尚生成的宏观社会基础与条件,美女社会建构下的女性社会分层策略的选择则是现代美女时尚生成的直接微观原因。城市社会中形形色色的美女时尚现象是青年女性挖掘身体资本、利用身体资本实现其社会地位升迁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在医学话语与大众话语的共同建构下,高龄初产妇已经从一个医学概念成为一种兼具性别意涵与越轨特征的话语体系,并对处于适龄期的中国青年女性造成了一定的身心压力。以社会性别为视角,从医学、大众文化两个层面分析关于高龄初产妇的流行叙事与价值立场,有助于发掘这种话语背后隐藏的权力机制。事实上,在中国人口结构失衡的宏观背景下,高龄初产妇的问题化不仅基于医学对女性生理特征的注解,也产生于当前社会文化所建构出的性别化规训力量。有关高龄初产妇的身体问题化、身份污名化的话语表述,体现出了医学权力与男性权力对女性身体的合力争夺。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将16位正在从事IT程序员工作的女性工作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她们进行线上访谈或面对面访谈,了解IT女性程序员的职业处境与应对策略,并进一步探究科技职场中对自身的性别管理。研究发现:一方面,在当前科技职场男女性别人数比例较为悬殊的背景下,传统的性别建构通过职场文化不断得到复制,并对女性在分工、升迁、加薪等方面造成一定影响。另一方面,以IT女性程序员为代表的科技职场中的女性为协调同时身为"女性"和"程序员"二者间的张力,依据不同场合的互动对象通过采取"性别管理"的策略或顺从或反抗地面对性别化组织文化张力。只有改变整个社会中的传统性别社会建构,科技场域中的性别化现象才能得到真正的改善。  相似文献   

19.
站在全球化与风险社会的时代,"剩女"现象在中国已经不是什么新奇的事物了,但在建构主义视阈中,"剩女"危机所引发的社会后果不可忽视。本文从建构主义范式透视社会学理论对于"剩女"危机的理论认知,剖析"剩女"主体在面对建构女性与女性建构的断裂中存在危机的现实表现。  相似文献   

20.
在当下的文化研究领域,身体可以说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形形色色的身体文化中,美国社会学者黛布拉·吉姆林博士的《身体的塑造——美国文化中的美丽和自我想象》(以下简称《身体的塑造》)一书因为它的选题而格外引人注目,它来自于对当代美国妇女身体实践的第一手调查,是一项从社会学角度关注妇女如何通过身体实践来应对文化规则的研究。登陆全球最大的网上书店亚马逊网站,看到该书正在热卖。书店的推荐词声称:“该书以真实的女性声音,揭示了女性被迫面对美国文化不可企及的美丽理想时的复杂情感和理性抉择。这项女性主义研究明确、彻底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